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鱼精蛋白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再灌注期的低血压效应及其机理.方法:连续选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名,分别于体外循环直视手术中,鱼精蛋白给予前1min,给予5min、30min,测定右心房血NO的含量.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有7名患儿发生低血压反应(MAP≥10mmhg),伴随NO-2/NO3-含量较给药前明显增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鱼精蛋白参与心肌再灌注期低血压反应的发生,其机理可能与短暂性NO的大量产生有关.

  • 标签: 心内直视手术 鱼精蛋白 低血压
  • 简介:<正>采用ELISA检测血液病受血-HCV。观测输血前血液病受血176例,输血追踪观察6-12月完成复查95例;并设对照组417例。结果:血液病受血输血前-HCV阳性率(5.68%,10/176)明显高于对照组(0.72%,3/417;P<0.01)普外科患者(2.23%,21/942;P<0.05)。输血无新感染病例

  • 标签: 受血者 HCV 血液病患者 输血前 外科患者
  • 简介:目的对我院高血压患者血压药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血压药应用的合理性.方法统计我院门诊2010~2012年各类降压药消耗量和金额,计算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并进行分析.结果我院血压药的销售金额排于前4位的是硝苯地平缓释片(Ⅱ)、左旋氨氯地平、福辛普利、厄贝沙坦;DDDs排在前四位的是硝苯地平缓释片、左旋氨氢地平、福辛普利、吲哒帕胺;所有调查的高血压药物其DUI≤1.结论门诊血压药物应用基本合理.

  • 标签: 抗高血压药 合理性
  • 简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可用于HIV感染的诊断、监测血液筛查,我国的常规HIV抗体检测程序分为筛查试验(包括复检)确证试验。但在日常检测中,仍不可避免地出现筛查试验阳性-确证试验阴性,即筛查假阳性现象[1]。本文对我院2011年1月出现的1例HIV抗体检测筛试验复核试验结果不吻合,经过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试验为阴性的标本进行分析。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体 筛查试验 假阳性 确证试验
  • 简介: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细菌性脑膜炎的年发病率约为2/10万~3/10万,以婴幼儿青少年发病率为高。在英国,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免疫接种项目近来C组脑膜炎球菌疫苗的应用,使这两种细菌性脑膜炎的病例数明显下降,且使细菌性脑膜炎总发病率也显著下降。

  • 标签: 细菌性脑膜炎 脑脓肿 B型流感嗜血杆菌 脑膜炎球菌疫苗 年发病率 微生物学
  • 简介:<正>由于某些因素影响,卡介苗接种率转率偏低,影响了预防效果。接种率转率低的原因接种率低的主要原因:1.未实行新生儿接种制度。2.未坚持常年定期接种。3.儿童流动性大,易错过接种机会。4.部分群众对接种有顾虑。5.接种单位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接种任务。转率低的主要原因:1.疫苗效价低。2.接种剂量不足、部位不准、深浅不适,卡介苗易沉淀,部分被种得不到足量活菌。3.少数儿童对卡介苗反应性低。4.受其他疫苗接种的影响。5.结素试验易出现假阴性,试验所得的转率往往低于实际转率。

  • 标签: 阳转率 卡介苗接种率 疫苗接种 预防效果 新生儿 结素试验
  • 简介:<正>1965年美国胸腔协会建议使用异烟肼于结核菌素转作化学预防。近期有人对上述措施提出异议。Tsevat及Taylor在1988年使用判定保证成功模式未能对研究的各年龄组提议使用化学预防。为了考虑异烟肼化学预防,对多伦多大学医院结核病诊

  • 标签: 化学预防 异烟肼 结核病 结核菌素试验 成功模式 提出异议
  • 简介:目的评价氯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程度、以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30例吲哒帕胺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6周,诊所血压(CBP)、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浓度变化,并对血压水平与内皮功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治疗2组血压水平显著下降,氯沙坦组血浆一氧化氮升高,内皮素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01)。吲哒帕胺组上述参数未见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氯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氯沙坦降压同时能改善动脉内皮功能。

  • 标签: 氯沙坦 原发高血压 降压药 内皮功能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AGTRLl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原发性高血雎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家系248家共1042人为研究样本,应用TaqManMGB荧光探针定量PCR技术,检测各样本.4GTRLl基因启动子区rs10501367rs7119375基因多态性分型。应用FBAT软件预测陔两个多态性位点可能组成的单倍型.并对多态位点及单倍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所选位点基因型频率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应用FBAT(显性模型遗传模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rs10501367、rs7119375及其组成的单倍型G—G与原发性高血联相关。其中rs7119375的G等位基因(Z=2.390,P=0.017)rs10501367的G等位基因(Z=2.177.P=0.030)可以由亲代下传给患病子代。结论位于AGTRLl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位点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乐存在相关关系,单倍型G—G可能对高血压的发病有贡献.

