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念珠菌血症常常出现血小板减少,甚或呈现血小板减少症。本文就目前有关念珠菌与血小板相互作用文献作一综述。发生念珠菌血症时,血小板可通过纤连蛋白等黏附于念珠菌,激活后释放α颗粒中多种抗真菌物质,引起细胞膜破坏和崩解,封闭和或延迟真菌芽管产生和菌丝延长,有效地抑制真菌早期阶段生长。而念珠菌依靠自身结构成份和代谢产物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念珠菌扩散。因此,血小板抗念珠菌免疫损耗是念珠菌血症出现血小板减少现象的内在机制,早期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42a和PAC1,将有助于念珠菌血症的早期诊疗。

  • 标签: 念珠菌血症 血小板减少症 机制
  • 简介:美国每年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菌血症发生率约为4.3/10万--38.2/10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此类感染者30d全因病死率高达20%,其中甲氧西林耐药是金葡菌菌血症致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金葡菌菌血症患者易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治疗不充分常可危及生命。因此,如何早期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确诊后治疗方案(药物、疗程)的优化成为金葡菌菌血症诊治的关键。

  • 标签: 菌血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 类感染 甲氧西林耐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 诊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PCT联合血培养检测诊断菌血症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9月疑诊为菌血症的急性发热患者 121例。结果:纳入患者共确诊菌血症 94例,局部感染 27例; 94例菌血症患者血培养、 PCT及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为 27.66%、 84.04%、 87.23%( P< 0.05);血培养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27.66%、 92.59%、 92.86%、 26.88%, PCT检测为 84.04%、 88.89%、 96.34%、 61.54%,二者联合检测为 87.23%、 85.19%、 95.35%、 65.71%。结论: PCT联合血培养检测诊断菌血症的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血培养 菌血症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在临床早期控制菌血症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办法,选择近年来我院住院患者以及门诊患者的血培养阳性标本300份,运用常规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对血液标本实施体外抗生素耐药率的检验,从而对比两个不同的方法的符合率。结果在300份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常规药敏试验法检出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的抗生素耐药性符合率分别为100%,100%。直接药敏试验法革兰阴性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符合率为88.7%,革兰阳性球菌抗生素耐药性符合率为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难看出,不论是常规药敏试验,或者是直接药敏试验,都是具有相对较高的抗生素耐药性的符合率。然而,与常规药敏试验相比较,直接药敏试验的检测时间是很短的,操作起来方便,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直接药敏试验在早期控制菌血症中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的。

  • 标签: 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药敏试验 血液细菌检验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早期诊断菌血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5月—2013年8月1504例(7天—87岁)患者同时送检的血培养和PC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血培养与PCT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血培养阴性患者1265人,PCT均值为1.11ng/ml,PCT阴性率74%,血培养阳性患者239人,PCT均值为8.18ng/ml,PCT阳性率为44%。结论定量检测PCT对早期菌血症有快速输助诊断意义。

