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细菌耐药性是21世纪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重要元凶之一。传统细菌耐药机制主要有:1抗菌药物选择压力,使极少量耐药菌可继续生长繁殖;2抗菌药物可诱导高突变细菌(hypermutator)发生某些基因突变;3敏感菌通过接受外源带有耐药基因质粒和转座子等载体横向传递,成为耐药菌[1-3]。

  • 标签: 细菌耐药机制 抗菌药物 靶标 网络
  • 简介:2013年3月12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警告公众:阿奇霉素(Zithromax或Zmax)可引起心脏电活动异常变化,导致潜在、致死性心律失常。有关危险因素为:QT间期延长、低血钾或低血镁、心率缓慢,使用某些治疗异常心律或心律失常药物。此通讯综合一项医学研究和一家制药公司有关阿奇霉素可能引起心脏电活动异常变化评价。

  • 标签: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阿奇霉素 心律不齐 安全信息 通讯 FDA
  • 简介:细菌耐药性是自然界一种生物现象,许多微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发展出各种防御措施,以对付各种不利环境因素,维持自身生存和繁殖.1941年第1个抗生素青霉素应用于临床后,1942年就出现了青霉素耐药金葡菌,1960年后约80%以上金葡菌之耐药.为对付这种耐药金葡菌,1961年甲氧西林应用于临床,但1974年后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出现并迅速增多.目前全国各地MRSA在金葡菌中检出率已达50%以上.该菌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耐药,多年来万古霉素被认为是最后有效治疗药物,但1997年后又出现了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VISA)、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hVISA)和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菌(VRSA)等万古霉素不同程度耐药菌株,因此国外有人称为'超级细菌'.

  • 标签: 细菌耐药性 CHALLENGE 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 耐药金葡菌 耐甲氧西林 青霉素应用
  • 简介:目的研究复数菌肺部感染发生相关因素及其预后影响。方法收集江苏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呼吸道分离菌阳性病例,分析比较肺部单一与多种病原菌感染因素及预后和经济负担影响。结果复数菌肺部感染患者252例,以医院感染为主。与519例单一细菌感染比较,两组性别无差异(P〉0.05),复数菌感染患者年龄略高(P〈0.05),原发病主要以脑血管意外和脑外伤为多,与开放气道(气管插管或切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及住院时间密切相关(P〈0.01),治疗总费用和药费均高于单一细菌感染。复数菌肺部感染时患者预后影响最大,病情恶化或病死率高(P〈0.01)。结论复数菌肺部感染多发生于ICU住院患者,住院时间长,预后差,治疗费用高。加强呼吸道病原监控,避免发生复数菌肺部感染,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部感染 复数菌感染 医院感染 预后
  • 简介:肺炎克雷伯菌是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中最常见革兰阴性致病菌之一,可引起肺炎、尿路感染、血流感染等。自1986年中国台湾首先报道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社区获得性肝脓肿伴多发转移性脓肿后,国内外多所医院相继从肝脓肿患者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导致肝脓肿中高达78.3%为亚洲患者,这种肺炎克雷伯菌变异株被称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Klebsiellapneumonia,hvKP)。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毒力因子 铁载体
  • 简介:目的了解磷霉素粪肠球菌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他6种抗菌药物进行比较。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磷霉素等7种抗菌药物粪肠球菌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分离50株粪肠球菌标本中(25株分离自尿液标本,25株分离自血液标本),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菌株,青霉素均现耐药,磷霉素敏感率98%、氨苄西林78%、红霉素8%、利福平24%。结论磷霉素粪肠球菌体外抗菌活性较强。

  • 标签: 磷霉素 粪肠球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华山医院2014年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构成及其多黏菌素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8月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PCR扩增blaKPC基因并行DNA测序分析,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19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主要为克雷伯菌属(315/719,43.8%)和大肠埃希菌(219/719,30.4%)。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和枸橼酸杆菌属细菌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耐药率均较低(〈3%);肠杆菌属细菌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耐药率分别为10.9%和11.1%;沙雷菌属细菌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耐药率分别为47.5%和44.7%;摩根菌属和变形杆菌属细菌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耐药率均超过90%。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主要见于克雷伯菌属,其美罗培南、厄他培南耐药率均高于40%,但对多黏菌素B、E耐药率分别为2.9%、2.6%;枸橼酸杆菌属和沙雷菌属细菌厄他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7.8%和17.9%;其他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小于10%。20.7%(149/719)菌株blaKPC基因呈阳性,主要见于克雷伯菌属(129/315,41.0%);7株黏质沙雷菌和2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碳青霉烯类和多黏菌素耐药。结论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等多黏菌素仍保持着较高敏感性。