  • 标签: AGTRLl 基因多态性 单倍型 原发性高血压 家系研究
  • 简介:ALLHAT(AntihypertensiveandLipid-LoweringtreatmenttopreventHeartAttackTrial,应用血压降脂治疗预防心脏病发作研究)是在美国进行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活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始于1994年,共入选了42418名高危高血压患者,黑人占35%,比较了ACE抑制剂(赖诺普利)、钙拮抗剂(络活喜)、α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氯噻酮)对终点事件的影响。ALLHAT试验的主要终点是冠心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次要终点是总死亡率、卒中、冠心病联合终点心血管疾病联合终点。

  • 标签: 心脏病发作 降脂治疗 抗高血压 预防 ALLHAT试验 致死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高糖对胰岛B细胞INS-1E小鼠胰岛的慢性作用。方法雌性NMRI小风6-10周龄,苯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应用胶原酶技术消化胰腺分离胰岛。传代培养的INS-1E细胞分离的小鼠胰岛分别于含11.1,25.0mmol/L葡萄糖的RPMll640培养液中培养72h,然后于含3.3,16.7mmol/L葡萄糖的Krebs-Ringer缓冲液中培养60min,留取上清液行胰岛素测定。INS-1E细胞在含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的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72h,提取其总RNA,合成相应的cDNA,再行RT-PCR检测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形盒-1(Pdxl),胰岛素1(Insl),胰岛素2(Ins2)葡萄糖转运子2(Glut2)的基因表达。结果高糖培养INS-1E细胞小鼠胰岛的基础INS分泌增加[INS-1E细胞:(10.47±0.78)vs(7.71±0.59)ng/10000细胞,P〈0.01;小鼠胰岛:(3.85±0.26)vs(2.18±0.21)μg/L,P〈0.001],糖刺激的INS分泌减少[INS-1E细胞:(17.11±1.98)vs(30.76±2.20)ng/10000细胞,P〈0.001;小鼠胰岛:(14.78±1.03)VS(20.46±1.49)μg/L,P〈0.01];高糖处理INS-1E细胞的Pdxl,Insl,Ins2Glut2的mRNA水平下降。结论高糖对胰岛β细胞具有慢性毒性作用

  • 标签: 葡萄糖 胰岛素分泌细胞 INS-1E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供体移植物CD4+CD25+CDl27-调节性T细胞(_rreg细胞)表达水平对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急性移植物宿主病(aGVHD)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供体淋巴细胞中CD4+CD25+CDl27-Treg细胞比例,回顾性分析83例allo—HSCT患儿移植物Treg细胞与移植aGVHD.其中50例恶性疾病.33例良性疾病。结果:83例患儿allo.HSCT均获造血重建,其中51例发生O~Ⅰ度aGVHD,32例发生Ⅱ-Ⅳ度aGVHD。发生0~Ⅰ度aGVHD与Ⅱ-Ⅳ度aGVHD患儿移植物Treg细胞比例有统计学差异(3.0%-+0.8%比2.5%±1.O%,P=0.030)。中位随访时间286(69~496)d,50例恶性疾病患儿中8例复发,复发与非复发患儿移植物Treg细胞无显著差异(3.2%±0.8%比2.8%±0.8%,P=0.549)。结论:高水平供体移植物Treg细胞有助于降低儿童all0.HSCTaGVHD发生率,且未增加移植复发风险;移植物Treg细胞表达量对预测aGVHD有一定意义。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儿童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白血病复发
  • 简介:我国是个人口老龄化的国家,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10%,目前部分城市如上海市已达20%以上。高血压病是老年人群常见疾病,近年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血压病患者超过半数,其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占53.21%,且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1]。西方国家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60%-70%,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治疗策略
  • 简介:医院内细菌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或者是与医院有关的感染。理论七,任何感染均可在医院内发生,但是,在医院环境中有许多可导致感染的特殊因素(1)。院内感染常见,甚至可能是严重致命的。一些院内感染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医师必须记住他们关心患者的职责需扩大到如基本卫生避免滥用抗生素基本问题,这样可以防止患者发生感染。

  • 标签: 医院内感染 细菌感染 菌血症 尿路感染 抗生素
  • 简介:血压药物治疗的益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如果不治疗,其平均寿命比正常血压的人缩短15年;如治疗恰当,则可与正常人同寿。所以提倡高血压病必须终身治疗。那如何考虑长期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我认为可能会有些不良反应,如将其折算成寿命。相当于缩短几个月,与15年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 标签: 抗高血压药物 抗高血压治疗 联合用药 复方制剂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低细菌性饮食(ND)对恶性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化疗)粒细胞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关于ND用于预防恶性肿瘤患者粒细胞相关性感染的临床对照试验。2名研究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双方核对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包括1114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医院常规饮食与ND对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1.30,95%可信区间(CI)(1.01-1.68),P=0.05]。结论:无充分证据证明ND能减少恶性肿瘤患者感染发生率,建议可适当放宽肿瘤患者的饮食习惯,将重点转向食物处理方法的安全指导,以防止食源性感染。

  • 标签: 低细菌性饮食 化学治疗 恶性肿瘤 感染 荟萃分析
  • 简介:<正>他汀类药物是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近十余年来开发的降脂药物。经4S(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CARE(胆固醇与冠心病复发事件研究)、LIPID(普伐他汀对冠心病长期干预研究)、WOSCOPS(西苏格兰冠心病一级预防研究)几项里程碑式的大型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他汀类药物能减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然而该类药物取得临床疗效的机制除降脂作用外,尚有重要的多向性效应的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即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本文对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非降脂作用 冠心病一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 普伐他汀 抗动脉粥样硬化 局部炎症反应
  • 简介:神经毒素(botulinumneurotoxins,BoNT)是由肉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botulinum,C.botulinum)产生的一种致命性细菌外毒素,可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表面受体不可逆结合,从而阻断神经细胞释放乙酰胆碱,影响神经冲动传导,导致对称性颅神经麻痹,继而出现不随意肌对称性、下行性、迟缓性瘫痪.

  • 标签: 肉毒毒素 肉毒中毒 临床特征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