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腰骶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定位器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腰椎骨折、腰椎结核患者共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8.9~65.3岁,平均37.1岁;腰椎骨折35例,腰椎结核15例。入院后给予骨科常规检查,心、脑、肺、肝、肾功能正常,无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经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采用我科自行研制的腰骶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定位器,并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术前定位时间为(3.25±1.75)min,平均定位次数为1.26次,准确率为98.7%。中定位时间为(5.46±1.54)min,定位次数为2.58次,准确率为98.8%。随访期间均定期采集患者的腰骶椎正侧位X线片和CT片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自行研制的腰骶椎框架式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定位器及定位方法能够简化手术操作,具有小巧精致、方便消毒、放置稳定性好、定位准确性高、定位时间短、透视次数少、医护人员及患者接受X线射线暴露量低等优点,为微创脊柱外科提供了一种体外定位工具,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行研制 腰骶椎手术 定位器 临床应用 效果
  • 简介:前臂的功能主要是旋转功能,其对手部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因此对前臂骨折的治疗,有学者主张像关节内骨折一样加以处理。作者自2000年5月至2007年1月对58例手法复位欠满意小儿尺桡骨骨折,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临床随访前臂功能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外固定支架治疗 单侧外固定支架 有限切开复位 尺桡骨骨折 小儿 前臂功能恢复
  • 简介:本文报告了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生物力学上的测试情况;介绍了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治疗骨折中的载荷,强度,以及刚度,稳定性和固定螺钉的抗拔力等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支架及配套螺钉具有高强度,高刚度,高抗拔力,稳定性好的特点,是一种治疗骨折的先进器械。通过1990年8月至1993年1月的1000例各类骨折治疗实践证明,使用该支架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早,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骨折治疗器械。

  • 标签: 外固定支架 生物力学 骨折愈合
  •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微创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5具人新鲜尸体脊椎标本L4,5节段为受试节段,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分别测量每具标本施术前、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对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同侧椎弓根钉棒加对侧经关节螺钉固定后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状态下的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进行比较。结果各固定方式的ROM值均小于受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在各状态下ROM值最低,与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及对侧椎弓根钉棒固定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侧椎弓根钉棒加对侧经关节螺钉固定相比,前屈、后伸及左右侧屈状态下2种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旋转状态下2种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椎弓根钉棒固定与对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比较,ROM值在右侧屈状态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状态下2种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TLIF后路辅助固定方式均可有效增加腰椎功能单位的稳定性,其中双钉棒效果最好,同侧单钉棒加关节螺钉次之,同侧单钉棒再次,对侧单钉棒效果较差。

  • 标签: 腰椎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生物力学
  • 简介:在脊柱创伤中胸腰段骨折发生率占首位,且合并脊髓神经损伤者多见。行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行骨折复位、脊髓减压及脊柱内固定。1996年7月~2004年11月我院采用椎管前路减压、植骨融合、Z—plate(钛合金制)内同定治疗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胸惟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包括神经减压、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但对是否需要减压、单侧还是双侧减压尚有争论。2002年3月~2006年4月,我院手术治疗腰椎滑脱者25例,只有部分行神经减压,现对其结果分析于下。

  • 标签: 腰椎 脊椎前移 外科减压术
  • 简介:目的研究蛇床子素与纳米氧化锆强韧化磷酸钙骨支架的相容性,以及其在体外对幼兔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幼兔股骨成骨细胞,噻唑兰法(MTT)测量成骨细胞增殖率,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测定细胞内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蛇床子素对大鼠新生成骨细胞的增殖和ALP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纳米氧化锆强韧化磷酸钙人工骨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结论纳米氧化锆强韧化磷酸钙人工骨支架复合蛇床子素刺激的成骨细胞,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复合骨组织工程材料.

