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类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中仅次于ABO血型系统的重要系统.Rh新生儿溶血病是RhD阴性孕妇与胎儿或新生儿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疾病,是造成胎儿或新生儿黄疸与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

  • 标签: RH阴性 产前检测
  • 简介:目的应用GlyPro酶法自动分析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探讨GSP的临床应用。方法评价genzymeGlyProGSP检测试剂盒的不精密度、分析范围、参考值与干扰实验。对50例正常健康个体、88例胰岛索抵抗(IR),17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以及47例代谢综合征(MS)患者进行GSP检测,并对1275人进行了社区健康调查。结果GlyPro酶法GSP检测试剂具有良好的精密度,批内、天间的不精密度分别为1.66%,2.38%(低值),1.42%,3.35%(高值)。GSP正常参考范围(204.32±35.41)μmol/L,95%可信区间为194.25~214.38μmol/L,线性检测范围至836.6μmol/L,能抵抗溶血及黄疸,24h内平均变异为10.49%:(1)胰岛素抵抗组,糖尿病组的GSP水平分别为(260.55±66.91)μmol/L,(393.74±154.84)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水平(P〈0.01),且IR与DM两者之间也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血糖控制不佳的DM患者在平均16.6d治疗后,GSP由(407.65±137.48)μmol/L降至(314.72±83.56)μmol/L,GSP平均下降了20.4%(P〈0.01),它与FPG,2hPG的相关性达r=0.43I(P=0.005),r=0.515(P=0.001),同比HbAlC,GSP的下降更快、更直观,也更经济;(2)对某社区1275人进行的健康调查中有47例代谢综合征及65例DM患者,分别占总人群的3.69%与5.10%,将他们的性别、年龄、FPG、2hPG、BMI、腹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TG、CHO、HDL—C、LDL-C及GSP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性别、年龄与HDL.C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均存在显著差别,其中MS组与DM组的GSP浓度分别为(359.98±138.67)μmol/L,(392.63±153.76)μmol/L,(P〈0.05),单独比较MS组与DM组,以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GSP与FPG,2hPG,TG,收缩压,舒张压,CHO显著相关,r依次为0.817,0.801,0�

  • 标签: 糖化血清蛋白(GSP) 糖尿病(DM) 糖化血红蛋白(HbAlc) 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合征
  • 简介:近年来细胞粘附分子及其研究已成为热点,对其调节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相互作用等功能,以及在细胞生长发育、免疫应答、炎症反应、血液凝固、组织修复和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给予高度关注。选择素(selectins)是新近被发现的细胞粘附分子中一个家族,包括P-selectin,E-selectint和L-selectin,主要功能为介导活化血小板、内皮细胞与自细胞、肿瘤细胞等粘附和相互作用,并与免疫损伤、炎症、血栓形成及肿瘤转移等密切相关。

  • 标签: P-选择素 临床意义 P-SELECTIN L-SELECTIN 细胞粘附分子 检测
  • 简介:目的研究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载量与抗-HCV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和符合性。方法用FO-PCR法检测146例高度怀疑丙肝感染的血清中的HCV-RNA,同时检测抗-HCV和ALT.结果146份标本中HCV-RNA阳性率为55.5%(81/146);抗-HCV的阳性率为58.2%(85/146);ALT异常率为54.8%(80/146)。HCV-RNA平均我量为6.98×10^5拷贝/ml血清。抗-HCV滴度和ALT异常率随着HCV-RNA载量升高而增加。结论用FQ-PCR法检测HCV-RNA可以确定:(1)高滴度抗-HCV血清具有传染性;(2)抗-HCV与HCV-RNA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80,P〈0.001,且有符合性和互补性:(3)对慢性丙型肝炎长期抗-HCV阳性,若出现HCV-RNA阴性或阳性可以鉴别活动性、复制性程度;(4)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 标签: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简介:  尿素清除分数Kt/V是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由Daugirdas公式,即Kt/V=-ln(R-0.008t)+(4-3.5R)×UF/W计算而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抽取患者透析前、透析后血标本检测血尿素氮,患者不易接受.