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人工流产术孕妇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复合宫颈局麻,探索HANS是否能增强宫颈局麻的镇痛效果;能否有效抑制人工流产综合征,藉以确定该法能否成为常规的麻醉方法应用于临床。方法:将200例拟行人工流产术孕妇随机分为I组(HANS+局麻组)、Ⅱ组(HANS组)、Ⅲ组(局麻组)和Ⅳ组(对照组),每组50例。每组又分为有分娩史组与无分娩史组。HANS组电极分别放于足三里/阴陵泉和合谷/劳宫穴两封穴位,采用DD波、等幅同步刺激,电流强度10~35mA。Ⅰ、Ⅱ组均用HANS诱导30min,后Ⅰ组以1%利多卡因5ml施行宫颈浸润麻醉。对照组和局麻组于术前30min同样依Ⅰ组选穴放置两对电极,但不予通电,藉以作为对照。结果:HANS复合宫颈局麻的缜痛效果明显较单纯HANS者为强,也明显优于传统的单纯宫颈局麻法;其按宫颈镇痛有效率高达96%,吸宫无不适率为90%,与其它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副作用少,术中循环稳定,人流综合征基本消除。结论:HANS复合宫颈局麻能有效抑制人工流产术疼痛及人流综合征,效果确切。未分娩妇的扩宫颈无痛率明显高于分娩妇,扩宫颈率与镇痛方法无关。分娩妇与未分娩妇在人工流产术中的VAS评分无差异。

  • 标签: 局部麻醉 人工流产术 镇痛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人工流产综合征
  • 简介:人工流产术因手术简单,一般不用麻醉,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病人在手术时疼痛感较重,特别在扩张宫颈口时,疼痛不适感明显,甚至出现人流综合症(恶心、呕吐、全身出冷汗、心率下降、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甚者休克),从而影响手术操作及手术效果。我院采用1%丁卡因宫颈粘膜表面麻醉行宫颈扩张,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表面麻醉 人工流产术 粘膜 丁卡因 宫颈 术中
  • 简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证实效果良好。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优于其它阿片类药,但在单独使用时,其镇静作用较弱,时效也短,有时可出现镇痛不足现象;此外,可能出现阿片类药物本身的某些不良副反应,如恶心呕吐(PONV)、睡眠障碍和幻觉焦虑等。为解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芬太尼 咪唑安定 术后 自控静脉镇痛
  • 简介: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经阴道式全子宫切除术时的循环、呼吸及麻醉药用量的变化。方法:择期30例腹腔镜经阴道式全子宫切除术病人,ASAⅠ-Ⅱ级,在规定的各个时点记录病人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气腹后的气道压峰值、平台压、肺顺应性,以及吸入异氟醚浓度、呼末异氟醚浓度、呼末二氧化碳浓度。结果:诱导后心率和血压有明显下降,气腹后血压较气腹前有轻微上升。气腹后肺动态顺应性明显下降,气道压峰值和平台压有所上升,呼末二氧化碳浓度在气腹后增加。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经阴道式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可称满意。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腹腔镜 经阴道式全子宫切除术
  • 简介:子宫切除术应用乙,单管法硬膜外麻醉,常会遇到骶神经阻滞不全,当手术牵拉子宫和阴道时,病人常主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和循环系骤变等内脏牵拉反应,为提高子宫切除术中的骶神经阻滞有效率,本文采用单管法和双管法硬膜外腔麻醉,观察对比两法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今报告如下。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硬膜外腔麻醉 双管法 骶神经 阻滞 腹肌
  • 简介:为了研究硬膜外注入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以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金光浩等选择32例ASAⅠ~Ⅱ级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Ⅰ组,n=10):罗哌卡因组(Ⅱ组,n=11);吗啡组(Ⅲ组,n=11)。术后分别经硬膜外分次推注生理盐水,0.2%罗哌卡因和0.02%吗啡。注药后2小时、6小时时用线性视觉模拟法(VAS)评定疼痛分数,同时测定血浆皮质醇,血糖以及胰岛素和血糖比值。

  • 标签: 罗哌卡因 硬膜外注入 应激反应 术后镇痛 吗啡 生理盐水
  • 简介:目的:观察分娩硬膜外腔镇痛应用不同镇痛药配比的效果,应用多普勒超声观察不同药物对子宫-脐动脉血流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健康足月头先露初产妇,随机分成4组:A组为自然分娩产妇,不施行任何镇痛措施,作为对照组;B组施行硬膜外腔病人自控镇痛(PCEA),持续辅注0.125%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C组施行PCEA0.0625%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D组施行PCEA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PCEA采用负荷剂量6ml+持续剂量12ml/h+PCA5ml用药方式。用药过程中采用多普勒超声监测子宫=脐动脉的内径与血流速率,计算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观察子宫和胎儿状况。结果:B、C、D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妇VAS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活动能力存在不同程度减退。B、C、D组的宫压无明显变化,活跃期时间缩短,且产率稍有增高,剖腹产率也增高。结论:低浓度0.0625%布比卡因或0.125%罗哌卡因即可获得良好的分娩镇痛效果。操作简单、对产妇和胎儿生理影响小,值得推广。

  • 标签: 分娩疼痛 硬膜外腔镇痛 布比卡因 芬太尼 罗哌卡因 多普勒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