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PDCA的方法与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月90例医院患者,信封方法分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予护理常规,实验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PDCA。比较两组满意比率;护理服务的质量评分;护理前后焦虑心理症状;跌倒、压疮、非计划性拔管等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满意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服务的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心理症状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心理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跌倒、压疮、非计划性拔管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效果好,可改善焦虑心理症状,减少跌倒、压疮、非计划性拔管等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PDCA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回流方法和护理的归纳总结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回流方法和护理的归纳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在术后5d拔管后出现皮下积液2例,均为肥胖患者,1例经穿刺抽吸后而治愈;1例经过重新放置引流管于10d后痊愈;全组病例无皮瓣坏死。结论皮下积液较易于发生在肥胖病例中,原因可能是肥胖患者腋窝清扫后残腔较大,因此,针对肥胖病例尤其应该加强引流及创面的观察。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心电图 肺血管造影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在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讨论其改进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采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患者6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15例)和对照组(3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采血,而观察组则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加强管理。比较两组皮下瘀血、溶血、采血量不准确、穿刺针头脱出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预性护理措施的方法,有助于减少真空负压采血的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效果满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采血方式。

  • 标签: 真空负压 静脉采血 护理 原因分析 改进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改进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于我院心内科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6例,该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56例,该组患者应用改进后的护理方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内科的护理中,及时地更新护理服务理念,转变护理服务思想,并定期进行人员培训,能够有效地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护理能力,可以显著地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 标签: 心内科 改进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住院病案首页是患者住院期间相关信息精炼的汇总,病案首页填写缺陷会直接影响到医疗统计、DRGs分组、低风险死亡率和保险报销等等。所以,医师必须改进措施,规范完整的填写病案首页势在必行。

  • 标签: 病案首页 填写缺陷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幼儿由于身体孱弱,抵抗力较差,所以幼儿群体的发病率是很高的。幼儿的病症很多时候需要用到手术来进行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在手术过程中对幼儿进行麻醉是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及国家卫生部门对临床小儿麻醉过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这种情况,在高校相关专业对医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需改进临床小儿麻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对小儿进行麻醉工作的水平。本文将着重探讨临床小儿麻醉教学的改进内容及具体措施。

  • 标签: 临床麻醉教学 改进与探讨
  • 简介:摘要幼儿由于身体孱弱,抵抗力较差,所以幼儿群体的发病率是很高的。幼儿的病症很多时候需要用到手术来进行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在手术过程中对幼儿进行麻醉是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及国家卫生部门对临床小儿麻醉过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这种情况,在高校相关专业对医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需改进临床小儿麻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对小儿进行麻醉工作的水平。本文将着重探讨临床小儿麻醉教学的改进内容及具体措施。

  • 标签: 临床麻醉教学 改进与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服务采用质量持续改进模式进行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82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护理工作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护理工作实施质量持续改进式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95.1%,高于对照组的82.9%(P<0.05);仅有2例并发症出现,少于对照组的8例(P<0.05);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服务采用质量持续改进模式进行管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大幅度改善其生活质量,使其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子宫肌瘤 护理 质量 持续改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置管后防止感染管路维护及护理改进措施。方法以本科室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留置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0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PICC置管维护与护理改进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留置PICC置管患者实施维护与改进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出现,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PICC置管 管路维护 并发症 护理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及效果。方法以我院实施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管理改进的时间(2016年10月)为分组间隔,分别于2016年2月-2016年9月、2017年2月-2017年9月这两个时段,各抽取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逐一纳入对照组、改进组2个组别。两组分别实施常规临床路径管理、改进临床路径管理。结果改进组患者的治疗总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改进组患者自入院至接受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临床路径管理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总好转率,缩短患者入院至接受治疗时间。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临床路径 电子病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辽宁何氏医学院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在临床技能培训课中皮内注射操作考核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提高临床技能的教学质量。方法对本校2015级护理本科学生进行皮内注射(青霉素试敏)的操作考核,随机抽取的200名护生的考核成绩,对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持续改进。结果护生在该操作中对于未向病人解释用药目的占48%、抢救药品准备不全占49%、进针固定皮肤不紧占48%、进针角度过大占34.5%,对病人人文关怀及沟通较差43.5%。针对学生在皮内注射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基本要点的培训和讲解,使学生明确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加强对病人实施人文关怀。结论护理实践教学中要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讲解及考核,考核过程中应以模拟考核与标准病人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对操作目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应对能力。

