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肝门部纤维板应用肝肠浅缝吻合在Kasai手术(KPE)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KPE胆道闭锁(BA)病例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OhiIII型BA,手术年龄〈120d,无合并其他畸形。手术方式包括扩大肝门部病变切除范围KPE手术(EPE)、应用保留肝门部纤维板肝肠浅缝吻合改进KPE手术(MKPE)腹腔镜MKPE手术(LMKPE),并以此进行病例分组,对BA术前临床资料、术后胆汁排量、术后黄疸清除率、胆管炎发作率累计自体肝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EPE31例,MKPE23例,LMKPE14例,各组手术年龄、体重、术前肝功能指标、肝外胆管Ohi亚型术中肝纤维Weerasoofiya分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周胆汁排量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6周MKPELMKPE均高于EPE(P〈0.05),而MKPE与LMKP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黄疸清除率累计自体肝生存率,MKPE(87%,87%)LMKPE(85.7%,85.7%)均高于EPE(41.9%,41.9%),P值均〈0.05),而MKPE与LMKP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胆管炎EPE(22.6%)、MKPE(34.8%)LMKPE(14.3%)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KPE中保留纤维板应用肝肠浅缝吻合有利于BA获得较好术后效果。

  • 标签: 胆道闭锁 吻合术 手术 存活率
  • 简介:目的评估儿童体外循环辅助下心脏手术围术期应用甲强龙价值。方法纳入体外循环辅助下行心脏手术年龄〈16岁患儿、英文RCT、试验组预防性应用甲强龙、对照组为安慰剂或空白对照文献。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以PubMed为例,检索式:methylprednisoloneANDcardiopulmonarybypassORCPB。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6年5月13日。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出院时病死率,并根据甲强龙给药方式(术前静脉给药术中膜肺给药)行分层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结果系统检索后6篇文献中486例体外循环辅助下心脏手术患儿进入本文分析,其中甲强龙组253例,对照组233例。5篇文献描述了随机序列产生方法,2篇文献采用了分配隐藏,6篇文献均采用了盲法并描述了脱落或失访,5篇文献未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其他偏倚来源均为不确定。2篇静脉给药文献术后病死率为9.6%(13/135),甲强龙组与对照组术后病死率[1.5%(2/67)vs8.1%(1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固定效应模型,RR=0.22,95%CI:0.06-0.83,P=0.03)。次要结局指标中体外循环(CPB)时间(固定效应模型,MD=-10.67,95%CI:-17.82--3.53,P=0.003)术前静脉给药亚组ICU住院时间(固定效应模型,MD=-0.72,95%CI:-1.33--0.12,P=0.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中膜肺给药亚组ICU住院时间以及甲强龙组机械通气时间阻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有限证据下,儿童体外循环辅助下心脏手术围术期预防性静脉使用甲强龙可降低术后病死率,术前静脉给药可以缩短CPB时间ICU住院时间。

  • 标签: 甲强龙 儿童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特异度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评价益生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有效性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数据库,收集益生菌预防早产儿NECRCT,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3月。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偏倚风险,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3个RCT(n=8248)。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低出生体重儿(LBWI):益生菌降低NEC2级以上(包括2级3级)发生率[OR=0.26(95%CI:0.10-0.66)]、3级发生率[OR=0.29(95%CI:0.11-0.78)]、缩短达全肠道喂养时间[WMD=-3.57(95%CI:-5.79--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益生菌组对照组总病死率[OR=0.80(95%CI:0.50-1.28)]脓毒症发生率[OR=0.50(95%CI:0.13-1.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益生菌降低NEC2级以上发生率[OR=0.34(95%CI:0.26-0.44)]、3级发生率[OR=0.39(95%CI:0.20-0.76)]、总病死率[OR=0.55(95%CI:0.44-0.69)]、NEC相关病死率[OR=0.38(95%CI:0.21-0.69)]脓毒症发生率[OR=0.77(95%CI:0.62-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益生菌组对照组达全肠道喂养时间[WMD=-1.28(95%CI:-2.62-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益生菌缩短达全肠道喂养时间[WMD=-1.70(95%CI:-2.85--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益生菌组对照组NEC2级以上3级发病率、总病死率、NEC相关病死率脓毒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可减少LBWIVLBWINEC2级以上以及3级发生率,缩短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并降低VLBW总病死率、NEC相关病死率脓毒症发生率,但纳入研究在研究设计、方法学等方面仍存在局限性,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标签: 益生菌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观察健脾益肺口服液对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肺功能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朝阳市第二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缓解期哮喘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健脾益肺口服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治疗,组均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肺功能。结果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FVC、FEV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肺口服液可明显抑制哮喘缓解期患儿气道炎症反应,改善患儿肺功能,且效果相当于激素类药物。

