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掌握导致诱导期透析患者脑出血的危险因素,预防脑出血的发生,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根据患者危险程度,详细制定护理计划、措施,做好透析前充分准备,透析中医护配合,透析后密切观察,使患者顺利进入规律透析阶段。结果干预组22例患者安全度过诱导期进入规律透析,3例脑出血经过治疗好转进入规律透析。结论评估透析患者的危险程度,并进行积极干预护理,可使高危诱导期透析患者脑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肾透析/护理 脑出血/护理
  • 简介:【摘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儿童含糖食品摄入相对较多,口腔龋病的发生率较高。由于儿童因多种原因的限制,对口腔治疗接受度不高,甚至因恐惧而产生抵触情绪,造成无法配合口腔治疗。本文通过儿童非药物及药物行为管理方法进行简要分析,阐述行为诱导法在儿童口腔诊疗护理中的重要作用。行为诱导法在儿童门诊口腔诊疗中对改善患儿的配合程度效果显著。根据年龄段的性格及心理发育的差异性,采取行为诱导法对儿童口腔门诊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儿的有效合作度,提高口腔治疗效果。

  • 标签: 儿童口腔 行为管理 合作度
  • 简介:目的:比较氢氧化钙与Vitapex糊剂在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对60例60颗因龋病、外伤及先天性畸形等原因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病变的年轻恒牙,分A、B两组分别采用氢氧化钙或Vitapex糊剂作暂时性根管充填,促使其根尖形成或封闭(即根尖诱导成形术)。结果:两组总的成功率基本相同,但用Vitapex糊剂操作简便,且治疗所需时间较氢氧化钙短。结论:采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 标签: 根尖诱导成形术 年轻恒牙 VITAPEX
  • 简介:摘要:临床医学是一个高风险的领域,麻醉学是风险最大的学科之一,保证患者的麻醉安全是医疗工作的重点,尽管麻醉医学在药物、仪器、操作水平等方面不断发展,但麻醉不良事件的发生仍然无法避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安徽省5所综合性医院的手术室护士共247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和一般资料问卷调查手术室护士全麻诱导期风险认知现状,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51,重测信度为0.940,总体问卷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75,问卷结构效度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6.663%。结论手术室护士风险认知处于中等水平,风险知识水平偏低,对待风险态度积极,男护士在风险认知方面凸显优越性,年轻护士的风险认知水平较低,职称越高护士的认知水平越高,有计划的培训对风险认知产生正性作用,护理管理者应注重提高护士的风险认知水平,从而降低患者遭遇风险的概率,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诱导期 风险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服用阿瑞匹坦药品对于化疗诱发病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其临床预防效果以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我们医院对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接收诊治的122例患有恶性肿瘤疾病的病患者作为本文实验的主要探究对象,同时将收集的全部病患者平均的划分至两组,针对常规医治组之中的61例病患者单纯的采取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来进行医治,而针对于实验医治分组之中的61例病患者则在以上常规方法基础上配合阿瑞匹坦药品对其展开医治,两种医治方式实行结束之后将对两组恶性肿瘤疾病的病患者其恶心呕吐症状进行比较和探究。结果据实验数据表明,本文当中实验医治组的病患者在经过干预之后其恶心呕吐症状完全得到缓解的概率(93.44%),该概率明显的高出常规医治组病患者的缓解概率(70.49%),并且,实验医治组病患者对医治结果也比较满意。讨论恶性肿瘤疾病作为当前医学史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化疗之后很容易诱发恶心呕吐的症状,使用阿瑞匹坦药品来医治病患者,可以显著的缓解病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阿瑞匹坦药品 恶性肿瘤疾病 恶心呕吐症状 医治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服用阿瑞匹坦药品对于化疗诱发病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其临床预防效果以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我们医院对于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0月接收诊治的 122例患有恶性肿瘤疾病的病患者作为本文实验的主要探究对象,同时将收集的全部病患者平均的划分至两组,针对常规医治组之中的 61例病患者单纯的采取托烷司琼和地塞米松来进行医治,而针对于实验医治分组之中的 61例病患者则在以上常规方法基础上配合阿瑞匹坦药品对其展开医治,两种医治方式实行结束之后将对两组恶性肿瘤疾病的病患者其恶心呕吐症状进行比较和探究。结果:据实验数据表明,本文当中实验医治组的病患者 在经过干预之后其恶心呕吐症状完全得到缓解的概率( 93.44%),该概率明显的高出常规医治组病患者的缓解概率( 70.49%),并且,实验医治组病患者对医治结果也比较满意。讨论:恶性肿瘤疾病作为当前医学史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化疗之后很容易诱发恶心呕吐的症状,使用阿瑞匹坦药品来医治病患者,可以显著的缓解病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阿瑞匹坦药品 恶性肿瘤疾病 恶心呕吐症状 医治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在老年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过程中应用不同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所收治的 48例老年尿毒症患者,就诊时间是 2015年 11月至 2016年 11月,利用抽签法均分, 2组患者分别是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 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性更低,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老年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过程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老年 尿毒症 血液透析诱导期 护理效果
  • 简介:先天性青光眼是因前房角先天发育异常、房水流出障碍引起眼压升高所致,是儿童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治疗青光眼的关键在于控制病人的眼压,以减少高眼压对视神经的损害。眼压数值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方法。我科对婴幼儿采用修兹(Schiotz)(压陷式)眼压计进行测量,其对患儿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持身体制动、眼球固视。但由于患儿这个特殊群体年龄小、不理解、不能配合,

