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背景与目的:经入路的手术范围已经从鞍区扩展到海绵窦、颅中窝等处。本研究对窦气化延伸及其与周围神经血管关系的解剖进行观测,旨在为扩大经手术的术前评估提供参考,避免术中重要结构的损伤。方法:结合尸头解剖与头颅CT,对窦外侧壁的气化方向的变异及其与邻近神经血管结构的关系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结果:当窦气化向外侧方向扩展超过连接圆孔颅外端内侧缘与翼管前端开口内侧缘的VR线(Vidian-Rotundumline)时,该窦被称为外侧型窦。VR线外侧的窦部分称为窦外侧隐窝。外侧型窦可分为蝶骨大翼型、翼突型和全外侧型。本研究在100例CT扫描中,外侧型窦占46%。其中蝶骨大翼型占12%,翼突型占11%,全外侧型占71%。结论:外侧型窦中的外侧隐窝可为经窦和经上颌窦入路切除海绵窦区和颅中窝病灶提供自然手术通道。

  • 标签: 蝶窦 气化 扩大经蝶手术入路 神经 血管 显微解剖
  • 简介:患者男,63岁,因交替性双侧鼻摩、流涕20年,头痛5年,加重1周于2006年1月20日入院。忠者于20年前出现双侧交替性鼻垡、流涕,反复发作,经服药和鼻腔点后好转?近5年来常伴有头痛,痛时全头闷胀、浑身无力,偶有左侧鼻腔少量山血,每次3~5分钟,自行停止,每年发作5~6次。1周前患行头痛、鼻塞再次发作。入院后榆盘:左侧鼻腔被多发性半透明息肉样物占满,表面光滑,

  • 标签: 蝶窦 神经鞘瘤
  • 简介:背景与目的:哑铃形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入路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探讨经显微手术哑铃形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45例哑铃形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全切除35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16/19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恢复正常。术后1周视力、视野恢复率分别为90.6%和81.3%。术后并发症有一过性尿崩17例、短暂性脑脊液鼻漏3例等,无持续性尿崩,无手术死亡。结论:除质地硬的哑铃形垂体腺瘤外,绝大多数哑铃形垂体腺瘤经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垂体肿瘤 哑铃形 经蝶显微手术
  • 简介:背景与目的:大型复杂的鞍区肿瘤手术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比较高,主要以脑性耗盐综合征(cerebralsalt-wastingsyndrome,CSWS)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thesyndromeofinappropriatesecretionofantidiuretichormone,SIADH)为主,它们的临床表现相似但治疗原则相反,如果误诊常使病情恶化。本研究探讨低钠血症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长海医院神经外科1999年3月至2007年12月鞍区肿瘤手术后出现的低钠血症5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57例低钠血症患者中,56例血钠和血容量恢复,3~5d血钠纠正至正常,按24h尿钠检测结果补充钠,维持正常血钠水平,均获得痊愈出院。其中SIADH误诊为CSWS23例。1例由于血钠纠正过快而死于广泛性脑肿胀。结论:鉴别脑性耗盐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是治疗鞍区肿瘤手术后低钠血症的关键。血浆渗透压和中心静脉压测定对病情的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低钠血症 脑性耗盐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 鞍区 肿瘤
  • 简介:药性刚烈,犹若御兵,兵之猛暴,岂容妄发,故治远不如食治平稳。将食疗放在治之上,是中国传统医学治病的主流思想。

  • 标签: 中医 饮食健康 药性 食物
  • 简介:先民在采集食物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某些植物对人体有益,可以成为食物,某些植物能治病,可以作为药物,某些植物对人体有害,食后会吐泻,昏迷,或死亡。由此可知,先民对食物、药物及毒物的认识过程,均起源于人类最初觅食及生产活动。

  • 标签: 药食同源 认识过程 生产活动 食物 植物 药物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巨、大腺瘤是否采用经手术尚有不同看法,本文总结垂体瘤手术经验,探讨经入路显微切除垂体巨、大型腺瘤的理论依据、策略与技巧。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第一、第三医院收治垂体瘤的临床资料,对300例开颅术和1110例经手术疗效(分三个阶段)进行对比,重点讨论经手术的策略和技巧。结果:经切除垂体巨、大型腺瘤全切除率高,合并症少,生活质量好。结论:经显微切除垂体大、巨大型腺瘤仍是最安全有效的首次和再次手术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蝶入路 显微外科
  • 简介:背景与目的:经垂体瘤切除术后视力下降是术后严重并发症。本文旨在探讨经垂体瘤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垂体瘤切除术后视力下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中,1例鞍内出血。1例残瘤卒中,1例鞍上出血,1例填塞物过多,1例血管痉挛。治疗后视力均有好转。结论:经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患者视力下降是垂体腺瘤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可以挽救患者视力。

