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与方法: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中风病患者和相关因素明显组与不明显组的脑血流改变,以探索中风病的早期诊断依据.结果:中风病患者无论是颈内动脉支配区域,还是椎动脉支配区域均显示血流速度变慢血管条数明显多于相关因素明显组与不明显组(P<0.05,P<0.001),而血流速度加快血管条数以相关因素不明显组为最高,而中风病组为最低(P<0.05);血管弹性减退例数和栓子平均数也以中风病组为最高,而相关因素不明显组为最低(P<0.05).结论:中风病的发生与颅内血流速度变慢所致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栓子平均数增加直接有关,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为中风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中风病 血流速度 栓子检测 弹性减退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的MRI特征、病理基础、诊断依据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40例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膝关节损伤的MRI资料回顾分析.结果:240例患者中,半月板损伤234例,表现为三角形的低信号影内出现不同形状的高信号;关节软骨损伤142例,表现为关节面线形低信号影内出现点条状高信号或连续性中断;韧带损伤者224例,表现为条带状低信号影增粗、边缘呈波浪状或连续性中断,内可出现高信号,中断处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组织充填;隐匿性骨折55例,表现为受累骨端内出现高低混杂信号影.结论:MRI在诊断半月板、关节软骨、韧带损伤及隐匿性骨折方面具有优越性,可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MRI 膝关节损伤 隐匿性骨折 韧带损伤 临床 诊断依据
  • 简介:血管中流动血液的MR信号取决于其流速,这些流动的血液和周围组织有着明显的MR影像差异,根据这一现象可用于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也可用于其流速的测量.目前,这种不用造影剂的非侵入性MRA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简单介绍MRA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和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

  • 标签: 血管性疾病 磁共振成像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设备诊断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多功能数字X线机及胃精细法钡气造影,全部病例由胃镜活检和/或外科手术后病理证实。结果:24例患者做出癌或可疑癌的诊断,11例报告为糜烂性胃炎、良性小溃疡,X线漏诊1例,病灶检出率99.7%。检出6~10mm病灶31例,3.5~5mm病灶4例,2.8mm病灶1例。结论:数字图像可清晰显示胃的微细结构,胃精细法造影对小胃癌及微小胃癌检出率高。“间歇检查法”对发现小而浅的病灶帮助很大,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 标签: 小胃癌 数字成像 造影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小脑切迹疝的CT早期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小脑切迹疝75例CT表现和临床分型进行分析。结果:小脑切迹疝CT表现鞍上池、脚间池、环池、四叠池缩小变形或闭塞分别占52/75、52/75、47/75、20/75。中脑变形移位33/75,脑室系统扩张(侧、三脑室)7/75,蛛网膜下腔出血占26/75。临床分前疝、后疝、全疝、环疝,各占24/75、31/75、16/75、4/75。行脑定位抽吸术治疗27例,外科手术34例。结论:小脑切迹疝CT表现具有特征性,脑疝早期可无典型脑疝临床表现,而CT检查可早期诊断,且优于其他检查。

  • 标签: 脑疝 小脑幕切迹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意外伤害所致的急诊大出血多为动脉性大出血,出血量大,常伴有失血性休克,死亡率高.自2003年2月我院引进美国长青公司的带DSA减影多功能胃肠机以来,对17例急性动脉性出血患者进行了选择性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 标签: 急诊 介入放射学 治疗 外伤出血 临床应用
  • 简介: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是传统放射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数字化影像新技术,它最终将普通X线摄影的模拟图像转化为可被量化处理的数字化图像,使传统X线拍片技术及图像质量发生质的飞跃[1-4].本文旨在探讨CR临床应用体会及其影像学意义.

  • 标签: 计算机X线摄影 临床应用 数字化图像 图像质量 骨关节 软组织
  • 简介:目的:评价食管内照射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口腔将捆绑式碘-125内照射支架沿超硬导丝推送至病变部位释放.术后每3月复查血常规、免疫指标、胸部CT和食管钡餐摄片检查.结果:10例患者支架均释放到位,患者进食困难症状完全缓解,复查食管钡餐支架通畅,病变段未发现瘘及出血现象.血常规及免疫指标未见明显变化.所有患者全身一般状况明显好转.结论:内照射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易杀灭肿瘤细胞,控制病变,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内照射 支架治疗 患者 钡餐 临床应用价值 中晚期食管癌
  • 简介:糖尿病是脑血管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脑血管意外是糖尿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1].我们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对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意在探讨TCD对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TCD 经颅彩色多普勒 血流速度 超声检查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气管支气管狭窄,无论管腔内肿瘤或管外压迫均能引起呼吸困难、难治性咳嗽及致死的并发症.近年来,文献报道气管支气管内安置支架治疗气道狭窄,取得了较好效果.1994年12月至今,我科经纤维支气管镜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支架(NT-支架)治疗气管支气管肿瘤所致的各种气道狭窄14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支架 气道狭窄 护理
  • 简介:起源于腹膜后间隙内且在该区域主要脏器之外的腹膜后囊性肿块并不常见,但是随着CT在评价腹部及腹膜后病变方面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腹膜后囊性病变的检出率。由于腹膜后囊性肿块发生的原因不同。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也各异,故对肿块之间显示出来的不同特征进行区分非常重要。由于在各种不同腹膜后囊性肿块间可显示出某些相似的征象,导致在鉴别诊断中涉及一系列不同疾病。这些病变分为肿瘤性(囊性淋巴血管瘤、黏液囊腺瘤、囊性畸胎瘤、囊性间质瘤、mullerian囊肿、表皮样囊肿、尾肠囊肿、支气管源性囊肿、实性肿瘤的囊性变、腹膜后假黏液瘤、肛周黏液癌)及非肿瘤性病变(胰腺假囊肿、非胰腺假囊肿、囊性淋巴管瘤、尿性囊肿及血肿)。若熟悉某些特征性的放射学表现,结合临床信息,就能对病变作出正确诊断。本文就腹膜后囊性肿块的CT表现、临床特征及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介绍。