  • 标签: 婴幼儿 水合氯醛 合理诱导 镇静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58 例来我院接受诱导期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9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9 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F-36 各项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 诱导期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外伤牙治疗的护理配合加上行为诱导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4月-2023年2月收治的96例牙齿外伤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48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联合行为诱导,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焦虑情绪评分低于参照组,治疗依从性、治疗有效率和家属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儿童外伤牙治疗中采取护理配合加上行为诱导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外伤牙治疗 护理配合 行为诱导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低龄儿童应用心理干预和行为诱导进行口腔急诊处置的临床效果和影响情况。方法:随机择选口腔急诊科170例低龄患儿,分组处置护理: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和行为诱导。统计、对比两组的临床配合情况。结果:在临床总配合度上,干预组(92.94%)高于常规组(80.00%),P<0.05。结论:低龄儿童在口腔急诊处置中,应用心理干预和行为诱导的效果显著,患儿临床配合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低龄儿童 口腔急诊 心理干预 行为诱导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恶性肿瘤病理报告自取患者心理诱导护理的影响。方法:抽选本院在2019年9月—2020年10月收治的所有患者中,通过病理学筛查的方式,选取经影像学确诊为恶性肿瘤且自取病例报告的30例患者,采取心理诱导护理。观察并对比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命体征变化。结果:经心理诱导护理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43.45±4.62)分、(44.26±4.27)分,护理前则为(57.26±5.25)分、(58.26±4.26)分,两组对比P<0.05;护理后患者收缩压为(110.37±5.67)mmHg,护理前则为(123.03±5.26)分,两组对比P<0.05;护理后患者心率为(81.89±4.27)次/min,护理前为(97.62±9.38)次/min,两组对比P<0.05。结论:将心理诱导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病理报告自取患者的护理中,能够稳定患者情绪,减轻其心理应激反应,保证患者构筑其平和的心态应对治疗,树立康复的信心,可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 病理报告 自取 心理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使用童趣化诱导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间儿科80例患儿参与本项研究,对照组予以常规穿刺引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童趣化诱导。比较两组患儿穿刺啼哭时间、穿刺成功率、及护患满意度。结果:童趣化的布置及语言的诱导,观察组在啼哭时间、成功率及护患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使用童趣化诱导的健康教育方式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提高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静脉穿刺 童趣化诱导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诱导期血液透析访视在血透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2019年 5月 -2019年 12月来我院就诊的 90名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单双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护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护理组进行血液透析访视治疗护理,最后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病人的病情均有所好转,但护理组病人的病情状况要远远好于对照组患者的病情状况,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血透患者的护理中应用血液透析访视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病情,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诱导期 血液透析访视 血透室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高龄尿毒症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诱导期护理,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龄尿毒症患者的血液透析期间,应用诱导期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其应用效果显著,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高龄尿毒症 血液透析 诱导期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诱导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诊治本院胫腓骨骨折患者78例(2020年1月~2020年12月),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9例(常规护理),乙组39例(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诱导),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P>0.05);经过护理,两组焦虑、抑郁情绪均有所改善,乙组改善效果优于甲组(P<0.05);相较于甲组(20.51%),乙组并发症发生率(5.12%)更低,差异显著(X2=4.129,P=0.042)。结论 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开展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诱导,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推荐临床应用。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综合护理 心理诱导 负性情绪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用于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6月的慢性咳嗽无痰患者53例,在其病因诊断中结合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53慢性咳嗽患者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成功50例,成功率为94.3%;不良反应发生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50例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成功者得到明确诊断者46例,明确诊断率为92.0%;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为(0.4±0.9)%,中性粒细胞水平为(37.5±20)%,巨噬细胞水平为(58.8±21)%,淋巴细胞水平为(1.0±1.1)%。结论 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用于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诱导痰细胞学检查 慢性咳嗽 病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应用诱导期血液透析访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8月-2023年8月接收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选入60例研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采取诱导期血液透析访视,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均明显比对照组轻(p<0.05)。结论:诱导期血液透析访视积极应用在终末期肾病患者治疗护理实践中,促使各项措施的有序落实,为患者进行高质量服务,增强治疗效果,可以借鉴。

  • 标签: 诱导期 血液透析访视 血透室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为诱导法联合心理干预对儿童口腔诊疗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口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抽样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两组,每组30例。前者采用常规干预,后者采用行为诱导法联合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配合度与心理状态受影响的情况。结果:干预后发现,研究组患儿的配合度明显较好,且对心理状态的影响较低。两组数据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行为诱导法联合心理干预对儿童口腔诊疗配合度进行干预,发现不仅可以提高患儿的配合度,而且对患儿心理状态的影响较低。

  • 标签: 行为诱导法 心理干预 儿童口腔 配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