  • 标签: 哮喘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肺功能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NICU中母乳喂养质量改进措施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亲母母乳喂养率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质量改进前组)以及实施母乳质量改进措施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质量改进后组)资料。对组患儿住院期间亲母母乳喂养情况(喂养率、喂养量、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持续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质量改进后,亲母母乳喂养率喂养量均明显增高,母乳强化剂添加时间、静脉营养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均较改进前提前,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改进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亲母母乳喂养质量改进措施可提高NICU亲母母乳喂养率,改善早产儿消化系统相关并发症。

  • 标签: 质量改进 母乳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前白蛋白(PA)白细胞计数(TLC)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预测意义。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院收治川崎病患儿83例,分析其病例资料,包括血浆中PA水平、TLC冠状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采用t检验、χ~2检验以及ROC曲线下面积(AUC)与截断值计算统计方法,对PATLC与冠状动脉病变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PA水平为(72.39±46.81)mg/L,较正常参考值显著下降,TLC计数为(16.47±6.49)×10^9/L,较正常参考值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AUC为0.699,具有诊断意义,PA水平选择界限值为48.5mg/L时,预测冠状动脉扩张敏感度为73.3%,特异度为64.5%。结论PATLC在川崎病急性期有显著变化,联合分析PATLC变化,对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可能具有重要意义,但不能据此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类型与程度。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前白蛋白 ROC曲线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NICU患儿鼻部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定植情况及分离株基因型毒力特征。方法采集NICU患儿鼻拭子,分离培养金葡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mecA检测鉴定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或敏感金葡菌(MSSA);分析所有菌株MLSTspa分型,并对MRSA菌株进行SCCmec分型,采用PCR方法检测pvlsasX21超抗原毒力基因。结果从429例鼻拭子标本分离出79株金葡菌,定植率18.4%,其中MRSA22株(27.8%)。79株金葡菌共检测出17MLST型29spa型,最常见型分别为ST59(31.6%)t437(22.8%)。22株MRSA最常见SCCmec型为Ⅳa(81.8%)。ST59-Ⅳa-t437(63.6%)ST188-t189(15.8%)分别是MRSA、MSSA最常见流行克隆。最主要毒力基因型为seb-sek-seq(10.1%)。MRSA株seb、sek、seqpvl携带率明显高于MSSA株,而sei携带率明显低于MSSA株。结论NICU患儿鼻部金葡菌定植率较高,ST59-Ⅳa-t437ST188-t189分别是MRSA、MSSA最常见流行克隆;分离株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MRSA与MSSA菌株毒力基因型存在差异。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定植 新生儿 毒力 基因型
  • 简介:目的评价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BioMedCenral数据库,纳入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中文文献,合计受试者109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总有效率及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用布地奈德吸入)(P〈0.01);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布地奈德 咳嗽变异性哮喘 META分析 儿童
  • 简介:目的构建适用于中国文化框架下青少女性自我保护意识量表(SSPAS),并检验其信度与效度。方法翻译并主要参考英文版SSPAS量表文献,确定中国16-18岁青少女为调查人群,结合对中国青少女半结构访谈结果专家咨询意见,形成中文版SSPAS预实验量表,在中国16-18岁青少女中调查修订为中文版SSPAS验证量表,再在另一中国16-18岁青少女人群中行信度效度评价。中文版SSPAS预实验验证量表集中于学校匿名填写,填写问卷时间约10min。对施测量表条目采用等距5级评分,即从不如此、很少如此、偶尔如此、经常如此总是如此,分别赋予1、2、3、45分,得分越高表示性自我保护意识越好。结果中文版SSPAS预实验量表基于321名中国16-18岁青少女学生,有效问卷88.2%;中文版SSPAS验证量表基于560名中国16-18岁青少女学生,有效问卷91.2%。经探索性因子分析,中文版SSPAS量表由22个条目组成,包括性健康态度、性自我概念性危险行为3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2.5%;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902-0.922,量表总体内容效度指数为0.918;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42,重测信度为0.886;验证性因子分析,卡方值/自由度为2.218(P〈0.001)、拟合优度指数为0.958,近似误差均方根性为0.052,调和拟合优度指数为0.962,正规拟合指数为0.924,比较拟合优度指数为0.936,以上指标均〉0.90,具有较好适配。结论中文版SSPAS量表在中国16-18岁青少女中具有很好信度与效度,可作为评价中国青少女性自我保护意识情况量化工具。

