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影响。方法以现状调查为基础,对175例冠心病患者作包括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内的各项致病因素调查。设计护理干预处方,对175例患者进行1年的康复指导,并测定干预前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结果经过康复护理后,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 标签: 冠心病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红素与脂蛋白(a)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8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常规组,所有受检者均给予脂蛋白(a)、胆红素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胆红素、脂蛋白(a)水平以及观察组不同疾病类型患者的胆红素、脂蛋白(a)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脂蛋白(a)胆红素均低于常规组,(P<0.05);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脂蛋白(a)及胆红素水平均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5),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各指标水平最高,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胆红素联合脂蛋白(a)检测冠心病患者具有重要价值,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脂蛋白(a) 胆红素 联检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婴儿骨密度值增长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0~1岁婴儿304例,采用超声骨密度分析仪测定婴儿左胫骨中点处的超声传导速度(SOS),并随机分为干预组171例和对照组133例。干预组从第1次测试之日起,在喂养方式,被动操训练,日晒时间,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婴儿感染性疾病等方面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3个月后回访观察婴儿SOS水平。结果两组婴儿第1次测试骨密度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婴儿钙营养,改善喂养方式,及时添加动物性食物量及种类,进行婴儿被动操训练,加强户外活动,合理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感染性疾病等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婴儿骨密度值增长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骨密度 骨发育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骨质疏松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以2019.01-2020.12来院就医的骨质疏松老年患者96例为调查对象,以护理模式不同均分为两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应用优质护理,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骨密度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疼痛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T=8.0607、6.2578(P<0.05)。结论:以优质护理模式对骨质疏松老年患者展开护理干预,既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腰背疼痛,还能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 老年患者 生活质量 骨密度 优质护理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婴幼儿超声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随机抽取 55例婴幼儿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 2019年 3月 -2020年 3月入我院接受检查,对婴幼儿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骨密度测定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母亲孕期营养状况调查表进行填写。 结果 母亲孕期营养状况、婴幼儿生长发育水平均属于骨密度的影响因素,母婴孕期营养状况好,骨密度高,生长发育水平好,骨密度高,户外活动时间长,骨密度高,钙剂补充情况越好,则骨密度越高,数据差异显著,P< 0.05。 结论 分析婴幼儿超声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并采取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有利于优化婴幼儿骨密度

  • 标签: 婴幼儿 超声 骨密度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25~39岁武汉地区青中年女性骨密度与职业劳动强度的关系,以预防青中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统一的骨质疏松症问卷调查袁,分别对1600例25~39岁到湖北省医学体格检查中心体检的青中年女性进行调查,并检测骨密度,根据职业劳动强度分4组比较BMD的不同。结果职业劳动强度不同,骨密度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重体力组BMD最高,极轻体力组BMD最低。结论职业劳动强度越小,骨质疏松患病率越高,其原因与体重指辨(RMT)下隆.日晒时间减少.饮食不科学有关。

