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方法。方法:结合本组15例就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4例,症状好转7例,症状加重2例,死于并发症2例。结论: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岩斜医肿瘤,术野较大,肿瘤显露清楚,且能避开脑神经的阻挡,多能做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肿瘤。

  • 标签: 经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 岩斜区 颅底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介绍和评价1993年至2002年内经蝶入路显微外科辅助内窥镜切除138例大型垂体腺瘤的手术操作技术及经验.方法138例大型垂体腺瘤,男性66例,女性72例.手术采用蝶显微外科辅助内窥镜.结果本组全切肿瘤109例,占78.9%.结论蝶显微手术仍是一种较为实用手术,显微外科辅助内窥镜可提高大型垂体腺瘤的全切率.

  • 标签: 经蝶手术 垂体腺瘤 显微外科 内窥镜
  • 简介:目的分析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3月~2005年9月我科2103例蝶手术的垂体腺瘤病人术后并发症。结果尿崩症发生率为18.1%,低钠血症3.6%,视力恶化1.7%,垂体功能低下2.0%,中枢神经损伤1.0%,眼肌麻痹1.5%,脑脊液鼻漏2.2%,颈动脉损伤0.8%,鼻衄0.2%,严重蛛网膜下腔出血0.3%,残瘤出血或肿胀0.4%,脑膜炎0A%,病死率0.8%。结论熟悉手术局部解剖,把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手术技能、不断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才能降低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垂体肿瘤 经蝶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脑积水患者颅多普勒(TCD)监测结果与患者颅内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脑积水患者纳入患者组,在行分流术前1d和术后5d分别行两侧大脑中动脉(MCA)的TCD监测;选择27例门诊体检健康个体为对照组,行两侧MCA的TCD监测。结果患者组行分流术前TCD监测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和舒张期血流速度(V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搏动指数(PI)和阻抗指数(RI)明显高于对照组。RI值与脑积水患者颅内压呈正相关(r=0.701,P〈0.01),PI值与脑积水患者颅内压也呈相关(r=0.426,P〈0.05)。脑积水患者分流术后PI和RI值下降,Vm、Vd均上升(P〈0.05)。结论TCD可作为评价脑积水患者颅内压增高的有效手段,RI和PI值是其有效指征。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脑积水 搏动指数 阻抗指数 脑血流速度
  • 简介:目的:报告单鼻孔蝶窦直接入路切除垂体腺瘤32例显微手术经验,井与其他蝶入路进行比较。方法:扩张器插入手术侧鼻孔直抵蝶窦前壁进行扩张.显露蝶窦开口,凿开前壁,进行手术。结果:31例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脑脊液鼻漏。结论:此入路与其他蝶切除鞍区病变的术式相比,对鼻部组织损伤小。不必分离鼻中隔和两侧粘膜,省时,简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单鼻孔蝶窦直接入路 切除术 垂体腺瘤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腺瘤蝶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和再次手术治疗.方法男性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3岁.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出现视力下降,复查CT显示瘤床继发血肿,有5例合并鞍上残留肿瘤行经额开颅手术,1例没有鞍上残留肿瘤行再次蝶手术.结果随诊1~8年,视力恢复或改善,无肿瘤复发.结论垂体腺瘤蝶术后视力明显下降时应及时复查CT,发现瘤床血肿和鞍上残留肿瘤采用额开颅手术,单纯的瘤床血肿行再次蝶手术以挽救视力.

  • 标签: 垂体腺瘤 神经外科手术 经蝶入路 视力下降
  • 简介:目的:颅底中线部位侵袭鼻、蝶、斜坡的肿瘤进行根治胜切除时,遗留的颅底缺损修复十分困难:改良扩大的前颅底人路方法可以克服这些困难。方法:扩大的前颅底人路是在双额瓣开颅的基础上,再做一个双侧眶顶和额窦的游离骨瓣,以扩大显露。我科自1993年10月至1995年3月采用该方法对10例鼻、蝶、斜坡肿瘤进行根治性切除,取得良好效果。其中男5倒,女5倒,平均年龄50(34~63)岁。组织学诊断为脊索瘤4倒,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垂体瘤1例,脑膜瘤1倒,巨细胞瘤1倒,鳞癌1例。肿瘤侵人副鼻窦8例、斜坡6例、眶内1倒、颅内鞍上或前、中颅窝7例:结果:获肿瘤全切陈者7例,近全切脒者3例,无手术死亡和严重手术并发症,颅底缺损的修复也无困难:结论:我们采用扩大的前颅底人路的初步手术结果是令^满意的,该入路具有以下优点:①显露良好,不必过高抬起额叶底面即可增加术者在矢状面上的规角30。。②可显露和直视下切除的肿瘤范围广。③颅底重建可靠,基本上可避免脑脊漓漏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 标签: 颅底手术 经前颅底入路 前颅窝 前颅底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亚硝基乙基脲(NEU)胎盘诱发脑肿瘤动物模型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方法(1)取孕16d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腹腔内注射NEU,剂量分别为20mg/kg,40mg/kg,60mg/kg,80mg/kg;(2)孕12d、14d、16d、18d的SD大鼠各4只,分别腹腔内注射NEU40mg/kg;(3)子代鼠出生后150d灌注固定取脑.组织切片行HE和GFAP染色,光镜观察.结果NEU20mg/kg剂量组脑肿瘤诱发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孕12d、16d组诱发率较高,孕14d、18d组较低(P=0.066),尚不能认为有统计学差异,但P值接近于检验水准,可适当增大样本含量做进一步研究.结论胎盘诱发脑肿瘤的诱发率在妊娠中晚期较高,但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提示与孕酮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建议使用剂量40mg/kg,增加剂量对脑肿瘤的诱发率影响不大.

