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正>现在上海的肺科界人士,差不多都认识郑定。他为人豪迈爽朗,正义秉然。五十余年来,勤勤恳恳,活跃在防痨战线上,为上海防痨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人民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上海解放前夕,他营救民盟领袖龄危难之际,《作家文摘》以传记文学刊载了一篇动人的故事’张澜虎口脱险记".郑定,

  • 标签: 结核病防治 作家文摘 疗养院 上海解放 上海市 肺结核病
  • 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于1817年由英国医生JamesParkinson首先描述,多见于中老年人,部分患者发病时年龄较小,称为发性帕金森病(early-onsetParkinsonDisease,EOPD),具有不同于典型的PD病的特点,现就此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早发性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 中老年人 发病时
  • 简介:维A酸时代前急性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急性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临床上表现为骨髓或外周血中异常的幼粒细胞聚集,血纤蛋白原减少,易发生严重的出、凝血并发症,以致患者早期死亡。瑞典学者Hillestad在1957年报道了3例患者.病程表现极其凶险并具有严重的出血倾向。患者外周血中可见到大量幼粒细胞。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诱导分化 靶向治疗
  • 简介:急性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10%-15%,形态学上属于FAB(法国、美国和英国)分型中的AML-M3亚型,98%的APL具有t(15;17)(q22;q21)染色体异位和幼粒细胞白血病-维A酸受体α(PML-RARA)融合基因[1]。因APL具有较高的出血倾向和早期死亡率,一度被认为是最凶险的急性白血病。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全反式维A酸 三氧化二砷 优化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发性和晚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菌谱的构成和临床治疗效果,以提高经验性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ICU2003~2006年间发生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发(机械通气时间≤4d)和晚发(机械通气时间〉4d)2组。比较2组在病原菌菌谱构成、ICU住院时间、病死率等各方面差异。结果:发组与晚发组的患者在病死率上无统计学差别。住ICU平均天数存在明显差异[(15.1±16.2)d比(32.3±50.3)d]。发性VAP与晚发性VAP病原菌无差异,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在发组和晚发组中占前3位。结论:发性和晚发性VAP均由多重耐药菌引起,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是常见致病菌。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
  • 简介:目的:探讨小鼠造血系干祖细胞表面标志c-Kit在急性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起始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以人源移动抑制因子相关蛋白8基因启动子表达的人源幼粒细胞白血病-维A酸受体d融合基因(hMRP8-hPML-RAR)转基因所致小鼠APL为研究模型,研究APL起始细胞的表面标志。结果:发现在APL小鼠模型体内存在-群以c-Kit+为标志的白血病起始细胞(LIC)。通过体外培养.发现LIC在失去肿瘤微环境支持后由c-Kit+细胞向c-Kit-细胞分化.同时逐渐丧失白血病致病力。c-Kit的磷酸化位点抑制剂伊马替尼和小发夹RNA(shRNA)虽均抑制c-Kit功能和(或)表达,但并不能明显影响白血病致病力。结论:肿瘤微环境在APL起始细胞致瘤力的维持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白血病致病力的维持上c-Kit可能并不是-主导功能因素。

  • 标签: C-KIT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肿瘤微环境
  • 简介: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在心肌缺血缺氧预适应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被公认,但是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尤其对细胞的能量代谢变化的分子水平研究不足,而线粒体能量代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据此,特设计此实验用微量NA对培养心肌细胞进行预处理,研究NA预处理后时相心肌细胞在缺血缺氧损伤中线粒体跨膜电位和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1actatedehydrogenase,LDH)浓度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考和药物选择。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 线粒体能量代谢 培养心肌细胞 代谢变化 早时相 心肌缺血缺氧
  • 简介:目的探讨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MIC)联合检测对急性幼粒细胞白血病(M3)的临床意义。方法将MIC技术用于32例M3患者的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价。结果形态学检查26例M3a,中2例和6例M3b中3例曾误诊为其它白血病,经核型分析确诊。骨髓染色体分析正常3例(2/32),28例(28/32)有t(15:17),1例(1/32)具有变易移位,可评价的20例中19例(19/21)达到CR,具有复杂核型和变易移位各1例未能取得缓解。结论MIC联合检测对M3的诊断、分型、评价预后等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形态学 细胞遗传学 检测 染色体异常
  • 简介:目的观察亚砷酸治疗复发的或顽固的急性幼粒自血病(APL)的疗效。方法20例APL患者,其中难治16例,复发4例。0.1%As2O3注射液10ml加入50g,L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点滴,持续4~6h;最长不超过50d。结果可评价疗效的患者共18例,其中难治14例,复发4例。17例患者取得CR,CR率94.4%。结论亚砷酸对难治和复发APL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亚砷酸 复发的或顽固的 急性早幼粒自血病 疗效
  • 简介: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与女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动脉源性脑缺血后应用中等量口服抗凝剂与阿司匹林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3年的叶酸补充治疗对FACIT试验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抗髓鞘抗体与多发性硬化病情的进展缺乏相关性

  • 标签: 神经内科 随机对照试验 丁香 补充治疗 心血管事件 口服抗凝剂
  • 简介:目的:研究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对人急性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HL-60细胞中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mRNA、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mRNA、干扰素调节因子9(IRF9)-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L-60细胞株设为HL-60组、HL-60+DNR组,同时取3例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为NC组。HL-60组为未加药处理组,HL-60+DNR组为小剂量DNR持续作用HL-60细胞10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IRF1-mRNA、IRF8-mRNA、IRF9-mRNA转录水平,每组实验重复3次。结果与NC组相比,IRF1-mRNA、IRF8-mR-NA转录水平在HL-60组显著下调(P〈0.05),而HL-60+DNR组显著上调(P〈0.05);与NC组相比,IRF9-mRNA转录水平在HL-60+DNR显著上调(P〈0.05),在HL-60组则表现为下调,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NR可上调HL-60细胞中的IRF1、IRF8、IRF9表达水平。APL经DNR治疗后,可能通过上调IRF1、IRF8、IRF9的表达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促进其成熟,促进病情的缓解。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HL-60 细胞 柔红霉素 IRF1 IR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