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具有创伤性小、保留时间长、感染率低等特点,能有效避免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机械损伤、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现象。但由于置管时穿刺针头较粗,局部血管损伤大,导致置管数天后局部穿刺点仍有渗血现象,2005年6月-2006年6月,我科将弹力绷带应用于PICC后的局部压迫止血,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弹力绷带 PICC 局部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形弹力胶布与普通宽纸胶布对于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具体差异,探索“H”形弹力胶布的实际应用方法以及临床使用形式。方法:采取统计学随机区域分组的形式,从2021年9月-2022年3月进入到本医院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共计158名患者之中,随机抽取100名患者参与此次临床医学研究工作以及后续疾病调查工作。随后采取统计学随机抽签的形式,将100名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固定人数为50人。对照组患者在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之时,使用宽纸胶布,观察组患者在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之时,使用“H”形弹力胶布。结果:“H”形弹力胶布的使用天数普遍较长,观察组患者使用舒适度以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H”形弹力胶布具有固定能力强、使用舒适感较为明显、弹力较高等诸多优势,可以采用“H”形弹力胶布固定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管,避免胸腔闭式引流管出现位置偏移问题以及其他使用问题。

  • 标签: “H”形弹力胶布 胸腔闭式引流管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观察疤痕敌与弹性绷带联合治疗烧伤后瘢痕增生的效果。方法选择烧伤后创面愈合1周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使用疤痕敌与弹力绷带联合治疗;对照组54例,使用疤痕敌防治方法。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护理指导联合使用疤痕敌与弹力绷带防治烧伤后瘢痕增生比单纯使用疤痕敌效果更好,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烧伤后瘢痕增生及痒痛等不适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疤痕敌 弹力绷带 瘢痕增生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 弹力绷带用于膝关节镜术后病人的临床护理 情况进行观察。 方法 本研究选取 2019 年 5 月至 2020 年 2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了膝关节镜术治疗的 80 例患者资料,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指导以及系统化的观察,对比所有的 80 例患者膝关节镜术后采取弹力绷带的结果。 结果 80 例患者使用弹力绷带后,色泽变暗患者有 34 例,发生概率为 42.5% ,肢体肿胀患者有 25 例,发生概率为 31.3% ,出现麻木情况的患者有 23 例,发生概率为 28.8% ,关节积血(液)患者有 5 例,出现概率为 6.3% , 24 小时内使用止痛药的患者有 24 例,发生概率为 30.0% ,伤口渗血患者有 9 例,发生概率为 11.3% 。 结论 在膝关节镜后弹力绷带包扎患者时,必须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以及相关知识指导,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推动患者身体的恢复。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术后病人使用弹力绷带预防下肢肿胀的效果。[方法]将166例髋部骨折术后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使用弹力绷带,实验组使用弹力绷带。[结果]实验组下肢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下肢肿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髋部骨折术后在使用抗凝溶栓药物的同时早期使用弹力绷带可减轻肢体肿胀程度。

  • 标签: 髋部骨折 弹力绷带 下肢深静脉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弹力背心在乳腺肿物切除术后伤口包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就诊院时间次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实施乳腺肿物切除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传统的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实验组术后给予弹力背心加压包扎,术后24h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呼吸受限、皮下积液、包扎移位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呼吸受限、皮下积液、包扎移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肿物切除术后患者伤口使用弹力背心加压包扎能减轻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乳腺肿物 伤口包扎 弹力背心 弹力绷带
  • 简介:静脉给药是目前临床上最重要、最广泛使用的治疗途径之一,但由于老年患者血管壁厚、脆性增加、反应慢等特点,往往如厕、移动时容易引起补液外渗,导致再次注射,且易造成注射部位红肿、淤青;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紧张感,更容易增加医患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 标签: 静脉输液 手部固定装置 制作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用弹力袜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收治的 8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 对照组43例采用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 43例患者在传统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施加配合使用医用弹力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症状 。结果:观察组肢体疼痛患者数、肢体肿胀患者数明显小于对照组肢体疼痛患者数,差异显著(P< 0.05)。 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使用医用弹力袜进行辅助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医用弹力袜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肢体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早期弹簧机训练在髋部骨折患者术后DVT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接诊的行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96例,运用随机抽签法分成参照组(n=48)与研究组(n=48),给予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早期弹簧机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预防效果以及生活功能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日常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结论:早期弹簧机训练在髋部骨折患者术后DVT预防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有效的降低了DVT的发生率,并提高了患者功能恢复情况。

