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64螺旋CT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CT检查发现的CTPV患者22例,采用MPR、MIP、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异常的门静脉及侧支血管情况。结果22例CTPV在CT平扫上显示门静脉结构不清,肝门区可见多发的结节状、条状软组织影。增强扫描显示6例动脉期肝实质灌注异常;门静脉期11例患者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增粗,内可见充盈缺损,4例门静脉显示不清;2例门静脉主干和(或)左右分支在正常范围内;4例门静脉主干变细;1例门静脉主干受侵致管腔狭窄。胆管周围静脉丛(86.36%)、胆囊静脉(77.27%)及食管胃底静脉(77.27%)呈点状、细网状、簇状扩张。结论64螺旋CT能准确显示CTPV的部位、范围,立体地显示各曲张血管的走行及曲张程度,是检查CTPV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侧支血管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评价64螺旋CT门静脉造影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64螺旋CT对64例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组30例、非出血组34例)及36例正常对照人群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PV)、胃左静脉(LGV)、肝内门静脉左支(IHLPV)和肝内门静脉右支(IHRPV)进行测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各指标预测EVB的价值。结果肝硬化患者MPV、SPV、LGV、IHLPV和IHRPV直径分别为(1.68±0.21)cm、(1.45±0.18)cm、(0.53±0.12)cm、(1.21±0.15)cm和(1.26±0.22)cm,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8±0.14)cm、(0.80±0.09)cm、(0.42±0.07)cm、(0.95±0.07)cm和(0.96±0.11)cm,P<0.05];Child-PughC级患者MPV、SPV、LGV、IHLPV和IHRPV直径分别为(2.01±0.20)cm、(1.57±0.10)cm、(0.59±0.11)cm、(1.36±0.09)cm和(1.45±0.12)cm,显著高于Child-PughA级患者[分别为(1.68±0.15)cm、(1.35±0.13)cm、(0.48±0.09)cm、(1.11±0.13)cm和(1.15±0.21)cm,P<0.05];消化道出血患者MPV、SPV、LGV和IHLPV直径分别为(1.78±0.16)cm、(1.54±0.20)cm、(0.62±0.10)cm和(1.28±0.15)cm,显著高于非出血患者[分别为(1.60±0.21)cm、(1.36±0.13)cm、(0.45±0.06)cm和(1.15±0.13)cm,P<0.05];出血患者IHRPV直径[(1.29±0.21)cm]与非出血患者[(1.25±0.2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GV的AUC为0.906。当LGV>0.61cm时,预测EVB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58.8%。结论64螺旋CT门静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情况,并对预测EVB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64层螺旋CT 门静脉造影
  • 简介:目的:研究螺旋CT及MRI用于原发性胃癌病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根据患者在治疗前接受检查诊断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螺旋CT检查,观察组患者接受MRI检查。结果:经过检查后,观察组患者胃内病灶患者例数的检出率和胃内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外病灶患者例数的检出率和胃外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胃癌患者接受螺旋CT和MRI检查均具有一定的检出率,MRI的诊断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胃癌 螺旋CT MRI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OCU)与螺旋CT扫描(MSCT)用于评估胃癌术前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石柱县人民医院和重庆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胃镜确诊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1周内行OCU和MSCT检查,评估术前肿瘤分期情况,术后将切除组织送病检,了解肿瘤病检分期,对比OCU和MS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以及OCU与MSCT的结果差异。结果术后病检结果回报T1期14例,T2期23例,T3期29例,T4期20例;N0期22例,N1期13例,N2期27例N3期24例。经配对卡方检验可知,OCU检测T分期和N分期与病理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检验T、N分期结果中高度一致,且检测T分期一致性高于N分期(Kappa值分别为0.729和0.485);MSCT检测T分期和N分期与病理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检验T、N分期结果中高度一致,且检测T分期一致性低于于N分期(Kappa值分别为0.535和0.718)。OCU检测肿瘤T分期准确度为80.23%高于MSCT66.28%(P〈0.05);OCU检测肿瘤N分期准确度为61.63%低于MSCT79.07%(P〈0.05)。结论OCU和MSCT对胃癌术前分期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OCU对术前T分期诊断优于MSCT,而对于N分期的诊断MSCT优于OCU,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OCU MSCT 胃癌 术前分期
