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深屈肌腱撕脱性损伤俗称"运动衣,Jersey"损伤,常伴有肌腱止点处的撕脱骨折,是一种少见的损伤。国外报道较多,国内也偶见报道[1-2]。Leddy等[3]早在1977年就根据损伤后肌腱所在的位置,将此种损伤分为3种类型,I型:撕脱的肌腱回缩到手掌部,肌腱长短腱纽均断裂。II型:肌腱回缩到近端指间关节,短腱纽断裂,长腱纽完整,肌腱断端常带有小片撕脱骨折。III型:屈肌腱止点处撕脱骨折,骨折片较大,常累及关节面,短腱纽完整,骨折片移位到远端指间关节。1981年,Smith[4]对此分型做了新的补充,也就是IV型,即:肌腱止点处撕脱骨折,同时肌腱又从骨折片上撕脱,并向近端回缩。2001年,Al-Qattan[5]报道了4例不同于前几型的损伤,即:屈指深肌腱止点撕脱骨折同时合并末节基底的骨折,他称之为V型损伤,并根据撕脱骨折是否涉及关节面,分为Va和Vb不同类型。2002年,潘勇卫等[1]报道的14例屈指深肌腱撕脱性损伤中有4例是此种类型的损伤。2012年10月29日,我们收治2例非运动性损伤的V型屈指深肌腱撕脱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 标签: 指深屈肌腱撕脱性损伤 近端指间关节 撕脱骨折 运动性损伤 骨折片 指屈肌腱
  • 简介:目的:探讨示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术后对拇指和示功能的影响及其解剖学机制。方法对1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男7例,女5例,年龄18~78岁,平均42.3岁,拇长伸肌腱损伤的平面为III区4例,IV区5例,V区3例。采用示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术后8~83(33.5±29.9)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评价指标包括拇指和示的功能。拇指功能评价指标:(1)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能否主动将拇指指尖抬离桌面;(2)能否完成“挑大拇指”的动作;(3)在保持拇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直的情况下,能否完成以第一腕掌关节为支点的拇指划圈运动;(4)在拇指处于中立位时,能否较好地完成拇指指间关节屈曲动作。示功能评价指标:(1)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时,能否主动将示指指尖单独抬离桌面;(2)在第3~5呈握拳位时,能否将示伸直至与手背同一平面,完成指示的动作;(3)能否完成“兰花”的动作;(4)示能否自如地使用鼠标,并完成连续双击左键的动作。另外,对5具成年男性尸体的前臂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重点测量了总伸肌腱中示和中指伸肌腱腱性起点的位置。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都能使用患手较为顺利地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常用动作,年轻患者中除1例外,均恢复了原工作。12例中有11例主观评价手术疗效满意,1例表示对疗效不满意。其中有8例能完成全部4项拇指功能评价的动作,有3例可以完成拇指功能评价动作的3项,1例仅能完成拇指功能评价动作中的2项。12例均能使用示自如地使用鼠标,有9例能够在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时主动将示指指尖单独抬离桌面。12例均能单独伸示,完成指示动作,但仅有7例能在第3~5呈握拳位时将示伸直至与手背同一平面,另5例单独伸�

  • 标签: 肌腱病 修复外科手术 解剖学 局部 随访研究
  • 简介:尺骨撞击综合(ulnarimpactionsyndrome,UIS)是尺侧腕关节疼痛的主要病因.它是一种退行性变,是由于过多应力持续作用于尺腕关节面上,造成一系列病理及临床改变.其病因包括:(1)尺骨正向变异:尺骨远端关节面与桡骨乙状切迹的关系,若超过为尺骨正向变异,相等为可疑正向,短于为负向;(2)三角纤维软骨板(triangularfibrocartilagecomplex,TFCC)发育薄弱;(3)TFCC的变性;(4)慢性劳损,尺腕关节长期撞击.治疗手段可以是保守,也可以是手术.目前的手术方法有:Wafer术式,尺骨短缩截骨,腕关节镜下尺骨头部分切除,Sauve-Kapandji术式和Darrach术式.现重点介绍尺骨撞击综合在生物力学、诊断及手术治疗上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尺骨撞击综合征 手术治疗 诊断 三角纤维软骨板 腕关节面 TFCC
  • 简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综合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这些症状的机制及治疗之前为人们所忽略,这里不但关注重建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还将探讨前切除综合的病理生理学及相关风险,为了提高人们对前切除综合的认识和理解,并突出病因的临床研究及针对性治疗的重要性。

  • 标签: 前切除综合征 生活质量 病理生理学 治疗
  • 简介:Poland综合又称胸大肌缺如短综合,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胸壁及上肢畸形。最早于1841年由Poland在尸体解剖中发现[1],1962年Clarkson遇到同样的病例并将此先天畸形命名为Poland综合[2]。有关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的研究和报道不断增多,文献报道发病率为1∶7000到1∶100000,男女比例为2∶1到3∶1,右侧发病占60%~75%,累及左侧及双侧的患者少见[3-4],目前还未发现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但偶有家族性发病的病例报道[5-6]。

