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你颈部的角度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你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如iPad等的平板电脑上阅读电子书或发电子邮件,你患颈部和肩部疼痛的风险同时也在增加。但是,根据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布里格姆和妇女医院及微软的一项研究结果,简单地调整一下您的视角就会减轻。因为“长时间观看平板电脑,会影响到你的颈部、头部和肩膀。这样做的时间越长,你的脖子弯下的机会就越多,”这项研究是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人员研究的结果。

  • 标签: 肩部疼痛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电脑 防止 电子邮件 颈部
  • 简介:一种罕见的基因变异可以使阿门宗派人免受心脏疾病的困扰。该基因是在居住于海岛上的阿门宗派人群部落中发现的。

  • 标签: 基因变异 心脏疾病 自我保护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进程中肾索一血管紧张索一醛固酮系统(RAAS)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安体舒通(SPI)干预对心肌纤维化大鼠AngⅡ产生途径的影响。方法:制作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①模型判断组,②ACEI组,③SPI组,④两药合用组,⑤不用药组,另设⑥假手术组。术后4周以心重/体重、心肌胶原含量判断模型成功.然后灌胃予以ACEI(0.9mg/kg·d)、SPI(1.8mg/kg·d)及二药合用(ACE10.45mg/kg·d+SPI0.9mg/kg·d)8周,对比各组问心重指数、心肌胶原含量、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Ⅰ(AngⅡ)和醛固酮(ALD)含量及心肌血管紧张索转化酶(ACE)和糜酶样活力。结果:腹主动脉缩窄4周后,心肌纤维化大鼠模型心重/体重、心肌胶原含量与血浆、心肌AngⅡ和ALD水平升高。予以ACEI和SPI治疗后,上述指标有所改善(P〈0.05~〈0.01),且联合用药,心肌ACE和糜酶样活力降低(P〈0.05)。结论:咪达普利和安体舒通均能减轻心肌纤维化,但二者联用优于单独应用。

  • 标签: 螺内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
  • 简介:有证据表明,缺血预适应(IPC)可使脑组织对随后缺血性损伤的耐受力增加,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者通过动物实验,认为依赖于磷酸腺苷(AMP)诱导蛋白激酶(AMPK)的细胞自噬在IPC脑保护效应中起重要作用。将实验所用的SD大鼠先用空载体、复合物C(一种AMPK抑制物)或3-甲基腺嘌呤(3-MA,一种细胞自噬抑制物)处理后,进行IPC建模(闭塞大脑中动脉10min),然后检测脑组织AMPK和细胞自噬标记物的活性。IPC后24h,所有大鼠均诱导出永久脑缺血,再过24h后检测脑组织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和细胞凋亡程度。实验证实IPC激活AMPK并在卒中中诱导了细胞自噬,这与脑缺血后梗死体积减小、神经功能缺损减轻、细胞凋亡减少有关。同时,IPC诱导的细胞自噬可被复合物C抑制,而IPC的脑保护作用可被复合物C或3-MA抵消。研究者认为,AMPK激活的细胞自噬与IPC的神经保护作用有关,提示AMPK可能作为卒中预防和治疗的靶点。

  • 标签: 脑保护作用 细胞自噬 缺血预适应 缺血性损伤 卒中模型 SD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RonT(U)型室期前收缩的类型与快速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分析31例在入院后发生≥1次由RonT(U)型室期前收缩诱发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视心电图.结果31例诱发快速心律失常的RonT(U)型室期前收缩可分为3种类型:(1)QT间期正常的非长间歇依赖RonT型室期前收缩;(2)QT间期正常的长间歇依赖RonT型室期前收缩;(3)长QT(U)间期综合征伴RonT(U)型室期前收缩.各型RonT(U)型室期前收缩及其所诱发的快速心律失常有不同的临床与心电学特征.结论RonT(U)型室期前收缩类型与其所诱发的快速心律失常关系密切.

  • 标签: RONT 型室性期前收缩 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描记术
  • 简介:目的观察心室晚电位在阳性、阴性两种不同状态下患者室期前收缩(PVS)、室心动过速(VT)的发生率。方法对85例同时做心室晚电位和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的患者PVS、VT的发生率作临床回顾分析。结果85例中的心室晚电位阳性为35例(A组),阴性为50例(B组)。A组有多源、多形性PVS者8例(22.9%),B组有多源或多形性PVS者1例(2%),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A组VT7例(20%),B组VT2例(4%),差异有显著的意义(P〈0.05)。A组单纯PVS〉1%者为4例(11.43%),B组为2例(4%),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心室晚电位阳性患者其多源型多形性PVS、VT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两组单纯PVS的发生率无明显的差异。

