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提高期刊编辑出版质量,本刊对于论文中图、的制作要求如下:1。图/:按照其在正文中所标注位置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序。每幅图/应冠以图/题目。说明性文字应置于图/下方的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中所使用的非公知公用缩写的表示意义。

  • 标签: 科技论文 规范表达 出版质量 期刊编辑 制作要求 注释
  • 简介:为了提高期刊编辑出版质量,本刊对于论文中图、的制作要求如下:1.图/:按照其在正文中所标注位置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序。每幅图/应冠以图/题目。说明性文字应置于图/下方的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中所使用的非公知公用缩写的表示意义。

  • 标签: 规范表达 论文 作者 读者 出版质量 期刊编辑
  • 简介:为了提高期刊编辑出版质量,对于论文中图、的制作要求如下:1.图/:按照其在正文中所标注位置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序。每幅图/应冠以图/题目。说明性文字应置于图/下方的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中所使用的非公知公用缩写的表示意义。

  • 标签: 规范表达 论文 作者 读者 出版质量 期刊编辑
  • 简介: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一些传统的开放手术向着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短的"创"手术发展。在泌尿外科领域,肾癌根治术也向着"创"的方向大步前进着,从开放手术到小切口手术,再到后腹腔镜手术,以及新兴的单孔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 标签: 微创手术方法 肾癌根治术 后腹腔镜手术 开放手术 小切口手术 单孔腹腔镜
  • 简介:肾细胞癌(简称肾癌)为泌尿系三大肿瘤之一,2015年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肾癌的发病率在所有被调查的癌症患者中约为1.6%,排名第15位,男女间差异不大[1]。肾癌的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而治疗方式的选择与预后息息相关。随着超声、CT、MRI等先进检查手段在临床的普及和技术水平的日渐提高,肾癌在健康体检中往往就能得以早期筛查,使无症状肾癌病例的检出率明显增高[2]。

  • 标签: 肾单位 肾细胞癌 早期筛查 流行病学调查 影像学检查 保留肾单位手术
  • 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每年有超过430000例新发膀胱癌患者,美国每年有74000例被诊断为膀胱癌,膀胱癌在男性肿瘤患者中居第4位,女性患者中居第11位,男女发病比例约3∶1。

  • 标签: 膀胱癌 肿瘤微环境 恶性肿瘤 泌尿系统 世界范围 肿瘤患者
  • 简介:目的比较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及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效果,探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例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PL组),45例采用输尿镜钬激光碎石术(LL组),47例采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RLU组)治疗。对三组结石清除率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三种创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周,三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PL组78.9%(30/38),LL组95.6%(43/45),RLU组100%(47/47)。LL组及RLU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P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LL组及RLU组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及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一种安全有效的创治疗方法,但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需要全面的腹腔镜技术训练。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
  • 简介: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马潞林教授主编的《泌尿外科创手术学(第二版)》近期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各大书店有售。本书总结了近年来创泌尿外科的新技术与新进展,详细讲解了泌尿外科腹腔镜、经皮肾镜、输尿管镜、纤维电子输尿管镜、经尿道内镜、精囊镜和显微男科手术等。

  • 标签: 泌尿外科 手术学 出版 微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输尿管镜
  • 简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中老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外科手术治疗是治愈此疾病的唯一手段,传统的外科手术方法主要是开放前列腺摘除手术及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但因手术创伤较大及术中并发症较多,其在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受到各类新近创治疗方法的挑战,其中一部分已成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创治疗技术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发展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微创 经尿道微波 经尿道针刺消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尿道内支架
  • 简介:目的研究钬激光(Ho:YAG)加术后阿霉素单次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2年5月,采用经尿道腔内钬激光(Ho:YAG)切除肿瘤加术后阿霉素单次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22例,其中单发肿瘤16例,多发肿瘤6例.病理分级移行细胞癌G1~G2、分期T1~T2.结果手术一次性成功,时间15~40min,术中无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大出血.术后灌注阿霉素后无不良反应,1例6个月后复发,复发率4.5%,再次予钬激光处理治愈.结论钬激光加阿霉素单次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率较低,是安全有效,方便易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浅表性膀胱癌 钬激光 表阿霉素 灌注疗法 肿瘤
  • 简介:腹膜透析是最早使用的肾脏替代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方案。但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和炎症状态,且炎症与营养不良有密切关系。炎症状态是肾衰竭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水平,但并未出现感染情况的状态。

