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四原则是随机、对照、重复与均衡。上期的讲座中我们介绍了随机与对照原则,本期笔者将结合具体实例向读者阐述实验设计中如何正确把握重复与均衡原则。

  • 标签: 实验设计 对照原则 随机
  • 简介: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的资料,其中丘脑痛3例,臂丛神经撕脱伤后疼痛1例,均经正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给予运动皮质10Hz的rTMS(1000次刺激)治疗,每个疗程5d,共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每个疗程后以及全部疗程结束后1个月、6个月和1年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来评估疗效。结果全部疗程结束后,疗效满意3例,疗效差l例。疗效满意病人中,随访1年后复发2例。副作用为治疗期间头面部轻度疼痛1例。结论rTMS对部分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有效.尤其是面部和肢体疼痛的病人。但其疗效不持久,可作为运动皮质电刺激的测试方法。

  • 标签: 疼痛 神经病理性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皮质电刺激术
  • 简介: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对MPTP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于雄性C57BL/6J小鼠皮下注射MPTP制备帕金森病动物模型,24h后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刺激频率1.00Hz、刺激强度1.00T、刺激时间25s/次,共刺激5个序列,1次,d)。Rotarod实验评价小鼠身体协调能力和连续运动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前后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目和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纤维变化,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小鼠纹状体多巴胺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重复经颅磁刺激组小鼠停留于旋转杆上的圈数(85.89±3.74)、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目(36.67±3.82)和纹状体多巴胺表达水平(258.70±1.06)均高于单纯帕金森病模型组(59.71±8.33,31.67±3.35,152.35±1.64;均P:0.000)。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善帕金森病小鼠运动协调能力,保护受损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及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纤维,提高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水平。

  • 标签: 帕金森病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经颅磁刺激 酪氨酸单氧化酶 多巴胺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ICD-10,选择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刺激频率1Hz,刺激强度为运动阈值的100%,刺激时间50s,刺激间歇5s,连续刺激1500次),对照组使用伪刺激治疗(刺激部位、频率、时间、间歇、次数都同治疗组,有振动声音,但不产生磁场效应),2组均1次/d,连续2周。对2组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多导睡眠监测(PSG)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经rTMS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多导睡眠监测显示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及觉醒时间均明显少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1)。结论:rTMS可有效缩短入睡潜伏期,减少觉醒次数并缩短觉醒时间,延长深睡眠时间,可改善睡眠结构,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rTMS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疗效可靠。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非器质性失眠症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多导睡眠监测
  • 简介: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韵10%左右。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学检查技术的发展,垂体腺瘤的发现率明显增加。垂体腺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30~50岁者居多。由于其主要症状是内分泌功能紊乱(月经不调、不育)及视功能障碍,需行适当的治疗。目前,除垂体泌乳素(PRL)腺瘤可以首选药物治疗外,其他类型的肿瘤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如何以最小的创伤切除肿瘤并保全病人的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垂体腺瘤病人的生活质量,一直是神经外科医师追求的目标。

  • 标签: 垂体肿瘤 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内镜 神经导航
  • 简介:出血作为一种具有出血倾向的脑小血管病变,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其检出率越来越高。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脑出血与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溶栓或抗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关系密切。本文旨在探讨脑出血与上述疾病的相关性,将有利于脑出血患者卒中防治策略的制定。

  • 标签: 脑微出血 缺血性卒中 脑出血
  • 简介: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之一,也是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对转移瘤形成的研究有多种理论,如:转移肿瘤干细胞理论,“种子和土壤”学说。近年研究发现,肿瘤环境(tumormicroenvironment)对于肿瘤形成、增殖、侵袭及转移具有重要意义,转移瘤的形成与其周围的环境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就肿瘤环境与转移瘤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脑转移瘤 微环境 进展
  • 简介: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ow-rTMS)对脑梗死失语的治疗作用和其对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左半球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右利手的患者15例,经ABC失语检查表评定后随机分为对照组7例和治疗组8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和语言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low-rTMS治疗.rTMS治疗方法:频率1Hz、强度为运动阈值80%、部位为右侧大脑半球Broca区、每序列50次脉冲、每天10个序列、序列间隔120s,共10d.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rTMS治疗后2周)均行ABC评分和脑电非线性分析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前的ABC评分值和脑电非线性分析参数均值(D2、PD2、Cx、LE、KE、ApE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ABC评分和右额区脑电非线性分析参数PD2、Cx、均值比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左额区脑电非线性分析参数PD2、Cx、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ow-rTMS刺激右侧大脑半球(Broca区)对左半球脑梗死失语患者的语言有一定的康复作用.

