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1岁以内的宝宝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热量消耗多,对的需要量也大。一般的宝宝每天每千克体重大约需要1OO-150毫升。因为母乳中有比较充足的水分,母乳喂养的宝宝基本上不需要额外喂:人工喂养的宝宝则需要在吃奶以外加喂一定量的白开水,以防止宝宝上火。同时给宝宝喂养白开水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在早期(前4个月)最好用纯净水,等到以后就可以给宝宝喝一般的饮用水了,但一定要注意将烧开,并要注意给宝宝的水温要合适。

  • 标签: 水分 人工喂养 母乳喂养 生长发育 新陈代谢 热量消耗
  • 简介:姚开虎副研究员非常高兴邀清到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附属AnnaMeyer儿童医院ChiaraAzzari教授来北京儿童医院做学术访问,在您的“侵袋性细菌感染的分子学诊断:一个有川的临床一具”的报告中谈到采用分子诊断方法评估意大利肺炎链球菌疾病负担的工作,这些经验对中国开展相关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北京儿童医院 RT-PCR方法 细菌感染 分子学诊断 检测 佛罗伦萨
  • 简介:1病例资料例1女,18个月,在外院诊断发现声门下新生物,要求手术。4月龄时出现呼吸困难,喉喘鸣,在外院检查发现声门下有新生物,阻塞1/2的气管直径,导致呼吸困难,

  • 标签: 声门下新生物 氩气刀 儿童 治疗 呼吸困难 病例资料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OAB)生物反馈治疗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05例实施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的OAB患儿临床资料,对治疗有效组195例和无效组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包括患儿年龄、性别、电刺激电流最大值、治疗频率、联合药物(奥昔布宁)、合并尿失禁情况等。结果有效组平均年龄(7.3±1.4)岁,无效组平均年龄(7.1±1.9)岁。有效组电刺激电流最大值(19.0±3.2)mA,无效组电刺激电流最大值(17.7±3.8)mA。有效组治疗频率为1~2次/天者135例,0.5~1次/天者135例,〈0.5次/天者4例;无效组治疗频率为1~2次/天者无一例,0.5~1次/天者3例,〈0.5次/天者7例。有效组使用药物及伴有尿失禁的患儿分别为115例、51例;无效组使用药物及伴有尿失禁的患儿分别为1例、2例。单因素分析表明,治疗频率、联合药物奥昔布宁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P〈0.01),而年龄、性别、电刺激电流最大值、合并尿失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治疗频率[比值比OddsRatio(OR)=0.016,P〈0.01]和联合药物奥昔布宁(OR=0.029,P〈0.05)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治疗频率和联合药物奥昔布宁是影响OAB儿童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通过相对增加治疗频率及联合使用奥昔布宁治疗,可以改善治疗效果。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症 生物反馈 LOGISTIC模型 儿童
  • 简介: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与成人MDS相比具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一些常见的髓系肿瘤突变在儿童MDS中的发生率较成人患者低,而异常甲基化的发生与成人患者相似。另外,新的分子学因素如线粒体DNA突变在儿童MDS发病中的作用值得注意。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儿童MDS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现状。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分子生物学 儿童
  • 简介:目的通过对miRNA-126*进行靶基因预测及信号通路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期为miRNA-126*靶基因相关实验及其调控肺发育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首先利用microRNA(miRNA)芯片技术分别检测胎龄16d、19d和21d胎鼠肺组织中miRNA-126*的表达水平,进而应用miRGen2.0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可能的靶基因,然后对其靶基因集合应用Cytoscape及其插件BiNGO进行功能富集分析(GO-analysis),最后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靶基因信号转导通路富集分析(KEGGPathwayanalysis)。结果miRNA-126*表达量在胎龄16d、19d和21d3组胎肺组织间逐渐上升。miRNA-126*预测靶基因共有422个,其靶基因集合功能富集于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糖代谢等分子功能,多细胞器官发育、发育进程等生物学过程及细胞分隔、细胞器界膜等细胞组分上。信号转导通路则显著富集于RNA降解信号通路,以及朊蛋白疾病信号通路中。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miRNA-126*参与了大鼠胎肺发育过程,为今后研究肺发育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miRNA-126* 生物信息学 肺发育 大鼠
  • 简介:目的建立3日龄大鼠脑缺血模型,采用基因芯片分析新生大鼠未成熟脑缺血损伤后脑室下区(SVZ)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同窝3日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于不同时点取SVZ组织,采用AffymetrixRat2302.0基因表达谱芯片观察SVZ基因表达变化,芯片数据分别用3种不同方法分析,并用实时PCR方法验证芯片结果。结果①通过差异基因筛选,发现3日龄大鼠脑缺血损伤后SVZ有17个基因发生表达变化,其中上调基因10个,下调基因7个,这些基因参与多种功能的调节。②基于基因功能的表达趋势分析显示,在所有参与增殖、凋亡功能的基因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3日龄大鼠脑缺血损伤后SVZ微环境基因表达变化中起枢纽作用。实时PCR验证结果显示,TGF-β1及Smad2于缺血后1、4和7d表达均上升,7d达高峰。③在参与Wnt、TGF、BM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路所有基因组成的基因功能相似性网络中,有13个基因在网络中起核心调控作用,构成信号通路串话节点。结论新生大鼠在脑缺血损伤后SVZ微环境中,参与神经新生的BMP、TGF、VEGF和Wnt通路间的串话...

