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脊柱椎体的隐匿性感染属脊柱的亚急性骨髓炎范畴,由于其症状、体征及其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容易引起误诊、误治,从而导致不良后果.1999年~2002年,我院共收治7例低毒菌感染引起的下颈椎亚急性骨髓炎患者,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下颈椎 脊柱炎 骨髓炎
  • 简介:骨质疏松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的疾病,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加快导致骨量减少所致。雌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防治已得到肯定。目前国内使用的雌激素种类很多,我们选用了天然结合型雌激素一倍美与孕激素联合治疗、观察其疗效。

  • 标签: 绝经后妇女 倍美力 骨代谢 骨质疏松 雌激素替代疗法 骨量减少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6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后路病灶清除、对口置管冲洗,1例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例前路病灶清除,5例局部换药处理,1例保守治疗,总结腰椎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合理治疗措施。结果16例患者治疗后切口均愈合,1例患者伤口感染后双下肢神经症状加重,16例患者均未行内固定取出。16例平均随访4.5年(2~12年),无感染复发者,疗效优良率93.8%。结论脑脊液漏、糖尿病是腰椎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高发因素。腰椎后路病灶清除、对口置管冲洗是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有效治疗措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有效性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感染 腰椎 后路内固定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05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椎间隙感染19例(其中胸椎4例、腰椎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无椎间盘手术病史及脊柱封闭或穿刺史,纳入诊断均靠术中术后病理确诊。全部病例均因非手术治疗无效后行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术。术中病灶清除后局部应用抗生素,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正常。术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9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19例中仅有l例术后脓液细菌培养结果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其余均为无菌生长。所有病例术后病理结果均提示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考虑炎性改变。随访13~42个月,平均25个月,均无复发。影像学检查示椎体序列良好,植骨节段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器松动、断裂。术前误诊为“脊柱结核”8例。结论MRI有利于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的早期诊断,但确诊需以病理为准;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并加强内固定有利于治疗该疾病,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标签: 胸椎 腰椎 感染性骨疾病 诊断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of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成纤维细胞培养的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为研究OPLL的病理、生理及发生机制等提供生物学基础。方法:采集OPLL患者减压过程中未骨化的部分和颈椎外伤手术减压过程中正常后纵韧带,用原代培养的方法进行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分泌形成钙结节的过程,并应用VonKossa方法染色;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增殖特性;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定量测定和骨钙素(OC)测定比较病变组和正常组差别。结果:经VonKossa染色后镜下显示黑色结节,证实为钙结节;细胞数量从第3d开始明显增加,并快于正常组;病变组ALP分泌量为(28.564±0.65)U/gprot、OC分泌量为(1.044±0.14)ng/ml,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OPLL患者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增殖较快,经培养后表达成骨细胞特性

  • 标签: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原因与治疗策略。方法2008年12月至2012年10月共进行胸腰椎后路手术615例,非内固定手术318例,后路内固定手术297例。其中胸腰椎后路手术感染9例,非内固定手术术后感染5例。对这14例因胸腰椎退行性脊柱疾病后路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42-81岁,平均58.6岁。结果14例患者最终切口均甲级愈合,经8-36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随访,未见感染复发。内固定组优7例,良2例,无一般及差评,优良率100%;非内固定组优3例,良1例,一般1例,无差评,优良率80%。结论早期彻底清创,置管冲洗,结合抗生素使用,可有效控制感染,避免内植物取出,是处理胸腰椎后路手术早期切口感染有效方法。