  • 标签: 成骨细胞 蛇床子素 骨支架 增殖 磷酸钙人工骨 ALP
  • 简介:目的探讨甲床延长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5月至2007年9月,我们根据解剖学特点,采用多种方法结合甲床延长修复150例子指皮肤缺损合并甲床部分缺失,并进行术后随访、功能评估。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叫床较河扩大了约4.0mm,生长良好,指甲与键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末见甲体与甲床分离征象,指端外形得到较大改善.无指端疼痛感,基本不影响外观和扣、拨、挥、抓等功能。结论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于指外形与功能恢复较为满意,适合各级医院开展应用。

  • 标签: 解剖 甲床延长术 临床应用研究
  • 简介:以往文献已经报道了腰椎间盘置换能保留腰椎活动节段以及尽可能减少手术后腰椎邻近节段的过度负荷。虽然尸体实验已经提供了这方面宝贵的资料,但这些体外实验无法揭示在躯干肌肉收缩开始并维持稳定的作用下腰椎的生理活动范围。本文将研究病例分为3组,其中腰椎间盘置换8例,

  • 标签: 腰椎间盘置换术 运动力学 融合术 环形 透视 X线
  • 简介:作者介绍一项新的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手术技术,手术包括棘突劈裂进行椎板切开和椎间盘切除(又称之为“Marmot手术”)。这项前瞻性研究随机抽取7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选择接受“Marmot手术”(40例),或常规椎板切除(30例),包括/不包括椎间盘切除

  • 标签: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盘切除术 椎板切开术 治疗 棘突 手术技术
  • 简介:经皮激光椎间盘气化减压(PLDD)是Choy于1986年率先使用的一种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方法,在我国目前已有多家医院开展了这项技术。髓核摘除是目前临床上仍普遍应用于治疗单纯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已有较多文献报道了他们的禁忌证、适应证及其疗效。我院自2001年5月来分别以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现将其疗效比较如下。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对比研究
  • 简介:退行性腰椎疾病包括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和退变不稳等。传统的手术治疗常常行椎板切除减压,但减压不固定、不融合,常引起腰椎侧凸、脊柱不稳,继发出现背痛和神经系统症状。近年来,骨科医师已经认识到在减压的同时行腰椎椎体间融合,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我院2002年12月~2006年1月,采用腰椎椎体间融合和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48例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外科减压术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转变导致慢性腰腿疼的病例逐年上升,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日趋增多。对于一些定位困难的腰椎疾病患者,北京积水潭医院采用神经根封闭帮助定位诊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腰椎疾病 封闭术 神经根 诊断作用 北京积水潭医院 生活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360°环状融合在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中的方法、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用360°环状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共42例,所有病例常规行X线正侧位片及MRI等检查,证实有Ⅰ~Ⅲ度的滑脱,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和椎间隙狭窄,按Newman分类,峡部裂滑脱29例,退行性滑脱13例,按Meyerding分度,Ⅰ度9例,Ⅱ度26例,Ⅲ度7例。滑脱部位:L427例,L512例,L33例。结果本组42例均获得1~6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1年。全部病例达解剖复位,术后349个月获植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4.7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随访期内Cage无松动、位移、下沉,RF钉无松脱、折弯、断裂等情况,无滑脱复位和椎间高度的丢失。临床疗效评定,优33例,良7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5.2%。结论360°环形融合有利于彻底神经减压和滑脱节段的解剖复位,有利于消除滑脱节段的不良剪切应力,增加了植骨融合的面积和植骨量,提高了融合速度和融合质量,达到维持脊柱永久稳定的目的,是治疗腰椎滑脱症一种较好的方法。

  • 标签: 腰椎滑脱症 椎管减压 解剖复位 360°环状融合术 内固定
  • 简介:经前路胸椎椎体置换是治疗胸椎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对13例行此手术病人进行了回顾性总结,认为术前做好心里护理与准备工作,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妥善全面的护理和合理的功能锻炼,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顺利康复.

  • 标签: 椎体置换术 经前路 常用方法 胸椎肿瘤 手术病人 心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