  • 标签: 性自我保护意识量表 青少女 信度 效度
  • 简介:目的探讨2周龄BALB/c小鼠在EV71感染后,不同分期肺脑组织中血清淀粉样P物质(SAP)表达水平。方法2周龄BALB/c小鼠按笼号分组,实验组35只,对照组29只。实验组予1×10^7TCID50·mL^(-1)EV71病毒液0.1mL腹腔注射,对照组腹腔注射容量PBS液。观察小鼠活动状态、皮疹、反应性、毛色、肢体活动及瘫痪情况,依据实验组感染症状分为5期:精神反应期(建模后第2天)、部分瘫痪期(第3天)、全身瘫痪期(第3天)、死亡(第3-4天)恢复期(第10天仍存活)。分别于5个分期称重实验组对照组小鼠后处死,采集肺脑组织以ELISA法测定SAP水平,分析不同分期SAP水平变化趋势。结果1实验组建模后第2天均出现精神萎靡、活动减少,第3天部分小鼠出现肢体运动不协调、部分肢体瘫痪,甚至全身瘫痪至死亡,提示EV71感染小鼠模型建立成功。2建模后实验组精神反应期对照组体重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部分瘫痪期、全身瘫痪期、死亡期恢复期,组体重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实验组肺脑组织中SAP水平在5个分期表达量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脑组织SAP水平是对照组2~9倍,肺组织SAP水平是对照组1.5-8倍。实验组部分瘫痪期、全身瘫痪期死亡期脑组织SAP水平均显著高于精神反应期(P〈0.05),肺组织SAP水平与精神反应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肺组织恢复期SAP水平均较精神反应期显著下降,但高于对照组水平。结论SAP在EV71感染后小鼠肺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作为EV71感染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指标。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血清淀粉样P物质 脑组织 肺组织
  • 简介:近日《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收到作者举报,有人假冒《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向投稿作者收取审稿费、版面预定(留)费、加急费、版面费,致使部分作者蒙受经济损失,对本刊编辑部声誉造成不良影响。一经查实假冒者本刊保留对其采用法律手段维权权力。有以下几点提请作者予以注意:本刊稿件均通过《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网站www.cjebp.net在线投稿,从未授权委托第三方公司向作者征稿许诺稿件发表;在投稿系统没有要求作者缴纳费用,不收取审稿费、版面预定(留)费和加急费费用;

  • 标签: 投稿系统 稿件录用 版面费 电子邮箱 第三方 办公室电话
  • 简介:目的分析1型糖尿病(T1DM)患儿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住院T1DM患儿45例,为T1DM组,其中27例合并酮症酸中毒(DKA)。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儿童3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结果T1DM患儿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T1DM患儿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D与T1DM合并DKA患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足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可能降低或延迟儿童T1DM发病。

  • 标签: 1型糖尿病 维生素A 维生素D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桑菊饮治疗前后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患儿诱导排痰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变化。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住院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组均予以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同时予以3%高渗盐水雾化诱导排痰,观察组加用桑菊饮口服7d。治疗前及治疗7d后测定患儿诱导痰上清液中IL-6IL-17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诱导痰上清液中IL-6IL-17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桑菊饮可降低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患儿诱导痰上清液中IL-6IL-17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桑菊饮 诱导排痰技术 IL-6 IL-17 儿童
  • 简介: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中医称"后天之本",在中医脏腑理论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尤其在儿科生理病理中凸显,素有小儿"脾常不足"论点。刁本恕教授治疗小儿外感疾病时始终强调"脾胃"思想,并相应提出"顾、健、养"三字原则,本文即以具体病案为例阐述老师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疾病独特辨证法则。