  • 标签: 心室晚电位 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心动过速
  • 简介:目的评估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及有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火箭军总医院神经介入医学科接受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症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且年龄≥60岁的患者5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60~81(66.4±8.0)岁。术前及术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强化调脂治疗,采取多模态影像指导下的支架成形术,术后6个月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支架再狭窄情况,观察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靶血管供血区脑卒中复发率。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0%,术前及术后即刻残留狭窄率(86.6±10.0)%、(29.9±13.2)%。围术期发生1例(1.8%)穿支脑梗死事件,术后随访期有1例脑出血,2例支架内急性闭塞,1例短暂脑缺血发作事件,术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3.6%。有36例(65.5%)患者接受了DSA复查,血管狭窄率为(34.3±22.8)%,8例(22.2%)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是安全的,且能有效预防供血区脑卒中复发。

  • 标签: 支架 大脑中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降血脂药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帕金森综合征(VP)对复方多巴的反应以及多巴反应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方法临床诊断VP的患者共61例(VP组)进行急性阶梯左旋多巴治疗试验,计算服用左旋多巴.苄丝肼后统一帕金森病(PD)评分量表(UPDRS)运动部分评分最大改善率。同期146例PD患者(PD组)作为对照。根据头颅MRI所示缺血性病灶部位,将VP组再分组,第1种分组:基底节区病变组(25例);白质病变组(21例);黑质病变组(3例);混合病变组(12例)。第2种分组: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组(28例);白质病变组(21例)。经t检验比较各组间UPDRS运动部分最大改善率。结果VP组和PD组的UPDRS运动部分平均最大改善率依次为(10.4±7.4)%和(40.1±14.9)%,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VP各分组:基底节区病变组UPDRS改善率(23.2±11.3)%,高于白质病变组的(6.5±4.3)%,低于PD组(P〈0.01)。黑质病变组UPDRS改善率为(35、4±8.7)%,但例数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组UPDRS改善率(26.3±10.6)%,高于白质病变组,但低于PD组(P〈0.01)。结论VP组由于不同的病变部位,对复方多巴有不同的反应;以累及黑质、基底节等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为主的VP对复方多巴有一定的反应,而以白质病变为主的对复方多巴反应较差。可根据MRI提示的病变部位决定是否应用复方多巴治疗VP患者。

  • 标签: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纹状体黑质变性 诊断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主因"头晕恶心1d"入院。患者晨起活动后感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未引起重视及就医,无明显心悸及胸闷憋气等症状,无黑矇晕厥,后患者乏力症状加重,下午就医,行头颅CT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脑桥多发性腔隙梗死灶。考虑脑梗死入院。入院后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心率155次/min。

  • 标签: 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 乏力症状 老年 入院后 临床资料 胸闷憋气
  • 简介:患者女性,15岁。自诉近来学习紧张、精神压力大、睡眠差,时有心前区不适、胸闷、头晕。查体:血压正常,脉搏64次/分左右。心尖搏动不弥散,无震颤,心界不大。心律齐,无病理性杂音。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查示正常。肺部听诊未发现异常。受检前常规心电图正常,未曾服用药物。行3导联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示:心率在60~160次/分时,MV5P波直立,P—R间期0.13s,下传的R波呈qRs型,时限正常。当心率46~61次/分时,P—R间期〈0.12s,MV5呈R型,时限0.13s,起始部有δ波。患者出现心前区不适、胸闷、头晕,并随心率的减慢上述症状也随之逐渐加重。在心率逐渐增快时,预激波也随之逐渐消失。

  • 标签: 慢频率依赖性 预激综合征 24H动态心电图检查 短阵性 心前区不适 心脏超声检查
  • 简介:室性早搏在房室交接区产生的隐匿传导比较常见,但3种现象出现在同一患者同一时间内的情况比较少见,不加识别可能会导致诊断错误,为加深对隐匿传导的认识,做好与房室传导阻滞的鉴别诊断,现将我院1例心电图报告如下。

  • 标签: 隐匿性传导 室性早搏 房室阻滞 干扰性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交接区
  • 简介:目的报道房心动过速心肌病1例。方法持续心动过速心肌病导致心衰。于2011年2月17日行射频消融术。常规置入冠状窦电极,希氏束电极和右心室电极。体表心电图示:V1导联P波向下,ⅠⅡⅢaVF导联P波向上。aVL导联P波双向。心内电图示A波2:1下传室波且冠状窦近端A波早于远端,希氏电极A波最早。考虑房速来自右房上部。从右股静脉进8.5SR0血管鞘用IBI90cm中弯温控大头在三尖瓣11点(左前斜45度)处标测到大A小V波且A波较冠状窦远端提前110sm。用功率30W,温度55度消融。10秒内房速终止。但消融过程中温度很快达到,功率却不到5W。巩固消融160ms。反复心房刺激未诱发房速。第二天复发,房波频率稍慢,位置不变。故改用IBI110cm中弯冷盐水大头在同一靶点消融,功率30W温度43度,盐水流速为12ml/分。消融成功。一周后又发,改用三维(EnsiteNavx)系统标测,证实为右心耳中部房速。功率30W温度43度,盐水流速为20ml/分。反复消融成功。结果消融成功。结论持续心动过速心肌病射频消融成功后预后佳。

