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肿瘤(LST)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LST患者4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ESD组16例给予ESD治疗,EMR组28例给予EMR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ESD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EMR组、完整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明显高于EMR组、复发率明显低于EMR组,均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若LST病灶>2mm可选择ESD,虽然手术时间较长,却能更彻底的切除肿瘤,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结肠侧向发育肿瘤(laterallyspreadingtumor,LST)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内镜中心所行30例结肠LST患者,均行ESD,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病灶大小约20-35mm,全部病例均一次完整切除,术后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平均随访15个月未有复发。结论ESD治疗结肠LST病变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结肠LST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结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大肠息肉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患者无明显症状,通过肠镜检查发现。临床上发现的息肉以腺瘤息肉为主,属于癌前病变,目前尚无口服药物可以治疗,一般是通过肠镜下切除。但是很多病人切除息肉后,复发的概率很高,长期反复切除,给病人带来不尽痛苦和烦恼。近年来治疗几例息肉患者,通过总结发现息肉患者应从阳气不足,阴寒凝滞,痰瘀阻络论治,当用温阳补气、健脾化痰、活血化瘀方法治疗。

  • 标签: 大肠息肉 中医药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大肠息肉临床病理特点、随访记录进行研究,探讨针对大肠息肉的更加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80例大肠息肉的患者的结肠镜表现,临床特点及相关癌变因素的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80例临床患者当中,共110例腺瘤性息肉,另有炎性息肉43例、增生性息肉27例,3例癌变病历。结论大肠内镜手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有效的术前检查及术后随访将会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

  • 标签: 结肠息肉 肠镜检查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大肠息肉是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见的类型。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已开始应用于临床,而护士的术前指导宣教、术中密切的配合、术后正确的护理是大肠息肉手术治疗成功的保证。通过护士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的复发,改善患者的健康。

  • 标签: 大肠息肉 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内镜下摘除大肠息肉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月间在我院进行内镜下大肠息肉手术的患者74例,按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对照组37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37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干预措施,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发生出血、穿孔、腹痛、腹胀的比例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躯体健康、人际、生理功能、精神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得到提高,P<0.05。结论通过干预护理的应用增加了患者后期生活质量,减少了不良反应。

  • 标签: 内镜下摘除大肠息肉 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大肠息肉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2010年5月-2012年7月收治的52例大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每日诊疗的情况,制订好护理计划。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费用、满意度、对疾病的认知、患者的依从性都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大肠息肉按临床路径标准给予规范的护理,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大肠息肉 临床路径 费用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窥肠镜下采用高频电凝术切除大肠息肉手术治疗效果,并对其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在内窥肠镜下行高频电凝手术的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行传统根治手术35例大肠息肉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一次性成功切除28例,手术成功切除率为93.33%,对照组35例患者,一次性成功切除25例,成功率为71.43%。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17.14%,两组复发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窥肠镜下行高频电凝术治疗大肠息肉具有高效安全、术后并发症少、术中出血量少的特点,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大肠息肉 高频电凝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药防治呼吸道病毒性疾病进行临床观察,并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清开灵注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在接受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为74.35%,实验组在接受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为90.28%,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降低呼吸道白细胞数量的对比上,两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能够有效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并且起效迅速,在临床治疗中是值得进行推广的。

  • 标签: 中医药防治 呼吸道感染 注射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大肠息肉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7年-2018年诊疗确认为大肠息肉且拟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患者130例为对象,对所有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并归纳该治疗方式对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治疗且术后无自觉不适症状,内镜检查提示肠黏膜无异常;对患者进行平均6个月时间随访,无患者发生大肠息肉复发情况。结论对大肠息肉患者应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控制术后复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内镜 高频电凝切除术 大肠息肉
  • 简介:摘要肠镜检查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最直接、最可靠的检查诊断消化道疾病的方法,而无痛内镜下介入切除治疗,对疾病治愈率高,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而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肠息肉 切除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黏膜下注射切除大肠息肉的安全性。方法对215例316枚大肠息肉经黏膜下注射后再切除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均镜下完全切除,未并发严重的消化道大出血以及穿孔。结论经黏膜膜下注射后切除肠道息肉,能够提高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的安全性,是治疗结肠息肉的有效手段。

  • 标签: 黏膜下注射 大肠息肉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大肠息肉是指从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西医治疗主要是内镜下治疗,该方法具有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且术后易复发,需要多次重复切除,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风险。而中医药基于“治未病”理论解决这一问题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改善结肠息肉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减少息肉的再复发,通过运用辩证论治理论及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已成为预防大肠息肉复发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大肠息肉 复发 防治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内镜下粘膜切除术行大肠息肉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本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大肠息肉切除患者当中,研究样本量为11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当中116例患者共切除118枚息肉,均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11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少量出血,并无穿孔等并发症状。结论内镜下粘膜切除术行大肠息肉切除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大肠息肉 切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0例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的疗效。方法经内镜活检孔道插入热活检钳或圈套器钳或圈套住息肉根部,然后利用高频电流将接触到钳取或圈套住的组织产生高热人而被烧灼切断。结果70例患者术中顺利,无出血、无穿孔及其它并发症,治愈率100%。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是目前最理想、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内镜 高频 电凝 电切 大肠息肉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对于不同类型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12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对比不同类型大肠息肉的疗效。结果不同类型的大肠息肉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各类大肠息肉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的差异不显著(P>0.05);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增生性、幼年性息肉,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各种大肠息肉患者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均具有显著疗效,对于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需要加强术后随访工作,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 不同类型 大肠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大肠息肉及恶性肿瘤活检与整体病理诊断结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大肠息肉及恶性肿瘤患者,随访至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活检与整体病理诊断结果。结果活检较整体病理诊断存在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符合率较低。结论大肠息肉及恶性肿瘤活检与整体病理诊断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性,在实际大肠息肉及恶性肿瘤诊断方面应以整体病理诊断结果为准,活检可作为疾病诊断的参考。

  • 标签: 大肠息肉 恶性肿瘤活检 病理诊断 差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液联合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联合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结果87例息肉切除患者术程顺利,术后无1例出血,1例出现腹痛,经过及时处理,症状缓解,全部康复出院。结论护士进行正确的术前肠道准备,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合理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肠息肉摘除前局部粘膜使用肾上腺素溶液控制手术出血,是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液联合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肠息肉摘除 肾上腺素 高频电切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镜下大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采用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的大肠息肉患者,随机将这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手术过程及术后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进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及术后1h的腹痛、腹胀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巨大息肉术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观察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且疗效高、创伤小。

  • 标签: 大肠息肉 高频电凝电切术 术中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及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胃及大肠息肉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组,每组25例,分别采用常规手术(对照组)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饮食开放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饮食开放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均具有明显优势,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及大肠息肉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饮食开放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内镜 黏膜切除术 胃及大肠息肉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