  • 标签: 脊柱手术 后路内固定 切口感染
  • 简介:迟发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晚期并发症之一,随着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逐渐增多.2000年6月~2002年12月,我院实施37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其中26例术后并发迟发感染.现将处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迟发感染 椎弓根螺钉系统 术后 内固定术 并发症 胸腰椎骨折脱位
  • 简介:ABQ法是Algorithm-basedqualitativemethod的简称,是被国际上誉为“椎折女王”的留英博士姜贵蓉(ABQ国际骨健康联合会主席)历尽艰辛发明的骨质疏松椎骨骨折诊断法。ABQ法是对流行了几十年腰椎骨折诊断错误的拨乱反正,自发表以来已经受到全世界的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赞赏。ABQ已被国际各文献引述80多次,于2009年的英国骨质疏松大会上开设专题辅导,并于2010年在英国的专业杂志上正式隆重彩版推出,2011年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将ABQ法正式纳入教材,国际标准也随之做了相应的更正。

  • 标签: 培训讲座 国际标准 骨质疏松 2009年 椎骨骨折 诊断错误
  • 简介:目的探讨一期清创、植骨、皮瓣、肌皮瓣转移或移植治疗感染性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自2000年12月至2005年1月,对8例感染性胫骨骨缺损骨折患者彻底清创,应用皮瓣、肌皮瓣转移或移植覆盖创面,对胫骨骨缺损同时行松质骨植骨及灌注冲洗。结果8例患者转移或移植的皮瓣、肌皮瓣均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植骨在术后7~9个月获得骨性愈合,经术后7个月至4年9个月随访,感染无复发,肢体行走功能及外观满意。结论对感染性胫骨骨缺损行彻底清创、松质骨植骨、皮瓣、肌皮瓣转移或移植、灌注冲洗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感染性胫骨骨缺损 一期闭合 植骨术
  • 简介: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其中2145例HBV感染者和2145例非HBV感染者分别归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研究HBV感染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合并症以及药物使用分布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HBV病毒和未感染HBV病毒的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分别为0.28%和0.26%,调整年龄、性别、合并症、药物治疗等因素后骨质疏松症的风险比(95%CI)为1.15(1.02~1.27)。HBV感染引起的骨质疏松风险随年龄而下降,对于年龄≤49岁的患者,HBV感染患者的骨质疏松症风险显著高于无HBV感染者,风险比为1.43(1.17~1.72)。HBV感染引起的骨质疏松症风险随着合并症的发生而降低,有合并症的风险比为1.02(0.90~1.17),无合并症的风险比为1.26(1.08~1.49)。结论HBV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但HBV感染的影响较小,HBV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无影响。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骨质疏松 危险因素 风险比
  • 简介: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患者腰背肌的影响,为进一步对POP的综合康复方案进行优化奠定基础。方法3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太极拳组)进行每次1h,每日1次,每周6次,周期为6个月的“陈式太极拳运动”训练,另外3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健步走组)进行每次1h,每日1次,每周6次,周期为6个月的普通健步走运动,对两组患者进行训练前后的腰屈伸等速肌测试,对腰屈伸的AROM、PT、PT/BW、TW、TPT及F/E等数值进行分析。结果太极拳组干预后的AROM、60°角速度时腰屈曲及腰伸展的PT、PT/BW均明显高于健步走组,90°角速度时腰伸展的TW高于健步走组、TPT及F/E低于健步走组;而健步走组在90°角速度时腰屈曲的TPT略低于太极拳组(P<0.05);结论与健步走运动相比,使用太极拳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可以使患者的腰背屈伸肌得到更明显的提高。

