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晚期并发症之一,随着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逐渐增多.2000年6月~2002年12月,我院实施37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其中26例术后并发感染.现将处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迟发感染 椎弓根螺钉系统 术后 内固定术 并发症 胸腰椎骨折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导致的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2月至2012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8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导致的骨折不愈合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29例,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电刺激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骨性愈合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导致的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具有经济、安全、微创等特点,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骨折不愈合 体外冲击波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右心室导线穿孔的安全必要性。方法查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导线拔除数据库,收集所有因导线穿孔行杂交手术治疗的患者。记录这些患者的年龄、性别、植入装置类型、植入装置时间、穿孔发现时间、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治疗转归等,并回顾这些患者的手术记录及术中录像、照片资料,总结术中发现。结果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1 124例患者于我中心行导线拔除治疗,其中导线穿孔患者29例,8例导线穿孔患者应用杂交技术治疗。8例患者中男5例,年龄(61.8±8.6)岁,除颤导线2例,起搏导线6例。杂交技术为外科开胸(1例常规正中开胸,1例胸骨下段切口,6例左前外侧小切口)加经静脉拔除导线。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术中发现,未穿出心包的导线光滑,无纤维组织粘连,穿出心包的导线头端多与组织有一定程度粘连。术后住院时间为(9.88±3.18)d。术后随访(42.6±19.3)个月,未再有穿孔或导线功能异常复发。结论杂交技术是治疗心脏导线穿孔的有效方法,尤适用于导线穿出心包外的患者。

  • 标签: 手术后并发症 导线穿孔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细菌培养及药敏合理应用抗菌素,伤口换药,病灶清除,冲洗以及取内固定物,术中冲洗和术后灌洗引流等措施。结果12例感染者经经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和积极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所有病例切口和窦道均甲级愈合。全部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无炎症和感染复发。结论金属蚀损和低毒性细菌感染可能是金属内固定术后并发发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内固定物取出和辅助应用抗生素是治疗发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四肢骨折 迟发感染 内固定术 预防措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跟骨骨折术后严重感染治疗中双层负压封闭引流( VSD )技术 与单纯换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跟骨骨折术后严重感染患者 60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接受单纯换药治疗,观察组接受双层 VSD 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细菌转阴时间以及后期手术方式。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换药次数更少( P<0.05 ),伤口愈合时间、细菌转阴时间更短( P<0.05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后期直接缝合愈合率更高( P<0.05 ),皮瓣转移术治疗率更低( P<0.05 )。结论: 跟骨骨折术后严重感染治疗中双层 VSD技术应用效果优于单纯换药治疗。

  • 标签: 跟骨骨折 双层负压封闭引流 严重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患者,男,32岁。主因车祸致左股骨干骨折2h于2011年1月20日入院,2h前患者饮酒后发生车祸致左大腿骨折,伤后送来我院。查体BP130/70mmHg,神志清楚,痛苦面容,左大腿中段肿胀畸形,压痛明显,有反常活动,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锁钉内固定 迟发感染 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血肿原因,总结诊断及治疗经验,以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急性颅脑损伤术后出现发性血肿原因。结果35例患者中发性颅脑内血肿在首次手术对侧27例,同侧手术周围及脑内8例。结论对冲性颅脑损伤硬膜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后应严密观察,尽早发现发性颅内血肿,提高其救治成功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手术 迟发性血肿 原因
  • 简介: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血肿的临床诊治。方法对40例颅脑外伤血肿的病人观察总结。结果医生对颅内血肿的警惕性加上严密的神经系统观察是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的最好方法。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患者,不应依赖首次CT检查,而忽视其临床变化。

  • 标签: 脑外伤 首次CT 迟发性颅内血肿 早期诊断和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通过回顾性的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12年7月所发生的26例腰椎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5~70岁,平均32.8岁。结果经过卧床休息、延长拔管时间和伤口加压包扎等综合治疗1~3周后,所有患者的脑脊液漏症状治愈。经过平均3.3年的随访,术后未发现脑脊液漏,无硬脊膜假性囊肿形成和腰痛、头痛等症状。结论通过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仔细操作并及时对硬膜损伤进行有效修补,术后采取正规的保守治疗,可以降低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

  • 标签: 脑脊液漏 腰椎手术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患者女,24岁,因躯干、四肢反复起环状红斑、鳞屑伴瘙痒9年就诊。皮损组织病理:角化过度伴灶性角化不全,角层内中性粒细胞聚集,角层下水疱,真皮浅中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伴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IgG、IgM、IgA、C3均为阴性。全外显子测序SPINK5基因显示,第25号外显子发生c.2423C>T(p.T808I)错义变异,第31号外显子c.2965-1G>A剪切位点变异,二者构成的复合杂合关系可能是患者罹患Netherton综合征的原因。结合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Netherton综合征。

  • 标签: Netherton综合征 皮肤表现 DNA突变分析 SPINK5基因 竹节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并发早心脏压塞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处理。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期间院内外收治的病例34例并发早心脏压塞患者为观察组,而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34例未并发心脏压塞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心脏介入性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果了解来分析并发早心脏压塞患者临床特点以及疾病处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率和血压稳定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做好患者的诊断工作能够及时的了解患者发病时间以及疾病程度,以此能够根据检查结果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 标签: 心脏介入治疗 心脏压塞 诊断处理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外伤性颅内对冲部位血肿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治诊断及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30例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影像学诊断确诊,所有患者均进行综合性治疗,所有患者中保守治疗4例,手术清除血肿26例,合并内外减压术7例。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共计19例,轻残3例,中残3例,重残2例,死亡3例,死亡率10%。结论外伤性发性颅内血肿通常在原颅脑损伤或清除其他颅内血肿后72h内发生,发病高峰期在原颅脑损伤或清除其他颅内血肿后24h内,因此对于发生颅内损伤的患者应当对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等进行密切观察;另外,躁动不安,进行性意识障碍,昏迷,生命体征不稳定及呕吐等均为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在诊治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实时的CT检查,早期诊断和适宜的治疗方法是提高发性颅内血肿患者预后的关键。

  • 标签: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对冲部位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通过对1例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局部反应患者的护理,认为护理工作中应加强给药后的效果观察,及时准确的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并做好健康宣教。

  • 标签: 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 药物反应 护理
  • 简介: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要求发放3G牌照的呼声再度高涨,一些设备制造企业和专家基于不同的利益考虑,通过各种渠道,要求政府在发展3G上早日“发牌”。配合这些“呼声”,另一些企业和所谓的“专家”则极尽游说之能事,劝说中国政府采取WCDMA捆绑TD-SCDMA的方式,发放3G牌照。中国发展3G的时机真的成熟了吗?采用WCDMA捆绑TD-SCDMA方式发放牌照,与单独发放一到两张TD-SCDMA牌照相比,有何利害相关呢?日前,就相关问题,本刊记者与重庆邮电学院院长聂能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

  • 标签: 发放 要求 游说 中国发展 中国政府 照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膈疝是指腹内脏器经膈肌的薄弱孔隙、缺损或创伤裂口进入胸腔所致。随着现代交通、建筑事业的发展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创伤性膈疝有增多的趋势。其临床表现复杂,常合并有多部位、多脏器的损伤,容易误诊或漏诊。文献报道创伤性膈疝的漏诊率高达12%-66%,死亡率可高达34%,往往因误诊或漏诊最后形成创伤发性膈疝。我院从2004年1月-2008年5月收治3例创伤性巨大膈疝。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创伤性巨大膈疝 迟发创伤性 护理 创伤性膈疝 迟发性膈疝 漏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