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5 个结果
  • 简介:同种异体肾移植是挽救终末期肾脏功能衰竭患者生命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到2004年肾移植患者1年和5年生存率已分别超过了90%和70%,主要得益于高效安全的免疫抑制的临床应用。至今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的方案已经基本完善,具体方案有:环孢素+嘌呤+强的松,环孢素+骁悉+强的松,普乐克复+骁悉+强的松,普乐克复+嘌呤+强的松,普乐克复+强的松。作为医务工作者,应该在如此多的新型免疫抑制中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药物,使之能达到较好的疗效,又尽量避免其副作用,从而提高人、肾的存活率,为肾移植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 标签: 肾移植 免疫抑制剂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促进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治疗患者骨健康的效果。方法通过方便抽样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患者60例,进行骨质疏松知识问卷调查和骨密度检测,然后对其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知识教育、大课堂教育、持续电话随访和QQ群随访等干预,1年后再次进行骨质疏松知识问卷调查和骨密度检测及饮食和锻炼行为调查。结果干预前骨质疏松知识总分均值(13.68±6.08)分,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运动知识及钙知识维度标准分分别为(47.42±26.58)分、(58.33±26.51)分、(54.29士28.91)分,干预后骨质疏松知识总分均值(20.22±3.11)分,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运动知识及钙知识维度标准分分别为(78.79±10.80)分、(73.75±20.80)分、(80.71±19.65)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骨密度检测干预后骨质正常例数增多,但干预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同时患者饮食和锻炼行为方面也有显著的改进,建立适应个体的饮食结构和锻炼方式,骨质疏松症状进行了及时的治疗。结论护理干预可以促进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治疗患者骨健康。

  • 标签: 乳腺癌 芳香化酶抑制剂 骨健康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PD-1免疫抑制联合化疗治疗肿瘤患者护理。方法:总结2020年3月~2021年9月经确诊并评估需要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的患者45例, 其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肤不良反应8例, 免疫介导的间质性肺炎2例, 胃肠道反应2例, 甲状腺功能减退3例, 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或胆红素增加5例, 免疫性心肌炎患者1例。护理要点:用药前详细询问病史, 用药中及用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排泄情况、饮食情况及体质量等变化, 提前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波动, 增强患者舒适度。结果:经积极的护理和药物治疗干预后, 18例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减轻或消除, 未影响后续治疗。结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是一种延迟性反应, 持续时间较长, 护士在用药后观察病情变化非常重要, 用药结束后一定做好随访工作,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 标签: 化疗 PD-1免疫抑制剂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抗程序性死亡因子(PD-1)抗体治疗肝细胞肝癌病人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20例病人在接受PD-1抗体治疗肝细胞肝癌临床试验中,总结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不良反应观察及出院指导的护理注意事项。[结果]有1例病人出现过敏反应,未经处理皮疹自行消退,另有1例病人治疗后出现黄疸,经激素治疗后好转。[结论]心理护理是成功接受PD-1抗体治疗的基础;在输注PD-1抗体过程中输液器的选择和输注时间需严格控制;PD-1抗体虽毒性较低,但仍有其特异性免疫相关毒副反应,需严密观察;出院宣教可提高病人对PD-1抗体疗效及毒副反应的认知,积极配合治疗。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抗程序性死亡因子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颅内恶性肿瘤患者PD-1抑制免疫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效果。方法:抽取时间段选定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抽取病例数为70例,抽取疾病类型为颅内恶性肿瘤患者,以此作为研究样本,经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均接受PD-1抑制免疫治疗,参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干预方法分别为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情绪指标变化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情绪指标均低于参照组,数据间的差异有意义(P

  • 标签: 颅内恶性肿瘤 PD-1抑制剂免疫治疗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全程护理管理在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肺癌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在2021年2月-2023年10月期间实施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的76例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规范化全程护理管理)两组,各38例,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同对照组相比较低,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同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结论:规范化全程护理管理可减轻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肺癌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 标签: 规范化全程护理管理 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吗啡术后对出现呼吸抑制患者的护理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进行吗啡术后出现呼吸抑制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平均分,差距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吗啡术的患者术后引起呼吸抑制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于传统护理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吗啡泵术 呼吸抑制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干预对异体移植患者术后免疫抑制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术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3例。两组均给予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同时给予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体质量、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卡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两组干预前体质量、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体质量、卡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免疫抑制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干预方案应用于异体HSCT的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免疫抑制用药依从性,对患者术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延续护理干预 异体移植 免疫抑制剂 用药依从性
  • 简介:术后疼痛几乎是每位手术病人均须面对的问题,而术后使用自控镇痛(PCA)可减轻和缓解手术后因疼痛引起的不适。但是临床应用中常会引起各种问题,其中以嗜睡致呼吸抑制最危险,可引起血氧饱和度(spoe)下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既加重病人痛苦又增加住院费用。本文报道了我院使用PCA引起嗜睡致呼吸抑制病例3例,对其发生原因及护理进行讨论。

