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实施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使护理人员的福利工资与工作完成质量挂钩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护理团队注入活力。方法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对护理人员照顾患者的难度,患者数量,工作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参与护理研究等内容进行细化和量化,根据不同的项目设置不同分数。结果通过绩效考核,将护理人员的经济收入和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参与护理知识培训和护理工作、护理研究相结合,从根本上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形成了积极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更好地促进优质服务的发展。结论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维护护理安全,稳定护理队伍,改善护理服务。

  • 标签: 护理人员 绩效考核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根据我院收治的9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总结临床护理体验和结局。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的完成手术,没有出现并发症病例。使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服务,让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感增强了,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围手术期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都有所贯穿,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几率显著下降,临床中各种护理缺陷得到了控制,减少误差和事故,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二次剖宫产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胰腺导管插管术(ERCP)插管困难患者行ERCP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诊治的ERCP插管困难患者中选取87例作研究对象,在其常规插管失败后,进行乳头预切开,再次尝试插管,若1h后插管操作仍未成功,则择期进行ERCP插管。结果①本组患者的总体ERCP的插管成功率是93.10%,与首次ERCP插管成功率64.37%相比较高(P<0.05);②本组患者首次ERCP插管时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4.94%,与ERCP的并发症发生率3.45%相比较高(P<0.05)。结论ERCP插管困难患者行ERCP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显著提升ERCP插管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可行性均较高,可借鉴。

  • 标签: ERCP 插管困难 二次ERCP 并发症 插管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在不同时间米索前列醇,对剖宫产病人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之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手术的病人118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38人(术中、术后使用缩宫素);乙组40人(在甲组手术基础上,手术之后在病人直肠内放置米索前列醇);丙组40人(在甲组手术基础上,病人在手术中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比较甲、乙、丙三组病人术中、术中、术后2小时内、术后一天内出血量,发生产后出血概率。结果丙组术中、术后2小时内、术后一天内的出血量少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病人术中和术后2小时内出血量显著低于乙组(P<0.05);乙组病人术后2小时内、术后一天内出血量明显低于甲组(P<0.05)。丙组病人产后发生出血率为5.00%,明显低于甲组23.68%(P<0.05)。结论手术中给予剖宫产病人服用米索前列醇的防治出血效果强于术后放置米索前列醇和常规使用缩宫素的用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术中 术后 二次剖宫产产后出血 米索前列醇
  • 简介:摘要医生是一项崇高的职业,一直以来在人们心里都非常尊重医生,尊重他们的工作,可是,近年来医患问题却从未终止过,成为社会上的一大问题。随后,国家实行了医改,全面改革医院的体制,实行新的制度和政策,解决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建立健全医院体系,完善各项制度,切实提高医院绩效,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这种医疗服务是我们广大人们所追求的,以及新形势下的医院不同于以往的医院管理体制,只有建立在一个良好的管理体制下,医院才可以拥有更好的业绩。

  • 标签: 新医改 薪酬制度 改革 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肠造口术后出院的病人进行首次和随访,了解首次随访与随访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分析,以达到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的目的。方法:于 2018年 1月至 8月,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对 186例肠造口患者进行随访,其中首次随访病人为 175例,随访为 150例。利用电话随访电子档案记录方式,确立随访内容,制定随访流程,加强随访质量监控。 [1]结果:随访问题出现率高于首次随访问题出现率。结论:通过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整改对策,减少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肠造口 出院患者 电话随访 问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儿科患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儿科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例数各为45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儿科基础护理,观察组行风险防范式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及操作规范)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且基础护理及操作规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儿科患儿行及时有效的风险防范式护理措施,能够同时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儿科 护理管理 风险防范式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经比较可知,两组研究对象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术后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综合护理干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于手术时间的缩短和术后复发率的降低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手术时间 术后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增加使用细节管理,得出细节管理的具体作用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儿科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细节管理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研究,得出相应的结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28(56.00%),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47(94.00%),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儿科进行护理管理的时候,使用细节管理,可以全面提升儿科护理管理的水平,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确保患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细节管理 儿科护理管理 应用 分析
  • 简介:2003年7月24日在温州召开了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第常务理事会。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高教司副司长田勇泉、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会长王德炳,以及卫生部科教司、国务院学位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总后卫生部科训局等有关领导和常务理事80余人出席了会议。吴启迪副部长等领导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还安排了以下内容:学会2003年工作情况报告;中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学制改革研究课题情况介绍;世界医学教育会议情况介绍;学会组织建设等。会议于7月26日圆满结束。

