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刘美跃王召红张清章建全*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7-06-16
  • 出处:《医师在线》 2017年第6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两组静脉麻醉药用于监测下麻醉处理(MAC)技术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术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Ⅲ级拟行甲状腺良性结节射频消融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丙泊酚(F-P)组,咪唑安定-地佐辛(M-D)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病人在VAS、OAA/S评分,呼吸、循环系统的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手术医师的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在镇静镇痛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F-P组低血压、呼吸抑制、躁动、注药部位疼痛发生率较M-D组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麻醉用药均可满足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术,M-D组不良反应少,患者舒适度和手术医生满意度更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某社区2015年麻醉物的利用情况调查分析,探究麻醉物在本社区的临床应用状况。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回顾性分析等方法,对2015年本社区麻醉物状况进行收集,通过模型分析统计各类药物的名称、种类、规模、使用剂量等基本情况。并进行相关对比,综合患者的依从性与满意度,得出药物基本应用情况。结果本社区的麻醉物多以口服类用药为主并集中于第三季度,而注射制剂多集中于第二季度。结论因社区医院的服务较为基础,所以其应用的麻醉物具有局限性,种类单一,通常应用于简单地镇痛作用。并且在应用时要考虑价格范围及医务人员对其的管理能力操作能力,认为,本社区的麻醉物应用较为合理,且值得提升。

  • 标签: 社区 麻醉药物 应用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麻醉品是指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能成瘾的药品1.麻醉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条总则为加强麻醉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保证麻醉品和精神药品的合法、安全、合理使用,防止流入非法渠道,根据药品管理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条例.可见麻醉品的合理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加强麻醉品管理是保障麻醉品正确合理使用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麻醉药品管理
  • 简介:摘要临床手术中麻醉是关键环节之一,麻醉物类型选取、药物剂量确定及给时间、给药方式等均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结果甚至患者生命安全。另外,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临床疼痛感、不适感明显,医护人员也会对这部分患者应用适当剂量麻醉物。麻醉物具有镇痛、镇静的效果,能够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缓解患者当前痛苦。但是近年来麻醉物滥用事件、麻醉物通过特殊手段被流入非法市场中屡见不鲜,就此加强麻醉物的使用管理尤为重要。

  • 标签: 麻醉药物 使用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目的了解住院患者麻醉品的应用现状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海军总医院2014—2016年麻醉品的应用数据,对其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药费(DDC)及药品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5年销售金额排名前2位的药品为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和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2016年盐酸羟考酮注射液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40mg)占据前2位;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40mg)的DDDs始终位居前3位,是该院使用频次最高的麻醉品;2014—2015年DDC最高的药品为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与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2016年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的DDC占据榜首;B/A接近1.0的药品为盐酸吗啡片、芬太尼透皮贴剂(4.2mg)、磷酸可待因片。结论该院住院患者麻醉品的应用基本合理。

  • 标签: 麻醉药品 用药频度 日均药费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剂师干预在麻醉品使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未经药剂师对麻醉品干预的80张麻醉处方及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经药剂师对麻醉品干预的80张麻醉处方进行分析。对干预前后疑义处方、麻醉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麻醉品处方共计80张,其中疑义处方中治疗性指标10张,非治疗性指标6张,处方不合格率为20.00%;干预后,麻醉品处方共计80张,其中疑义处方中治疗性指标3张,非治疗性指标2张,处方不合格率为6.25%,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排位由第6位上升为第2位,且处方量大幅提高;盐酸吗啡缓释片仍居首位,但其处方占比有所下降;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盐酸吗啡片、芬太尼透皮贴排位较干预前均也有所下降。结论通过药剂师对麻醉品的使用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疑义处方的数量,使麻醉品的使用更加规范。

  • 标签: 药剂师 麻醉药品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应用BIS监测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和麻醉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手术患者为本研究选择的病例样本,样本病例以2013.10~2016.10为选取时间段,采用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分组,采用全身麻醉方式进行麻醉的28例患者确定为对照组,而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进行麻醉的28例患者确定为实验组,对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对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明显缩短,指令完成时间明显缩短,拔管时间明显缩短,同时芬太尼用量和丙泊酚用量得以显著降低,2组以上比对数据经统计学分析验证,得出P<0.05的检验结果,统计学形成意义。结论老年患者应用BIS监测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具有理想的麻醉效果,在临床麻醉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BIS 监测 硬膜外阻滞 全麻 麻醉苏醒 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医院麻醉品与精神药品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探讨其解决对策。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麻醉与精神药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结果主要问题包括采购计划缺乏科学性、工作流程过于形式化、库房验收工作不到位、科室与病房的基数管理混乱以及临床用药缺乏合理性等。结论针对医院的麻醉与精神药品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解决对策,是确保药品安全使用的关键。