  • 标签: 脑肿瘤 化学诱发 模型 动物
  • 简介:近年来,单鼻孔一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式不断普及,但其中的许多观念和技巧不甚一致,甚至有些可能还不够成熟。本文就手术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一、单鼻孔-蝶窦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历史与现状1987年,Griffith首先采用单鼻孔-蝶窦直接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由于其操作相对简单,且避免了传统唇下蝶入路创伤大的缺点,被各国学者广泛采用。随着神经导航及神经内镜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蝶窦入路 经单鼻孔直接入路
  • 简介:目的介绍眉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14例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的经验.方法对14例病人于一侧眉毛内作长约6cm的切口,眶上作一直径为2.5cm的圆形骨瓣,抬起额叶,进入鞍区,全切肿瘤实质部分,尽可能切除鞍上肿瘤壁,电灼处理残留鞍上及鞍内的瘤壁,保护好视神经、视交叉及垂体柄等重要结构.结果13例(92.9%)达到全切肿瘤及上述各种要求,1例为次全切.12例病人次日下床活动,恢复良好.结论采用眉锁孔入路,能够切除直径在55mm以下的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而且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

  • 标签: 经眉切口 锁孔入路 开颅手术 垂体腺瘤 外科手术
  • 简介:我们从2003年2月~7月在全麻下实施内镜下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10例,效果满意.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6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7岁,平均34岁.其中泌乳素腺瘤5例,生长激素腺瘤2例,无功能腺瘤3例;微腺瘤1例,大腺瘤1例,巨腺瘤8例,其中复发性垂体腺瘤1例.术前均行鞍区蝶窦CT冠扫.常规检查病人视力视野,垂体激素水平,病人术前口服皮质激素,术前、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素,术后常规放疗.

  • 标签: 内镜 蝶窦 垂体腺瘤
  • 简介:目的观察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岩斜区肿瘤各部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肿瘤切除.结果17例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术后死亡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有对小脑反颞叶牵拉轻微,至肿瘤距离可缩短3cm,肿瘤基底部及血管容易处理等优点,全切除率高.

  • 标签: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 切除 岩斜区肿瘤 肺部感染 显微手术
  • 简介:1对象与方法我科自2003年6月~2006年1月采用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32例,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38~76岁,平均42.5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3.2年。主要临床表现:肢端肥大5例,视力减退23例.视野缺损17例,闭经20例,泌乳10例,不孕3例,多饮、多尿1例,性欲减退5例,头痛18例,全身乏力8例,血糖增高5例,高血压8例,库欣综合征1例。

  • 标签: 垂体肿瘤 蝶窦 鼻中隔
  • 简介:我们介绍一种皮细孔钻颅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供同道们参考。1材料主要包括直径为0.3cm扁形钻头.18号硬脊膜外麻醉穿刺针.引入硬脑膜下引流管的导丝(英国产,皮气管切开套装导丝),头皮硬脑膜穿刺扩张器,脑室引流管(外直径0.25cm,内直径0.2cm)等(附图)。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手术 治疗
  • 简介:颅多普勒检测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具有无创、可重复、连续监测等特点,本文阐述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在临床颅内压监测、指导治疗、术中监测、评价疗效和评估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发挥脑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作用提供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血液动力学现象 颅内压 监测 手术中
  • 简介:目的研究胼胝体侧脑室锁孔入路相关解剖因素在手术暴露中的作用,并探索该入路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方法尸头模拟胼胝体侧脑室锁孔入路手术,观测相关解剖因素,以矢状位术野角和冠状位术野角为评价指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据此设计标准胼胝体侧脑室锁孔入路.结果回归分析:矢状位术野角=184.41+0.63×骨窗长度+7.44×同侧/对侧骨窗-0.62×胼胝体切口位置角-1.76×骨窗-胼胝体切口间距-1.13×胼胝体切口;冠状位术野角=-78.46+1.79×骨窗-胼胝体切口间距+0.99×胼胝体切口长度+0.14×骨窗长度.由此建立了额角、体部、房部和枕角的标准胼胝体侧脑室锁孔入路.结论矢状位术野角和冠状位术野角可客观评价胼胝体侧脑室锁孔入路的暴露水平;矢状位术野角和冠状位术野角回归方程有助于理解、把握影响手术暴露的众多解剖因素;标准锁孔入路能够完成侧脑室额角、体部、房部和枕角的手术暴露.

  • 标签: 神经解剖学 胼胝体 锁孔神经外科 侧脑室 神经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