  • 标签: 菌血症 降钙素原 细菌
  • 简介:摘要肝硬化为临床上最常发生慢性进行性肝病,因为该病的病人自身的免疫能力会有显著减弱的情况,所以,该疾病的病人容易出现菌血症。通过本研究,希望能给预防菌血症的情况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肝硬化 菌血症 内镜治疗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血液细菌培养诊断菌血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2例于我院进行治疗(收治于2015年3月—2017年8月)的菌血症患者作为此次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中的5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PCT和血液培养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PCT阳性检出率。结果经过检验,观察组的PCT、血液细菌培养和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原与血液细菌培养联合使用对菌血症的诊断可发挥准确的作用,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血液细菌培养 菌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菌血症患者行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诊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择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菌血症患者为实验对象,本组患者分别行降钙素原检测、血培养诊断以及二者联合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单独检测阳性率以及联合检测阳性率。结果降钙素原检测对菌血症诊断阳性率为(76.00%),血培养对菌血症诊断阳性率为(64.00%),二者联合检测对菌血症诊断阳性率为(92.00%)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降钙素原、血培养单独检测阳性率,组间数据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降钙素原、血培养单独检测阳性率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检测对菌血症具有良好的诊断有效率,可作为该疾病的辅助诊断措施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降钙素原 血培养 菌血症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心静脉导管性菌血症的原因,同时总结其护理的对策。方法针对200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干预的患者进行分析,统计其中出现导管性菌血症的患者例数,同时针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探究护理对策;研究选取的20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4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本次200例患者中共计出现10例导管性菌血症,其发生的比例为5%。从年龄、性别、是否合并感染性原发病、禁食时间是否超过72小时、是否使用抗生素、中心静脉置管是否反复穿刺等方面展开对比,发现除过年龄和性别和是否使用抗生素外,其他因素均可能引起菌血症的发生,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性菌血症的原因较多,因此护理对策应该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同时提高自身的护理和穿刺等技能,以期减少菌血症的发生。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性菌血症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8例血液病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其临床特征及微生物学特点,并用相应统计学方法分析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8例念珠菌血症患者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占78.6%(22/28),30 d死亡率为46.4%(13/28),感染性休克发生率为32.1%(9/28)。28例患者分离出28株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占64.3%(18/28)。药敏试验结果示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耐药率分别为35.7%(10/28)、39.3%(11/28)、35.7%(10/28)。念珠菌血症患者30 d死亡的多因素分析结果示,感染性休克OR=33.182, P=0.025。结论血液病念珠菌血症患者以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为主,早期病死率较高。病原菌以热带念珠菌为主,感染性休克是念珠菌血症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真菌 血液病 念珠菌血症 耐药性
  • 简介:摘要沙门菌属是肠杆菌科中最复杂的菌属。目前全球已分离出2 600多个血清型,其中200多个血清型对人体有致病性。沙门菌属根据临床表型分为伤寒沙门菌和非伤寒沙门菌,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及水源感染而致病。感染沙门菌的多数患者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病程大多自限。少部分患者出现肠道外播散性感染,表现为菌血症与继发的迁徙病灶(如骨髓、关节、心瓣膜、动脉等);这类患者往往存在基础疾病,感染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早期确诊率低,治疗效果欠佳,疾病总体预后差,病死率高。因此,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沙门菌菌血症及其播散性感染。

