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过去一段时间,众多消息报道,均认为深海于油对防治心脏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帮助,因为深海鱼油含有大量的奥米加-3不饱和脂肪酸(Ω-3),特别是当中的EPA和DHA不饱和脂肪酸(即二十碳五烯酸以及二十二碳六烯酸),这些脂肪酸是人体不能自己合成,但又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即人体必需脂肪酸);均对心血管系统有益,尤其二十二碳六烯酸被称为“血管清道夫”,具有疏导清理心脏血管,防止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 标签: 深海鱼油 二十二碳六烯酸 亚麻油 不饱和脂肪酸 心血管系统 相似
  • 简介:此前有一些数据统计显示,血管成形术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效果不如男性患者。接受血管成形术后的女性患者生存率低于男性。这也引发争论,是不是女性患者在选择治疗的时候应拥有一套跟男性不同的标准呢?但近来的一些研究结果澄清了这些疑问。长期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其实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预后相似

  • 标签: 血管成形术后 相似 预后 女患者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 简介:英国45岁的公交车司机达伦·扬也许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丈夫了,因为他竟对自己的妻子“过敏”。只要他的妻子往脸上或手上涂抹化妆品,达伦就不敢靠近妻子一步。而年近半百的妻子平时压根就离不开化妆品和护肤品,所以即使妻子“近在眼前”,但对妻子过敏的达伦总是会产生一种她“远在天边”的无奈之感。

  • 标签: 妻子 过敏 英国 心跳 男子 化妆品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输出功率下,双极射频消融装置对不同厚度体心房组织消融至透壁所需的时间及使用阻抗指标评价透壁性时的病理学检验,从而确定国产消融装置的合理输出功率.方法20头猪屠宰后马上获取猪心,立即浸入4℃的生理盐水溶液中,清洗后制备体心房组织.使用自行研制的输出功率可调式双极射频消融装置及消融钳,分别使用25W、30W及35W的输出功率对体心房组织进行消融.消融线间隔约5mm,彼此间平行.消融透壁的指标是消融时该处同时测定的电阻抗大于100Ω.依次使用相同的输出功率,记录对不同厚度心房组织完成消融所需时间.消融完成后,沿两条消融线中点依次剪开心房组织,肉眼检查消融效果,测量消融线处组织厚度.按消融组织厚度,将心房组织分成<2mm、2~4mm(≥2mm,<4mm)、4~6mm(≥4mm,<6mm)及≥6mm4组.对应于不同输出功率和厚度,将心房组织分为12个区组.分别随机挑选每个区组的心房组织10块,将心房组织浸入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后心房组织使用石蜡切片,Mason三色法染色,显微镜下检验是否透壁.结果实验共有350条消融线到达透壁指标.4~6mm及>6mm组的心房组织消融完成时间明显长于<2mm组心房组织[(12.4±0.9)s比(24.3±0.3)s,P=0.042;(12.4±0.9)s比(35.9±0.3)s,P=0.001].消融完成时间在输出功率25W与35W间有显著差异[(28.9±0.5)s比(16.9±0.5)s,P=0.010].心房组织厚度与消融完成时间呈正相关.单次消融到达消融透壁指标时的病理透壁率为0~60%,随心房厚度增厚而降低,随输出功率增加而升高.结论心房组织的消融完成时间随射频输出功率增加而缩短,并与心房组织厚度呈正相关.单次射频消融的透壁率较低.综合考虑消融所需时间、透壁率及安全性,输出功率在30~35W是国产消融仪较为合理的射频输出功率.

  • 标签: 双极射频消融 组织厚度 输出功率 消融完成时间 透壁率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QT离散(QTd)明显增加易引起恶性心律失常[1].近年来研究表明,成功的溶栓治疗可降低AMI患者的QTd.我们对40例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QTd、JT离散(JTd)进行了观察,以探讨溶栓治疗对AMI患者QTd、JT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 标签: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JT离散度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7岁,农民,未婚.因昏厥2次而于2001年6月2日入院.患者7年前出现突眼、视力下降、食欲亢进、颈部增粗,自认为近视而配镜.近10天因2次昏厥伴抽搐而入院.体检:T365℃,P40次/分,R20次/分,Bp150/50mmHg,发育正常,营养差,双眼中度突出,眼征阳性,声音嘶哑,甲状腺Ⅱ~Ⅲ肿大,血管杂音(+),两肺(-),心浊音界不大,心率40次/分,律齐,心尖区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电解质基本正常.T3226μg/dl,T4177μg/dl,FT3572pg/dl,FT4652ng/dl,TSH000uIU/ml.心电图:Ⅲ房室传导阻滞,分支以上逸搏,心室率40次/分.胸片两肺无殊,心胸比例正常,心超各心腔大小基本正常,各瓣膜无殊,二尖瓣轻度反流,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入院后即予临时心内膜心脏起搏,并予丙基硫氧嘧啶及对症治疗,期间ⅡⅠ型至Ⅲ房室传导阻滞交替出现,5天后房室传导恢复正常.

  • 标签: 甲状腺机能亢进 病例报告 甲亢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 简介:目前,临床及实验资料均证实11β羟化固醇脱氢酶2型(11β-hydroxysteroiddehydrogenasetypeⅡ,11βHSD2)缺陷可导致血压升高.甘草甜素和胆酸是11βHSD2的抑制剂,它们通过抑制11βHSD2增加组织局部分泌的皮质醇及降低醛固酮水平致血压升高.高糖是11βHSD2的抑制剂,它是否通过抑制11βHSD2导致血压升高?组织局部分泌的皮质醇及醛固酮水平如何?报道较少.我们进行了初步观察.报道如下.

