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人们对肝癌手术治疗认知的不断加深,肝癌切除术式先后经历了“盲目”肿瘤切除、楔形肝切除、规则性肝叶切除、解剖性肝段/半肝切除等多个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历程,外科医生总结出肝癌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1彻底清除原发病灶;2切缘无肿瘤细胞残留乃至肝区段无微转移;3残余肝脏体积足够代偿患者生理功能;4尽可能减少术及术后创伤。

  • 标签: 肝癌手术 肝切除 解剖性 肝脏储备功能 切除术式 肝段
  • 简介:目的:评价高尔基蛋白73(Golgiprotein73,GP73)作为肝脏疾病尤其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carcinoma,PHC)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肝占位患者的血清GP73及甲胎蛋白(AFP)的水平以确定肝占位性质。同时选取PHC患者组、肝硬化患者组及健康体检组作为对照进行GP73水平测定。对PHC患者,进一步分析血清GP73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肝占位组GP73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7.27%和85.71%,P〈0.05。PHC组、肝硬化组及健康体检组GP73数据比较:PHC组患者GP73值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肝硬化组GP73血清含量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PHC组各数据分组比较分析:GP73血清含量与性别、年龄、肿瘤数目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肿瘤直径、肿瘤转移情况、Child分级及肝炎感染情况具有相关性。结论:作为新型血清标志物,GP73与AFP一样,临床检测效果良好,与AFP临床诊断上具有互补性,可用于临床肝占位性质的判定、PHC的诊断,并且对于PHC病情分析、恶性程度判断乃至预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肝脏疾病 原发性肝癌 高尔基蛋白73 肿瘤标记物 临床应用
  • 简介:组织因子作为凝血因子Ⅶ细胞膜表面受体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参与肿瘤的高凝状态,并且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介导多种信号转导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

  • 标签: 组织因子 肿瘤 血栓形成 生长 肿瘤转移
  • 简介:双磷酸盐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的药物。体外实验表明双磷酸盐对乳腺癌、肺癌、肾癌、黑色素瘤、结肠癌、胰腺癌有直接或间接抗肿瘤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双磷酸盐联合内分泌治疗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可对乳腺癌起协同抗肿瘤作用,但对绝经期女性使用双磷酸盐预防乳腺癌尚存在争议。去势抵抗前列腺癌患者使用双磷酸盐可减少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events,SRE)发生风险,但在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预防未能显示出优势。双磷酸盐能够减少肺癌患者SRE发生概率,但其对患者总生存期无明显改善。对肾癌、膀胱癌骨转移患者使用双磷酸盐治疗可减少SRE发生风险,双磷酸盐可延长膀胱癌延长患者生存期。肾癌患者在双磷酸盐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获益与否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双磷酸盐 肿瘤 骨相关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胃癌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研究组按胃癌手术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通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及非常满意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胃癌围手术期护理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胃癌手术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满意度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反思性教学对肿瘤学人文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本科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及传统组,每组30名。试验组将反思性教学应用于肿瘤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传统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患者满意度、基础综合考试成绩及反思日记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关怀能力、考试成绩、患者满意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传统组及试验组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反思性教学应用于肿瘤学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关怀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反思性教学 肿瘤学 人文教育
  • 简介:目的评价老年卒后髋部骨折患者采用外科治疗规范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治疗的老年卒后髋部骨折患者85例为对照组;制订并实施外科治疗规范后,将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老年卒后髋部骨折患者101例作为实验组,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总住院天数、术前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6例,对照组85例、实验组101例,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住院时间:实验组(15.83±6.8)天,对照组(21.02±9.7)天;P=0.000,术前住院时间:实验组(5.93±4.1)天,对照组(8.01±6.1)天;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35.5%,实验组22.2%;P=0.035。第一次下地活动时间:对照组(15.39±7.6)天,实验组(8.00±6.3)天;P=0.000。Haris评分优良率:对照组90.2%,实验组86.4%;P=0.510。死亡率:对照组11.8%,实验组12.6%;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卒后髋部骨折患者规范化外科治疗后,能有效缩短总住院天数、术前住院天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髋骨折 卒中 老年人 规范 治疗 骨折
  • 简介:CLARITY技术是近年出现的使器官组织透明化的实验技术,对完整器官组织实现透明化后,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扫描下实现研究对象的三维成像,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的实验研究。本文就CLARITY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展望作一总结。