  • 标签: 青中年女性 骨密度 职业劳动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双能X射线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临床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80例病人为观察组,并选择未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健康人80名为对照组。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21年6月-2022年6月,所有研究对象都进行了双能X线检测、数码X线摄影,比较两组的骨质疏松情况,骨质减少的检出率,腰椎和股骨颈骨的含量。并与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定法进行比较。结果 用双能X线检测发现,实验组14例骨质疏松,16例骨质疏松,占17 0%,2 0 0%;对照组3例骨质疏松,2例骨质疏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双能X线上检测到的腰椎、股骨颈和桡侧近1/3的骨矿比正常组低(P<0.05);双能X线对骨质疏松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敏感性100.00%,特异度100.00%,数码 X 线摄影为76.25%,83.75%,87.50%, P<0.05。结论 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定是一种高质量的骨质疏松检测手段,它能准确地指导下一步的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双能X线 骨密度 检测 骨质疏松 诊断 应用
  • 简介:目的观察糜蛋白酶去除褥疮创口分泌物、促进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32例患者的52处褥疮,所有创口均伴继发性感染。随机将26处褥疮列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26处褥疮采用糜蛋白酶进行清创,比较2种方法去除坏死组织、脓液的效果。结果研究组创口脓液清除效果较对照组好,对照组清创后有12例脓液减少一半以上,而研究组有23例脓液减少一半以上。经统计学处理,2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糜蛋白酶清除褥疮坏死组织和分泌物迅速、彻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褥疮 糜蛋白酶 清创术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中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水平在肝衰竭诊断中的影响,并通过对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的50例肝衰竭患者进行分析。收集了临床特征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gG、IgA和IgM水平与肝衰竭的严重程度呈现一定的关联。高或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可能与肝脏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有关。血清免疫球蛋白作为辅助诊断指标具备潜力,但仍需进一步大样本量、长期随访等研究来验证其准确性和可行性。本研究结果对于提高肝衰竭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肝衰竭 免疫球蛋白G IgG 免疫球蛋白A IgA 免疫球蛋白M IgM肝功能 免疫异常 炎症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脑梗死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对108例首次发病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根据是否存在抑郁,分为抑郁组(63例)和非抑郁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差别,并进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评分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抑郁组实际亲密度和实际适应性评分均低于非抑郁组患者(P〈0.01),亲密度不满意程度和适应性不满意程度评分均高于非抑郁组患者(P〈0.01)。抑郁与实际亲密度和实际适应性均呈负相关(P〈0.05),与亲密度不满意程度和适应性不满意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差是脑梗死后抑郁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家庭亲密度 家庭适应性 脑梗死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心理韧性对脑卒中病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并分析其具体作用路径。[方法]应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73例住院治疗的脑卒中病人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病人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9.73±5.17)分,其中122例(70.5%)得分在中等及低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以及心理韧性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坚韧、力量和乐观均进入以自我效能感为应变量的回归模型(P〈0.05),共可解释53.1%的方差变异量;进一步路径分析可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自我效能感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坚韧、力量和乐观对自我效能感具有直接影响。[结论]住院脑卒中病人的自我效能感水平相对较差,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以及心理韧性水平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脑卒中 自我效能感 家庭亲密度 适应性 心理韧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粪便中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诊断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和价值。方法 筛选60例确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采集全部受检者粪便标本,通过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及二者联合检测方法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效果。结果 6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检测后,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分别检出其中38例、40例,检出率分别为63.33%、66.67%,两种检验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检出其中52例,检出率为86.67%,检出率相较于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单一检验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粪便检验 血红蛋白 转铁蛋白 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粪便中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诊断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和价值。方法 筛选60例确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采集全部受检者粪便标本,通过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及二者联合检测方法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效果。结果 6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检测后,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分别检出其中38例、40例,检出率分别为63.33%、66.67%,两种检验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检出其中52例,检出率为86.67%,检出率相较于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单一检验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粪便检验 血红蛋白 转铁蛋白 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社区长期留置导尿患者病耻感与家庭亲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社区2019年1月-2020年12月纳入的60例长期留置导尿患者,为其提供延续性居家护理指导,统计并整理其完整资料,分别在指导前、指导后1个月、5个月评价所有患者的病耻感、家庭亲密度,最后选择Spearman计算相关性,分析病耻感和家庭亲密度的关系。结果 指导前的歧视经历、疏远、病耻感抵抗、刻板认同、社会退缩、总分均高出指导后1个月、5个月(P<0.05)。指导前理想中家庭状况、家庭实际情况、总分均高出指导后1个月、5个月(P<0.05)。病耻感评分与家庭亲密度评分呈现正相关性(P<0.05)。结论 长期留置导尿患者病耻感与家庭亲密度存在密切关系,随着病耻感不断减低,其家庭亲密度明显改善。

  • 标签: 家庭亲密度 社区 留置导尿 病耻感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蛋白 A 免疫吸附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 36 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按照治疗按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 20 例接受蛋白 A 免疫吸附法治疗,对照组 16 例接受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95% ( 19/20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 68.75% ( 11/16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蛋白 A 免疫吸附治疗重症肌无力 能够促进相关指标改善,临床疗效好于常规方案的疗效。

  • 标签: 蛋白 A 免疫吸附 重症肌无力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蛋白治疗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白蛋白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93.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比治疗前得到下降,研究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应用白蛋白治疗能够改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适于临床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蓝光照射 白蛋白治疗 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慢性伤口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临床收诊有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基本湿性治疗法,实验组增加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法,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情况、伤口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优于常规组,比较P<0.05。实验组的伤口复发率低于常规组,比较P<0.05。结论:在慢性伤口的治疗中应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可加速伤口愈合,避免复发,建议普及应用。

  • 标签: 慢性伤口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创面修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灌流不同链接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尿毒症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透析1.5h后连接灌流器,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透析和灌流同时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β2微球蛋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β2微球蛋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β2微球蛋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β2微球蛋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HD+HP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灌流器后接的方法,能够更加彻底的将毒素清除,并且操作更为便捷,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尿毒症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