  • 标签: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射频消融术 持续性 房性 冠状窦电极 功率
  • 简介:目的评价尼莫地平预防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有效及安全.方法检索Pubmed、OVID、EMBase、Cochranelibrary、卒中临床试验注册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库,检索截止时间均为2010年11月.收集尼莫地平被预防用于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前瞻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8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1499例患者接受了不同指标的试验观察.与安慰剂组比较,尼莫地平组(所有病例)的完全康复率增加了64%[P=0.0002,OR=1.64,95%CI:1.26~2.13;需要治疗的患者数(NNT):-1.048],完全康复或中等残疾率增加了79%(P=0.0007,OR=1.79,95%CI:1.28~2.51;NNT=-5.889),死亡、严重残疾或植物状态发生率降低了38%(P=0.0003,OR=0.62,95%C/:0.48~0.80;NNT=1.529);脑血管痉挛(CVS病例)的病死率降低了74%(P=0.008,OR=0.26,95%CI:0.09~0.71;NNT=2.298);症状CVS的发生率降低了46%(P〈0.00001,OR:0.54,95%CI:0.42~0.69;NNT=1.952);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所有病例)发生率降低了38%(P〈0.0001,OR=0.62,95%C/:0.50~0.78;NNT=1.078);症状脑梗死的发生率降低了46%(P〈0.00001,OR:0.54,95%C/:0.42~0.69;NNT=1.079);经CT证实的脑梗死的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58%(P=0.001,OR=0.58,95%CI:0.42~0.81;NNT=3.314);CVS病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35%(P=0.003,OR:0.35,95%CI:0.17~0.69;NNT=3.688),脑梗死(所有病例)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52%(P〈0.00001,OR=0.52,95%CI:0.41~0.66;NNT=1.196);尼莫地平组与安慰剂组再出血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再出血:P=0.15,OR=0.75,95%CI:0.50~1.11;不良反应:JP=0.59,OR=1.13,95%CI:0.71~1.81).结论与安慰剂比较,尼莫地平可显著改善动脉瘤SAH患者的临床转归,可降低症状CVS、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脑梗死的发生率,而再出血和不良反应的发�

  • 标签: 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患者男性,26岁。因大量饮酒20小时后,心悸3小时就诊。20小时前,与朋友聚会,先后饮52度白酒约750克和啤酒约5升,当时无明显不适。于3小时前,出现心悸、呈持续发作,伴头昏、乏力、胸闷,无咳嗽、无恶心、呕吐、腹癌、晦泻。无晕厥、意识障碍等表现,查体:体温36.5℃,

  • 标签: 急性乙醇中毒 心动过速 自主性 室性 持续性发作 大量饮酒
  • 简介:心动过速(以下简称房速)可起源于心房肌任一部位(除窦房结外)或与心房相连的解剖结构,无需房室结和房室旁路的参与,频率多在120~220次/min[1]。房速特别是无休止的、频率特别快甚至并发休克的房速,由于终止不易,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会导致心动过速心肌病[2],给治疗上带来极大的困难。本院收治3例无休止房速合并休克,经过积极治疗好转,现将抢救处理及护理报道如下:

  • 标签: 房性心动过速 休克 护理
  • 简介: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在大多数西方国家,高血压病患者中约65%~75%为肥胖者[1].1994年瘦素(leptin)的发现使人们对肥胖的研究真正进入分子时代[2].研究表明:瘦素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能量代谢及血压,由于选择瘦素抵抗,导致肥胖及肥胖相关高血压病的发生.

  • 标签: 瘦素 肥胖 高血压病 能量代谢
  • 简介:挤压样胸部疼痛并非总是源于动脉阻塞,而可能是由于症状与冠心病心绞痛相似的另一种疾病引起。心脏病发作的典型症状是重度压力、沉闷、胸部疼痛,通常是由冠状动脉堵塞导致心肌血供不足而引起的。然而,即使是在冠状动脉未堵塞的情况下,另一种鲜为人知的致病原因也可以产生同样的突发性心脏症状,它被称之为应激心肌症。

  • 标签: 心肌症 应激性 冠心病心绞痛 胸部疼痛 典型症状 冠状动脉
  • 简介:临床上把具有心肌缺血的证据(经心电图、心脏超声、核素心肌灌注扫描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核实),而患者并无临床症状(如:胸闷、气短、心绞痛等)的一组综合征称为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myocardialischemia,SMI),它是冠心病临床表现的一种形式.由于以往缺少此方面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较少受到心血管专家及患者本人的重视,随着动态心电图(DCG)及心率变异性(HRV)等检查的广泛应用,SMI的检出率逐渐增高,其危险及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就其发病机制、发作规律、临床意义、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叙述如下.

  • 标签: 心肌缺血 心肌梗塞 心电描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