  • 标签: 护生 皮内注射 错误分析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护理记录中存在问题及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住院的90例神经外科患者,对其出院病历进行整理分析,对所有病历按照《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的各项要求进行仔细核对。就核对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在这90份病历中,发现有28份病历存在着问题,占总数的31.11%。在发现的28份问题病历中,共检查出62处护理记录缺陷。结论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对逐步改善和提高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记录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国际惯行的ICD-10的疾病分类编码方法,对患者病历首页疾病及手术操作编码进行质量控制,以期提高编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方法以数字随机法将本院录入的病案以110的比例进行病案核查,记录其错误问题。结果在主诊断编码、其他诊断编码、手术操作编码中,月平均错误率最高的为主诊断编码,达到15%。采用PDCA对其进行持续性质量改进后,每月编码错误率大幅下降,其中主诊断编码的错误率从最初的最大值23%持续性下降为最小值12%,而其他诊断编码的错误率从起初的最大值20%持续性下降为最小值5%,手术操作编码的错误率从起初的最大值10%持续性下降至最小值7%。结论通过PDCA对ICD编码进行质量改进,可以提高编码的准确性。

  • 标签: 病历 编码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病理诊断对了解患者病情、手术方案的选择及术后对患者实施治疗方案都起着决定的作用,针对病理标本的各个环节,我科对病理标本的管理措施进行持续改进,完善了相关制度、改进了工作流程、多科室沟通制定有效合理的改进方案、明确责任,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病理标本 持续质量改进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医疗治疗持续改进中的具体应用与效果。方法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这段期间内,将38例护理人员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则借助品管圈活动进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最终比较两组护理小组医院治疗情况比较。结果对照组药物发放错误率与正确率分别为31.58%、68.42%,观察组药物发放错误率与正确率分别为5.26%、97.74%。观察组药物发放错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应用品管圈,其有助于提升药品发放正确率,促进医疗质量改进,值得医院应用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医疗质量 持续改进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对提高X-ray摄影技术质量效果,总结质量管理方法,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1—12月间该科5000张X光片为观察组、2011年1月—2013年12月5000张X光片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为实施质量持续改进模式之前X线摄影片,观察组为实施质量持续改进模式之后X线摄影片,对比分析两组X线片质量、废弃X线片数量等指标。结果在随机抽取的2011年5000张X线片中,甲级、乙级、丙级X线片分别为4042张、671张、287张,全年废弃线片183张;2016年1—12月间该科5000张线片中,甲级、乙级、丙级X线片分别为4430张、492张、18张,全年废弃线片0张。两组丙级和废弃X线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X线片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为X线机出线量不准、患者移动及技师主观因素。结论质量持续改进在X线摄影技术中,使X线摄影技术质量明显提高,废弃X线片有明显减少,提高了临床辅助功能,使医生和患者更满意。

  • 标签: 质量持续改进 X 线片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置管后防止感染管路维护及护理改进措施。方法以本科室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0例留置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5例,共86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PICC置管维护与护理改进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留置PICC置管患者实施维护与改进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出现,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PICC置管 管路维护 并发症 护理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评估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子宫肌瘤患者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电子胃镜检查中改进型无痛胃镜护理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进型无痛胃镜护理技术)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检查结束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咽部顺利通过率、胃镜顺利展开率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咽痛发生率、唾液带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电子胃镜检查过程中,采用改进型无痛胃镜护理技术,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电子胃镜检查 改进型无痛胃镜护理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2例腹外疝患者资料分析,根据患者不同手术方式分组,对照组患者共37例,手术方法为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共45例,手术方法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92%,高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44%,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4.354,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4±1.3)d长于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3±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68,P<0.05)。结论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 腹外疝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