  • 标签: 腹膜后 囊性病变 临床 病理 CT表现
  • 简介: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重建技术在胸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7例胸部创伤病人行MSCT扫描,重建层厚2.5mm,间隔1.25mm,将数据传至专门工作站,对骨性胸廓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STS-MIP)及容积再现(VR)重建,对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胸部创伤患者中,发现肺挫伤44例,肺撕裂伤4例,肺不张及肺萎缩11例,气胸27例,胸腔积液42例,肋骨骨折36例,肋软骨骨折2例,肩胛骨骨折6例,锁骨骨折3例,胸椎骨折1例.MPR图像可清楚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及移位,3D重建图像从各个方位显示了骨折的空间改变.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肺部损伤情况,胸廓重建图像可以显示骨折的立体空间改变,两者相结合,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胸部 创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三维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及CT征象.方法:对39例早期ANFH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髋关节或下肢不适,髋关节活动受限,纵向扣击痛(+),"4"字实验(+).股骨头主要CT征象有:①股骨头内骨小梁紊乱、模糊、扭曲、硬化;②股骨头内出现囊状软组织密度影,出现"新月征";③股骨头皮质轻度塌陷,表现为皮质成角、台阶征.结论:CT检查对ANFH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股骨头缺血坏死 CT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横断扫描及重建技术(SSD、MPR)在肩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经X线、CT、SSD和MPR证实的肩关节外伤57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SSD和MPR以横断面螺旋CT扫描图像为基础,层厚3~5mm,螺距1~1.5,重建间距1~2mm.结果:SSD、MPR图像质量与扫描参数的选择及重建间距密切相关,SSD及MPR图像均能更好地显示骨折,并可立体地显示骨折线的长短、形态、走向,碎骨片的形态、大小、空间位置以及骨折的移位和关节对位情况.结论: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对肩关节的骨折、脱位或半脱位可提供有价值的空间关系信息,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制订手术计划.

  • 标签: 肩关节创伤 螺旋CT 横断扫描 重建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应用ToshibaAquilionM16全身螺旋CT扫描机,对心脏冠状动脉粥样钙化进行前瞻性的扫描,旨在对冠状动脉的粥样钙化程度做出较准确的评分。方法:应用心电门控技术,使CT在心脏处于舒张期时相进行扫描,同时利用ECG技术获得重建图像的数据。使用ToshibaAquilionM16全身CT扫描机制造商日本东芝提供的专用测量软件(Agatstonscore)进行钙化评分。结果:应用此方法对128例患者进行CT扫描,96例能显示满意的冠脉钙化影像,27例显示欠佳,5例显示不满意。结论:当患者心率介于60次/min和80次/min之间时,在心电门控控制下所获得的冠脉影像为最佳影像,并能做出准确的钙化评分。因此,无创特点使MSCT(multi-sliceCT)在筛查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方面具备优势,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摄影 冠状动脉 钙化 心电门控
  • 简介:MSCT应用于临床,使CT检查在图像质量、精细程度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均有划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MSCTA以其准确、真实、安全无创的特点,在大血管疾病特别是在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检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临床应用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下肢 MSCT 无创 大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在治疗乳腺增生病中的意义。方法:观察及对比200例乳腺增生病经中医治疗半年或1年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影像改变情况。结果:200例乳腺增生病经中医治疗后,疼痛减轻或消失196例,占98.0%;肿块缩小或消失167例,占94.9%;触及结节减少或消失193例,占96.5%;溢液减少或消失40例,占93.0%。X线影像:腺体密度减低172例,占86.0%;结节影减少或消失192例,占96.0%;团块影缩小或消失157例,占89.2%;导管影变细或消失117例,占92.9%;腺体结构变清晰173例,占86.5%。结论: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是肯定的,乳腺钼钯X线摄片是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的有效检查方法。

  • 标签: 中医疗法 乳腺增生病 X线影像改变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