  • 标签: 麻醉药品 精神药品 管理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腰麻给速度对剖宫产麻醉平面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共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62例。均采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其中A组的给速度为25s,B组的给速度为40s,监测两组产妇的麻醉阻滞平面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A组出现T6阻滞平面的时间显著早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给后5、10、15min的运动阻滞平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低血压与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头痛和恶心呕吐方面,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剖宫产采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过程中,40s的给速度比较稳妥,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罗哌卡因 腰麻 剖宫产 给药速度 麻醉阻滞平面
  • 简介:观察无肌松下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对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2014年8月—2015年8月腹部手术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给予静脉推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记录给前基础值(T0)、意识消失时(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时30min和60min(T3、T4)、意识恢复时(T5)以及拔管时(T6)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观察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意识及拔管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与T0相比较,T1时2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均下降,观察组BIS变化较为显著(P<0.05);T2时除BIS外,其余观察指标在T1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上升,对照组SBP、MAP及HRV值较观察组上升明显(P<0.05);T3-4时,其余指标均进行性下降,对照组HR变化明显(P<0.05);T5-6时,各观察指标均开始逐渐上升,观察组BIS变化显著(P<0.05)。结果表明,无肌松下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对腹部手术的麻醉诱导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少。

  • 标签: 靶控输注 丙泊酚 舒芬太尼 腹部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外科行根治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方式,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以及麻醉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方式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更具安全性。

  • 标签: 直肠癌根治手术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问我院收治的100例择期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我院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术,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单纯的全身麻醉术。麻醉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实施麻醉前(即患者入室10分钟后)、实施麻醉插管后、手术切开后、术后(即拔管15分钟后)四个时间点的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同时监测两组患者使用芬太尼等麻醉物的量及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动脉压、心率及麻醉物的用药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其术后清醒的时问短于对照组的患者,其术后清醒质量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几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不仅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还能减少麻醉物的使用量,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提高其恢复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直肠癌根治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在食道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行食道癌手术8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列表法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予以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予以研究组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比较观察给予不同麻醉方式后患者的手术效果情况。结果术后,对照组患者的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等麻醉恢复情况均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等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全身麻醉,对行食道癌手术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其麻醉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指标情况。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食道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持续硬膜外麻醉较腰硬联合麻醉的优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4例产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腰硬联合麻醉组72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持续硬膜外麻醉组72例,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持续硬膜外麻醉组(p<0.05);但持续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需追加局麻药时间明显长于腰硬联合麻醉组(p<0.05);且持续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马尾综合症、头痛、尿潴留、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腰硬联合麻醉组(p<0.05);且持续硬膜外麻醉组患者主诉术中牵拉反应级下半身不适感较少。结论相对于持续硬膜外麻醉而言,腰硬联合麻醉具有麻醉起效快的特点,但持续硬膜外麻醉较腰硬联合麻醉则具有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等优点,临床应用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进行选择。

  • 标签: 持续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 并发症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患者麻醉复苏期特殊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在 2014年 12月 -2016年 12月收治的 10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实验组患者给予输液加温仪以及保温毯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复苏时间分别为( 15.7 ± 2.6) min、( 45.2 ± 1.8) min、( 76.3 ± 3.9) min;而对照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复苏时间分别为( 26.2 ± 1.9) min、( 69.7 ± 2.6) min、( 108.7 ± 5.8) min。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分析,上述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比较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在麻醉复苏期给予其输液加温仪以及保温毯等综合护理干预措具有更显著的护理效果。因此,该种护理干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麻醉复苏期;护理体会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多角度分析某院住院药房退原因,寻求合理的降低退次数的对策。方法汇总我院药房2015年上半年退数据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原因。结果我院药房退原因主要表现在患者出院829例(18.1%)、患者及其家属拒绝用药786例(17.1%)、处方信息输入错误462例(10.1%)、医嘱调整1828例(39.9%)和药品不良反应681例(14.8%)。结论根据医院药房管理需求,制定严谨的退制度,加强药房退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降低退率,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 标签: 住院 药房退药 原因 对策 医嘱
  • 简介:目的对比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崇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2例,根据患者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凝血纤溶指标、心肌功能指标变化情况、麻醉效果、麻醉清醒时间以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6、12h时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水平与手术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6、12h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platelet,PLT)水平较手术麻醉前存在明显变化(P〈0.05),其中对照组术后12hFIB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2组患者术后6、12h肌酸肌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cardialtroponinⅠ,cTnⅠ)指标水平较手术麻醉前有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在术后6、12hCK-MB及cTnⅠ指标变化水平与观察组有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在切皮及术中30min时,心率(HR)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在切皮及术中30min时HR、平均动脉压(meararterialpressure,MA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麻醉清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比较,前者更能降低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及心肌功能的影响,术中循环稳定,术后患者清醒时间短,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单纯全身麻醉 老年腹部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麻醉护理在临床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收治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対像,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均分,第一组患者为对照组,其在临床治疗中采用的是常规麻醉护理,第二组患者为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的是综合麻醉护理,在治疗完成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44%,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且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且对照组患者在失败例数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要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其临床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对于患者的麻醉治疗,其采用临床麻醉护理,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且患者在麻醉治疗过程中疼痛感明显降低。

  • 标签: 麻醉护理 临床麻醉护理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