  • 标签: 垂体瘤 经蝶入路 视力下降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腺瘤手术分为经和经颅入路两种,常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这与肿瘤的全切除程度和术后疗效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经单鼻孔-窦及双额底入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适应证、显微外科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垂体腺瘤手术患者,其中经单鼻孔-窦手术30例。经双侧额底入路手术17例,分析手术经过、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肿瘤总体全切率89-36%(43/47),其中经单鼻孔-窦入路组86.67%(26/30),经双额底人路组94.12%(16/17)。肿瘤未获全切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随访6,24个月。4例患者肿瘤复发.接受经双额底入路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单鼻孔-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肿瘤大部分位于鞍内或向窦生长的患者。经双额底入路肿瘤全切率高.便于保护垂体柄,适用于肿瘤主要向鞍上及鞍旁生长的大型或巨大型肿瘤.

  • 标签: 脑肿瘤 垂体腺瘤 手术入路 经蝶手术
  • 简介:背景与目的:单鼻孔经入路垂体腺癌切除术已较为成熟,本文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单鼻孔经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在46例垂体腺瘤患者中,应用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术前对患者行核磁共振连续薄层扫描,将影像信息导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解剖学三维重建,术中对肿瘤及周围重要结构实时定位,判断肿瘤的切除范围。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8例。术后30例内分泌学指标恢复正常,32例头痛好转,20例视力好转,16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均无出血、视力、视野障碍、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在手术中定位准确,可以实时准确的指示术区的有关解剖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有效地减少了创伤,提高了手术疗效。

  • 标签: 神经导航 鞍区肿瘤 显微外科
  • 简介:恶性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多耐药的发生。研究表明,多耐药的机制十分复杂,P-gp、TopoⅡ、GST-π、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及p53基因突变等是肺癌产生多耐药的物质基础。本文重点介绍非小细胞肺癌耐药因子及耐药逆转的对策,以指导临床化疗药物的筛选及治疗方案的优化,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率。

  • 标签: 肺癌 化疗 多药耐药 耐药逆转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以手术治疗为主。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结构,顺利暴露肿瘤是经鼻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影像资料下神经导航在经单鼻孔窦入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垂体瘤患者78例。其中47例患者均应用神经CT导航辅助手术切除垂体瘤,31例患者均在神经MRI导航下,辅助手术切除垂体瘤,对两种手术方法的术中准确性及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手术切除78例垂体瘤的过程中均准确找到病灶,导航误差范围1.4~2.9mm。结论:经鼻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可靠、准确性高,同时可提高手术的疗效。

  • 标签: 脑肿瘤 垂体瘤 神经导航
  • 简介:最近,我们对海绵窦特别是内侧壁进行了显微解剖学研究,并结合我科的经验,探讨经窦显微手术切除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方法和技巧。解剖学研究成人尸体头部标本20个,对海绵窦内侧壁进行显微解剖和观察。海绵窦内侧壁的平均厚度156.9±32.7μm,上壁和外侧壁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130.4±97.6μm,821.3±54.3μm。海绵窦内侧壁的胶原纤维层明显较海绵窦上壁和外侧壁为薄。其中,有3例标本中,可见海绵窦内侧壁存在缺损,垂体部分突人海绵

  • 标签: 海绵窦 侵袭性垂体腺瘤 内侧壁 解剖学研究 经蝶窦显微手术 全切除
  • 简介:在世界前十名畅销中,他汀类居然占有3个,可见这类药物应用之广泛,也足以证明高血脂的人数增长之快速。高血脂是俗称“三高”中的一高,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不断攀升,有报道说目前我国1/3的成年人血脂偏高。

