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危重患者的静脉输液是维持生命和促进恢复的关键治疗手段。初始补液速度需根据患者缺失液体量计算,快速复苏期要迅速补充。输液速度需根据生命体征、尿量及实验室指标动态调整,以避免过量或不足。合理控制输液容量,监测液体负荷与心脏功能关系,实施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及时识别并补充液体,防止器官功能损害。

  • 标签: 危重患者 静脉输液 补液速度
  • 简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透析治疗可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有效地控制干体重,延长患者生命。持续监测血容量的变化对防治透析中低血压及调整透析患者干体重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肾透析/护理 血容量测定
  • 简介:容量注射液是指容量≥50mL并直接输入静脉的液体灭菌制剂[1]。护士是临床各科室药品保管与使用的直接责任者,护士对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影响临床药品的管理与使用质量[2]。临床科室配备适量大容量注射液,可缩短患者给药前的准备时间,提高治疗效率,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强度[3]。因此病区大容量注射液的合理备用,规范管理,保障临床安全用药都有积极的意义。为提高病区备用大容量注射液的质量管理,降低护患纠纷发生风险,我院于2013年1~3月,通过对护理人员问卷调查和对全院18个病区备用大容量注射液质量管专项检查,了解病区大容量注射液管理现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大容量注射液 管理现状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衰患者容量管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入选的64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和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衰患者 容量管理 综合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心衰患者容量管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选82例本院心衰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实验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心衰患者容量管理期间,应加强对患者身心状况的关注,予以行之有效的干预。综合护理效果较好,能够增强护理人员风险识别能力,控制患者病情发展,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使治疗达到预期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心力衰竭 容量管理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病情都较为危重,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是保障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生存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护理进行研究和探讨。

  • 标签: 低血容量性休克 手术室 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病情都较为危重,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是保障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生存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护理进行研究和探讨。

  • 标签: 低血容量性休克 手术室 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母乳不足的原因以及应对的策略。 方法: 随机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间我院收治的 300 名分娩后 3 个月内实行母乳喂养的产妇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我院自主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以分析产妇早期母乳不足的原因,以及应对的方法。 结果: 300 名产妇中有 104 名早期母乳分泌不足,占比为 34.7% ;调查结果显示产妇年龄、母乳喂养知识水平、产后开奶时间以及奶瓶喂养等有较大关联;而与分娩方式、分娩次数、文化程度以及抱乳行为等因素无关。 结论: 导致早期母乳不足的原因较多,临床应加强对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积极开展产前母乳喂养教育与产后母乳喂养指导。

  • 标签: 早期 母乳不足 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
  • 简介:通过对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分析,寻找存在问题的原因与影响因素,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逐渐使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得到缓解,符合并满足医疗及患者的需求。

  • 标签: 护理人力资源 资源不足 问题分析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教学的方法和教学手段。方法分析招聘面试中应聘者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护理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必要性。结果确立护理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与应用应遵循的原则。结论为护理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选择应用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指导实际操作。

  • 标签: 求职 护士能力评价 护理教育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纳入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头晕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头晕发生频次低于对照组、头晕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头晕发生频次,缩短持续时间,患者感到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脑供血不足 头晕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产妇泌乳不足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择取本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产妇共计360例,其中泌乳不足64例,分析产妇泌乳不足的原因,建立综合性的护理对策。记录影响产妇泌乳不足的因素、护理前后产妇泌乳情况和新生儿体重增长情况。结果:产后抑郁、乳房异常以及缺少母乳喂养知识的产妇,泌乳不足的发生率相对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泌乳不足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普及与推广,各个地区新生儿的数量日趋增多,使婴幼儿喂养成为了医院关注的工作重点。而产妇泌乳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营养摄入,对婴幼儿的茁壮成长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本研究主要围绕影响产妇泌乳不足的原因展开分析,在专业医学护理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产妇泌乳不足的护理对策。以此解决产妇泌乳不足的问题,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 标签: 产妇 泌乳不足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泌乳不足的影响因素,并积极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泌乳不足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泌乳不足的影响因素,并实施护理对策,按照随机掷币法分为对照组(n=40)、研究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与评价两组的泌乳恢复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产妇泌乳不足的影响因素包括:心理因素、身体因素、未掌握喂养技巧、乳头因素。研究组的泌乳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寻找出产妇泌乳不足的原因,并根据实际原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促使泌乳恢复正常,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产妇 泌乳不足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互动式健康教育对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行为以及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互动式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的水肿控制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水肿程度整体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动式健康教育与常规的健康教育比较而言,可以显著提升健康教育的质量,针对患者存在的依从性不强以及知识误区等问题集中进行处理,进而可以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以及水肿控制效果。

  • 标签: 互动式健康教育 腹膜透析 容量控制 依从性
  • 简介:摘要:过敏性鼻炎一般是患者鼻粘膜受到过敏源的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过程,中医认为,该病病因病机为体内肺气不足,又感受风寒,导致肺失宣肃,鼻窍不利。中医针灸因其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等特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因此本研究选取一定数量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运用中医针灸理论对其进行针刺治疗,并观察治疗结束后患者病情的好转情况,分析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及不足

  • 标签: 针灸 过敏性鼻炎 治疗效果 针刺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产妇泌乳不足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出生的60对母婴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计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心理状态差异甚微(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HAMD、HAMA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产妇泌乳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显著改善产妇泌乳不足的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妇泌乳不足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泌乳不足的常见原因及有效的护理对策,为提高产后纯母乳喂养率及母婴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方法:便利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产科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剖宫产的35例产妇设为剖宫产组,自然分娩的35例产妇设为自然分娩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情况。结果:阴道分娩组的产妇产后泌乳量较剖宫产组产妇泌乳量多,其中两组分娩24h的泌乳量与72h的泌乳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精神因素、乳房异常等是影响产妇产后泌乳不足的因素,在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仍然要加强和加大对母乳喂养优点的宣传,并根据其泌乳不足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消除和减少不良生理、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

  • 标签: 产妇 泌乳不足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技术的发展,心脏病的患病率及检出率不断增高,有越来越多的心脏病患者接受心脏手术。尽管技术不断发展,目前心脏手术仍是风险较大的手术。由于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和手术过程的特殊性,为维持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避免术中术后与容量相关的并发症,术中容量管理尤为重要。围术期合理的液体治疗是维持心血管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稳定的重要手段,但是实践过程中的难度较高,常易发生血容量过多或不足而导致心血管功能、组织血流灌注或氧供需平衡的变化。因此,本文就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容量变化的特点、容量管理的监测、液体种类的选择以及如何实施围术期容量管理进行讨论。

  • 标签: 容量管理护理 心脏病手术 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