  • 标签: 微炎症状态 透析患者 腹膜透析 左卡尼汀 心功能 慢性肾衰竭
  • 简介:维持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均存在着慢性炎症状态,其标志物为C-反应蛋白(CRP),慢性炎症反应可导致肾性贫血,营养不良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研究证实,HA型树脂灌流器可有效吸附炎症介质,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减少心血管的并发症。我们自2007年10月~2008年6月对维持血透的CRF患者采用丽珠HA130型树脂灌流器行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3个月后观察在改善患者肾性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及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疗效。

  • 标签: 维持血液透析 微炎症状态 血液灌流 血透患者 HA型树脂灌流器 慢性炎症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通脉口服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炎症状态的干预作用,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死亡率的目的。方法:选取80例MHD患者,根据患者SGA评估营养状态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控制血压、血糖等常规处理;通脉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口服通脉口服液1支,每日3次,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体重指数(BMI)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变化;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胆固醇(TC)等营养状况;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通脉组治疗后Hs-CRP、IL-6均低于治疗前(P〈0.05),BMI、TSF等,以及血红蛋白(Hb)、Alb、TRF、TC、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通脉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口服液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MIA综合征,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有一定意义。

  • 标签: 通脉口服液 炎症 营养不良 维持性血液透析
  • 简介:目的评价肾移植术后普通环孢素A与环孢素A乳剂对受者移植肾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遵循Cochrane肾脏协作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策略,检索MEDLINE(1994—2006.3)、EMBASE(1994~2006.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4—2006.3)、Cochrane图书馆(2005年第4期)与肾移植相关的8种中文杂志。采用Revman4.2.7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5个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研究,包括1671例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患者。结论肾移植术后使用普通环孢素A与环孢素A乳剂相比受者移植肾功能无明显差异,但环孢素A乳剂肾毒性发生率较高。

  • 标签: 肾移植 环孢素A 剂型 肾功能 Mate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60mg·kg^-1)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氯沙坦组、EGCG组、氯沙坦+EGCG组。EGCG组和氯沙坦+EGCG组每周给予ECd2G10mg·kg^-1腹腔注射,氯沙坦组和氯沙坦+EGCG组每天给予氯沙坦40rag·kg^-1灌胃。分别测定各组4、8、12周时血肌酐(Cr)、尿素氮(BUN)、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高低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白蛋白(Alb)、24h尿蛋白定量(24hPro)。应用RealtimePCR法检测肾皮质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产生的主要通路NADPH氧化酶Nox4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肾皮质蛋白NADPH氧化酶Nox4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相对于正常对照组Cr,BUN,TG,CHOL,HDL,LDL,24hPr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氯沙坦组、EGCG组、氯沙坦+ECa2G组大鼠Cr、24hPro有显著减少(P〈0.05),但GLU,BUN,TG,CHOL,HDL,LDL均无明显减少(P〉0.05)。与氯沙坦组和EGCG组比较,氯沙坦+ECA2G组Cr,GLU,BUN,TG,CHOL,HDL,LDL,ALB,24hPro均有差异但差异不明显(P〉0.05)。在第4和12周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硬化明显;与糖尿病组比较,氯沙坦组、EGCG组、氯沙坦+EGCG组大鼠肾小球硬化均显著改善;与氯沙坦组比较,EGCG组、氯沙坦+EGCG组大鼠。肾小球硬化缓解更加明显;在电子显微镜观察下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足细胞明显融合,氯沙坦组少量融合,而EGCG组和氯沙坦+EGCG组足细胞基本完好。糖尿病组Nox4蛋白表达最高;与EGCG组和氯沙坦组比较,氯沙坦+EGCG组Nox4蛋白表达均降低,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更加显著(P〈0.05)。第4、8、12周NADPH氧

  • 标签: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氯沙坦 氧化应激 NADPH氧化酶 糖尿病肾病
  • 简介: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方治疗慢性肾脏疾病(CKD)2—3期脾虚湿热型患者炎症状态的作用。方法将156例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热的CKD2—3期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对照组各78例,并设20例健康体检患者为正常组。对照组予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现代营养治疗等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清化方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最终中药组有74例、对照组有73例完成研究。治疗前,两组的超敏CRP(hs—CRP)、白介素-17(IL-17)、干扰素-7(IFN-7)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8周治疗后,中药组中医症候积分、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有明显下降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中药组hs-CRP平均下降了26.4%(P〈0.05),而对照组有上升的趋势。中药组IL-17平均下降了73.5%(P〈0.05),对照组平均下降了25.6%。中药组IFN-7平均下降了48.3%,P〈0.05),而对照组平均下降了23.3%。结论CKD2—3期的脾虚湿热型患者存在炎症状态,健脾清化方能改善患者的炎症状态,延缓肾功能进展,降低蛋白尿,延长非透析治疗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容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适用于CKD早中期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热的患者。

  • 标签: 健脾清化方 脾虚湿热 微炎症状态 慢性肾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