  • 标签: 外感发热病 脾胃思想 刁本恕 名医经验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儿科门急诊输液室应用优化输液流程效果。方法湖南省儿童医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输液治疗患儿共7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优化输液流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输液流程,对比分析组患儿输液效果,具体包括输液等待时间、患儿家属对输液治疗满意程度以及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护理事件概率。结果观察组输液平均等待时间为(10.98±3.4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1.04±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为97.7%(342/350),显著高于对照组86.9%(304/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护理事件概率为5.7%(20/350),显著低于对照组17.7%(62/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输液流程在儿科门急诊输液室中应用效果比常规流程更为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输液 儿科 门急诊
  • 简介:目的分析润肺止咳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医科收治住院CVA患儿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与氯雷他定口服,观察组以自拟润肺止咳汤进行治疗,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d。观察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浓度,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1/53),显著高于对照组75.5%(4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临床症状总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总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润肺止咳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咳嗽变异性哮喘 润肺止咳汤 临床症状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降低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行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77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39例循证护理组38例。记录组新生儿护理后CPAP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常规护理组患儿CPA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0.8%(12/39),显著高于循证护理组7.9%(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率为59.0%(23/39),显著低于循证护理组92.1%(3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予以循证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其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并发症 循证护理 婴儿 新生
  • 简介:目的总结1例COL1A2突变致胎儿严重成骨不全症(OI)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为胎儿产前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产检B超检查示OI可能胎儿流产组织抽提DNA进行基因型分析,自行设计COL1A1COL1A2所有外显子及剪接区域引物。利用Sanger测序法对胎儿行COL1A1COL1A2基因外显子及剪接区域测序分析并行父母验证。依据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专业版,对COL1A2突变所致疾病临床表型行文献复习。结果胎儿COL1A1COL1A2基因均检测出变异位点。COL1A2基因检测到杂合突变(c.3142G〉T,p.Glu1048Cys)在寡核苷酸多态性数据库、HGMD及Ⅰ型胶原蛋白突变数据库均未见报道,结合胎儿父母验证为新发突变,对比公共数据库及在线预测软件预测该突变类型为致病突变。在HGMD专业版中搜索COL1A2,共检索到387个COL1A2致病突变,与21疾病及其亚型相关。92%突变引起OI或其亚型,还可引起Ehlers-Danlos综合征或其亚型。结合COL1A2突变所致疾病临床表型行文献复习,本文报告胎儿符合Ⅱ型OI。结论产前通过超声影像结合基因分型诊断胎儿为COL1A2基因新发突变(c.3142G〉T,p.Glu1048Cys)所致Ⅱ型OI;COL1A2基因编码蛋白长链双螺旋400~480氨基酸及MLBR3区域中甘氨酸被天冬氨酸或谷氨酸替代,多导致严重表型OI;本文为产前准确预测胎儿结局、指导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 标签: COL1A2基因 成骨不全症 突变 表型基因型相关性分析
  • 简介:本刊文献著录根据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正文中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角码应标注在作者姓名之右上角;正文中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角码应标注在句末末字右上角;正文直接叙述其文献序号时不在右上角标注(:操作按文献[1]所示)。

  • 标签: 文献标引 作者姓名 文后参考文献 著录规则 阿拉伯数字 文献著录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厌食症危险因素,以降低儿童厌食症患病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50例厌食症儿童(病例组)15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儿童厌食症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对照组在添加辅食月龄、喂养方式、儿童是否喜欢肉食、是否喜欢蔬菜、是否喜欢咸食、是否常进食零食/或饮料、是否边吃边玩、家长是否要求儿童按时进食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添加辅食时间晚(OR=5.408)、常进食零食/或饮料(OR=11.813)、喜欢边吃边玩(OR=6.654)是儿童厌食症主要危险因素;而喜欢肉食(OR=0.093)、喜欢蔬菜(OR=0.272)以及家长要求儿童按时进食(OR=0.079)是儿童厌食症保护因素。结论适时添加辅食、合理膳食、培养儿童正确饮食生活习惯可以减少儿童厌食症发生。

  • 标签: 厌食症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