  • 标签: 生物技术 CLARITY技术 透明化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三维成像
  • 简介:胰腺癌是恶性度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病死率逐年上升,但是治疗进展缓慢。目前进展期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全身化疗。靶向药物除了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在Ⅲ期临床试验取得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疗效外,其他靶向药物尚未取得切实的疗效。

  • 标签: 靶向药物 胰腺癌 进展期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30例甲状腺癌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纳米炭组和对照组,行甲状腺全切及患侧Ⅵ区颈部淋巴结廓清术,纳米炭组在行淋巴结廓清术前应用纳米炭示踪剂,对照组不使用,比较2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血钙水平及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结果:纳米炭组每例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6.5枚,对照组3.2枚(P<0.05);纳米炭组术后发生一过性低钙血症患者1例,对照组12例(P<0.05);纳米炭组术后发生PTH暂时下降的患者2例,对照组9例(P<0.05)。结论:纳米炭淋巴示踪剂的应用可明显提高甲状腺癌患者Ⅵ区淋巴结的清扫数目,术中有助于甲状旁腺的识别并保护甲状旁腺的功能。

  • 标签: 纳米碳示踪剂 甲状腺癌 淋巴结 甲状旁腺
  • 简介: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血管生成拟态(VM)的存在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骨肉瘤标本66例,采用CD34和PAS双重染色方法检测骨肉瘤组织VM存在情况,探讨骨肉瘤VM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以及VM与黏着斑激酶(FAK)、迁移诱导基因(Mig)-7表达的关系。结果66例骨肉瘤存在15例VM,阳性率为22.7%。骨肉瘤VM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术式及术前化疗坏死率无关。VM(+)组FAK及Mig-7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VM(-)组。VM(+)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转移生存期均短于VM(-)组患者(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显示VM和术前化疗效果是预测骨肉瘤生存期和发生转移的两个独立预后因素。结论VM存在于骨肉瘤组织并且是其重要的预后指标,FAK及Mig-7与骨肉瘤VM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血管生成拟态 骨肉瘤 黏着斑激酶(FAK) 迁移诱导基因-7(Mig-7) 预后
  • 简介:转化医学是医学领域的一个新概念,旨在推动基础研究成果与实际医疗应用的互相转化。分子影像学是一门新兴而又充满前景的医学影像学分支学科,转化医学与分子影像学的结合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几种在转化医学理念指引下的肿瘤分子影像学教学模式。

  • 标签: 转化医学 肿瘤分子影像学 教学 应用
  • 简介:目的探索及比较超声刀在腮腺浅叶功能性手术应用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手术治疗64例腮腺浅叶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刀片组、电刀组和超声刀组。均行腮腺浅叶功能性手术,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3天总引流量、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术后涎腺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3天总引流量、面神经损伤及术后涎腺漏发生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明显优于传统刀片组和电刀组。结论在腮腺手术应用超声刀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恢复好,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刀 腮腺肿瘤 功能性手术
  • 简介:近几年不少研究表明肿瘤-睾丸基因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等有关,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免疫学标记,被运用于肺癌的诊断和治疗。特别在肺癌的治疗过程,肿瘤-睾丸基因在免疫疗法的效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并被发现有许多新的作用。至今,仍不断有新的肿瘤-睾丸基因被发现。该文对肿瘤-睾丸基因在肺癌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肿瘤-睾丸基因 肺癌 免疫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与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特诊科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将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术后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满意度皆优于对照组。结论Orem自理理论在护理工作的运用能提高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住院满意度。

