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交感性眼炎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交感性眼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病理学等全面检查,确诊病情后采用糖皮质激素、散瞳、抗生素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70例患者经治疗后其视力改善效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2个月随访显示,病情复发17例复发率为24.0%,且伤口24h以上修复及未修复者的复发率显著高于伤口24h内修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感性眼炎患者以外伤致伤几率最高,临床症状以视力下降为主,病变以葡萄膜炎发病率最多,经临床早期综合治疗后,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恢复效率,降低病情复发率,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交感性眼炎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三名交感性眼炎(因眼球穿孔伤未治疗所致)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措施予以分析,并做以讨论。方法在我院于2016年7月到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交感性眼炎患者当中择取三名因眼球穿孔伤未得治疗所致的病例,对其临床表现以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三名患者当中有一名接受眼球摘除手术,另外两名患者炎症得以有效控制,眼球得以保留。结论临床中,对于受到眼球穿孔伤的患者,及时对其行以伤眼处理,能够有效降低交感性眼炎的发作隐患;如果是已经发生症状的患者,那么就在治疗过程当中尽可能早的行以大剂量皮质类固醇进行治疗干预,必要情况下才选择眼球摘除手术,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眼球穿孔伤 交感性眼炎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法替尼(Afatinib)与顺铂联合应用于膀胱癌细胞的协同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及耐药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先进行膀胱癌阿霉素耐药T24细胞株(T24-ADM)的制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Afatinib联合顺铂对T2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分别用MTT法检测Afatinib作用前后顺铂对T24-ADM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Afatinib和顺铂联合用药的T24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高于单用顺铂;顺铂对Afatinib作用后的T24-ADM细胞抑制率高于Afatinib作用前。结论Afatinib与顺铂同时作用膀胱癌T24细胞时,两者在抑制T24细胞增殖上表现出协同作用,Afatinib作用后顺铂对于膀胱T24-ADM细胞的抑制率高于单独用顺铂的抑制率。

  • 标签: Afatinib 顺铂 多药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中GATA3的表达敏感性以及对病理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75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旁组织作为甲组,选取3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作为乙组,其中甲、乙两组均纳入实验组,选取30例健康乳腺组织作为对照组,三组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ATA3的表达水平,总结三组GATA3的表达水平情况,分析乳腺癌组织GATA3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无一例GATA3表达阴性,GATA3阳性表达率达到了100.0%;乙组无一例GATA3表达阴性,GATA3阳性表达率为100.0%;甲组有59例GATA3符合表达阳性标准,GATA3阳性表达率为78.7%,甲组的GATA3表达情况与乙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TA3在腺腔A型、腺腔B型及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细胞表达阳性率高于三阴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TA3在病理Ⅰ-Ⅱ级阳性表达率高于病理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乳腺良性肿瘤组织及健康乳腺组织比较,乳腺癌患者的GATA3阳性表达率下降,且GATA3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类型及病理分级相关,因此GATA3对于临床诊断及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GATA3 乳腺癌 敏感性 病理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戒毒科护理中的具体作用;方法以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吸毒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一段时间后对比二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工作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观察组成绩更为突出,无论是SCL-90量表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p值<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戒毒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而言,效果更为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戒毒科 人性化护理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通过对失眠病症的原因、病理的研究和分析,探究仲景辨治理论治疗失眠的原理,并对仲景辨治失眠的方剂进行研究,探究仲景辨证治疗对正邪、气血、虚实、六经等理论的内涵,并以这些理论为指导进行用药,在临床治疗中能够获得明显效果,体现了仲景辩证理论的精神,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仲景辩证治疗 失眠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引经理论和中药四气五味理论密不可分,金元时期名医张元素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补泻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论述,他认为了解药物性味而使各归其经,则疗效更著。肿瘤多为病理产物积聚于脏腑经络而产生,这种病理产物多为痰饮、瘀血或痰瘀互结为患。这种结聚往往停留在某一经络或脏腑,治疗采用“辩证+引经+化疗”模式,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在患者病情整体把握上,加以处方用药。

  • 标签: 引经 化疗
  • 简介:摘要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特重度烧伤合并多发伤临床救治中的效果。方法以70例特重度烧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损伤控制外科策略,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死亡1例(2.86%),并发症3例(8.57%),致残率为40%,漏诊误诊率为0;对照组6例死亡(17.14%),并发症18例(51.43%),致残率为74.29%,漏诊误诊率为28.57%。实验组的死亡率、并发症率、致残率、漏诊误诊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无太大差异。结论针对特重度烧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策略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损伤控制理论 特重度烧伤 合并多发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照护理论运用于中晚期胃癌化疗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诊治的74例胃癌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照护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评分,以及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护理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指标均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的各项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人性照护的护理方法护理中晚期胃癌化疗病人护理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人性照护 中晚期胃癌化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在护理实习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进入我院实习的40例护士专业学生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0例实习生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培训方法,观察组20例实习生则接受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培训,比较两组学生培训后护理技能水平及学生对管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管理、病历书写、护理操作服务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对护理培训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带教中采取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可有效提升培训效果以及护士专业技能掌握熟练程度,并对提高实习护士护理管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培养模式 临床护理带教 护理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基于“3H”理论的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54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以“3H”理论为基础开展全程优质护理,评估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胸闷气促改善时间以及止咳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594,P=0.020)。结论基于“3H”理论的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重症肺炎患儿病情恢复,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提升,建议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 3H理论 全程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滋补肝肾法治疗中风病后遗症的结果及临床研究。方法参照《中风病证候量化诊断标准》,共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30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采用滋补肝肾之复健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华佗再造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理论探讨结果显示,肝肾阴亏是中风病后遗症期的主要病机之一,滋补肝肾法治疗中风病后遗症是有其理论依据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88.02%,较对照组(63.33%)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滋补肝肾之复健片的临床研究结果同时也证实中风病后遗症期患者总以肝肾阴亏为其基本病机,滋补肝肾可图治中风病后遗症之根本,并可防止复中,是中风病后遗症期的基本治法。

  • 标签: 滋补肝肾 中风病后遗症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防治气道高反应症,通过观察控哮涂膜剂三伏穴位敷贴对气道高反应症的临床疗效,以证实穴位敷贴疗法的科学性、有效性。

  • 标签: 治未病 穴位敷贴 气道高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