  • 标签: 早期弹簧机训练 髋部骨折患者 术后 DVT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弹力袜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4月收治的 1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55例,随 机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总体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中 40例满意,护理满意度为 72.7%,观察组中 50例满意,护理满意度为 90.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 :医用弹力袜可有效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状况改善,适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医用弹力袜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外科包扎法规范改善弹力绷带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本院诊疗的60例行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将采取常规方法固定的2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采取外科包扎法规范改善弹力绷带固定的4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以及留置期间更换贴膜例次、留置针脱落例次、静脉炎发生例次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外科弹力绷带 静脉留置针 固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弹力袜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5例,随机进行对照实验,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总体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40例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2.7%,观察组中50例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用弹力袜可有效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状况改善,适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医用弹力袜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作者: 曾智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研究无菌医用胶贴合用医用自粘弹力绷带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3月儿科病区随机抽取住院患儿3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无菌医用胶贴合用医用自粘弹力绷带,对照组用传统的无菌透明膜合用胶布。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液体外渗、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针脱管数等情况。结果:对照组套管针留置期间给患儿带来日常生活的不便,更衣、睡眠、洗漱时无意中碰撞、牵拉、摩擦等刺激,可致留置针脱出和液体外渗。实验组160例患儿成功率、留置时间(>3天)和平均留置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针头脱落、重新固定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160例患儿中,局部红肿、皮肤过敏、液体渗漏、导管周围皮肤破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菌医用胶贴合用医用自粘弹力绷带的弹性较好,通透性好,舒适、操作方法简单,固定效果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固定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加以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21年2月到2021年10月住院患者标本85例,所有标本均进行TEG、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检测,然后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TEG检测的凝血反应时间(R)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呈现出线性相关(P<0.05);血栓弹力图检测出的血凝块形成时间(K)、血凝块最大振幅(MA)、血凝块形成速率(α-Angle)分别与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呈线性相关关系(P<0.05);α-Angle、MA、K和血小板计数(Plt)间存在一致性(P<0.05)。结论:TEG检测和凝血四项各参数之间显著相关,但是一致性较弱。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常规凝血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渐进式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老年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80例具有心率变异性的老年人,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运动指导,研究组实施渐进式弹力带抗阻训练。观察两组干预后R-R间期与平均R-R间期大于50MS的个数占总数的百分比(PNN50)、连续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PNN50、SDANN、SDNN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渐进式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老年人心率变异性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渐进式弹力带抗阻训练 老年人 心率变异性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在弹力抗阻集体运动实验背景下,研究其对治疗 Ⅱ型糖尿病( T2DM ) 的影响 , 使 有氧运动 走进 Ⅱ型糖尿病患者 日常生活成为常态化 , 同时为患者提供动态的 个性化治疗运动方案 。 方法 : 采用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招募 人数 60 名,均 被诊断为 T2DM 受试者 。 根据受试者 基本情况 按握力计测试的握力值 分为 40 磅组、 30 磅组和 10 磅组 。干预包括 根据握力值给予弹力带磅数, 每周进行三天 弹力抗阻有氧 运动干预实验, 时间 一小时 ,在 60 %至 79 % HRmax 的情况下进行为期八周的 有 氧运动。干预前后 密切监测 受试者的 生命体征 。 结果 : 患者血糖指数及对弹力抗阻 运动的态度在八周后 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实验前后, 患者 血糖指数存在 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 对运动的依从性提高。 结论: 中等强度 弹力抗 阻 运动更有益于 T2MD患者糖 代谢水平的改善 ,集体运动疗效优于 APP 个人运动疗效, 为T2MD 病患社区性 运动疗法提供参考 。

  • 标签: 弹力抗阻 , 集体运动, Ⅱ型糖尿病, 效果研究
  • 简介:静脉留置针输液又称套管针输液,具有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留置时间较长、对血管壁刺激性小等特点,不但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受到了患者和护理人员的青睐。由于精神病患者存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对疾病缺乏自知力,许多患者对治疗及护理不合作,对留置的静脉套管针自行拔管,影响留置时间或引起不良后果。为控制患者自行拔管,

  • 标签: 精神病 静脉输液 弹力护套
  • 简介:摘要 : 目的:探究 渐进式弹力带抗阻训练对老年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 方法:选择本 院 80 例具有心率变异性的老年人,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4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运动指导,研究组实施渐进式弹力带抗阻训练。观察两组干预后 R-R 间期与平均 R-R 间期大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弹力约束康复手套在神经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神经外科患者需要进行传统约束方法的病例。在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从神经外科病房中连续选择48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包括24名患者,接受弹力约束康复手套的应用;对照组包括24名患者,接受传统的传统的约束方法。结果: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部活动范围、手指灵活性和手部力量恢复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康复效果更好,且弹力约束康复手套能够提供更好的约束力,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弹力约束康复手套在神经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应用具有积极效果。该手套能够有效约束患者的手部,帮助患者进行适当功能锻炼,防止出现约束并发症。相比传统的约束方法,弹力约束康复手套提供了更好的约束力,且使用便捷,有助于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然而,进一步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确定其在更大样本和不同病例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 标签: 弹力约束康复手套 神经外科患者 康复训练 手部功能恢复 随机对照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