  • 简介:腰椎椎弓崩裂并椎体滑脱是腰腿疼常见原因之一,CT在其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总结22例病人的CT资料,旨在提高对腰椎滑脱的CT征象的认识。

  • 标签: 腰椎滑脱 CT检查 诊断 腰腿疼 腰椎椎弓崩裂
  • 简介:目的分析子宫肌瘤的CT影像,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常规子宫平扫,发现肿块后行5mm或3mm薄层扫描,并均做增强扫描。结果本组54例中,子宫增大38例,占73.7%,独立肿块25例,占46.3%,肿块附着于子宫体者29例,占53.7%,肿块内出现钙化影9例,占9.4%。所有肿块均能强化。结论子宫腔增大;宫体上出现实性肿块,其边缘清楚,并可出现钙化;增强扫描时均能强化是CT诊断子宫肌瘤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肿块 子宫肌瘤 CT诊断 钙化 增强扫描 CT影像
  • 简介:肝源性糖尿病是指在肝病基础上继发的糖代谢紊乱.目前临床上并不少见,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对控制慢性肝病及肝源性糖尿病的发展,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就2001年3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0例肝炎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肝源性糖尿病 临床特点 治疗分析 慢性肝病 糖代谢紊乱 糖尿病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胃镜下置空肠管方法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采用导丝置管法,B组患者采用经胃镜导管推入法,C组患者采用内镜工作通道异物钳夹导管缝合线法,并比较三组置管成功率、平均置管时间。结果A组、C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而C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1)。A组、C组患者平均置管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而C组平均置管时间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经内镜工作通道异物钳夹导管缝合线法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可以作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鼻空肠管置入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胃镜引导 鼻空肠管 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40例成人谷丙酶正常或轻度升高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常规进行肝穿刺组织学检查,对肝组织进行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该组患者进行血清HA、LN、PCⅢ、cⅣ水平的检测;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主要血生化指标。分析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0例慢性HBV感染者中,G1S03例,G1S19例,G1S21例,G1S33例,G1S44例,G2S110例,G2S23例,G2S44例,G3S42例,G4S41例;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G2S:组血清ALT、ALB及CHE水平较≥G2S2组有所增加,血清AST、TBIL水平较≥G2S2组有所减少,其中仅血清AST水平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ALT、TBIL、ALB、CHE水平在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组织纤维化分期≥S2组血清HA、LN、PCⅢ、CIV水平较〈S2组均有所增加,其中血清HA、PCⅢ、CIV水平在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清LN水平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成人ALT正常或轻度升高的HBV感染者应及时行肝穿刺活检,以便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处理,防止病情向肝硬化、肝癌的进展。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活检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 简介:背景:CIM0是免疫应答中的共刺激分子,通过与其配体CIMOL结合,参与介导免疫调节信号。研究显示在多种疾病状态下,外周血和体液可溶性CIM0(sCIM0)水平异常增高。目的: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人院早期血清sCIM0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72例住院AP患者(MAP44例,SAP28例),以ELISA法检测入院24h内血清sCIM0水平,2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以ROC曲线评价早期血清sCIM0对AP以及AP相关急性肺损伤(ALI)的诊断效能。结果:AP组入院24h内血清sCD4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SAP组又高于MAP组,并与入院24h内血清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13,P=0.000)。血清sCD40诊断A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6,最佳诊断界值为I〉29.45pg/mL;预测AP相关ALI的AUC为0.808,诊断效能明显高于APACHEII评分(AUC=0.733)、Ranson评分(AUC=0.648)和血清CRP(AUC=0.625),最佳诊断界值为≥47.96pg/mL。结论:早期检测血清sCIM0有助于早期识别AP、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测AP相关ALI的发生。

