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和分析签约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就医体验,为进一步改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汉化版的基本医疗质量评估量表(primary care assessment tools, PCAT),于2020年5—6月对某市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所乡镇卫生院的1 400名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分析其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体验。同时对机构管理人员及家庭医生团队进行访谈。运用描述性统计与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 333份,有效回收率为95.2%。PCAT量表总得分25.17分,其中首诊、连续性、协调性、综合性、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社区为导向及文化胜任力7个维度的得分依次为3.57分、3.68分、3.54分、3.40分、3.72分、3.67分和3.59分;372人(47.1%)在去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之前未经过签约机构转诊;不同机构类型、年龄、学历、职业和收入的居民在首诊、连续性、协调性与综合性4个核心维度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该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提升空间,建议进一步完善服务的综合性、协调性和可及性,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 标签: 家庭医疗保健服务 家庭医生 就诊体验 基本医疗质量评估量表 居民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医院越来越受到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视,为了给当下卫生院的发展提供更丰富的参考数据,本文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对6902名成年患者行调查,以了解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程度以及居住不同地区患者到社区卫生院就诊的情况。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就诊情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居民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方法:挑选2020年10月至 2021 年10月在本社区就诊的100例社区居民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例)采用常规健康干预,研究组(n=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比两组就诊率等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居民最近一次患病就诊率分别为76%、56%,且研究组疾病知识基本掌握率比对照组好,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7月间我社区诊所收治的800例就诊社区居民,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0例,对照组居民未给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观察组居民给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果:观察组居民就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我市实行以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幅改善了全民健康状态,满足居民的个性化健康需求,提高居民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社区居民就诊
  • 作者: 马虹 吴洁 马天佩 高博 赵光斌 陈泽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61005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衰老与肿瘤研究室,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健康与社会行为学系,成都 610041,四川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成都 610072,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办公室 61004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某社区居民两周患病的主要情况和两周疾病就诊情况,为更好地提供卫生服务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3—4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社区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了解调查对象两周患病情况、疾病严重程度(两周内患病伤持续天数、卧床天数、休工天数和休工率等)及就诊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周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成都市某社区居民共2 714名,715人存在两周患病,共900人次,两周患病率为26.3%;两周患病的主要症状分别为头晕(6.4%,58/900)、咳嗽(6.2%,56/900)、腰腿痛(4.9%,44/900)、心慌/心悸(3.3%,30/900)和头痛(3.1%,28/900);两周患病前3位病种为高血压(38.3%,345/900)、糖尿病(19.3%,174/900)和感冒(6.4%,58/900)。本次调查两周患病卧床率为20.6‰(56/2 714),休工率为4.8‰(13/2 714);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工作状况是居民两周患病的影响因素(P<0.05);居民患病后对各级医疗机构的就诊选择也不同。结论在基层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高龄、女性、文化程度低、离退休和失业/无业等重点人群;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定位,引导患者合理分流。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居民 两周患病 就诊现况
  • 作者: 马虹 吴洁 马天佩 高博 赵光斌 陈泽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61005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衰老与肿瘤研究室,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健康与社会行为学系,成都 610041,四川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成都 610072,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办公室 61004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某社区居民两周患病的主要情况和两周疾病就诊情况,为更好地提供卫生服务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3—4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社区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了解调查对象两周患病情况、疾病严重程度(两周内患病伤持续天数、卧床天数、休工天数和休工率等)及就诊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周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成都市某社区居民共2 714名,715人存在两周患病,共900人次,两周患病率为26.3%;两周患病的主要症状分别为头晕(6.4%,58/900)、咳嗽(6.2%,56/900)、腰腿痛(4.9%,44/900)、心慌/心悸(3.3%,30/900)和头痛(3.1%,28/900);两周患病前3位病种为高血压(38.3%,345/900)、糖尿病(19.3%,174/900)和感冒(6.4%,58/900)。本次调查两周患病卧床率为20.6‰(56/2 714),休工率为4.8‰(13/2 714);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工作状况是居民两周患病的影响因素(P<0.05);居民患病后对各级医疗机构的就诊选择也不同。结论在基层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高龄、女性、文化程度低、离退休和失业/无业等重点人群;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定位,引导患者合理分流。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居民 两周患病 就诊现况
  • 简介:目的了解南昌市社区就诊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和利用情况,为促进有效利用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南昌市5个行政区的2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就诊鹏民进行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与利用调查。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企500例就诊居民,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为77.6%,但不同辖区的知晓牢差肄较大(X^2=75.893,P=0.000),其中湾里区知晓率最高为91.0%,西湖区最低为47.0%。就诊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梢率为59.2%,不同辖区建档率差肄行统计学意义(X^2=110.493,P=0.000),湾里区最高为84.0%,青山湖K最低为40.0%。公共卫生服务对象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总利用率达95.8%,且不同辖区总利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772,P=0.100),然而不同人群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昌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讲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及建档率不高,但利用率较高,5个辖区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也不一敛。应针对小同辖区人群加强社区綦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的宣传,促进不同辖区之间的共同发展,并提离各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进一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 标签: 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 利用 知晓 就诊居民 横断面调查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逐渐提高。然而,城乡居民在康复就诊方面的意愿仍然不足,这影响了康复医疗服务的有效利用。本文旨在分析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城乡居民康复就诊意愿的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期为提高城乡居民康复就诊意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标签: 康复 新时代背景 就诊意愿 城乡居民 提升
  • 简介:时间过得真快呀!一转眼到了23世纪末。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宇宙医生了,我的职责是为生病的星球看病。"大家站好队,一个一个来。"我对来看病的星球们说。

