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某校从2002年9月起在本校附属医院及校外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聘请了护理兼职教28名,均为女性。本文分析护理兼职教存在的问题:护理兼职教队伍不稳定、教学效果不满意、教学管理难度大等;拥有的优势:临床经验丰富、明确护理人才需求等。提出了建立护理兼职教人才库、激励机制等措施稳定护理兼职教队伍,上岗前进行规范化培训、建立专兼职教一对一制度、建立带教老师-教研室-系逐级考评制度、发挥兼职教优势以提高护理兼职教教学水平,重视兼职教专业成长等建议与思考,以期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护理兼职教队伍弥补护理师资的不足。

  • 标签: 兼职教师 护理教育 素质培养
  • 简介:为适应我国骨科康复发展现状和切实发挥骨科康复重要作用,2006年5月通过选拔3名专职康复护士、制定专职康复护士的角色功能及职责、制定骨科各种单病种标准康复程序表、自行设计骨科住院患者康复日志表、整理编写10余种“康复处方”等,由专职康复护士实施教育,提高了患者的康复知识水平,减少了并发症,杜绝了护患纠纷;充分发挥了患者和家属在康复中的重要性,建立和完善了骨科住院患者早期康复的新模式,提高了专职康复护士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患者对康复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骨科 康复 专职护士 健康教育
  • 简介: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压力大,近年来其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达23%-47%,明显高于其他可治愈性疾病。恶性肿瘤对每个患者来说都是严重的心理应激事件,一经确诊,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

  • 标签: 癌症患者 心理疏导员 心理干预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新生儿疫苗接种专职岗位的效果。方法 : 为了加强疫苗接种管理,规范预防接种, 2019 年 6 月,我院护理部设立了疫苗接种专职岗位,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及工作职责, 比较岗位设置前后护士工作效率、新生儿疫苗接种率、并发症发生率、病人满意度和质量控制考核评分结果,探讨疫苗接种专职岗位设立效果。

  • 标签: []疫苗接种 专职岗位 信息化管理 新生儿安全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重症肺炎患者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内就诊的6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和实验组(30例,危重症专职护理),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症状缓解时间更短,康复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可以有效缓解重症肺炎患者症状,促进恢复,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肺炎 危重症专职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设立专职护士加强腹膜透析患者的教育和管理,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社会回归。方法由专职护士负责门诊腹膜透析患者包括体液控制、饮食指导、运动康复、心理辅导、并发症的预防、就诊指导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观察管理前后腹膜透析患者社会回归及相关因素的变化。结果腹膜透析患者的社会回归程度明显好转,影响社会回归的相关因素如容量负荷问题、营养状态等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设专职护士加强腹膜透析患者的教育和管理,可有效促进腹膜透析患者社会回归,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腹膜透析 护士 社会回归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外科ICU设立专职护理人员对危重症病人呼吸道进行管理,对术后及危重症病人康复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4名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临床专职培训后,从事危重症病人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和人工气道护理工作。结果在实施专职护理工作期间,医院获得性肺炎、气道意外等呼吸道并发症降低,医生、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上升,呼吸道护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改进。结论呼吸道专职护理人员的设立使危重症病人的呼吸道管理更趋安全性,提高了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同时促进了军队医院护理学科的发展。

  • 标签: ICU 呼吸道护理 医院获得性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静脉输液发展迅速,同时风险也客观存在。培养高质量的静脉输液专职护士,能大大提高输液护理的质量和内涵。本文对美国较成熟的输液专职护士形成、资质界定、培训与继续教育、角色定位、工作内容、职责和工作效果评价等现状进行总结,并思考对我国输液护理的引导和启迪作用。认为应积极学习美国的输液护理知识,引进先进理念和技能,并与国情相结合,培养输液培训的师资,确定输液培训的对象,举行多种形式的新技术普及教育活动,编写输液专用教材,建立静脉输液专职护士队伍,成立法律认可的资格认定委员会,对静脉输液专职护士进行资格认证和再认证,并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统一的静脉护理实践标准和规范制度。