  • 标签: OREM自理理论 口腔颌面部肿瘤 术后护理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以关节损伤为主要病变特征的各种关节炎,可导致关节慢性持续性肿痛、关节僵硬及功能障碍,最常见的两种关节炎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OA以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为特点,主要的病理变化是软骨细胞功能减退,软骨基质的分解加速,软骨组织的磨耗,进而继发滑膜炎症和关节周边的骨质增生。RA则是以慢性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发病关节腔内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关节滑膜及周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滑膜内大量新生血管和广泛慢性炎症性细胞浸润,滑膜组织表现为增生过度和凋亡受阻,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破坏关节内软骨和骨,同时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likesynoviocytes,FLS)增生,造成关节纤维化。由此可见,关节软骨的损伤是RA和OA的共同特征。

  • 标签: 蛋白聚糖类 代谢 关节炎 骨关节炎 关节炎 类风湿
  • 简介:目的观察间质纤维母细胞CD34、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FAPα)、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大鼠胃移植瘤与正常胃组织的表达差异,探讨间质纤维母细胞活化状态在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采用walker256细胞株建立大鼠胃移植瘤模型(n=12),以正常大鼠为对照(n=4),均在同等SPF级条件下饲养。16天后处死大鼠,取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及正常饲养大鼠胃组织,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blotting、RT-PCR法检测各组组织CD34、FAPα、α-SM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肿瘤组织及瘤周组织CD34蛋白及基因水平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APα和α-SMA表达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肿瘤组织与瘤周组织之间FAPα和α-SMA表达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4、FAPα与α-SMA在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及正常组织的表达存在差异,提示间质纤维母细胞活化状态与肿瘤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

  • 标签: 纤维母细胞 CD34 FAPα Α-SMA 移植瘤
  • 简介:背景和目的体细胞突变可能使肿瘤细胞具有编码"异己"免疫原性抗原的能力。由此推测,对由于错配修复缺陷所致大量体细胞突变的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滞治疗可能有效。方法我们在41例进展期转移癌患者(有或没有错配修复缺陷)对pembrolizumab[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的临床疗效进行2期临床研究。患者分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结直肠癌患者组(dMMR)、错配修复基因正常结直肠癌患者组(pMMR)和错配修复基因缺陷非结直肠癌患者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embrolizumab静脉注射(10mg/kg,每14天重复一次)。观察终点是免疫反应率和20周的免疫相关肿瘤无进展生存率。结果结直肠癌dMMR组的客观反应率和免疫相关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0%(4/10)和78%(7/9),而结直肠癌pMMR组分别为0%(0/18)和11%(2/18)。截至统计时,dMMR组未达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而pMMR组则分别为2.2和5.0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比0.10,P〈0.001;死亡风险比0.22,P=0.05)。非结直肠癌dMMR组的结果和结直肠癌dMMR组类似,其免疫相关客观反应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1%(5/7)和67%(4/6)。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显示dMMR肿瘤平均检测到1782个体细胞突变,而pMMR肿瘤仅有73个突变(P=0.007),且体细胞突变高载荷的肿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相对较长(P=0.02)。结论本研究表明,错配修复状态可以预测免疫检查点阻滞药物pembrolizumab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错配修复 PD-1 结直肠癌 免疫原性 体细胞突变 无进展生存期
  • 简介: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伴渐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41例NSCLC患者ALK蛋白的表达情况,收集与分析伴ALK阳性表达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NSCLC患者AL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9.2%(13/141)。ALK阳性表达率在年龄、是否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是否吸烟、是否饮酒、病理分型、原发部位、是否有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达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年龄≤57岁)、EGFR阴性的NSCLC患者是ALK突变的高发人群,建议此类患者进行ALK检测。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渐变性淋巴瘤激酶(ALK)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彩超探头暂时压闭颈静脉,减少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的方法。方法将148例行彩超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方法,即当导管尖端到达肩部后协助患者将下颌靠近穿刺侧肩部,预防导管误入颈静脉;观察组当导管尖端到达锁骨下静脉中段时,由助手应用彩超探头压闭颈静脉法,防止导管误入颈静脉。结果观察组PICC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彩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时,应用彩超探头压闭颈静脉可有效减少PICC导管尖端误入颈静脉,提高置管成功率和工作效率。

  • 标签: PICC 颈静脉异位 探头压闭 彩超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