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实施标准化护理对血糖水平及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40例从2021年2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标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实施标准化护理观察组的血糖控制水平更为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状况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标准化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能有效提升控制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状况。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标准化护理 血糖水平及并发症
  • 简介:【摘要】构建规范化医院制剂质量标准是开展监督管理、保障药品质量的重要依据,但长期以来,医院制剂受制于各个不利因素制约,质量标准问题频发,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高临床疗效,限制其生产与研发。本研究通过文献查证法,围绕医院制剂质量标准问题与改进对策的相关进展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加强医院制剂研发与推广的规范性、质量的可控性。

  • 标签: 医院制剂 质量标准 改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手术室管理中标准化护理方案的运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本院的3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18年2月-2019年2月采用传统手术室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2019年3月-2020年3月采用标准化护理方案,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知识掌握情况(92.16±0.83)、360°评价分(92.64±2.90)高于对照组(81.16±0.45、82.54±2.84),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手术室 标准化护理方案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急诊预检分诊技术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当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也成为目前医疗应用工作的重要的发展方向,加强对急诊预检分诊技术应用工作研究分析,才能更好地促进医疗行业的建设发展。将急诊预检分诊技术应用于患者分诊工作中,对于解决各类问题都有效的帮助作用。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患者分诊 应用
  • 简介:摘要:为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提高预后效果,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干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分析,即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干预概念、饮食行为干预意义、饮食行为干预方法。方法分为测量工具、记录饮食治疗方式、饮食结构、健康宣传教育。通过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行为干预,以期为制订饮食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2型糖尿病 饮食行为干预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年龄、不同病程、合并用药、并发症及血糖控制等情况对衰弱发生的影响。方法:调查记录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0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及血糖控制情况,实验组采用老年人综合评估量表(CFAI)对患者进行测评,对比分析不同因素对老年2型糖尿病衰弱的影响。结果:观察2型糖尿病衰弱因素,与年龄性别有相关性(P0.05)。结论:衰弱发生率随年龄病程、并发症及用药呈上升趋势,糖化血红蛋白也随之增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标准化临终关怀护理模式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45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关怀组;另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关怀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标准化临终关怀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VAS以及SAS、SDS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关怀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临终关怀护理 肺癌 晚期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与助产措施对产钳助产以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10月分娩的124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新产程标准与助产措施,对照组采取旧产程措施,比较2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分娩预后、新生儿不良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分娩预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新产程标准 助产措施 产钳助产 母婴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标准化的优质护理在普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20年1月-2021年1月普儿科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标准化的优质护理,分析2组普儿科患者住院时间、家属满意度等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普儿科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 普儿科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标准化护理在老年失禁性皮炎的救治中的效果以及标准化护理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失禁性皮炎患者100例,选取的时间跨度为我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按照对照随机原则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失禁性皮炎的愈合时间,生化指标对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的方法是按照统计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了标准化护理的老年失禁性皮炎的组别其愈合时间要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同时超敏C反应蛋白的患者漏诊率显著降低,并且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要较普通护理组要好。结论 标准化的护理在老年性失禁性皮炎的救治方面比传统的方法愈合时间更短,炎症因子持续时间更短,且患者更为满意,有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 标签: 老年 失禁性皮炎 诊断 急腹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46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护理,研究组给予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5.82±1.76)mmol/L、餐后2h血糖(8.63±2.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糖尿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此病症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通过改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促使其血糖水平可得到有效管控,同时患者还需接受有效的运动护理治疗,尽可能延缓患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 标签: 2型糖尿病 运动疗法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标准册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细化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制定单项护理质量标准册,建立环节质控机制,采取自查和相互查的方式,每周反馈检查结果。结果 通过护理质量标准册规范护理行为及护理操作,护理质量检查中,问题明显减少,考核分提高明显。结论 环节质量控制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质量标准册 外科护理质量管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理操作细节标准化对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12月份200名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操作细节标准化,对两组新生儿的感染率以及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的感染率为2%,而对照组新生儿的感染率为9%;在干预效果方面,实验组新生儿总有效率为98%,而对照组新生儿的总有效率为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生儿 院内感染 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JCI标准下运用PDCA循环管理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PDCA小组,对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确定要因,制定对策并实施,实施前后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运用PDCA模式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实施前的跌倒发生率0.325‰降至实施后的0.165‰。 结论:根据JCI标准实施PDCA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意外伤害,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

  • 标签: PDCA 住院患者 跌倒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以护理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应用案例教学法联合标准化病人模式,观察该项模式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护理教学活动录入的80名护理专业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将学生平均分为两组,各40名,对照组实习生接受常规教学方法,研究组实习生接受案例教学法联合标准化病人,观察两组实习生教学前后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变化,对比两组实习生对教学方式、理念、综合素质提升和学习兴趣激发方面的满意度。结果:教学前,两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无显著变化,P>0.05,教学后,相比于接受常规教学的对照组,研究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更高,P

  • 标签: 标准化病人 护理教学 应用 案例教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标准化质控管理在心血管护理中的有效性。方法: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和所需要达到的护理要求及考核标准等通过标准化的方式进行固定,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水平进行衡量。结果:通过在心血管科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标准化质控管理模式,能对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进行固化,帮助护理人员清楚每次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使护理人员能自觉主动的参与质量标准化的管理工作。结论:心血管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心血管护理质量和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至关重要。

  • 标签: 标准化质控管理 心血管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镜中心采取标准化护理对护理质量管理的作用。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检查的82例患者为临床对照研究样本,随机分组形成对照组(n=41例,常规护理)、观察组(n=41例,标准化护理),观察两组内镜诊治时间、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内镜诊治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内镜中心采取标准化护理提高了内镜诊治效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控制不良反应,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建议推广。

  • 标签: 消化内镜中心 标准化护理 护理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