  • 标签: 早产 大鼠 缺血 脑室下区 基因芯片
  • 简介:近年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在儿童中流行情况较为严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易造成流行[1]。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主要病原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2]。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9年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手足口病,持续发热并出现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抽搐等神经、呼吸系统症状,住院隔离治疗的患儿161例。男95例,女66例。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11岁。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办公厅《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3]。1.2研究方法1.2.1标本采集征得患

  • 标签: 肠道病毒感染 手足口病 实时荧光定量 检测 柯萨奇病毒 咽拭子
  • 简介:目的检测幼鼠随年龄增长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改变。方法将动物中心提供的实验小鼠按照单双号法抽选幼鼠(2月龄),成年鼠(10月龄)和老龄鼠(18月龄)各10只,雌雄各半,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SOD活性。结果各组鼠龄的肝组织中SOD含量有所不同:幼年组与成年组、老年组相比SOD呈显著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幼鼠年龄增长,其肝组织中SOD活性逐渐下降。

  • 标签: 超氧化物歧化酶 肝组织 氧自由基 动物 实验 小鼠 近交系
  • 简介:目的应用SRY基因直接测序检测技术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外生殖器模糊的幼儿及青春期儿童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方法采用常规G显带方法分析20例外生殖器模糊的患儿染色体核型,用PCR技术扩增其SRY基因,进行基因测序,分析是否存在SRY基因及SRY基因是否存在突变情况。结果20例患儿中SRY基因阳性的有17例,阴性3例。直接测序结果显示所有SRY基因阳性患者该基因均未发生突变。染色体核型分析中检出4例特殊核型为:46,XY,del(Y)(q12)/45,X、46,XY,add(Y)(p11)、46,XY,r(9)及46,XY,9qh+。结论SRY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儿童性发育疾病的分型,具有快速检测的优越性,与常规G显带相结合分析有助于儿童性发育疾病的初步诊断。

  • 标签: SRY基因 性发育疾病 儿童
  • 简介:过敏性紫癜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过敏原的检测在过敏性紫癜病因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能诱发过敏性紫癜的过敏原主要包括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性过敏原,过敏原检测的方法概括为体内实验及体外实验两类。为提高过敏原检测的特异性及敏感性,需结合患儿年龄、季节、气候、地域、生活环境等特点,选择适当的过敏原种类及方法。