且计算公式复杂,限制了该公式的普及运用,导致临床上对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估缺少实质性的依据.本中心运用BiotrackHM3000尿素监测仪检测患者的Kt/V,结果发现:使用尿素监测仪检测的患者的Kt/V值与Daugirdas公式计算的结果相关性好,而且不需抽血,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应用 尿素监测仪 检测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eTnI与病毒性心肌炎(AMI)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采用固相免疫层析法。结果508例阳性中VMA占60例,AMI占391例,共有31例出现延迟反应。结论定性检测CTNI可早期了解心肌细胞受损,有助于VMA及AMI的早期诊断。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肌钙蛋白 固相免疫层析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三种病毒(HPVB19、CMV、HSV)在儿科各种血液病中检测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8例经临床、血象、骨髓象及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组化确诊的血液病患者进行PCR的检测。结果98例血液病患者,HPVB19阳性检出率26.53%,CMV阳性检出率8.16%,HSV阳性检出率3.06%。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HPVB19阳性检出率最高,占41.66%;其次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占35.1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占14.28%;其它血液病患者阳性检出率较低。结论三种病毒在血液病检测中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尤其是HPVB19的检测,对指导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液病 三种病毒 PCR
  • 简介:门脉高压时,为了疏通淤滞的门静脉内血液到体循环中,门静脉系统和脐静脉之间通过侧支静脉通道实现分流。在这些侧支循环形成的过程中,潜在性地存在着消化道大出血的倾向,50%的死亡率危害病人的生命,因此,寻找有出血先兆的诊断方法以指导临床治疗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彩超观察肝硬化门脉高压时,脐静脉开放对缓解门脉高压、减少出血所起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我们从临床确诊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的132例更多还原

  • 标签: 彩超 门脉高压 脐静脉开放 静脉扩张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脑血流检测诊断脑死亡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TCD动态检测58例GCS<8分的颅脑损伤病人,其中脑死亡组22例,存活组36例。以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血流速度和频谱形态为主要观察指标,同时也检测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和椎基底动脉相应指标。结果深昏迷患者MCA平均流速<10cm/s,两条以上的血管出现舒张期反向血流或钉子频谱,血流方向指数(DFI)<0.8,是提示脑死亡的可靠指标。颅内压(ICP)50mmHg是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临界压力指标。结论TCD预示和确定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脑死亡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脑死亡 临床价值 重型颅脑损伤 TCD 血流 经颅多普勒检测
  • 简介: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乙肝患者血清前S1蛋白在乙肝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对抗夹心酶免疫方法对214份HBsAg阳性血标本和50份正常血标本进行前S1蛋白阳性率检测。结果血清前S1蛋白阳性率在大三阳组,小三阳组,HBsAg阳性联合抗-HBc阳性组和HBsAg阳性组四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前S1蛋白在HBeAg阴性中的阳性率为29.5%(31/105)。结论说明前S1蛋白在HBV感染宿主的过程中起吸附作用,并促进病情的发展。对部分小三阳病人,为避免HBeAg变异而产生的阴性误导,应进行前S1蛋白检测,前S1蛋白阳性者仍有必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前S1蛋白 含量检测 对抗夹心酶免疫法 表面抗原
