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节管理对静中心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本院静中心实行细节管理时划分为研究组,选择2016年3月-2016年9月未实施细节管理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的管理模式,研究组行细节管理。对比两组管理质量。结果研究组调配评分为(68.2±3.1)分,发放评分为(65.6±2.5)分,管理评分为(66.1±1.9)分。对照组调配评分为(89.9±2.6)分,发放评分为(88.3±3.0)分,管理评分为(97.5±2.2)分。数据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70.00%,数据对比P<0.05。结论通过细节管理,可以提升静中心的管理质量,且可以提升相关科室的满意度。

  • 标签: 细节管理 静配中心 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PDCA循环在静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实验于2016年5月~2017年7月将医院静中心内的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应用组和对照组,观察分析8名护理人员在2016年5月~2017年1月的护理质量和8名护理人员在2017年2月~2017年7月的护理质量,对比护理人员在采取PDCA循环方法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应用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在在静中心护理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改善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宜广泛应用于护理管理中。

  • 标签: PDCA循环 静配中心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住院瘾青少年的心理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7年1月份-10月份收治的住院瘾青少年患者78例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积极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分变化情况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较护理前比较有差异,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74%(36/38),较比对照组84.21%(32/38)的满意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住院瘾青少年由于年龄等情况,患者住院接受治疗心理焦虑严重,抵触治疗,对治疗效果等有一定的影响,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有效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住院网瘾 青少年 心理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8例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织红细胞监测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38例化疗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应用测定患者化疗前后的织红细胞计数、未成熟的织红细胞计数指标,比较计数结果。结果相比化疗前,化疗后的第3d、第6d,患者的织红细胞、未成熟织红细胞均下降,同时在化疗后的第6d患者的织红细胞以及未成熟的织红细胞指数均降到最低,化疗后的第14d患者的织红细胞以及未成熟的织红细胞指数均有所提升,P<0.05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肿瘤患者化疗的期间,应用织红细胞的计数资料可作为反映早期的骨髓功能抑制情况的指标。

  • 标签: 肿瘤患者 化疗治疗 网织红细胞监测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保存不同时间对织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 20例健康体检者 EDTA-K2抗凝静脉血 2ml,分别于即时、 4℃冰箱保存一天、两天、三天,共 4次在 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 IPF;另外,随机抽取 20例门诊病人 EDTA-K2抗凝静脉血 2ml,于室温下每隔 2小时检测一次 IPF,观察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 4℃冰箱保存 24小时后, IPF%、 IPF#均值与当天检测均值差异有显著性( P=0.003,0.006)。室温保存标本在 4小时之内结果稳定。结论: EDTA-K2抗凝全血在室温下 4小时之内对织血小板的检测稳定; 4℃冰箱保存一天后不适于织血小板的检测。

  • 标签: 网织血小板 /保存温度 /保存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成立于 2014年 4月)为研究对象,对该科室内的 40名医护人员以及 32名护理人员实施细节管理。结果 通过对比将细节管理应用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发现,在实施细节护理前后医护人员的不满意( X2=7.263, P值< 0.05)、比较满意( X2=6.291, P值< 0.05)以及非常满意( X2=13.725, P值< 0.05)对比差异均显著,并且实施细节护理前的总满意为 67.50%,实施细节护理后的总满意为 97.50%,对比差异显著( X2=8.872, P值< 0.05);通过对比将细节管理应用于患者前后的考核能力结果发现,在实施细节护理前后医护人员的考核能力结果出现不及格( X2=4.296, P值< 0.05)、良好( X2=6.629, P值< 0.05)以及优秀( X2=1.752, P值< 0.05)的人数对比差异显著,并且总达标率在实施前后的差异性也较大( X2=3.851, P值< 0.05)。结论 对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细节管理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静配中心 细节管理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钛作为喉支架进行喉功能重建的可行性。方法对于合适的喉癌患者,先行喉垂直额侧部分切除,在术中根据喉部缺损的需要应用钛制作恰当的喉支架,保留胸骨舌骨肌及其筋膜,作为喉支架的衬里,肩胛舌骨肌覆盖钛喉支架的外侧,进行三明治式的喉腔重建。术后观察患者术后吞咽、呼吸、发音等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感染,无呼吸困难,术后吞咽、呼吸、发音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合适的声门型喉癌患者,可以应用钛作为喉支架进行喉腔重建。

