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以直肠及乙状结肠较为多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也逐年上升。了解大肠癌的病因,对其防治具有重大的意义。

  • 标签: 大肠癌 病因
  • 简介: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较易误诊.近来我们手术治疗50例中误诊15例,其误诊率达35%.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7例,年龄40~70岁.病程在3个月以上11例,其中超过0.5a4例.本组中有脓血便21例,大便变形5例,腹泻4例,腹痛腹泻8例.本组中误诊疾病有慢性菌痢5例,胃肠炎3例,痔疮5例,肠粘连2例.误诊后的5a生存率很低,死亡率高.

  • 标签: 结直肠肿瘤/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与神经发育关系,为新生儿救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2月~2015年5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VLBW患儿124例。结果获得随访75例,其中男40例、女35例。男性与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头围、体重呈持续上升趋势,头围、体重增长迟缓呈波动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不同时间段头围、体重与增长迟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8个月龄,神经发育正常36例,异常39例。正常者第18个月神经发育正常者18个月头围增长迟缓率低于异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头围增长迟缓可能与神经发育异常有关。

  • 标签: 体格发育 神经发育 极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圈套息肉摘除术治疗结肠大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结肠大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镜圈套息肉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圈套息肉摘除术治疗结肠大息肉,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 标签: 内镜 圈套息肉摘除术 结肠大息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用纤维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治疗声带息肉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66例声带息肉患者,治疗时间为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患者均进行声带息肉摘除术,对照组在纤维喉镜下实施,观察组在支撑喉镜下进行。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97%、81.82%,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6%、21.21%,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显微镜相比,在支撑喉镜下进行声带息肉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优越,而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应用。

  • 标签: 纤维喉镜 声带息肉摘除术 支撑喉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大肠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大肠癌在各类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居第3位。针对辖区居民提供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并进行筛查数量化风险评估问卷调查和初步进行便潜血(FOB)检测。

  • 标签: 大肠癌 筛查 预防
  • 简介:摘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为新近报道的食源性强致病菌,对病原菌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是预防控制的关键,本文对国内外常用的鉴别培养、生化反应、免疫学等检测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 标签: 出血性大肠杆菌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宫颈息肉孕妇接受宫颈息肉摘除术术后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013年10月1日-2017年10月1日住院收治的54例诊断为妊娠合并宫颈息肉、并接受宫颈息肉摘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宫颈蜕膜息肉和非蜕膜息肉两组。宫颈蜕膜息肉组患者33例,宫颈非蜕膜息肉患者21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既往孕次、产次、流产次数、此次的流产率、早产率、新生儿出生情况等结果。结果宫颈蜕膜息肉组患者术后自然流产率和早产率都显著高于宫颈非蜕膜息肉组患者(12.1%vs0%,p<0.05;27.3%vs4.8%,p<0.05)。根据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孕37周前早产的危险因素为宫颈蜕膜息肉。结论妊娠合并宫颈蜕膜息肉患者行宫颈息肉摘除术术后后较其他非蜕膜息肉患者术后更易发生自然流产和早产。因此,无症状的妊娠合并宫颈息肉样赘生物患者,除非认为宫颈赘生物存在恶变可能,为避免自然流产或早产,或许非手术保守治疗也是一种治疗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宫颈息肉患者选择宫颈息肉摘除术+射频消融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9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12例宫颈息肉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临床确定疾病手术方案期间,对照组(56例)采用宫颈息肉摘除术加以治疗;观察组(56例)采用宫颈息肉摘除术+射频消融术加以治疗;最终就两组宫颈息肉患者病症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失血量、手术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宫颈息肉患者病症治疗总有效率(76.79%)加以对比,观察组结果(98.21%)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同对照组宫颈息肉患者术中失血量以及手术创面愈合时间加以对比,观察组结果呈现出显著减少(P<0.05);同对照组宫颈息肉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71%)加以对比,观察组(1.79%)呈现出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于宫颈息肉患者合理选择宫颈息肉摘除术+射频消融术加以治疗,于患者联合手术疗效提高、术中失血量、手术创面愈合时间减少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几方面获得效果确切,最终对于宫颈息肉患者整体手术疗效提高以及病情好转做出充分保证。

  • 标签: 宫颈息肉摘除术 射频消融术 宫颈息肉 临床效果
  • 简介:对我科1999—05/2007—05大肠癌并肠梗阻3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6~82岁。本组均为单纯急性肠梗阻,闭袢性肠梗阻14例,其中9例有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病前表现黏液血便8例(26.7%),黏液样便9例(30%)。排便习惯改变10例(33.3%),便条变细12例(40%),腹痛6例(20%),贫血消瘦4例(13.3%)。部位伊于:回盲部8例,升结肠1例,横结肠15例,结肠脾曲4例,直肠、乙状结肠2例。