  • 标签: 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 多黏菌素 blaKPC
  • 简介:目的考察替加环素肺炎克雷伯菌潜在耐药性。方法测定替加环素对于药敏背景不同肺炎克雷伯菌防突变浓度(MP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MIC与MPC之间相关性,考察是否能用MIC推测MPC值。结合MPC和防耐药突变窗(MSW)与替加环素药动学参数评估替加环素单药治疗对于肺炎克雷伯菌潜在耐药性。结果碳青霉烯类耐药、喹诺酮类耐药组肺炎克雷伯菌替加环素MPC较碳青霉烯类敏感、喹诺酮类敏感组高出8倍。替加环素对于肺炎克雷伯菌MPC范围在4~512mg/L,MPC90为64mg/L,远高于替加环素血药浓度。结论替加环素长期单药治疗对于肺炎克雷伯菌潜在耐药率较高,不宜单独使用,提示临床应加强监测替加环素菌株敏感性及替加环素疗效。

  • 标签: 替加环素 肺炎克雷伯菌 防耐药突变浓度
  • 简介:目的研究产AmpC酶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分子机制。方法2003-2007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220株,采用三维试验筛选产8内酰胺酶(包括AmpC酶)铜绿假单胞菌,应用多重PCR检测产AmpC酶铜绿假单胞菌质粒携带AmpC耐药基因,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染色体AmpC酶基因和oprD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共检出40株产口内酰胺酶菌株,其中产AmpC酶、ESBLs、金属酶(MBL)和未知酶型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分别是62.5%(25/40)、20%(8/40)、7.5%(3/40)和10%(4/40)。25株产AmpC酶菌株均有不同程度AmpC酶基因表达量升高,其中,仅1株细菌携带DHA质粒型AmpC酶基因,12株菌oprD2基因表达量减低,这些菌株均亚胺培南耐药,13株菌oprD2基因表达量正常,其中仅5株菌亚胺培南耐药;7株菌(占产AmpC酶菌株28%,不产金属酶)酶粗提物能微弱水解IPM,这7株菌AmpC酶基因表达量均有明显升高,其中5株菌同时伴有oprD2基因表达量降低。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产生AmpC酶可做弱水解亚胺培南,且其水解亚胺培南可能与AmpC酶产生量有一定关系;产AmpC酶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原因可能是细菌AmpC酶表达量增加和oprD2表达量减低两者共同作用结果。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AMPC酶 OprD2蛋白 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和小婴儿应用夫西地酸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方法2012-2014年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应用夫西地酸半岁以下患儿用药前后血清胆红素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用药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所有138例应用夫西地酸治疗患儿,治疗后均未出现新发黄疸或原有黄疸加重情况;其中64例用药前后检测了血生化指标,治疗前后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Ibil/Tbil)比用药前下降了约8%。结论该系列应用夫西地酸患儿中未见该药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影响。

  • 标签: 夫西地酸 胆红素 不良反应 黄疸
  • 简介:耐多药(MDR)病原菌在全球广泛播散,严重影响抗菌药物疗效。革兰阴性菌比革兰阳性菌多了一层细胞外膜,增加了抗菌药物渗入细菌体内屏障作用,使许多抗菌药物革兰阴性菌作用远较其革兰阳性菌作用为差。鲨烯胺可增加革兰阴性菌细胞膜渗透性,使抗菌药物容易进入细菌体内,并有一定细胞毒作用,有助于杀灭MDR菌株。

  • 标签: 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化疗增敏剂 烯胺 细胞膜渗透性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 简介:目的测定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协同抗菌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微量稀释法测定Ecg、Egcg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体外协同抗MRSA作用;以RT-PCR技术检测Ecg和Egcg自溶酶基因lytM和lgrA表达影响;以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EgcgMRSAPBP2a蛋白表达影响;测定Ecg和Egcgβ内酰胺酶抑制情况,并与他唑巴坦抑酶作用进行比较。结果50mg/LEcg/Egcg均能增强苯唑西林、头孢拉啶、头孢呋辛和美罗培南MRSA抗菌作用,并以与美罗培南协同作用最强;且Ecg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协同效果比Egcg明显。随着Ecg和Egcg浓度增高,MRSAlytM、lgrA基因表达上调,同时Egcg可使MRSA-2菌PBP2a蛋白表达下调。浓度为256mg/L他唑巴坦可完全抑制金葡菌β内酰胺酶,而Egcg/Ecg金葡菌β内酰胺酶抑制作用很微弱。结论Ecg/Egcg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MRSA协同作用是由于Ecg/Egcg在抑制PBP2a表达下调同时使自溶酶lytM和lgrA基因表达上调,导致自溶酶分泌增多,促使细菌黏肽水解增加,从而协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抗菌 机制
  • 简介:目的评价MicroScanWalkAway96Plus(MSW)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鉴定与预警中指导价值。方法同时用PCR法和MSW系统检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实验室保存8l株CRE。以纸片扩散法和PCR法为金标准,比较该分析仪器CRE菌株鉴定及预测是否产碳青霉烯酶可靠性。结果MSW判定CRE符合率为69.1%(56/81).PCR检测有48株细菌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仪器法检测这些菌株时,高级专家系统(AES)预测产碳青霉烯酶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42.4%,阳性预测值为70.3%,阴性预测值为82.4%,准确度为72.8%。结论MSW系统CRE具有较强检测能力。