  • 标签: 喉部分切除 钛网支架 喉功能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苯中毒时未成熟织红细胞指数(IRF)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复制(与)慢性苯中毒引起(骨髓再生障碍病理过程相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对照组(A组)32只小鼠,分为4小组,每小组8只,于小鼠背侧皮下单纯注射玉米油2ml/kg,每周三次,按注射次数不同分为A1组(15次)、A2组(18次)、A3组(21次)、A4组(24次)四个不同的注射次数组;实验组(B组)32只小鼠,同样分为4小组,每小组8只,注射用等量玉米油稀释的2ml/kg苯,方法同对照组,分别为B1、B2、B3、B4组。采用Beckman—CoulterGen.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各组IRF、织红细胞百分比(Ret%)、平均织红细胞体积(MRV),以及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含量(Hgb),并将注射次数相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苯+玉米油”注射15次时,WBC、MRV已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或P<0.05);注射18次时,IRF和PLT也同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注射21次时,RET%轻度下降(P<0.05),IRF已极度下降(P<0.001),其他参数也都呈不同程度下降(P<0.01或P<0.001);注射24次时,各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01)。结论:慢性苯中毒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时IRF和MRV降低比其他红系指标早,IRF和MRV的检测作为了解骨髓红系受抑制状态的新型指标,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 标签: 网织红细胞 实验性苯中毒 再生障碍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指数 网织红细胞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在内科护理中实施质量管理,分析对内科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方法于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入组我院56例内科患者,分组时符合数字表法,纳入实验组的28例患者行质量管理,纳入对照组的28例患者行常规管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中实施质量管理,可提升内科护理质量

  • 标签: 内科 质量管理 内科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和液时间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132例进行研究,依据干预方式分组,其中42例常规用药干预为对照组,45例实施联合用药干预为观察组,45例实施液时间干预为研究组,观察三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6.67%显著高于观察组2.22%和研究组2.22%,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56和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P<0.05。结论在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加强联合用药干预和液时间干预可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干预方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螺内酯、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研究选取我院接收的6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螺内酯、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本次研究采取常规单一疗法与贝那普利、螺内酯相对照的方法,与对照组(42.42%)相比较,观察组心功能治疗总有效率(90.91%)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54.55%)相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贝那普利、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协同作用好,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螺内酯 贝那普利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质量控制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50例需要血液净化的患者,常规组75人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75人对患者的护理管理中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是98.67%和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的总有效率73.33%和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情况更优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3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实行质量控制,能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质量管理 血液净化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血凝试验的检验结果的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内来我院检验科做血凝试验的患者。将其试验结果及病程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影响血凝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大范围的资料搜集整理,分析血凝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有人为操作因素、环境因素、试验材料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等。结论血凝试验是医学检验工作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检验手段,为了提高医学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对血凝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十分必要。

  • 标签: 血凝试验 检验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制定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我公司微生物检验科室采集的检验样本700份,纳入时间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分析检验报告,复核检验数据的准确性,明确质量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质控措施。结果700份微生物检验报告的结果准确率为91.3%,61例误差结果中,人员因素23例(37.7%)、样本因素17例(27.9%)、操作因素13例(21.3%)、其他因素8例(13.1%)。实施质控措施后,检验结果准确率明显提高,取样不合格率、误差超限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较多,涉及人员、采样、操作等方面,检验人员应制定并实施质控措施,提高检验质量,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依据。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质量 影响因素 质控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就间接导致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在我国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放疗,且放疗在治疗恶性肿瘤疾病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与传统的常规放疗相比,强调适形放疗不仅可以使靶区的照射更加均匀,同时也可以减少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提高肿瘤的控制率,减少复发与副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调强放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就要对其至来年个进行有效的控制。

  • 标签: 放疗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胃镜消毒后来的微生物监测,对我院胃镜消毒的消毒质量进行评估,为控制由胃镜消毒不严所引发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GB15982-2012[1]和《消毒技术规范》[2]要求的方法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判定。结果胃镜消毒不合格率达到了16.11%。结论工作人员在胃镜清洗、消毒、管理和使用工作中存在瑕疵,导致了胃镜消毒质量的下降。

  • 标签: 胃镜 监测 消毒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影响。方法于本院妇产科2017年1月-12月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时的护理人员中,随机选取35例作为观察组,观察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健康知识得分更高,护理满意度(94.39%)更高,较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到妇产科门诊护理管理中,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提高产妇健康知识了解水平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妇产科门诊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建立护理质量控制自查小组促进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中抽选177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1例,采用建立护理质量控制自查小组。对照组86例,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记录护理治疗与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护理文书、消毒隔离、专科护理、基础护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8.90%,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9.53%,实验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建立护理质量控制自查小组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普遍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质量控制自查小组 消化内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保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亦不断提升。对医疗机构来说,怎样做好孕妇孕期的保健服务,如何衡量孕期保健服务的质量成为新时代妇幼工作者的一大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回顾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市市医院、乡镇卫生院及我院住院分娩的共计20505例的临床案例的质量问题入手,对孕期保健的问题展开探讨,得出产妇做好孕期保健,能够有效降低母婴危险,提升生育质量的结论。旨在通过研究与分析对相关方面的工作提出一些创新的思路,完善住院分娩保健工作质量的管理及评估体系,促进妇幼保健工作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 标签: 住院分娩 产科质量 保健工作
  • 简介:摘要在护理方面,细节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患者的护理安全以及护理服务质量的高低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本篇文章中,通过护理实践经验相互结合,根据相关的环境、护患关系、技术、护理质量等等方面来进行探究与分析,并以儿科护理为研究的方向进行探究,分析如何从细节方面来更好地确保儿科护理的进行。

  • 标签: 儿科护理 细节注重 护理质量 方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