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恶性胶质瘤术中脑室开放和(或)肿瘤接近脑室系统与肿瘤脑脊液散的相关性,并分析肿瘤脑脊液散病人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幕上恶性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病人发生脑脊液散,89例未发生散。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Mantel-Cox检验评估术中脑室是否开放和肿瘤是否接近脑室两个因素单独及联合时对肿瘤脑脊液散及生存率的影响。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来评估脑脊液散对生存率的影响。通过Mann-WhitneyU检验对比肿瘤脑脊液散者与未散者肿瘤残余程度的差异。结果术中脑室开放(P=0.6445)、肿瘤接近脑室系统(P=0.1633)以及两者的变量组合(P=0.4044)对脑脊液散无显著影响。术中脑室开放(P=0.9844)、肿瘤接近脑室系统(P=0.0528)以及两者的变量组合(P=0.5052)对术后生存率无显著影响。肿瘤发生脑脊液散后生存率显著下降(风险比值为1.181,95%置信区间为1.068~1.314,P=0.0421)。散组与未散组间肿瘤残余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脑室开放和(或)肿瘤接近脑室系统对脑脊液散的发生以及术后生存率均没有显著影响。然而,旦发生脑脊液散,生存率则显著下降。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脑脊液 肿瘤播散 脑室系统 生存率
  • 简介:中医对卒中认识也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与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同时代的《黄帝内经-素问》(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前207)所称的“仆击”、“薄厥”、“大厥”、“煎厥”、“偏枯”,指突发侧肢体运动障碍,并正确指出病因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图1)。

  • 标签: 卒中 中风 中国
  • 简介:在我国卒中已成第二位致死性疾病,发病率、患病率逐年升高[1]。人类对卒中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其中卒中后发生尿便障碍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卒中后可出现排尿中枢的损伤,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因病情需要或肢体瘫痪而卧床、制动,这些都是发生排尿障碍的原因。下面介绍例卒中后反复尿潴留的病例。

  • 标签: 卒中 反复尿潴留
  • 简介:?目的:应用病人览表智能化系统,以解决传统住院病人览表信息局限,且需要护士手工填写的现状。方法:病人览表智能化系统与医院HIS系统、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实时连接,通过无线网络实时、动态显示病人的基本信息和医嘱信息等。结果:病人览表智能化系统在妇产科应用后,护士每天可节约用于填写、修改每个病人览表的时间大约为30s至1min;能实时更新病人的医疗信息,保证数据准确。结论:病人览表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有利于对高危病人的管理,可以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基础数据。

  • 标签: 智能化 病人一览表 信息系统
  • 简介:目的比较开颅手术中两种方法封闭额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术中额窦开放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照组85例病人接受标准额窦关闭法封闭额窦,观察组104例病人接受自体带蒂骨膜封闭额窦。通过比较病人术后脑脊液漏、额窦炎以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评估两种方法处理术中额窦开放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颅内感染及额窦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92%、2.88%,明显低于对照组12.94%、11.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6)。对照组病人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35%,观察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结论自体带蒂骨膜封闭额窦是种快速、有效、可靠的封闭额窦方法

  • 标签: 开颅手术 额窦 开放 额窦 封闭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期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及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颈段6例,胸段4例,腰段2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术1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结果: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恶性间皮瘤、高分化血管肉瘤各1例。术后病人神经功能改善11例,无明显变化1例。病例均随访4~16个月,无肿瘤复发,无脊柱畸形发生。结论显微镜下期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的同时,为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多数病人需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术。

  • 标签: 脊髓肿瘤 内外沟通性 显微外科手术 内固定术
  • 简介:通过对中医失眠症临床科研体化电子病历使用的临床实践,发现中医临床科研体化电子病历使用过程中的些问题,并提出对策。

  • 标签: 临床科研一体化 电子病历 问题 对策
  • 简介:目的研究评价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微创锁孔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采用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手术切口长度为3.0~4.0cm,骨窗直径2.0~2.5cm,平均血肿清除率90.21%,手术平均时间76.2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00ml。术后6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9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0例。结论次性透明鞘辅助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其微创、精准、高效、预后良好的优点使该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一次性透明鞘 神经内镜 锁孔入路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1病历介绍现病史:男,59岁,以“间断头痛、头昏1周,再发伴发作性意识丧失1次”之代诉于2015年12月25日入院。发病前1周,患者无诱因出现间断头痛、头昏,站立不稳,持续数十秒钟自行恢复。1天前再次出现头痛、头昏,伴有意识丧失倒地,持续10余分钟后神志清醒。醒后仍感持续头痛。当地医院查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性脑梗死。为进步治疗,转诊至我院。

  • 标签: 颈内动脉狭窄 破裂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内治疗 肝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