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记录,总结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最常出现的问题有不能规范、及时地填写病理申请单填;不能及时送检病理标本;送检中标本混淆或倾倒、术中小标本遗失;病理标本袋标签上患者的姓名被写错或标签脱落;没有很好固定标本导致标本变质等。改进对策有加强全员对病理标本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病理标本的管理,并确保正确固定;加强病理标本管理登记本的管理,严格执行交接制度。从2011年开始改进手术室病理标本的管理方法,病理标本管理问题已由2011年的68例将至2015年的8例。结论针对手术室病理标本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可显著降低病理标本管理缺陷,提高标本管理质量。

  • 标签: 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 问题 改进对策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应用干预。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法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指标为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呼吸道感染患者其有效满意率和护理质量评分均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有效满意率和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呼吸道感染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其有效满意率和护理质量评分均相对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呼吸道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进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我院收治的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改进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常规组给予传统保留灌肠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改进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治疗效果均有显著提升,但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为突出,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能够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患者肠道内的存留时间,提升药液与溃疡面的接触面,充分发挥药效,提高治疗质量。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改进灌肠方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的效果。方法于2014年1月开始实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持续改进,对比在实施前后不合理用药类型以及用药合理性差异。结果实施前后均抽查200份处方,实施前不合理情况为64次,实施后降低至12次。用药不合理类型大多为剂量偏高、用药间隔不当。结论加强持续改进有利于提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运用。

  • 标签: 持续改进 抗菌药物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采血站采血护理当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全部为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进行无偿献血的100例献血人员,将其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在自愿的情况之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为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过程当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无偿献血人员对护理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将两组献血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调入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模式对于血站采血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当中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并且能够确保采血的质量,提升无偿献血人员的满意度,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血站采血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穿刺孔设计改进,探讨穿刺孔改进后的临床结果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芦溪县人民医院自2011年至2016年期间,比较采用新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两组病人在术中情况、术后情况的变化。结果采用新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比较,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出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采用新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组,其中转开腹率,明显低于传统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组(P<0.05)。结论采用新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出现等方面,与传统的穿刺孔设计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降低了中转降低了中转开腹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穿刺孔设计改进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中转开腹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比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基于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护理文书、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安全护理和急救物品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可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子宫肌瘤护理中效果显著。

  • 标签: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子宫肌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对于医院重复使用器械起到消毒灭菌以及发放的作用,通过重复使用器械的清洁对感染进行控制。因此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就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所在,本次我们针对PDCA循环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并做出相应综述。

  • 标签: PDCA循环 促进 消毒供应中心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患者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建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作用。方法选取200例PICC静脉治疗的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前者给予常规方案护理,后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并且在此过程中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为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对比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PICC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远低于常规组(P<0.05);组间满意度数据分布情况与总满意率经对比可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PICC静脉治疗患者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护理中建立并应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提升满意度。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持续质量改进管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4月20日至2017年4月20日我院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改进组(50例,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常规组(50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对比改进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护理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结果改进组患者护理依从率(98.00%)相比常规组(80.00%)明显更高,P<0.05;改进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87.24±3.61)分、满意度评分(89.27±4.77)分相比常规组(81.62±3.58)分、(82.27±3.44)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切实可行。

  • 标签: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子宫肌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在乳腺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8-2017.7期间进行乳腺微创手术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乳腺微创手术患者实施责任制优质护理模式,观察组乳腺微创手术患者则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比较这两组乳腺微创手术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乳腺微创手术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乳腺微创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数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乳腺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 标签: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 乳腺微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骨创伤患者,将其随机化分组,两组各有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疼痛管理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3天疼痛评分(3.85±0.75)分、护理后5天疼痛评分(1.63±0.22)分、护理后10天疼痛评分(0.53±0.13)分、护患纠纷发生率(0.00%)、依从率(100.00%)、满意度评分(96.74±2.85)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创伤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疼痛管理,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满意率。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骨创伤 疼痛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持续质量改进对降低难产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7年8月期间经阴道分娩的1200例产妇选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常规组(n=600)、观察组(n=600)。常规组产妇实施常规质量管理,观察组产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对2组产妇难产并发症发生率、质量管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在难产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产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产妇,数据分别为0.17%、1.17%,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质量管理方面,观察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产妇,数据分别为98.33%、90.0%,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对降低难产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十分显著,同时还可以提高产妇质量管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借鉴与应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难产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护士的培训模式改进效果进行评析。方法以我院神经外科ICU室的30名护士作为观察对象,均接受改进专科护士培训,对比分析培训模式改进前后科室护士的理论和实操考试成绩、ICU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培训模式改进前理论、实操考试成绩分别是(80.1±2.4)分、(81.4±3.1),改进后分别为(95.5±3.6)分、(97.1±2.2)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改进后ICU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提升,优于改进前(P<0.05)。结论对既有神经外科ICU护士培训模式进行有效改进,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室 护士培训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计划免疫室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影响其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2月份-2013年6月份在我社区中心儿童计划免疫室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家属15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本研究专门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儿童家属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计划免疫室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接受调查的儿童家属中,家属的满意度与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工作人员解释问题的能力,排队等候的人数,时间,秩序等因素有关,分别占94.7%,90.0%和85.3%。结论计划免疫室工作人员应重视和加强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儿童家属对计划免疫室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计划免疫工作 满意度 相关因素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基层医院中药房是医院内与社会、患者交流接触最多的窗口之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基层医院的整个声誉,基层医院必须对中药房的管理做出足够的重视。但是就目前基层医院中药房的情况来说,其管理上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中药房的建设,无法为基层医院的整体发展做出合理的贡献、甚至阻碍了基层医院的发展,如何就目前基层医院中药房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改进,成了基层医院面临的主要问题。

  • 标签: 基层医院,中药房,管理
  • 简介:摘要方法我院从2017年1月开始在内分泌科护理管理中开展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将质量改进后的一年时间作为观察组,改进前的一年时间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1%,护理投诉出现率为2%,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对照组分别为6%、9%、83%,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应用在内分泌护理管理中可以提升护理管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内分泌科 护理管理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急症手术麻醉方法、用药原则等。一般认为,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尤其是痛觉的丧失。急症手术由于患者病情紧急,其不良预后可比择期手术者增高3~6倍。急症手术预后效果如何,急症手术麻醉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急症手术 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