  • 标签: 他汀类降脂药 高血脂 他汀类药 药物应用 生活方式 血脂偏高
  • 简介:胰腺癌的化疗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与肿瘤细胞的多耐药有关。胰腺癌细胞多耐药产生的机制目前并未阐明,随着对多耐药认识的不断深入,新的逆转剂已经产生。本文通过近5年文献资料的回顾复习,对胰腺癌耐药机制及其逆转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胰腺癌 多药耐药 逆转
  • 简介:背景与目的:多数学者认为伴有甲介、鞍前型窦的垂体腺瘤不适合内镜下切除,但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技术可以克服其在内镜下手术的缺陷。本文着重探讨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技术在内镜下切除伴有甲介、鞍前型窦的垂体腺瘤。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应用神经导航技术对伴有甲介、鞍前型窦变异的垂体瘤进行内镜下单鼻孔手术21例。其中生长激素腺瘤4例,高泌乳素腺瘤6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7例,无功能性腺瘤4例。窦冠状CT及窦X线平片提示窦形态,甲介型9例,鞍前型12例。术前行头部CT、MRI扫描,术中神经导航定位,在内镜下经单鼻孔切除肿瘤。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前症状(视力受损、尿崩症)均在术后消失,血液、内分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病例(17例)复查MRI均提示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术后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颅内出血、视力、视野障碍、尿崩、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甲介、鞍前型窦变异的垂体瘤手术,应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能确保术中定位准确,术野大且直观。有利于切除肿瘤,并保护周围重要结构。

  • 标签: 神经导航 内镜 垂体瘤 蝶窦变异 经蝶入路
  • 简介:背景与目的:经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是当今垂体瘤手术治疗的发展方向。本研究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技术和神经导航技术在单鼻孔手术切除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的意义与价值。方法:在神经导航引导内镜下经单鼻孔微创手术治疗垂体瘤19例,其中泌乳素腺瘤13例,生长激素腺瘤1例,无功能腺瘤5例。结果:神经内镜和神经导航下全切肿瘤14例,近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13例内分泌化验恢复正常,其中15例术前有视力损害者,术后13例较术前好转,2例无变化;1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19例随访3-11个月,未发现复发。无鼻中隔穿孔、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引导内镜下经单鼻孔手术切除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具有深部照明好.鼻腔结构损伤小、操作简捷、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窦多房分隔的干扰.快速确定鞍底位置、判定肿瘤切除的程度与范围、减少手术对肿瘤周围神经血管结构的副损伤,二者结合能提高手术全切率,减少复发.是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微创外科治疗的理想手段。

  • 标签: 神经内镜 神经导航 蝶窦发育不良 垂体腺瘤 外科治疗
  • 简介:大及巨大垂体腺瘤经人路切除术后临床上早期进行疗效评估往往存在困难,尤其是无分泌功能性垂体腺瘤。本文分析比较大和巨大垂体腺瘤经手术后不同时期核磁共振(MRI)检查的影像学特点,探讨MRI对手术疗效评估的最佳时机。方法:追踪、随访直径≥2cm垂体腺瘤72例,其中PRL瘤37例,无功能性腺瘤25例,GH腺瘤2例,ACTH腺瘤2例,多分泌激素腺瘤6例。分别予术后早期(术后1~2周)、3个月、半年行MRI检查,其中45例MRI随访1年以上,进行动态观察比较。结果:72例术后早期MRI复查确定瘤影完全消失34例(47.2%);11例术后早期MRI检查报告残留,半年后复查3例消失,8例残留;27例(37.5%)术后早期MRI不能明确判定疗效,半年后复查完全切除22例,5例残留。45例术后随访1年,其MRI表现与术后半年的表现相似。结论:术后半年的MRI能较好的判断手术效果,有利于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

  • 标签: 垂体腺瘤 显微外科于术 MRI 疗效
  • 简介:背景与目的:经鼻垂体瘤切除术已成功用于垂体瘤的治疗,但入路角度的微小偏差可能导致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本研究评价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并讨论术中应用神经导航的优点和不足。方法:2001年8月至2007年12月,我科30例垂体瘤患者经鼻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确认到达鞍底的路径和解剖中线,手术切除肿瘤。回顾性分析30例病史、影像学资料、术中应用CT和,或MRJ影像资料的导航方法、并发症的发生及随访资料。结果:收录的病例中肿瘤全切21例(70%),次全切除9例(30%),其中4例在随访期间复发。术中脑脊液漏3例(10%);术后一过性尿崩12例(40%),持续性尿崩1例。大部分病例术后症状改善,无神经血管并发症,没有因导航系统的定位误差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使经鼻手术入路定位更准确,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但MRI、CT导航在定位上各有优势和缺陷.两项技术融合使用可能成为垂体瘤导航手术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脑肿瘤 垂体瘤 神经导航 经鼻蝶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