  • 标签: 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仪器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高级专家系统
  • 简介:目的评价头孢美唑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美唑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523株体外抗菌作用。结果523株细菌中产ESBLs294株、产AmpC酶7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40株,非产ESBLs和AmpC酶182株。头孢美唑对上述4种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菌株和非产ESBLs菌株均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并较头孢西丁强2~4倍,但较头孢米诺为差。头孢美唑ESBLs高度稳定,但对AmpC酶稳定性差,产AmpC酶菌株其多呈现耐药。头孢美唑产ESBLs菌株作用优于受试半合成青霉素,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代头孢菌素,亦优于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但差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较受试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略强或相仿。结论头孢美唑ESBLs稳定,产ESBLs菌株和非产ESBLs菌株均具有良好抗菌作用。提示该药是治疗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所致感染可选药物之一。

  • 标签: 头孢美唑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革兰阴性杆菌 敏感性试验
  • 简介: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重要病原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革兰阳性菌有效,且非典型病原体也有较好疗效,被广泛用于治疗CAP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经验性治疗。肺炎链球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问题随之成为全球性问题,近10年来逐年加重,以亚洲国家(地区)肺炎链球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最为严重。本文就肺炎链球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现状、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耐药
  • 简介:目的了解本院分离肺炎链球菌泰利霉素等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对本院2005--2007年从各种临床标本收集97株肺炎链球菌,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这些菌株泰利霉素等3种新近上市和其他7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97株肺炎链球菌泰利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率均为100%,喹奴普丁-达福普汀未发现耐药菌株,只是有18.8%菌株表现为中介。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如下:对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60.8%、58.8%、0%、2.1%、12.8%和64.5%,青霉素敏感率为85.6%。结论本院尚未用于临床3种新近上市抗菌药物泰利霉素、利奈唑胺和喹奴普丁-达福普汀,对本院分离肺炎链球菌有良好体外抗菌活性。而上述细菌对红霉素、林可霉素以及四环素有较高耐药性。

  • 标签: 泰利霉素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评价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多重耐药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肠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多重耐药细菌米诺环素、替加环素敏感性。结果多重耐药155株鲍曼不动杆菌,99株(63.9%)米诺环素敏感,39株(25.2%)米诺环素耐药,17株(11.0%)米诺环素中介。75株多重耐药MRSA,50株(66.7%)米诺环素敏感,20株(26.7%)米诺环素中介,5株(6.7%)为耐药株。93株多重耐药屎肠球菌中36株(38.7%)米诺环素敏感,57株(61.3%)米诺环素耐药。39株粪肠球菌中25株(64.1%)米诺环素敏感。75株MRSA替加环素100%敏感,132株肠球菌100%敏感。5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和4株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不动杆菌全部替加环素敏感,MRSA和肠球菌替加环素敏感性为100%。结论替加环素米诺环素耐药肠球菌和MRSA有很好体外抗菌活性,替加环素米诺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抗菌活性不理想。

  • 标签: 米诺环素 替加环素 多重耐药菌
  • 简介:目的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防突变浓度(MPC),并探讨其与药动学参数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4种抗菌药物25株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MIC值,计算MIC50和MIC90值;采用新鲜制备1010CFU/mL菌液测定MPC值,计算MPC50、MPC90和MPC/MIC比值,并探讨MPC值与药动学参数关系。结果2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中,莫西沙星MPC值较低,MPC范围在0.5~2mg/L,MPC50和MPC90值分别为1mg/L和2mg/L,以400mg每日1次药动学参数计算莫西沙星Cmax/MPC90、AUC/MPC90分别为2.2和19.7;左氧氟沙星MPC范围在2~4mg/L,MPC50和MPC90值分别为2mg/L和4mg/L,在左氧氟沙星3个剂量组中500mg组Cmax/MPC90、AUC/MPC90明显高于200mg与300mg组,分别为1.9和9.6。结论莫西沙星400mg每日1次、左氧氟沙星500mg每日1次给药方案有望防止肺炎链球菌突变发生。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肺炎链球菌 防突变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