  • 标签: 静脉输液 专职护士 国外护理
  • 简介:为了解国内医院专职陪护的管理状况,从专职陪护的产生背景、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3方面对近5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指明医院专职陪护的发展方向。

  • 标签: 专职陪护 管理 规范化
  • 简介: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老年住院患者对专职陪护人员提供陪护服务的要求状况。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的半结构化,面对面,深度访谈方法,访谈11例本院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了解患者对专职陪护人员服务的要求现状。结果主题一,对专职陪护人员的要求:要求专职陪护人员具有一定职业素质及陪护相关知识。主题二,对陪护管理机构管理的要求:要求陪护机构加强对专职陪护人员的职责管理及规范费用收取的管理。主题三,老年住院患者需要亲人陪伴的情感需求。结论专职陪护人员不能满足老年住院患者的服务要求;陪护机构管理不够规范;老年住院患者需要亲情的支持。陪护机构应加强专职陪护人员职责管理,对专职陪护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亲人多陪伴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 标签: 基层医院 老年患者 陪护服务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危重症专职护理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对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ICU治疗时间。方法: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我院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危重症专职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机械通气时间、ICU 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对照组FVC、FEVC、FVC 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患者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进行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机械通气以及ICU治疗时间。

  • 标签: 分析 危重症专职护理 慢阻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肺功能 影响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新业务不断开展,护理人员仅靠传统的在校护理学教育及临床实践经验式传授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必须通过在职教育拓宽和更新知识,提高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以满足和适应日益发展的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 标签: 护理人员 在职教育 教育现状 临床护理工作 临床实践经验 护理学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危重症职护理小组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74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由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总通气、住院、血气分析指标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创通气、总通气、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除PaCO2低于对照组,其余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的护理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较高,且能够改善通气时间和血气指标,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 机械通气
  • 简介:目的探讨ICU内专职核查员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方法设立核查员岗位,由取得ICU专科护士证及感控护士证的高年资护士担任,科室引入和制定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标准操作规程及核查表,核查员对全科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负责置管前、中、后的核查工作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监测工作。对比核查员岗位设立前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结果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从设立前的37.58‰下降到15‰以下。结论专职核查员的设立,在落实感染控制措施,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上起到重要作用,对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ICU 专职核查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对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将我院7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老年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比护理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实验组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及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同时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临床上值得广泛开展应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模式在急诊腹部外伤患者救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10月我院急诊救治的急性腹部外伤患者88例,以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低于观察组,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缓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模式的应用能够缩短急诊腹部外伤患者的急诊反应时间,提高抢救质量。

  • 标签: 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 急诊腹部外伤 救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危重症专职护理对急诊ICU呼吸衰竭患者康复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2月-2023年2月接收的64例急诊ICU呼吸衰竭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32例。对比组进行一般急诊护理,研究组进行危重症专职护理,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长、总住院时长及并发症发生指数。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长、总住院时长短于对比组,并发症发生指数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危重症专职护理可提高急诊ICU呼吸衰竭患者康复效果,同时改善预后。

  • 标签: 急诊 ICU 呼吸衰竭 危重症专职护理 康复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12月)内,入组观察对象64例,均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平均分组,每组32名患者,分别应用危重症专职小组护理(观察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探讨分析不同护理方案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指标中ICU治疗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总住院时间对应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阶段,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栓塞、声门水肿、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值3.12%(1/32)低于对照组患者18.75%(6/32) ,(p<0.05)。结论:针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引入危重症专职小组护理模式对应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治疗效果,预防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成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治疗的呼吸衰竭患儿,40例,在此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并作为对照组;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治疗的呼吸衰竭患儿,30例,在此期间,我们引入了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并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了数据收集与深入分析。结果:两组呼吸衰竭患儿在护理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的肺部功能康复时间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时间更短,同时观察组的呼吸衰竭患儿在症状消失、呼吸困难缓解、咳嗽减轻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更短。这些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可取得明显效果,显著提高呼吸衰竭患儿在护理后的康复效果和时间,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