  • 标签: 沙门菌 菌血症 播散性感染 迁徙病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及血培养连续检测菌血症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分为观察组(2017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菌血症患者)和对照组(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两组进行。所有研究对象实施血清降钙素原、血培养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按照观察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不同,对血清降钙素原、血培养进行连续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血培养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血清降钙素原、血培养阳性率;发热持续时间越长,血清降钙素原、血培养阳性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清降钙素原及血培养连续检测在菌血症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明显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且还能反映疾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血培养 连续检测 菌血症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小肠穿孔所致明串珠菌血症患者的诊治过程,以“明串珠菌”“感染”“leuconostoc lactis”和“bacteraemia”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Embase数据库等检索截至2020年9月所有相关文献并复习。本例患者入院第4天血培养结果为明串珠菌,痰培养结果为鲍曼不动杆菌,经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感染控制。文献共纳入32例患者,其中婴幼儿13例(39.4%)为主要易感人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7例(51.5%)为主要感染途径,有1例健康成年男性通过消化道穿孔入血。以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为基础治疗的20例(60.6%)患者治疗成功18例,有效率90.0%。提示明串珠菌感染容易发生在婴幼儿群体,但是健康的成年人仍可在社区获得性感染明串珠菌。大多数β-内酰类抗菌药物对明串珠菌敏感,但是一部分会表现出耐药,因此建议依据药敏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明串珠菌属 菌血症 肠穿孔 社区获得性感染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小肠穿孔所致明串珠菌血症患者的诊治过程,以“明串珠菌”“感染”“leuconostoc lactis”和“bacteraemia”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Embase数据库等检索截至2020年9月所有相关文献并复习。本例患者入院第4天血培养结果为明串珠菌,痰培养结果为鲍曼不动杆菌,经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感染控制。文献共纳入32例患者,其中婴幼儿13例(39.4%)为主要易感人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7例(51.5%)为主要感染途径,有1例健康成年男性通过消化道穿孔入血。以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为基础治疗的20例(60.6%)患者治疗成功18例,有效率90.0%。提示明串珠菌感染容易发生在婴幼儿群体,但是健康的成年人仍可在社区获得性感染明串珠菌。大多数β-内酰类抗菌药物对明串珠菌敏感,但是一部分会表现出耐药,因此建议依据药敏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明串珠菌属 菌血症 肠穿孔 社区获得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革兰阳性菌(G+)与革兰阴性菌(G-)引起菌血症的降钙素原水平,为临床紧尽早正确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将65例细菌培养阳性病例的分为革兰G+组与革兰G-组,然后对两组留取病原学时降钙素原水平进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细菌引起菌血症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水平(P<0.01),G+组降钙素原水平低于G-组(P<0.05);②在10≥PCT≥1.00ng/m等级时,革兰G+组患者的百分率明显高于革兰G-组(P<0.01);而在PCT≥20.00ng/ml等级时,革兰G-组患者的百分率明显高于革兰G+组(P<0.01)。结论G-细菌感染所致菌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G+细菌感染者,为临床早期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菌血症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细菌感染 菌血症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念珠菌血症小鼠模型,寻找辅助诊断念珠菌血症的差异多肽峰。方法SPF级ICR雄性小鼠170只,体质量27~30 g,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完全随机分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组(n=80)、近平滑念珠菌感染组(n=80)和对照组(n=10),通过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建立念珠菌血症小鼠模型。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模型小鼠血清多肽谱,选择差异较为明显的多肽峰建立诊断模型。结果比较白色念珠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共得到65个差异多肽峰,组合质荷比(m/z)为1 100.4、1 581.0、3 808.0这3个差异多肽峰建立诊断模型,敏感度为95.24%(40/42),特异度为90.63%(29/32),准确率为93.24%(69/74),ROC曲线下面积为0.972(95%CI:0.941~1.000);比较近平滑念珠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共得到73个差异多肽峰,组合质荷比(m/z)为1 433.2、1 148.5、4 093.5、4 522.2、8 140.9、8 234.6这6个差异多肽峰建立诊断模型,敏感度为95%(38/40),特异度为81.25%(26/32),准确率为88.89%(64/72),ROC曲线下面积为0.953(95%CI:0.903~1.000)。比较白色念珠菌感染组和近平滑念珠菌感染组,共得到78个差异多肽峰,组合质荷比(m/z)为2 736.9、8 091.5、8 153.7这3个差异多肽峰建立诊断模型,区分白色念珠菌感染和近平滑念珠菌感染的准确率为98.78%(81/82)。结论通过念珠菌血症小鼠模型筛选的差异多肽峰有利于寻找辅助念珠菌血症诊断的血清标志物,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念珠菌血症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 多肽指纹图谱 诊断模型 血清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无病灶肺炎链球菌菌血症(OPB)的临床特征和适宜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深圳市儿童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儿内科病房39例符合入组标准的OPB患儿的病历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药敏结果、抗生素应用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OPB患儿发病中位年龄2岁4个月,74.4%(29/39例)的患儿年龄6个月~3岁;平均总热程3.69 d(1~14 d),平均住院时间6.74 d;89.7%(35/39例)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5×109/L,76.9%(30/39例)的患儿C-反应蛋白升高,38.9%(14/36例)的患儿降钙素原>2 mg/L;住院期间患儿均接受静脉抗生素治疗,初始抗生素选择:头孢呋辛[11例(28.2%)]、阿莫西林舒巴坦钠[10例(25.6%)]、头孢曲松钠[7例(17.9%)],美洛西林舒巴坦[6例(15.4%)];抗生素治疗平均1.4 d后热退,平均静脉抗生素疗程6.2 d;药敏结果提示青霉素不敏感率为46.2%,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不敏感率分别为22.2%、10.3%、17.9%,红霉素100.0%耐药,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未发现耐药。结论OPB好发于6个月~3岁婴幼儿,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耐药率低,对于免疫力健全的儿童抗生素治疗后热退快,预后好。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菌血症 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培养检测对菌血症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疑似菌血症154例患者。体温大于38.5℃时进行抽血化验血清降钙素原的含量,同时进行血液培养。比较菌血症患者的入院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血培养入院时和第5天的细菌阳性率,入院时所有血清降钙素原阳性患者的菌血症确诊率。随着抗菌药物的应用,患者血液中血清降钙素原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25例最终被确诊为菌血症菌血症患者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85.6%,血培养阳性率为27.2%。第5天的血培养细菌阳性率为44%。所有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对菌血症的确诊率93.0%。治疗后24小时血清降钙素原含量较治疗前血清降钙素原含量,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对于早期菌血症患者的诊断灵敏性高,而且可以反映病情的转归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血培养 菌血症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