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辅助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心肌缺血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选取老年心肌缺血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丹红注射辅助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辅助比索洛尔治疗老年心肌缺血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病情快速恢复,推荐临床应用。

  • 标签: 心肌缺血 丹红注射液 比索洛尔
  • 简介:摘要尼可地尔是一类新研发的抗心绞痛药物,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研究已证实尼可地尔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本文针对尼可地尔在围手术期中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尼可地尔 围手术期 心肌梗死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大量阿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采用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给予大剂量阿伐他汀(观察组,n=40)或常规剂量阿伐他汀(对照组,n=40),然后分析两组患者的CK-MB、cTnⅠ、sVCAM-1、sICAM-1以及BNP变化。结果溶栓后24小时观察组患者的CK-MB、cTnⅠ、sVCAM-1和sICAM-1水平均显著地低于对照患者。溶栓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cTnⅠ、sVCAM-1、sICAM-1以及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溶栓后2小时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治疗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都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大量阿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保护心肌作用更明显,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伐他汀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复脉注射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的68例缺血性心肌病心衰住院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益气复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82.4%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32.4%,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及LVEF数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LVEDD、LVESD数值较治疗前低,LVEF数值较治疗前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LVEDD、LVESD数值较对照组低,LVEF数值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益气复脉注射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疾病,临床效果明显,用药安全有效,对患者疾病改善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益气复脉注射液 缺血性心肌病 心衰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栓通注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94例SAP合并AKI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47例,常规综合治疗)与观察组(常规综合治疗+血栓通注射)。对比治疗前后不同组别肾功能指标、治疗后不同组别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结果治疗前,不同组别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均有所降低(P<0.05),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OFA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可改善SAP合并AKI患者肾功能指标、减少急性肾损伤。

  • 标签: 血栓通注射液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肾损伤 肾脏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缺血后处理给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带来的保护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于笔者医院行介入治疗的80例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入两组并采取不同处理方法,分别为进行缺血后处理的4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单纯再灌注的40例对照组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心功能指标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左心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其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采取缺血后处理可以有效改善其心功能,为其心脏提供强有力的保护

  • 标签: 缺血后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心脏保护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肌缺血治疗中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62例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组时利用双模拟法,对照组患者治疗中用硝酸异山梨酯,观察组患者治疗中用丹参川芎嗪注射、硝酸异山梨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用药安全性。结果临床效果方面,观察组有效率为96.77%,而对照组仅为77.42%,组间差异较大,呈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16.13%,对照组为12.9%,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缺血治疗中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联合硝酸异山梨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快速改善病症,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全方位推广。

  • 标签: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硝酸异山梨酯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至2017年收治的94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9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血脂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心脏超声检测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血糖、血脂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超声检测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都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相比对照组更高,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心肌中新生血管生成,改善心肌细胞功能,从而产生良好的心脏保护作用,在糖尿病心肌病治疗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他汀类 糖尿病 心肌病 心脏保护 应用研究
  • 简介:目的提高临床对应激性心肌病的认识,以防误诊。方法对16例误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均在应激情况下发病,临床辅助检查与急性心肌梗死不相符,而符合应激性心肌病特点,诊断为应激性心肌病。结论对拟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应激性心肌病的可能。

  • 标签: 心肌病/诊断 误诊 心肌梗塞/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其生化指标值,分析生化指标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AST为(31.58±2.54)、CK为(126.54±11.02)、CKMB为(22.49±2.47)、LDH为(164.29±12.58)、Mb为(56.43±3.52)、cTnT为(0.15±0.01)以及cTnI为(0.14±0.03)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cTnT及cTnI与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MB、cTnI及cTnT生化指标值与心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性,且cTnI界限最明显,这对心肌梗死范围的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生化指标 心肌梗死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传统湿化与吸了舒湿化吸氧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需实行鼻塞吸氧的病人10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实行传统湿化对照组和实行吸了舒湿化实验组。对两组病人出现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实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24小时出现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阳性率(0.0%)小于对照组(42.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在96小时出现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阳性率(6.0%)小于对照组(60.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士的有效的护理工时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吸了舒湿化可以明显降低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传统湿化液 吸了舒湿化液 院内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3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对照组,同期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2.86%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33%,对照组院内死亡率10%(3/30)低于观察组院内死亡率34.29%(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20%,溶栓治疗的病死率14.29%,对照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6.67%,溶栓治疗的病死率3.33%,两组患者的两种不同方案治疗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心肌梗死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更为严重,能增加院内病死率。

  • 标签: 右室心肌梗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其生化指标值,分析生化指标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AST为(31.58±2.54)、CK为(126.54±11.02)、CKMB为(22.49±2.47)、LDH为(164.29±12.58)、Mb为(56.43±3.52)、cTnT为(0.15±0.01)以及cTnI为(0.14±0.03)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cTnT及cTnI与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MB、cTnI及cTnT生化指标值与心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性,且cTnI界限最明显,这对心肌梗死范围的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生化指标 心肌梗死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丹红注射与生脉注射联合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用生脉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概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概率的比较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联合生脉注射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冠心病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观察采取参麦注射与丹参注射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冠心病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采取参麦注射治疗;B组采取丹参注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皆有一定下降,但A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采取参麦注射与丹参注射治疗皆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参麦注射治疗效果更明显,值得借鉴。

  • 标签: 冠心病 参麦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磷酸肌酸钠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12日至2017年5月12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将其抽签化分组,两组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磷酸肌酸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NOX2(0.32±0.02)、ROS(516.39±15.42)U/ml、NO(80.41±2.63)umol/L、LDH(265.48±15.81)U/L、AST(30.69±2.54)U/L、CK(1.69±0.48)U/ml、cTnI(345.15±15.69)pg/ml、总有效率(98.00%)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效果显著,能够保护患儿心肌受损,改善患儿氧化应激反应。

  • 标签: 磷酸肌酸钠 缺氧缺血性脑病 氧化应激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对2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进行疼痛专项评估与护理。结果通过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260例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部分患者疼痛消失。结论充分控制疼痛,减轻患者痛苦,促进生理舒适。对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肌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40例心肌病患者,对其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效果。结果经有效的护理干预后,40例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水肿、腹水、发绀症状均消失,患者自述耐力有所增强,心绞痛、焦虑情绪得以缓解,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达95%(19/20)。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心肌病的治疗效果,减轻或消除不良症状,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患者的耐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肌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心梗前发生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在发生心肌梗死前72h内是否发生心绞痛分为两组,发生心绞痛者为观察组,未发生心绞痛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变情况和预后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1.观察组治疗前的CK(621.4±22.9U/L)、CK-MB(72.5±10.4U/L)峰值和治疗后的峰值(212±27.4U/L、31.5±6.6U/L)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F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更加明显。2.观察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30%)、心力衰竭(15%)等严重影响预后的疾病的几率明显小于对照组(4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中死亡6例,占6.67%,对照组中死亡9例,占18%,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肌梗死前出现心绞痛者预后比未出现者好,可能因为心绞痛后缺血预适应而对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从而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心肌梗死前 心绞痛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治疗当中,将垂体后叶注射与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联合应用的具体效果。方法从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当中选择94例产后出血产妇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治疗的不同方案将其均分成常规组及改良组,常规组产妇接受垂体后叶注射治疗,改良组产妇需要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接受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后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结果改良组产妇接受治疗后的具体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用药后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两组产妇的数据在接受对比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产后出血产妇的治疗中,产妇同时接受垂体后叶注射以及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治疗的效果较好,两药联用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垂体后叶注射液 产后 出血 效果 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