  • 简介:目的获得Mu趾、第2趾供血系统彩超检查的资料,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彩超对正常人100只足的足背动脉、第一跖背动脉、第一跖底动脉进行超声探测并给予分型,临床应用26例,证实其可靠性、实用性。结果足背动脉内径(2.00±0.44)mm,按其口径可分为粗大型、中间型、纤细型,出现率分别为46%、52%、1%;第一跖背动脉起始处距皮肤距离(9.12±3.10)mm,中点距皮肤距离(7.14±2.34)mm,中点处内径(1.17±0.36)mm,按第一背侧骨间肌的关系可分为浅表型、肌内型、肌下型,出现率分别为46%、45%、7%,按口径可分为粗大型、中间型、纤细型,出现率分别为15%、69%、4%;第一跖底动脉出现率为92%,口径与第一跖背动脉有互补关系。临床应用26例,术中探查情况与术前彩超检查完全吻合,对血管变异病例行相应处理,再造38指均成活。结论彩超对Mu趾、第2趾供血系统的检查结果与解剖学资料相似,是准确、可信、可靠的,术前应用可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判断手术的难易程度、指导术中操作等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供血系统 彩超检测 分型 Mu趾甲皮瓣移植 第2趾移植
  • 简介:探讨彩色多普勒对糖尿病足背动脉的检测临床意义。方法用彩色多普勒对76例糖尿病患者,正常对照组42例进行检测,观察血管内径、中内膜厚度(IMT)、粥样斑块形成情况及多项血流参数。结果①糖尿病组足背动脉内径较对照组无明显减小、IMT和粥样斑块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②糖尿病组足背动脉最大流速、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③患者组中,有糖尿病足者血管狭窄较无糖尿病者明显(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能清晰显示足背动脉的内径及粥样斑块情况,并能对血流速度等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对预测糖尿病足的发生及估计病变程度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彩色多普勒 足背动脉
  • 简介:目的了解带状疱疹患者病程各期皮肤、皮下组织及皮神经声像图表现,探讨高频超声动态检测带状疱疹皮肤各层和皮神经声像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于出疹前、出疹期、皮损消退和皮损消退后1个月,对22例患者的38个病变部位进行高频超声检测,同时分别取同一病例健侧的对应部位作为对照组.观察皮肤各层及皮神经的声像图特征、回声变化,以皮神经走行的纵断面进行皮肤、皮下组织厚度和皮神经直径的测量.结果高频超声显示患侧在出疹前22处病变皮肤和32处病变皮神经回声减低,与健侧比较皮肤增厚(P<0.05),皮神经增粗较明显(P<0.01).出疹期皮肤35处、皮下28处、皮神经36处病变回声均明显减低,皮肤、皮下组织增厚与健侧比较(P<0.05),皮神经增粗较明显(P<0.01).皮损消退和消退后1个月,仍有皮神经增粗.所有患者均无后遗神经痛发生.结论高频超声可检测皮肤、皮下组织和皮神经结构,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带状疱疹患者在出疹前便有声像图改变,动态检测可为临床医师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对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早期治疗、减少误诊,改善患者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皮神经 皮肤 患者 高频超声 带状疱疹 皮下组织
  • 简介:目的抗凝血酶Ⅲ对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调控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人抗凝血酶Ⅲ,使抗凝血酶Ⅲ的检测具快速、准确,且成本大为下降。方法抗凝血酶Ⅲ抗体与人体中抗凝血酶Ⅲ结合产生免疫浊度,根据浊度的不同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抗凝血酶Ⅲ浓度。肝硬化患者100例、急性心梗患者40例、外科术后患者50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患者50例,与正常对照组100例分别检测抗凝血酶Ⅲ浓度。结果经t检验统计处理,正常对照组与上述各患者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抗凝血酶Ⅲ测定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监测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抗凝血酶Ⅲ 肝硬化 急性心梗 凝血酶原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肝动脉多普勒血流灌注指数(DPI)的动态变化对肝癌易感人群的随访价值.方法对180例肝硬化患者随访时行超声、血清AFP等检查,必要者行CT检查.超声检测参数主要有肝动脉DPI、肝动脉DPI增加值的百分比(DPI%)、肝动脉血流量(Qa)及肝静脉血流量(Qv),并对随访结果及肝癌诊断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80例肝硬化患者随访中临床诊断肝癌51例,其中37例为单一肿块型,9例为两枚肿块型,5例为弥漫型,肿块直径为1.3~2.7cm,平均(2.0±0.5)cm;(2)51例肝癌患者肝动脉DPI初检至发现肝癌时均有1次显著性升高,若以DPI%>26.4%作为判定肝硬化患者发现肝癌的标准,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为100%,肝动脉DPI诊断肝癌的时间比常规超声诊断肝癌的时间提前(37.6±12.7)d;(3)肝动脉DPI值与肿块数量有关,弥漫型肝癌最高,并与肿块直径及体积大小呈正相关(分别为r=0.352,P=0.0476;r=0.359,P=0.0423),但随肿块体积增大肝动脉DPI升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易感人群的随访中,肝动脉DPI值的显著性升高是诊断肝癌的可靠参数,与其他检查方法结合可将临床诊断肝癌的时间提前.

