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时,导致病毒的再活动,诱发本病。感染后病毒进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沿着脊神经后根或三叉神经的神经纤维向中心蔓延,持久地以一种潜伏的形式长期存在于脊神经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平时不致病,但在某些诱因激发下,创伤、疲劳、各种传染病等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可活动,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或坏死,发生神经痛,继而发生水泡,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一般不超过中线。中医认为此病多因风热夹湿,侵犯肺脾二经,不得疏泄,熏蒸皮肤而成。三黄散治疗带状疱疹主要是本中的大黄、黄连、黄柏可清热燥湿,清火解毒;制乳香、没药均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作用。

  • 标签: [] 带状疱疹 三黄香药散 外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术中多能顺利找到阑尾,先天性阑尾缺临床较少见,笔者以先天性阑尾缺3例进行探讨,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 标签: 阑尾缺如 先天性 术前诊断 术后随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李女士6岁的儿子晚上睡觉时总爱张嘴呼吸、流口水,还经常打呼噜(医学上称“打鼾”)。她以为是儿子睡得,就一直没在意。

  • 标签: 打鼾 小孩 晚上睡觉 流口水 打呼噜 儿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颧缝的暴露方法,探讨颧缝在颧骨骨折复位中的意义,方法选择Zingg分类的B型和C型骨折55例,分别采用以颧缝复位(口内及口外2种方法暴露颧缝)和常规方法复位。按三级标准评价手术效果,其中包括面形和功能的恢复,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以37例颧缝复位的患者满意度为97.29,对照组满意度为75.64%。结论颧骨骨折手术复位时,以颧缝为复位标准,在此基础上再复位其他骨折断端,从而恢复患者三维立体的正常面型。

  • 标签: 颧蝶缝 颧骨骨折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真菌性窦炎的治疗方式及预防复发的方法。方法对19例真菌性窦炎患者在鼻窦内窥镜下行窦开放及引流术。术后鼻内镜下清理术腔,定期复查随访。结果19例真菌性窦炎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其中18例痊愈,I期治愈率94.73%。复发1例,行全麻鼻内镜下再次手术后治愈。未发生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真菌性窦炎鼻内镜下术中充分扩大开放自然口,彻底清除窦口及窦腔病变物,保留正常窦腔黏膜,定期复查换药随访,有利于抑制复发,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真菌性蝶窦炎 鼻内镜 鼻窦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例1:男,22岁。突发右下腹痛36小时伴发热呕吐入院。平素体健。体检:T38.8℃,BP14/9.5Kpa,腹肌紧张,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血常规:WBC13×10~9/L,N0.84。拟诊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淡黄色脓性渗液约100ml,右髂窝内未找到阑尾。延长切口打开后腹膜将回盲部提出切口外,仍未找到阑尾,探查肝下及右下腹腔均无阑尾。距回盲部7cm回肠肠系膜上可及两枚蚕豆大淋巴结,表面覆有脓,切除送病检,证实为淋巴结炎。术后一周痊愈出院。三月后钡灌肠造影证实为阑尾缺。追问病史5

  • 标签: 先天性阑尾缺如 腹腔 盲肠 阑尾炎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产前右肺缺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提高对肺缺的认识及产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产前超声诊断并经引产或产后随访证实的右肺缺的胎儿声像图特征。结果本次3个病例中1例咨询后予以引产;1例合并心脏严重畸形,临床考虑预后不良,予以引产;1例出生后患儿情况不佳,家属最终放弃治疗。本次3例病例图像超声上共同点:(1)患者胸腔体积明显缩小,未见正常肺组织回声。(2)心脏向患侧移位明显或旋转,紧贴胸壁。(3)肺动脉分叉处仅见一条动脉及动脉导管发出,主动脉弓上未见多余血管发出。(4)左心房内仅探及正常肺侧静脉汇入,并且血管迅速进入肺门处,患侧处左心房房顶处未见肺静脉开口,左心房较正常孕周内径偏小。(5)主支气管分叉切面仅见左侧或右侧支气管。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可以在孕中晚期对疑似右肺缺的胎儿明确诊断,从而为终止妊娠或继续妊娠的胎儿出生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肺缺如 超声诊断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贵要略》中关于“反”的配伍在历代医籍中是十分罕见的伟大尝试。但是,仲景却并不是用“反”的唯一一人或者第一人,也有人用反配伍起到了治疗顽疾重症的效果。因此,反在当今的医疗背景下还存在着很大的挖掘空间,我们必须加强对反的反复研究,反复临床,去伪存真,得到符合临床效果的科学依据,将反的研究工作运用到临床中,发挥更大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反药同用 十八反 配伍 禁忌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促进我国植物与西药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并且提供相关有效依据,避免一些不良药物相互作用,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达到高效、安全用药的目的。方法调查有关植物以及西药有关动学方面的书籍论著,对植物与西药的药用进行研究调查,并且分析植物与西药相互作用机制与特点。结果植物与西药的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与植物与西药的生产方法都有可能影响相互作用的发生。结论植物与西药在配伍上与药理学上的有着协同作用以及拮抗作用,必须加强动学下植物与西药的相互作用分析以及了解更深的药理作用,这样便于临床上将植物和西药有效联合使用,提高药物的效果。

  • 标签: 药动学 植物药 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