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南昌市社区就诊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和利用情况,为促进有效利用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南昌市5个行政区的2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就诊鹏民进行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与利用调查。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企500例就诊居民,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为77.6%,但不同辖区的知晓牢差肄较大(X^2=75.893,P=0.000),其中湾里区知晓率最高为91.0%,西湖区最低为47.0%。就诊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梢率为59.2%,不同辖区建档率差肄行统计学意义(X^2=110.493,P=0.000),湾里区最高为84.0%,青山湖K最低为40.0%。公共卫生服务对象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总利用率达95.8%,且不同辖区总利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772,P=0.100),然而不同人群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昌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讲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及建档率不高,但利用率较高,5个辖区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也不一敛。应针对小同辖区人群加强社区綦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的宣传,促进不同辖区之间的共同发展,并提离各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进一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 标签: 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 利用 知晓 就诊居民 横断面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士门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单胎头位足月分娩的初产妇,随机抽取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90例,实验组产妇接受建卡定期产检和助产士门诊指导,对照组产妇接受建卡定期产检,对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分娩镇痛率,会阴侧切率及巨大儿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和会阴侧切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镇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助产士门诊对分娩结局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助产士门诊 分娩结局 产妇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32-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药房在调剂过程中常见差错发生的原因,并将针对性应对策略提出。方法对门诊药房目前在调剂过程中常发生的差错进行查找,并对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将改进的对策提出。结果目前门诊药房调剂过程中存在的差错较多,但普遍均为药剂员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结论必须让药剂员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并加强自身素质和责任心的培养与提升,并将相关制度制定,才能将调剂差错有效的避免。

  • 标签: 门诊药房 调剂差错 原因分析 对策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70-01
  • 简介:摘要在这个物质发展的时代里,人们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挑战,所以医患关系一直是热门的话题。患者对医院存在一定的意见。诸如,医用费用高,护士态度不好等问题。而从医院这方面来看,整天面对病人的要求,搞得医生护士都厌烦了,所以两者应相互协调解决问题。而在这里所提及到一个很重要的解决方法,就是护理人员在社区门诊工作中应有告知患者情况的义务。患者在治疗阶段会有很多问题,护士在护理中就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解说。以提高护理质量,这样既能满足患者的要求,也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

  • 标签: 医患关系社区门诊护理告知解决方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74-01
  • 简介:目的分析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眩晕患者的基本数据,探讨门诊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为眩晕处置方案研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喉科门诊首诊为眩晕的1812例患者的人1:7学特征和临床测试结果。结果眩晕发病人数男女比例为1:2.07,年龄14—9l岁,平均年龄为(54.63±13.31)岁,其中50~59岁年龄段患者最多,占36.20%。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在所有引起眩晕的病因中占41.61%,中枢性眩晕占38.19%。相较听力下降以及前庭功能下降,伴有体位变化的眩晕患者有3.92倍的风险被诊断为外周性眩晕。结论眩晕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50~59岁是高发年龄段,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所有病因中最为常见。伴有体位变化相关的眩晕患者,常见于外周性眩晕。

  • 标签: 头晕 眩晕 临床流行病学统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眼科门诊50岁以上部分人群屈光矫正前后视力差异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90例老年屈光矫正患者,年龄均超过50岁,通过联用电脑验光与视网膜检影开展屈光矫正,分析、比较患者屈光矫正前后的视力差异。结果90例患者生活视力数指矫正前平均(0.43±0.19),矫正后平均(0.65±0.33)。矫正前,视力超过1.0的有3眼,占1.7%,矫正后有46眼,占25.6%,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x2=12.585,P<0.05)。170眼中,2眼正视眼,占1.2%,168眼屈光不正眼,占98.8%。结论屈光矫正能够有效提高老年群体的视力,保证老年群体生活的自理能力。

  • 标签: 眼科门诊 老年人群 屈光矫正
  • 简介:目的:对门诊患者进行静脉采血相关问题调查,分析影响患者对采血知识掌握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0例于门诊采血室进行静脉采血的患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掌握静脉采血相关知识的程度及其对医护人员的要求。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有效回收率96.0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9.79%(134/192)的患者知晓采血前需保持空腹,25.52%(49/192)的患者知晓血常规检查前不能服用药物;部分患者在静脉采血过程及其对身体导致的损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顾虑;部分患者对医护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态度有一定的要求。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的患者中,掌握静脉采血知识的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不同的既往采血次数和文化程度的患者中,掌握静脉采血知识的患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门诊患者进行静脉采血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普及静脉采血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静脉采血的认知程度;医护人员应从多方面着手,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态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 标签: 门诊 静脉采血 问卷调查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