  • 标签: 结直肠肿瘤/并发症 肠梗阻/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儿童保健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发育商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受的38例早产儿为本次研究参与者,按照是否给予儿童保健将所有患儿均分为实验组(19例)与对照组(19例),对照组患儿未给予儿童保健干预,实验组患儿给予儿童保健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干预一年后身高、头围、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以及体格发育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早产儿应用儿童保健可有效促进其体格以及智能发育

  • 标签: 儿童保健 早产儿 体格发育 发育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龄大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3到2017-12月64例高龄大肠癌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根据手术后,局部转移发生率最高17.19%,其次为肺转移14.06%,肝转移9.38%,广泛转移3.13%,癌细胞转移率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高龄大肠癌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感染和切口裂开,其次为器官衰竭、腹腔出血,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大肠癌患者在手术前基础疾病较多,不仅导致患者手术风险极大,而且会造成手术后恢复慢。但为患者选择适合的手术治疗方法和做好术前围手术期的充足准备,不仅可以提升手术的成功率还可以减少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高龄大肠癌患者 手术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早产儿给予发育支持护理后,观察对其体质量增长与胃肠功能发育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8月~2017年09月收治的1300例早产儿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早产儿展开对比分组;对照组(650例)应用常规基础护理方式完成早产儿护理工作;观察组(650例)应用常规基础护理+发育支持护理方式完成早产儿护理工作;最终就两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情况与胃肠功能发育情况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早产儿体质量增长情况对比,观察组早产儿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同对照组早产儿胃肠功能发育情况对比,观察组早产儿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临床应用发育支持护理方式完成早产儿护理工作,于增加患儿体质量与改善其胃肠功能发育两方面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对于早产儿生存质量的提高做出保证。

  • 标签: 发育支持护理 早产儿 胃肠功能 体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大肠癌性梗阻中支架置入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出28例大肠癌性梗阻病患,均应用支架置入术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26例放置支架成功,成功率是92.9%;手术时间43~116min,平均时间为(59.7±13.6)min;术后1~2d,病患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后期逐渐消失,肠梗阻解除;术后2d后常规行X线检查,均提示支架位置及其扩展程度较佳;所有患者术后都恢复良好,未引发感染、吻合口瘘等不良后果;术后死亡10例,死亡率为35.7%;7例当前仍存活,存活率为25.0%;生存期为1~21个月,平均(8.9±2.3)个月。结论大肠癌性梗阻中支架置入术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升病患的生存质量,值得推行。

  • 标签: 大肠癌性梗阻 支架置入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89例鼻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随机分成两组后针对常规组44例鼻息肉患者实施常规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针对治疗组45例鼻息肉患者在鼻息肉摘除术治疗基础上加用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鼻息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鼻息肉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显效率、半年内复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但治疗组鼻息肉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8.89%)与常规组鼻息肉患者(11.36%)相比,不存在差异,P=0.699。结论针对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鼻内筛窦切除术 鼻息肉摘除术 鼻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达芙通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6月--2016年1月,选取88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术后用药不同,其中对照组给予缩宫素及抗生素进行治疗,试验组则给予达芙通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月经量及子宫内膜厚度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月经量变化及子宫内膜厚度明显较对照组好,P<0.05。此外,试验组患者的复发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子宫内膜息肉疾病应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并在术后联合应用达芙通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可边检查边治疗,不仅增加了子宫内膜厚度,同时也降低了复发率,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 达芙通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息肉取出术对老年胆囊息肉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胆囊息肉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息肉取出术,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7d,对照组患者CD3+及CD3+CD8+水平均低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息肉取出术可有效促进老年胆囊息肉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助于预后的恢复,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保胆息肉取出术 胆囊息肉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标本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分布,研究从临床标本中分离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方法。方法:采用多管PCR技术对1429份临床标本进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11种不同致病基因组进扩增,基因组检测阳性者再进行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基分离培养和血清学凝集试验。结果:1429份临床标本中共检测出27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88%,分属于6个不同组。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管PCR技术结合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及血清学凝集方法.可敏感、快速地检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 标签: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多管PCR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子宫颈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采取微波治疗的子宫颈息肉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以往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的子宫颈息肉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感染率、出血率以及复发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治疗对于子宫颈息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高、术后出血量少、感染率低,不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是子宫颈息肉临床治疗的首选。

  • 标签: 微波治疗 子宫颈息肉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配合激素治疗的效果及对息肉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9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单纯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配合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月经量均比对照组少,观察组患者1年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配合激素治疗,患者的月经量显著减少,同时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显著下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宫腔镜切除术 激素治疗 临床效果 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