  • 标签: 自控镇痛泵 呼吸抑制 嗜睡 护理 原因分 术后疼痛
  • 简介:  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们对50例颅底肿瘤患者采用质子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例护理 护理体会 治疗颅底
  • 简介:口服催吐法是临床中抢救口服中毒但意识清醒能主动配合的患者的常用方法,常规的口服催吐法是让患者自行喝水后再用压舌板压舌根处反射性引起呕吐,但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喝了水却吐不出来的情况,最后不得不进行插胃管洗胃,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通过在急诊科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总结出一种简单有效的冲击式口服催吐法新法,用来协助无法顺利进行自我口服催吐的患者。收集我科2007年1月-2008年6月进行口服催吐患者共71例,

  • 标签: 口服催吐法 口服中毒 冲击式 常用方法 胃管洗胃 工作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服药物指导卡对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3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两组,每组各1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口服药物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口服药物指导卡,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漏服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药物漏服率1.29%,较对照组的6.45%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90%(P<0.05)。结论:口服药物指导卡能够提醒住院患者准确服药方法,有效降低口服药漏服率,并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住院患者 口服药物指导卡 口服药漏服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服药物指导卡对降低住院患者口服药漏服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3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两组,每组各1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口服药物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口服药物指导卡,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漏服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药物漏服率1.29%,较对照组的6.45%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90%(P<0.05)。结论:口服药物指导卡能够提醒住院患者准确服药方法,有效降低口服药漏服率,并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住院患者 口服药物指导卡 口服药漏服率
  • 简介:病人自控镇痛术(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是一种新开展的技术,使用的是一次性输注,分为静脉镇痛(PCI—A)和硬膜外镇痛(PCEA)。该是由微量流量控制管控制药液流速,达到按需止痛,且有自控加药功能,即病人可根据疼痛情况自主加药。由于该操作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等优点,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临床术后病人的镇痛。我院自2001年开始使用,PCEA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病人对此不满意。因此,对此类病人应加强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止痛,从而提高病人镇痛的满意率。

  • 标签: 硬膜外镇痛泵 护理措施 病人自控镇痛术 术后病人 静脉镇痛泵 流量控制
  • 简介:【摘要】镇痛一种液体输注装置,能使药物在血液中保持一个稳定的浓度,可以帮助用更少的药物达到更好的镇痛治疗。通常允许病人自行按压以在持续输注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额外输注剂量,因此治疗更加个体化,符合疼痛感觉个体化差异大的特征。方法设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行普通护理,后者行术后镇痛护理,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诊疗后不良反应、 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不良反应 (血压 下降、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另外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能显著降低手外科 患者术后应用镇痛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同时提高惠者对于护理工的满意率 ,改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外科 镇痛泵 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非经口喂养对儿童吞咽障碍的影响,重点评估治疗前后吞咽障碍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100例患儿进行研究。观察非经口喂养治疗前后儿童吞咽障碍相关指标。结果:儿童经非经口喂养治疗后吞咽障碍指标有显著改善。观察患者吞咽功能、口腔运动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变化,结果显示患者康复效果良好。结论:非经口进食在缓解儿童吞咽困难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可改善吞咽能力、口腔运动功能及营养状况。这表明它有可能成为治疗儿童吞咽障碍的可行干预措施。

  • 标签: 非经口喂养 吞咽困难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于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案,帮助患者安全度过骨髓抑制期。方法:从我院骨科住院部抽取23例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同时将其划分为A组(参照组)12例和B组(研究组)11例;让A组接受常规护理,对B组实行全程护理干预;通过观察分析其护理效果,总结归纳骨髓抑制期预防感染的护理对策。结果:B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保证化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从而帮助患者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

  • 标签: 恶性骨肿瘤化疗 骨髓抑制期 护理方案
  • 简介:多数人认为手术后发生的疼痛是一种自然现象.接受手术就必然会有疼痛。在临床上术后疼痛不仅对患者手术后的康复十分不利,而且会给患者造成明显的心理创伤,所以良好的术后镇痛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或预防术后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临床应用 护理现状 止痛泵 术后疼痛 术后并发症 手术后
  • 简介: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跟二十年前比死亡率增长了29.4%,已经位于人类死亡原因的前二位。在临床工作中,肿瘤治疗方法以手术、化疗、放疗为主,其中化疗为全身性治疗手段,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化疗有利于防止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提高长期生存率。

  • 标签: 便携式化疗泵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