  • 标签: 高糖 动脉血压 皮质醇 醛固酮 离体肠系膜血管网 11β羟化固醇脱氢酶2型缺陷
  • 简介:本研究采用12导联同步体表ECG,比较口服氯氮平(是一种常用的强效抗精神病药)前后的QTd。1资料与方法选择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及电解质紊乱,无异常ECG证据,X线胸透及血脂、血糖检查正常。种族相同、年龄25~55(38±5)岁的病人171例,其中男106例,女65例。受检查者在检查床上静卧10min,统一使用HPM1772AECG机描记12导联同步体表ECG。病人单用氯氮平开始剂量25mg~50mg/d,逐渐递增,2W内加至治疗量(150mg~400mg/d),服药

  • 标签: 氯氮平 QT间期 离散度
  • 简介:患者男性,41岁。因腹痛、腹泻2小时就诊。体检:135/90mmHg,P55次/分,急性痛苦面容,脱水征不明显,双肺呼吸音清,心音有力,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肠鸣音亢进,血常规:HB130g/L,WBC13.2×10^9/L,N0.78,L0.22。尿常规(-),大便常规示粘液便,细胞(+),脓细胞(+),潜血试验(-),血生化检查正常,大便培养(-)。ECG

  • 标签: 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 腹痛 病理性杂音 肠鸣音亢进 血生化检查 肺呼吸音
  • 简介:目的探讨QT离散(QTd)与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分析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与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QTd大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组QTd明显大于无心律失常组.结论QT离散对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有预测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心律失常 预测 临床应用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室性心动过速(VT)与QT离散(QTd)之间的关系.方法测量32例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DCG)VT者的QTd.结果32例VT组(A组)QTd(70.3±38.4)ms,对照组(B组)QTd(50.6±19.7)ms,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QTd的增大有助于对VT的预测.

  • 标签: VT 室性心动过速 QT离散度 DCG 对照组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QT离散(QTd)与年轻人中心型肥胖的关系。方法测量38例年轻人中心型肥胖者(A组)和34例年龄、性剐与之匹配的正常体重对照组(B组)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间期,通过计算机数字转换得出QTd、校正后的QTd(QTcd)。结果A组与B组比较A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增大(P〈0.05),为正常高值(高血压前期),QTd、QTcd显著增大(P〈0.05)。结论年轻人中心型肥胖者血压为正常高值、QTd、QTcd显著增大.可能与肥胖致心室肌肥厚及心肌脂肪浸润等引起的心肌除极和复极不均一性相关,而血压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

  • 标签: 心电图 QT离散度 中心型肥胖
  • 简介:目的:对认知障碍初步评价表(COG-12)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中的信度与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老年精神科的AD患者148例为AD组,另选择社区志愿者365例为对照组,2组均接受临床痴呆量表、AD8、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画钟测验评估和COG-12测评。其中100例AD患者知情者在首次评定1个月内重测COG-12。结果COG-12的克朗巴赫α系数=0.883,重测信度=0.883(P<0.01)。COG-12各条目评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41~0.79(P<0.05,P<0.01);COG-12总分与简易智能状态检量表、画钟测验呈负相关(r=-0.67,r=-0.27,P<0.01),与临床痴呆量表、AD8总分呈正相关(r=0.80,r=0.81,P<0.01)。COG-12鉴别认知正常与轻度AD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0.902,≥6分为认知损害的界限分值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82.5%;鉴别轻度与中度AD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0.898,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76.7%。结论COG-12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是快速识别痴呆及评估严重程度敏感而准确的筛查评估工具。

  • 标签: 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ROC曲线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关系.方法:观察64例AMI患者发病24小时内的QT离散,并观察其与两周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QT离散较对照组增大;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QT离散与未发生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增大对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恶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TET)阳性患者Q-T离散(QTd)变化的意义。方法93例受试者根据TET分为阳性组(A组)38例,男/女=13/25,年龄55±8岁和阴性组(B组)55例,男/女=26/29,比较两组TET前后QTd、QTcd的变化。结果运动前QTd、QTcdA组分别为41±15ms和46±18ms,B组分别(38±14)ms和(46±16)ms,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达次极量运动时A组QTd为(51±17)ms与运动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QTcd为(79±28)ms,与运动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组QTd、QTcd分别为(37±16)ms和(51±19)ms,与运动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运动后QTd、QTcd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ET阳性与QTd之间有良好的临床相关性。可反映运动负荷造成的心肌缺血。

  • 标签: 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 Q-T离散度 心肌缺血 临床意义
  • 简介:QT离散(QTd)和QTc离散(QTcd)对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室速、室颤和猝死的价值以及抗心律失药物的药效评估作用已得到公认[1].本文观察了60例负荷平板运动诱导的心肌缺血病人QTcd变化,以探讨QTcd在运动试验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负荷运动试验 心肌缺血 QTC离散度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满意的作用效果。方法对在神经内科住院的486例患者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比较开展优质服务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满意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强化和改善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为病人提供了安全、方便、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神经内科 满意度 护理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995年1月~1999年1月初诊的HCM住院病人32例,皆无高血压病史,且经超声、~(99)Tc心肌显像明确诊断,IVST/LVPW>1.3。男21例、女11例,年龄54.8±11.6岁。梗阻型15例,非梗阻型17例。根据Holter结果分为:Lown’s3级以上(含3级)VR组18例,Lown’s2级以下(含2级)VR组14例。同期入院的EH-LVH患者30例,LVH标准: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125g/m~2(男)或>120g/m~2(女)。男19例、女

  • 标签: 心肌病 心肌肥厚 QT间期 离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