  • 标签: 紫癜 过敏性/预防与控制 过敏原/致病力 紫癜 过敏性/尿 过敏原检测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注意力缺陷型、多动-冲动型及复合型学龄前ADHD患儿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措施前瞻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心理行为组、生物反馈组和综合组,治疗4个月后评估注意力集中时间及Conners父母量表(PSQ量表)的冲动-多动、多动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心理行为组、生物反馈组和综合组中,三种类型患儿注意力集中时间均明显增加(P<0.05)。对于三种类型的患儿,采用生物反馈及综合治疗均可降低冲动-多动评分(P<0.05);注意力缺陷型及复合型患儿采用心理行为及综合治疗可降低多动指数评分,多动-冲动型患儿采用心理行为、生物反馈及综合治疗均可降低多动指数评分(均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提高ADHD患儿注意力集中水平,改善冲动-多动及多动的行为症状,不同ADHD类型患儿治疗效果略有不同。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心理行为干预 生物反馈 学龄前儿童
  • 简介:目的近年来婴幼儿哮喘发病率逐渐增加,与环境因素(过敏原)有密切关系.该文探讨过敏原检测系统(CAP系统)中吸入性过敏原过筛Phadiatop试验和食物过敏原过筛Fx5E试验在婴幼儿哮喘的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8例婴幼儿哮喘应用荧光酶联免疫,行Phadiatop试验和Fx5E试验并与传统的过敏原诊断方法皮肤试验相比较.结果①过敏因素是婴幼儿哮喘的一个重要因素,有48.5%患儿血清Fx5E阳性,有38.2%患儿血清Phadiatop阳性;②Phadiatop的阳性率为60.4%,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37.2%,经x2检验,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x2=4.65,P<0.05);③婴幼儿哮喘患儿中食物IgE的阳性率比吸入IgE的阳性率更高.结论过敏因素是婴幼儿哮喘的一个重要因素;婴幼儿哮喘患儿中食物过敏情况比吸入物过敏更重要;Phadiatop试验和Fx5E试验是一项简便、可靠的过敏原过筛试验.

  • 标签: PHADIATOP Fx5E 哮喘 婴幼儿
  • 简介:目前肾损害的实验室诊断多以尿蛋白、血尿素氮和肌酐作为主要指标,然而这些项目难以发现早期肾损害和更有效监测药物性肾损害及肾病患者的转归.本文联合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尿免疫球蛋白G(IgG)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亮氨酸氨肽酶(LAP)、尿酸(UA)试图早期发现肾脏损害,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尿酶 检测 早期肾损害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体液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100例手足口病患儿于人院治疗前采集静脉血做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取同期20例门诊体检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补体C3、C4水平的差异。结果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及补体C3、C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的体液免疫功能降低,血清免疫学指标检测对手足口病患儿在诊断治疗方面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指导意义。

  • 标签: 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补体 血清/分析 儿童
  • 简介:目的构建并观察靶向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shRNA慢病毒对儿童髓母细胞瘤(MB)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①设计靶向β-catenin的shRNA1、2、3和阴性对照(NC),分别插入pCH-CMV-MCS-EF1-copGFP质粒中,通过慢病毒包装后获得相应的重组慢病毒。②培养儿童MB细胞株DOAY并分为Lentivirus(LV)-shRNA1、2、3、NC组和空白对照组(Blank),前4组感染相应的重组慢病毒,Blank组未感染病毒,感染72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情况,选取对β-catenin抑制效果最佳的LV-shRNA,用嘌呤霉素分别筛选稳定感染该LV-shRNA和LV-NC的DOAY细胞系。③设3组,LV-shRNA组和LV-NC组为筛选得到的稳定感染的细胞系,Blank组为未感染病毒的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①LV-shRNA1、2、3组β-caten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低于LV-NC组和Blank组,LV-shRNA1组低于LV-shRNA2、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4μg·mL-1嘌呤霉素筛选得到稳定表达LV-shRNA1和LV-NC的DOAY细胞株。②与LV-NC和Blank组比较,LV-shRNA1组MTT实验第12、24、36、48、72h时的OD值较低,细胞总凋亡率较高,穿膜细胞数目较少,细胞迁移距离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shRNA抑制β-catenin后,能显著抑制DOAY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其侵袭和迁移能力,促进其凋亡。