  • 标签: POLAND综合征 上肢畸形 临床特征 手畸形 病例报道 胸大肌缺如
  • 简介:超声图像引导放疗(imageguidedradiationtherapy,IGRT)是通过采集靶区二维超声断层图像或三维重建技术,辅助减小分次治疗的摆位误差、分次治疗间的靶区移位和变形以及同一分次中的靶区运动的技术。本文将系统回顾三维超声成像作为日常图像引导工具在放疗中的应用,并讨论这种成像技术在多种部位(如前列腺癌、妇科肿瘤和乳腺癌)中包括详细的扫描、采集技术及使用步骤的运用。最后,简要回顾放疗中用于靶区定位的其他成像技术,并比较这些成像技术之间的差异。

  • 标签: 超声成像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 简介:替吉奥胶囊(S-1)是替加氟、吉美嘧啶和奥替拉西钾的复方制剂。该药物不仅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疗效卓著,而且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不同病理类型也颇为有效。S-1用于治疗NSCLC时有多种剂量用法,主要不良反应为厌食和腹泻,但均可控。S-1单药用于晚期NSCLC的多线姑息化疗时具有一定疗效,并且耐受性好。S-1联合卡铂方案用于NSCLC一线治疗不劣于NCCN指南推荐的其他含铂双药方案。还有一些小样本的临床研究将S-1用于NSCLC的术后辅助治疗、同步放化疗以及扭转靶向治疗耐药等方面。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替吉奥
  •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在骨转移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1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应用射频消融治疗骨转移癌19例,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57(41~76)岁,原发病灶分别是:肺癌11例,肾癌2例,乳腺癌、甲状腺癌、直肠癌、胃癌、肝癌各1例,原发不明1例。19例共消融21处病灶,病灶分别位于股骨(9处)、骨盆(6处)、肱骨(5处)、胫骨(1处)。手术方法:16处病灶行射频消融后肿瘤刮除,重建骨连续性;另外5处病灶只行经皮射频消融,其中3处股骨干病灶行髓内针固定。术后进行随访,并用疼痛评分及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检查有无复发及手术的安全性。评价方法:(1)术前和术后疼痛评分(数字分级法)对比;(2)长期(>6个月)存活患者的功能评定(MSTS评分)。结果平均随访10(1~32)个月。死亡15例,平均存活9.7(1~32)个月,疼痛评分术前平均8.1分,术后1周平均2.2分,术后3个月平均2.7分,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术后存活超过6个月的12例进行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3.3%。1例术后6个月消融处再次疼痛,口服止疼药物治疗,11个月后原发病进展死亡。1例术中在止血带处发生热损伤。1例术后皮缘坏死。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骨转移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局部病灶可以缓解疼痛,控制肿瘤进展。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骨肿瘤 肿瘤转移 微波
  • 简介: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妇科肿瘤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妇科肿瘤的出院患者,按照电话回访制度进行至少2次/月的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3个月后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共回访出院患者200例,均对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给予了有效评价,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两次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均有明显改善,对医嘱的依从性也明显提高。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作为延伸护理的重要形式,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及指导治疗,还能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更有效实施心理护理与干预,提升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及减少医疗纠纷。

  • 标签: 妇科肿瘤 延伸护理 电话回访 健康教育
  • 简介:目前,对于早期表浅、局限于肠壁的直肠癌(T1、T2期),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而对进展期或不能手术切除的直肠癌(T3、T4期),近年来采用新辅助放化疗(CRT),降期或病理完全缓解后手术治疗。手术前提是需要对原发病灶局部扩散、边缘累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及邻近器官受累情况,以及T分期、环周切缘、直肠系膜筋膜进行准确判断。MRI以其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多参数、多方位等特点在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分期方面发挥了独特优势。该文就磁共振弥散加权、高分辨率成像和增强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 标签: 直肠肿瘤 肿瘤分期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术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面的优点,以减少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总结自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抚顺市中心医院76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传统的Roux-en-Y消化道重建及Roux-en-Y+空肠储袋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并发症、Visick分级指数及营养指标等。结果应用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术行术后消化道重建的32例病例术后恢复良好,与另外两组消化患者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术后1年的Visick分级指数及营养指标较好。结论全胃切除术后连续空肠储袋代胃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 标签: 胃癌全胃切除 消化道重建 连续间置空肠储袋代胃
  • 简介:目的:比较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和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在肿瘤内科美国综合肿瘤网络中心(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临床实践指南(简称NCCN指南)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采用LBL和CBL对56名肿瘤学研究生进行NCCN指南教学,通过试卷考核及调查问卷,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CBL组学生的基础理论成绩和临床应用成绩均优于LBL组(P=0.02,P=0.03),学生对CBL评价更高(P〈0.05)。结论CBL在肿瘤内科NCCN指南教学中的效果优于LBL。