  • 标签: 太极拳 健步走 骨质疏松 腰屈伸 等速肌力
  • 简介:骨质疏松已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热点。迄今为止,尚无有效安全的骨质疏松治疗措施,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骨质疏松防治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目前,尽管我国已经逐步推进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开展,但是其规范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探讨。为促进我国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本文全面阐述了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意义、现状、内容、方法,并强调骨质疏松健康教育评价的重要性。以期通过有效的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改变人们的知信行,促使人们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减少或消除可控危险因素,降低骨质疏松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 健康教育 内容 方法 评价
  • 简介:目的:分析脊柱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致病菌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04年6月—2014年6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行脊柱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1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切口分泌物或脓液的细菌培养药物敏感实验结果。结果共培养分离出致病菌17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114株(65.9%),前3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32株(18.5%)、鲍曼不动杆菌28株(16.2%)、肺炎克雷伯杆菌21株(12.1%);革兰阳性菌(G^+)54株(31.2%),前3位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12.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株(5.8%)及表皮葡萄球菌8株(4.6%);真菌感染5株(2.9%)。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最高,对青霉素敏感性最低,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敏感性也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最高,对青霉素敏感性最低。结论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在脊柱手术后切口感染中均较常见,且革兰阴性菌较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更高,临床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 标签: 脊柱疾病 外科伤口感染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通过用原股骨头假体制备万古霉素骨水泥占位器的方法,总结其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前,对感染的治疗和关节功能保留的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7月因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在本中心接受分期翻修治疗的患者中,有11例11髋在一期感染病灶清除后,植入用原股骨头假体制备的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占位器,待感染治愈后接受了二期翻修。观察使用这种占位器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有效性以及并发症,观察患者一期和二期翻修术后的功能情况。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末次随访距二期翻修平均(12.6±2.5)个月。病灶清除术后患髋均能伸直0°,屈髋平均(89.1±6.3)°,外展平均(31.8±5.1)°。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0.5±9.9)分升至(79.3±4.5)分,二期翻修后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达(91.7±2.6)分。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无感染复发征象。1例患者一期翻修术后3周时出现髋关节占位器脱位,经两次手法复位均失败。1例患者发生占位器柄断裂。结论保留原股骨头假体制备的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一期翻修术中,表现出操作简单、感染控制满意、保留关节功能好的特点,需要注意占位器柄断裂、占位器脱位且难以复位的风险,通过改进方法后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这些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感染 关节成形术 翻修 占位器
  • 简介:AO脊柱内固定学会的专业标准读物——《AO脊柱手册》简体中文版一书已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由MaxAebi、VincentArlet和JohnKWebb教授主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陈仲强教授和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袁文教授担任主译。本书分为原理与技巧卷和临床应用卷。

  • 标签: 脊柱内固定 专业标准 中文 手册 学会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简介: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门诊健康教育模式对骨质疏松患者知识认知和骨密度的影响,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应用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模式,包括建立骨质疏松门诊、成立骨质疏松教育小组、建立骨质疏松健康管理数据库、随访患者等。教育的内容包括骨质疏松一般知识、预防知识、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知识、骨折等并发症防治知识、自我监测与管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等。教育方式应用理论授课和操作演示及患者现身说法;教育形式采用一对一教育、小组教育、健康教育俱乐部。12个月后对3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知识掌握程度及骨密度等方面的评价,比较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的差异性。结果患者在疾病知晓、疾病预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预防骨折等知识、自我监测与管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等方面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60~69岁L1、男性60~69岁及70~79岁Neck和L1骨密度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知识和腰椎及髋部骨密度。

  • 标签: 骨质疏松 健康教育 健康管理 骨密度
  • 简介:目前骨质疏松症(Osteoporsis以下简称OP)发病率越来越高,它不仅是医疗问题,也是严重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被公认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形势将变得更为严峻.因此,健康教育已成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策略,全球范围内应广泛重视对OP的早期预防和治疗,不要让OP造成人类广泛流行和疾病灾难.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OP 健康教育 早期预防 治疗 严重
  • 简介:目的:研究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在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07月~2022年0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取25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其它类型关节炎患者中选取250例作为对照组,均以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受累情况以及肌骨超声的表现。结果:实验组受累关节共检出324个,对照组受累关节共检出312个,相差较小;实验组双边征、多点状高回声、痛风石检出率大于对照组,(P<0.05),关节积液检出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肌肉骨骼超声检查下,能够发现痛风性关节炎与其余类型的关节炎有所差异,利于临床的诊断分型。

  • 标签: 肌肉骨骼超声检查;痛风性关节炎;其它类型关节炎;受累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