  • 标签: 抗原 CD40 胰腺炎 多器官功能衰竭 急性肺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选择Hp阳性的缺铁性贫血之育龄妇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丽珠胃三联抗Hp及安慰剂维生素E口服,之后观察红血蛋白(Hb),血清铁蛋白及贫血症状的改变。结果实验组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明显上升(P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细菌感染 育龄妇女 缺铁性贫血 HP阳性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40例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85%病人血清总胆红素(SB)升高,SB平均值为454.9±293.2μmol/L重型肝炎发生率为32.5%;病人肝病病情与甲亢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病前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者SB显著高于未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者(P<0.01);在综合护肝治疗同时加用小至中等剂量抗甲状腺药治疗后,82.5%病例肝功能恢复、甲亢症状控制。结论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黄疸程度深,重型肝炎发生率高,但肝病病情轻重与甲亢病程和病情无显著差异,在加强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使用小至中等剂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使大部分病例病情恢复。

  • 标签: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病毒性肝炎 预后
  • 简介:临床营养支持是适应现代治疗学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分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两种。由于肠内营养具有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等特点,因此其常被看作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我科先后对15例重症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采用螺旋型鼻空肠营养管施行鼻空肠营养,均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螺旋型鼻空肠 营养管 消化系统疾病 营养支持 置管方法 内分泌功能
  • 简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是在特殊外力作用机制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病理生理变化。收集1998-10/2003-11因交通事故等所致DAI病人22例,分析CT及临床表现,讨论发病机制,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CT检查 诊断 临床分型
  • 简介:瞄准:讨论CT的临床的价值三维(3-D)在诊断胃肠道疾病的成像。方法:52个病人的Three-D成像调查结果回顾地被分析。Three-D成像方法包括的遮的表面显示(SSD),显示的体积(VR),虚拟内视镜检查法(VE)(MPR)并且多平面的重新格式化。CT3-D的诊断结果被比较内视镜检查法或外科的发现与那些评估。结果:有胃肠道疾病的52个病人被CT3-D成像,50个盒子正确地被诊断诊断,2被误诊。有胃的疾病的33个盒子(27与癌,5与消化性溃疡并且1与平滑肌瘤)并且19大肠的疾病(10与结肠癌,2与直肠的癌,5与结肠息肉并且2与回盲肠连接的肺结核)。有突出的损害的22个盒子(9与随后的空损害),20与洞的狭窄(8与伴随物突出的损害)并且10与空损害(5与伴随物突出的损害)在3-D图象被显示出。显示出的最小的损害是1.0厘米x0.8厘米x0.5厘米。结论:CT3-D成像,没有疼痛的非侵略的考试,能清楚地并且直接与精确地点和高诊断精确性显示胃肠道的损害。它是到内视镜检查法的一种重要互补技术。

  • 标签: CT检查 三维空间 胃肠疾病 检查方法
  • 简介:我们自2000年以来开展了在CT导引下的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囊性肝包虫病,共治疗6例7个肝包虫囊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CT导引 经皮穿刺 硬化治疗 肝包虫囊肿
  • 简介:目的比较钬激光与螺旋水刀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钬激光治疗组70例和螺旋水刀治疗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碎石次数、碎石时间、冲洗水量、术后残石率、术后结石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钬激光组碎石时间为(38.5±12.6)min,显著低于螺旋水刀组的(54.4±15.7)min(P〈0.001),螺旋水刀组冲洗水量为(2300±250)ml,显著低于钬激光组【(2900±300)ml,P〈0.001】;螺旋水刀组术中出血(P=0.032)、镇痛(P=0.037)、术后出血(P=0.039)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钬激光组。结论钬激光和螺旋水刀都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办法,钬激光碎石疗效稍好,螺旋水刀碎石安全性更好,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钬激光碎石 螺旋水刀碎石
  • 简介:随着CT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碘造影剂用量也大大增加。目前较常使用的离子型碘造影剂——60%泛影葡胺,由于浓度高,剂量大,注射速度快,即使过敏试验阴性者,仍可发生轻重不同的反应。这不仅影响CT扫描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也威胁病人的生命。我院自1996年始对做CT增强的病人应用造影剂前口服扑尔敏,并做好病人思想工作,消除恐惧心理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碘造影剂 病人 CT增强扫描 副反应 护理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