  • 标签: 案例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NCCN指南 肿瘤内科 教学
  • 简介:目的:调查本院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的状况,以评估临床肿瘤学专业医师对G-CSF使用的规范性。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肿瘤内科接受化疗的恶性实体瘤和淋巴瘤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记录个人信息、化疗情况及使用G-CSF的情况,参照G-CSF使用指南,评估其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对171例化疗患者980次化疗进行调查,其中预防性使用G-CSF中,有129次使用与指南推荐相符(规范使用),有14次使用指南未推荐(使用过度)。181次有使用而未预防性使用(使用不足)。在治疗性使用G-CSF中,有高达428次(43.7%)的使用属于使用过度。结论目前本院绝大部分患者的G-CSF使用与指南推荐不符,临床实践与指南推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临床肿瘤学专业医师要提高对G-CSF使用规范的认识,以促进G-CSF的规范、合理使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化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中性粒细胞减少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TURBT)中肿瘤基底部及边缘部位活检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行TURBT术的膀胱癌患者58例,病理类型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术中活检28例(活检组),活检部位包括肿瘤基底部和创面边缘可疑黏膜;未活检30例(未活检组)。观察两组术后1年肿瘤复发、进展情况。结果(1)活检组:1例活检发现肿瘤肌层浸润,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27例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其中5例行二次TURBT,包括3例活检未见肌层组织及2例活检见上皮异形增生,另22例活检未见异常。随访1年,肿瘤复发5例,进展2例。(2)未活检组:2例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8例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随访1年,肿瘤复发10例,进展6例。结论TURBT术中行肿瘤基底部及边缘可疑部位活检,有助于明确肿瘤分期分级,提高残余肿瘤的检出率,明确电切范围及深度,并为二次TURBT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活检
  • 简介:日前,在成都举办的2014体外诊断新技术高峰论坛上,曾担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的吴毅教授以“甲状腺癌的诊治进展”为题进行了大会发言,探讨以甲状腺球蛋白(Tg)与降钙素(Calcitonin)为主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清肿瘤标志物 甲状腺癌 中华医学会 诊疗 应用 指南
  • 简介:原发脑肿瘤在组织学、基因和临床表现上具有异质性。虽然WHO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大大帮助了在全世界建立标准化诊断标准,但没有考虑到分子分型已在很多脑肿瘤中取得实质性进展。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在老年GBM患者中常规检测MGMT启动子甲基化.在间变性少突神经胶质瘤中检测1p19q确实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大规模的分子分析方法在胶质瘤中检测到的新的特异性突变,

  • 标签: 分子标记物 临床实践 神经肿瘤 少突神经胶质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原发脑肿瘤
  • 简介:目的:回顾性评价可视化磁力导航系统在胫骨髓内钉远端锁钉过程中的作用,并与常规瞄准器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应用磁力导航技术进行髓内钉远端锁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应用可视化磁力导航系统进行髓内钉远端锁钉操作的67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应用瞄准器进行锁钉操作的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研究组,男40例,女27例。左侧30例,右侧37例,平均年龄(37.4±3.8)岁。AO分型:A型33例,B型19例,C型15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左侧28例,右侧32例,平均年龄(39.2±4.1)岁。AO分型:A型29例,B型14例,C型17例。两组分别应用可视化磁力导航系统和常规瞄准器对远端锁钉过程进行导航。记录并比较两组远端锁钉操作时间、锁钉次数、锁定过程透视次数,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锁钉操作时间为(6.1±1.4)min,透视次数为0次、锁钉次数为69次,骨折愈合时间为(15.3±2.1)周;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为(8.3±2.4)min,平均透视次数为(4.05±2.2)次,锁钉次数为71次,愈合时间为(15.9±2.8)周。两组间锁钉操作时间、透视次数、锁钉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磁力导航系统应用于髓内钉的远端锁钉过程,可以有效提高锁钉成功率、缩短锁钉操作时间,显著降低医患双方的放射线暴露,与常规的瞄准器方法相比更具优势,是髓内钉导航技术发展的新的方向。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磁力导航
  • 简介:临床上腹腔镜技术已经广泛开展,将腹腔镜手术系统应用于临床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腹腔镜 胃肠肿瘤 临床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程序,检索相关文献结合临床经验制订护理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术后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无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减轻术前焦虑,减少术后不适和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腹腔镜 围手术期 循证护理
  • 简介:子宫内膜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妇科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肿瘤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诊断、监测病情及评估预后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就子宫内膜癌常用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rbonateantigen-125,CAl25)及新的肿瘤标志物人附睾蛋白4(humanepididymisprotein4,HE4)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癌 CA125 H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