  • 标签: 地球 星球 医生 生病 飞船 人类生活
  • 作者: 杨长 蒋榆 颜晨熙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7
  • 出处:《信息产业报道》 2023年第13期
  • 机构: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医院成为了医疗行业的新趋势。其中,基于无卡就诊的智慧医院就诊流程再造更是备受关注。这一概念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传统医院的就诊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以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疗服务的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做任何事情最好都事先有所准备,看病也不例外。那么就诊前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如何与医生沟通、交流?且听专家给您一一道来。

  • 标签: 病历 病史 医生交流 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城、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就诊居民"1+1+1"签约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为提高签约率及完善"1+1+1"签约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中心城区、郊区分层抽样为原则的多中心横断面问卷调查法,于2017年9—11月抽取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定点带教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区、郊区各3家,对其中574例60岁以上的老年就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是在课题定性访谈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包括居民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对"1+1+1"签约知晓及签约情况等。结果574份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564份,有效率98.25%。其中,城区292例,167例(57.2%)已签约;郊区272例,133例(48.9%)已签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评健康状况、中心就诊次数、中心满意程度、健康知识关注状况、长期服药、首诊意愿、转诊意愿、签约知晓与否对城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05、8.51、13.89、10.76、6.26、12.98、24.73、76.77,均P<0.05);年龄、自评健康状况、此次至中心目的、体检情况、患慢性病种类、长期服药、首诊意愿、转诊意愿、签约知晓与否对郊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56、14.26、13.83、18.30、18.65、11.96、5.99、5.46、83.44,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评健康状况、"1+1+1"签约知晓情况对城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签约知晓情况、此次至中心目的、体检频率对郊区居民签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区居民因关注自身健康和对签约知晓率较高,"1+1+1"签约率高于郊区,建议政府重视郊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1"签约制度的建设。

  • 标签: 分级诊疗 家庭医生 影响因素
  • 简介:前些天我休假,期间陪好友Cherry去妇幼保健院作了一次产检。候诊大厅里都是大大小小的"肚子"。我们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等候。

  • 标签: 深呼吸 就诊 妇幼保健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姓名:吴三好性别:男女年龄:生于20世纪90年代职业:学生确诊方法:中西医结合

  • 标签: 三好就诊 就诊报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医院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但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也使医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竞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何吸引病人前来就医,扩大医院的影响力,改变坐等病人上门的旧观念,已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网上挂号"等新服务项目正在我院摸索实施之中.我院2001年借助上海市卫生局信息中心主办的"上海助医网"网站,初步实现了网上挂号.

  • 标签: 网上挂号 市场竞争 医疗市场 医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