  • 标签: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失语 脑电
  • 简介:本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等三家国外数据库收录。本刊以全面反映我国神经外科侵袭领域医学研究成果,快速传递学科前沿信息,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及时交流临床经验为宗旨;以服务神经外科及相关学科广大医务工作者为己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积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本刊实行严格的专家审稿制度,依据稿件学术质量,公平、客观地取舍稿件。

  • 标签: 微侵袭神经外科 中国 稿约 杂志 《化学文摘》 医学研究成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创穿刺引流术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创穿刺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87例,不用生理盐水冲洗,穿刺成功后取头低足高位,适当补充液体,持续引流,适当延长引流时间。结果术后1~4个月随访并复查CT,85例完全消失,2例复发二次穿刺引流治愈。结论创穿刺引流术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手术操作简便,治愈率高,不易发生并发症,治疗费用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穿刺引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的治疗理念和手术技术。方法报告15例手术,分析其经验和教训。结果临床诊断PRL腺瘤10例,GH腺瘤2例,ACTH腺瘤3例。手术全切肿瘤13例,大部切除2例,2例病理未证实肿瘤。男性PRL腺瘤疗效差,ACTH腺瘤手术切除常有一定难度。结论并非所有垂体腺瘤都适于手术,宜慎重掌握手术指征。术中强调正确利用局部解剖关系,准确定位,合理止血,争取彻底切除。

  • 标签: 垂体微腺瘤 显微外科手术 单鼻孔经蝶入路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侵袭手术(显微或神经内镜辅助)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PAs)的鞍底修复技术与效果。方法对入院的458例PAs患者经单鼻孔-蝶窦入路侵袭手术切除肿瘤,以不同的手术技术修复鞍底。其中299例(65.3%)为PAs切除后鞍隔膜完好,无脑脊液(CSF)漏,仅有鞍底骨质缺损而行“单纯鞍底修复术”;159例(34.7%)因术中鞍隔膜破裂而有CSF漏液,行“严密鞍底修复术”。结果432例(94.3%)鞍底修复术后疗效良好,未出现CSF漏和其它并发症;26例(5.7%)经蝶术后发生CSF漏,其中18例行早期修补术,8例以腰椎穿刺CSF持续引流而治愈。结论对施行经蝶入路侵袭手术切除PAs后的鞍底修复很有必要,这是防止CSF漏和垂体脱位的重要方法。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蝶入路 微侵袭神经外科 鞍底修复
  • 简介:为进一步办好《中国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了解读者对杂志的意见及建议,采用调查表的方式对部分读者进行调查。分析读者的年龄分布、职称、阅刊途径、阅刊目的及对杂志从编排、审稿、修稿、栏目设置、内容安排等方面的意见及建议.掌握读者喜欢阅读的论文类型,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等问题;为更好地提高办刊质量提供第一手材料。

  • 标签: 读者 调查分析 期刊 导向
  • 简介:病例1:患者男性,61岁。抵达阿塔卡玛(海拔4000米)2d后出现霹雳样头痛,随后意识丧失。转运到低海拔地区后病情逐渐好转。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显示弥漫性血管源性水肿和出血(图1)。最终诊断为高海拔脑水肿。病例2:患者男,51岁。因为吸入性肺炎、缺氧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住院。抗生素治疗后病情改善,1周后痫性发作。脑MRI显示弥漫性脑出血(图2)。

  • 标签: 脑微出血 弥漫性 NEUROLOGY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并脑出血的临床与影像特点。方法分析16例自发性脑出血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与MRI—SWI影像表现。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7.9岁。14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病,9例为首次发病的脑出血患者,7例为再发脑出血患者。再发脑出血患者SWI检查全部发现脑出血,其中6例(85.7%)出血同时累及双侧半球多个脑叶及深部脑组织。首发脑出血组合再发脑出血组患者脑出血的病灶数量均数分别为5.22±2.82和9.71±3.50,2组间出血病灶数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3)。结论脑出血与自发性脑出血关系密切,较多的脑出血病灶可能预示着再发脑出血的风险增高。

  • 标签: 脑微出血 脑出血 核磁共振 磁敏感加权成像
  • 简介:目的为深入了解《中国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作者的需求,从而改进办刊方法,提升办刊质量。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信二维码向作者收集投稿的关注点及建议等相关数据和资料,汇总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5份,问卷调查主要作者群年龄在25-50岁,工作年限≤20年,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和主治医师及以下职称,任职于三级医院神经外科。作者主要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阅读本刊,投稿时关注:杂志是否为核心期刊、审稿和发表周期,投稿目的主要为公布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职称晋升等。作者对杂志审稿速度和发表速度的满意度较低,希望能加快速度。作者均表示正在使用信,但医学期刊信公众号的订阅数量偏少。多数作者表示会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但对学术不端认识不够全面。结论通过本次调查问卷,编辑应根据作者投稿关注点和建议,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吸引更多稿源,实现杂志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期刊 作者 调查问卷 投稿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