  • 标签: 全国医学教育 医学教育学会 学会理事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形势下护理绩效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不同门诊部门的68位专业护理人员,随机把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管理,观察组绩效护理管理,以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为实验时间,对比两组护理人员一年后水平提升情况、护理人员离职情况、以及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人员护理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人员离职率(26.47%)明显高于观察组(11.76%),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97.06%)明显优于对照组(73.53%),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绩效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减少离职率,对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增强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绩效管理 护理干预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方式及施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1月84例儿科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在儿科护理管理中采取常规模式,观察组在儿科护理管理中采取风险防范模式。比较两组家长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风险评估质量、防范意识、预警机制、处理能力;儿科护理管理风险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家长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风险评估质量、防范意识、预警机制、处理能力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儿科护理管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防范实施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风险评估质量、防范意识、预警机制、处理能力,防范风险发生,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维护护患关系。

  • 标签: 儿科护理管理 风险防范方式 施行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科急诊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接诊的儿科急诊患者资料186例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平均每组9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护理风险管理,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产生投诉事件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对于儿科急诊护理工作中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危险事件的产生,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儿科急诊 风险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探讨其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儿科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其中存在的护理问题。结果本组的60例患儿中,共8例发生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3.3%,其中2例为患者因素,占25%,3例为医院管理因素,占37.5%,3例为护理人员因素,占37.5%。结论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护理人员技术因素、护理人员较差的法律意识以及护患沟通问题,因此医院应该进一步加强管理,认真的培训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使护理质量和水平提高,从而实现儿科护理的安全性。

  • 标签: 儿科 护理安全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膀胱肿瘤电切联合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与疗效。方法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0例分为两组,实验18例,患者在第一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4-6组行电切,以后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12例,行TUR术后1周膀胱灌注化疗,以后常规进行膀胱灌注化疗,观察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总复发率16.7%,实验组复发率,对照组复发率。结论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及电切可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

  • 标签: 膀胱癌二次经尿道肿瘤电切 膀胱灌注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心理护理儿科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随机抽取我院儿科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6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着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包括80例儿科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的内容,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恐惧焦虑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过度恐惧焦虑占比为2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2.5%(P<0.05),试验组患者的轻度恐惧焦虑占比为4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P<0.05)。这表明在儿科护理中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有利于患者以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面对治疗,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对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值得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儿科护理 恐惧焦虑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院就诊并住院的患儿967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2015年1—12月住院患儿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2016年1—12月的住院患儿为实验组,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儿在液体外渗、跌倒坠床和烫伤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通过对传统的护理模式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液体外渗、跌倒、坠床以及烫伤四种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发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要低于传统模式(P<0.05),在使用两种不同护理模式下,不同性别患儿发生4种不良事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家长相比于传统护理模式,其对医护人员服务的满意度相对更高(χ2=80.304,P<0.001)。结论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尤其对低年龄段儿童加强护理,可以有效减少住院患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护理模式 儿科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准确的分析儿科护理的实际风险管理水平,分析实际护理应用护理研究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100例患儿作为有效的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进行分配,对照组和实验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水平,输液外渗情况,是否存在医患纠纷问题,是否存在药物错发等不良反应事项。结果通过研究患儿护理前后的风险管理满意度、输液渗透情况,医患纠纷问题,对药物错发等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有效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水平,实验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其差异符合对比护理分析要求,p<0.05。结论风险管理儿科护理工作中具有有效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的提高儿科的急诊护理满意度水平,同时降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水平,确保风险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

  • 标签: 风险管理 儿科护理 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