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临终关怀护理模式对晚期肺癌患者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30
/ 3

标准化临终关怀护理模式对晚期肺癌患者影响分析

焦丽萍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212000

摘要:目的 探讨标准化临终关怀护理模式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45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关怀组;另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关怀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标准化临终关怀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VAS以及SAS、SDS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关怀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关怀组水平更低(P<0.05)。结论 对肺癌晚期患者实施标准化临终关怀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其负面情绪,缓解其疼痛,使其平稳地度过余生。

关键词:临终关怀护理;肺癌;晚期;焦虑;抑郁


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疾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严重威胁到社会群体健康。很多肺癌患者发现病情时已处于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只能通过保守治疗延长生存期[1]。晚期肺癌患者不仅生理上承受着巨大痛苦,其心理上也面临着巨大压力,还存在对死亡的恐惧。为了让肺癌晚期患者能够相对平稳地度过余生,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对其进行干预,让其能够坦然面对死亡。我院对2019年9月~2020年9月间收治的45例晚期肺癌患者采取了标准化临终关怀护理模式,效果较优,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45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关怀组;另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所选对象均确诊为肺癌,临床TNM分期为Ⅲb或Ⅳ期[2],预计生存时间为3~6个月,患者认知能力以及沟通能力正常,自愿参与本次关怀组。排除严重认知障碍者;全身器官功能严重不全者;无法正常沟通者;资料不全者。关怀组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为45~75岁,平均(64.23±5.62)岁;对照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为41~76岁,平均(62.33±5.42)岁。关怀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阐述其病情,向其讲解相似案例,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对肺癌持有正确认知以及健康观念。对患者进行适当心理疏导,使其能够克服负面情绪影响。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按照医嘱给予适量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尽可能降低患者痛苦。

关怀组在上述基础上应用标准化临终关怀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加强疼痛管理。肺癌晚期患者往往会受到疼痛困扰,会承受较大的生理痛苦以及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对患者疼痛情况、生理状态进行合理评估,及时反馈至主治医师,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镇痛药物。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例如轻微疼痛者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严重疼痛者选用强效阿片类药物配合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3]。所有镇痛药物需严格控制剂量,在疼痛缓解的前提下,尽可能少用药。同时采取音乐疗法、热敷、按摩、指导患者深呼吸等方法辅助镇痛,尽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痛苦。(2)死亡教育。对患者开展生死观教育,让其能够树立端正的生死观念,逐渐克服对死亡的不安以及恐惧,能够保持平稳的心态度过余生。(3)情感支持。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始终保持密切沟通,从患者角度出发,给予其适当情感支持。引导患者回忆自己的一生,并与家属分享,特别是人生当中比较重要的时刻,对一生的意义以及价值进行总结,让患者意识到自己的人身是有意义的。鼓励患者表达尚未达成的心愿,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协助其实现诉求,尽可能减少患者的遗憾。

1.3观察指标

以VAS法对患者疼痛症状进行评价,记为0~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疼痛越严重。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作出评价,分数愈高表明产妇焦虑、抑郁越严重

[4]

1.4统计学分析

涉及数据以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 )表示,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感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关怀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x±s ,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关怀组(n=45)

8.31±1.28

5.14±1.07*

对照组(n=50)

8.23±1.22

6.12±1.16*

t

0.312

4.265

P

0.756

0.000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关怀组水平更低(P<0.05),见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x±s ,分)

组别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关怀组(n=45)

59.43±4.59

45.11±3.85*

58.25±4.69

46.42±3.75*

对照组(n=50)

58.28±4.23

50.11±4.04*

58.37±4.51

50.03±3.99*

t

1.271

11.479

0.127

4.530

P

0.207

0.000

0.899

0.000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3.讨论

很多肺癌晚期患者由于病情确诊较晚,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只能通过放疗、化疗等方式延长生存期。期间患者需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存在较大的心理负担,部分患者面对死亡不知所措,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心情低落,甚至抵触治疗。为了让肺癌晚期患者能够平稳地度过人生最后阶段,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对其进行引导,尽可能缓解其痛苦。

本次研究中,关怀组采取了标准化临终关怀护理模式,结果表明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关怀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关怀组水平更低(P<0.05),与其他报道结果一致[5]。标准化临终关怀护理主要是为无治愈希望的患者提供全面的舒适护理,尽最大程度缓解其身体上的疼痛,让患者能够保持尊严,安宁地度过余生[6]。标准化临终关怀护理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员会与患者家属配合、沟通,为患者提供最大支持。在生理上尽可能缓解其癌痛,在心理上缓解其心理负担,引导患者回顾一生,肯定其人生的价值,并协助其完成遗愿,尽量不要让其留有遗憾,让其能够正视并接受生命的结束。

综上所述,对肺癌晚期患者采取标准化临终关怀护理模式能够改善其负面情绪,缓解其疼痛,使其平稳地度过余生。


【参考文献】

[1]王瑞梅.标准化临终关怀护理模式对晚期肺癌患者死亡态度及情绪的影响[J].中国标准化,2021(06):97-99.

[2]郑娟.临终关怀护理对原发性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03):376-377.

[3]谭莉莉,刘琳,罗媛媛.基于理性情绪管理模式的临终关怀对晚期肺癌住院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0,26(35):184-186.

[4]黄轶媛.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临终关怀和护理对靶向治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2):123+141.

[5]杨桐,冯月亮,陈元仙.临终关怀模式改善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的效果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05):175-176.

[6]陶晓晓.临终关怀对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8):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