  • 标签: Β-连环蛋白 慢病毒 髓母细胞瘤 生物学行为
  • 简介:目的建立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骨髓(BM)微量肿瘤病灶(MRD)的检测方法,分析其结果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CD45^FITC/CD81^PE/CD56^PECy5单抗组合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人NBTGW细胞株的免疫表型,并确定本实验室FCM的敏感度;比较Ⅲ~Ⅳ期NB患儿治疗前及治疗中BM细胞形态学观察与FCM检测BM中的CD45^-/CD81^+/CD56^+细胞阳性率,分析病程中MRD检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①TGW细胞株表达CD56和CD81,不表达CD45,本实验室FCM敏感度为1×10^-4。②58例患儿共144份标本中BM细胞形态学观察分析提示BM转移者23份,FCM检测显示表达CD45^-/CD81^+/CD56^+细胞的标本数62份,BM细胞形态学观察和FCM法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比较平均化疗4个疗程后BMMRD结果与预后关系:31例患儿初诊时BMMRD检测阳性,化疗4个疗程后11例患儿BMMRD转阴,随访至今无复发及进展,无瘤生存率(DFS)中位时间23个月;另20例患儿化疗4个疗程后BMMRD仍为阳性,其中11例患儿复发或进展,包括1例死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化疗后移植患儿外周血干细胞(PBSC)采集前BMMRD结果与预后的相关性:共有19例患儿接受化疗后行PBSC移植,14例患儿采集PBSC时BMMRD为阴性,其中2例患儿复发,自移植后始DFS中位时间9个月;5例患儿采集PBSC时BMMRD为阳性,均复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FCM检测NB患儿BMMRD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可协助NB患儿的诊断和评估临床疗效,BMMRD残留与NB预后相关。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流式细胞术 微量残留病灶 预后
  • 简介:目的用酶免疫吸附试验(EIA)法检测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标本中的Noro病毒,试图找到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以期应用于临床检测。方法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抽取167份应用EIA进行Noro病毒抗原检测,其中有61份同时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轮状病毒。结果167份粪便标本中,Noro病毒阳性46份,阳性率为27.5%。其中,GⅠ型阳性标本20份,占阳性标本总数的43.5%(20/46);GⅡ型阳性标本19份,占阳性标本总数的41.3%(19/46);另有7份标本为GⅠ和GⅡ型同时阳性,提示为混合感染,占阳性标本总数的15.2%(7/46)。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患儿为主,占总感染人数的93.5%(43/46)。本组Noro病毒感染性腹泻未见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在检测轮状病毒的61份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29份,阳性率为47.5%。在29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中,11份(11/61,18.0%)标本检出Noro病毒阳性,提示存在Noro病毒和轮状病毒的混合感染。结论Noro病毒感染在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仅次于轮状病毒。EIA检测Noro病毒简便易行、利于推广。

  • 标签: 非细菌性腹泻 Nora病毒 轮状病毒 婴幼儿腹泻 酶免疫吸附法
  • 简介:目的分析微量血气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值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入院时间在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的患儿入院当日首次同步使用微量血气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的血清TBil值,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散点图分析两种方法TBil检测值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①共纳入123例患儿,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TBil检测值为(292.6±113.4)μmol·L-1,其中TBil<200、~300、~400和>400μmol·L-1的患儿分别为32、33、35和23例;微量血气分析仪对应的TBil检测值均低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P<0.001)。②在123例以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TBil检测值在<200、~300、~400和>400μmol·L-1的患儿中,两种检测方法TBil检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88、0.81、0.78和0.88,P<0.001;平均偏倚分别为(30.9±25.6)、(15±12.5)、(23±18.3)、(39±28.3)和(52±25.3)μmol·L-1,95%CI分别为-19.2~81.0、-9.5~39.6、-12.9~58.9、-16.5~94.5和2.3~101.7μmol·L-1,TBil值在95%CI以外者分别占4%(5/123)、9%(3/32)、3%(1/33)、3%(1/35)和4%(1/23)。结论微量血气分析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的胆红素值线性相关性较好,但一致性较差,故微量血气分析仪仅可作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Bil值的补充。

  • 标签: 胆红素 血气分析仪 可重复性 结果 新生儿
  • 简介:目的观察十二烷基硫酸钠-琼脂糖凝胶(SDS-AGE)尿蛋白电泳和血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在小儿肾小球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DS-AGE测定尿蛋白电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β2-MG,对50例肾小球损伤患儿血液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尿蛋白电泳出现球性蛋白明显多于对照组,血β2-MG显著高于对照组。50例肾小球损伤患者尿蛋白电泳出现球性蛋白者36例,血β2-MG升高者29例,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出肾小球损害者29例。结论SDS-AGE尿蛋白电泳和血β2-MG两种指标联合检测能提高肾小球损害检出率。

  • 标签: 尿分析 尿蛋白 肾变病综合征 肾小球肾炎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