  • 标签: 超声检查 肝硬化 肝动脉 肝肿瘤 随访研究 肝动脉血流量
  • 简介:目的寻找一种准确、敏感的检测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水平的方法,为研究T细胞极化状态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可靠的手段.方法用PMA、ionomycin作刺激剂,刺激全血中淋巴细胞表达细胞因子,以monensin阻断细胞因子分泌至胞外,应用两种免疫荧光抗体同时标记淋巴细胞的膜表面特异的分子和表达并被阻滞在胞内的细胞因子,然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本方法检测18例正常人淋巴细胞的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其中CD4+T淋巴细胞中Th1占19.51%±4.96%,Th2占15.66%±3.95%;CD8+T淋巴细胞中Tc1占16.22%±1.78%,Tc2占9.20%±1.96%;而12例妊高征孕妇的Th1、Tc1百分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Th2的比例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结论双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可以客观、准确地检测淋巴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水平,判断T淋巴细胞的极化状态.妊高征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存在T淋巴细胞的极化水平异常,可能与妊高征的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细胞内细胞因子 淋巴细胞 检测 临床意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 简介:目的利用重组抗原检测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抗OP自身抗体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经Ni-NTA柱纯化表达重组OP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分别用免疫印迹法(IBT)和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0份PBC患者血清,80份其它肝病患者血清,80份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和100份正常人血清。结果70份PBC患者血清中检测出阳性患者62例,阴性8例,阳性率为87.6%。其它肝病患者血清、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和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重组抗原检测M2抗体有一定的敏感性。结论利用重组抗原OP检测M2抗体,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助于PBC的临床诊断。

  • 标签: OGDC-E2-PDC-E2二联体 胆汁性肝硬化 自身抗体 免疫印迹 酶链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为探讨骨髓(BM)和外周血(PB)细胞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分期、疗效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采用半巢式PCR,对治疗前B-NHL患者BM46例和PB38例及治疗缓解后的BM和PB10例进行了该标志的检测,对照组为非肿瘤或非细胞来源肿瘤患者的BM或PB共33例,结果显示:在B-NHL组,治疗前形态学有瘤细胞侵犯的3例BM及2例PB,克隆性IgHCDR3重排大大万籁;在形态学未见异常的BM和PB中克隆性IgH重排阳性率分别为65.1%及44.4%,与B-NHL分期及有无全身症状无关,10例病理组织克隆性IgH重排阳性的病人,7例缓解后BM和PB重排转为阴性,处于持续完全缓解状态;2例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BM或BNP重排持续阳性者复发;1例移植后10个月BGM克隆性IgH重排阳性仍处于完全缓解,对照组33例中仅1例克隆IgH重排阳性,本方法的特异性为97%。研究提示,PCR法能早期诊断BM及PB的瘤细胞浸润,临床缓解期BM或PB克隆笥IgH重排阳性预示可能有近期复发,阴性者可能持续缓解,个别IgH阳性者仍长期生存,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骨髓 外周血 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
  • 简介: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伴大血管病变30例,无大血管病变30例)及30例正常人,每例均空腹抽静脉血2ml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浓度及彩色超声多普勒测量颈动脉IMT.结果2型糖尿病伴及不伴大血管病变组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群组(P<0.01及P<0.05),且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水平也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P<0.05).结论随着糖尿病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颈动脉内膜中层逐渐增厚、CRP逐渐升高,CRP可能是2型糖尿病及其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一个良好预测因子.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 C-反应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