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标:探讨重复经颅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重复外周刺激(repetitive 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rPMS)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SCI伴肌痉挛患者随机分2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30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rTMS联合rPMS治疗。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共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12周后及24周后随访,评估受试者下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改良的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和电生理指标H反射潜伏期及Hmax/Mma。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MAS、CSI、MBI、H反射潜伏期及Hmax/Mma(H/M)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12周后及24周后随访发现2组MAS、CS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显著(P

  • 标签: 脊髓损伤 肌痉挛 rTMS rPMS H反射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TCGA数据库构建肺腺癌死亡预后模型,旨在为肺腺癌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肺腺癌及正常肺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及相关临床数据,筛选出与死亡相关的预后基因,运用LASSO回归模型构建死亡预后模型。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20个死亡相关基因,通过LASSO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13个死亡相关预后基因。根据危险评分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与低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的总体生存率明显降低。ROC曲线验证了模型的预测能力。结论:ANGPTL7, DDIT4, SLC1A4, GDF15, SLC2A1,RRM2, ALOXE3, PHKG2, LINC00472, LINC00336, ALOX15,SLC7A11, 和GLS2的风险预测模型能够有效的对肺腺癌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

  • 标签: 肺腺癌 铁死亡 预后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TCGA数据库构建肺腺癌死亡预后模型,旨在为肺腺癌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肺腺癌及正常肺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及相关临床数据,筛选出与死亡相关的预后基因,运用LASSO回归模型构建死亡预后模型。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20个死亡相关基因,通过LASSO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13个死亡相关预后基因。根据危险评分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与低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的总体生存率明显降低。ROC曲线验证了模型的预测能力。结论:ANGPTL7, DDIT4, SLC1A4, GDF15, SLC2A1,RRM2, ALOXE3, PHKG2, LINC00472, LINC00336, ALOX15,SLC7A11, 和GLS2的风险预测模型能够有效的对肺腺癌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

  • 标签: 肺腺癌 铁死亡 预后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3月我院接收的脑静脉窦血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分别借助CT及核两种方式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阳性检出率。结果:A组经CT检查阳性检出率为69.23%明显低于B组经核诊断阳性检出率84.62%,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静脉窦血栓经核诊断的阳性检出率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核磁共振 脑静脉窦血栓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3月我院接收的脑静脉窦血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分别借助CT及核两种方式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阳性检出率。结果:A组经CT检查阳性检出率为69.23%明显低于B组经核诊断阳性检出率84.62%,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静脉窦血栓经核诊断的阳性检出率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核磁共振 脑静脉窦血栓 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波刀治疗术后,依据子宫磁共振增强图中非灌注区域体积,计算消融率,影像评估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行波刀治疗术后,即刻行子宫磁共振增强扫描,消融率达到大部分消融及完全消融的73例患者。结果:波刀治疗术后,被消融区域在子宫磁共振增强图中呈明显非灌注低信号区域,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结论:波刀治疗术后即刻行子宫增强扫描,测量非灌注区域体积,计算消融率,能影像评估治疗效果。

  • 标签: 磁波刀治疗术后 子宫磁共振增强 消融率 影像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经颅刺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研究。方法 将我院在2020年8月到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用经颅刺激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经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经颅刺激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帮助患者减少神经损伤,促进脑神经再生,降低后遗症发生率,优化脑梗死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预后,应加强推广经颅刺激。

  • 标签: 临床应用价值 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 简介:摘要:广泛性焦虑(GAD)是目前主要的情绪变化之一,当与其他神经或精神疾病相关时,会损害个人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和常规非药物治疗在治疗广泛性焦虑症 (GAD) 方面仅适度有效。神经调节已被强调为治疗几种病理的一种形式,包括那些涉及焦虑症状的病理。在有可能改善情绪变化的神经调节选项中,我们重点介绍重复经颅刺激 (rTMS)。

  • 标签: TMS,广泛性焦虑,DLPFC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底刺激治疗盆底松弛型便秘的护理。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盆底松弛型便秘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盆底刺激治疗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护理完成后症状改善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对盆底刺激治疗盆地松弛型便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腹胀、开塞露辅助排便、排便困难、肛周疼痛、肛门阻塞感等症状均有显著改善。结论:对盆底刺激治疗盆地松弛型便秘患者采用合理的护理干预方式,可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谈论经颅治疗对于抑郁症患者病情的改善,及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把我医院从2020年10月开始,截止到2021年10月期间救治的抑郁症病人,共计78例病人,依照救治方式的不同归为两个小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小组内部存在39例。对照组病人实行常规药物医治,实验组病人实行经颅治疗,分析两小组病人的临床医治疗效、MMSE及HAMD评分。结果:实验组病人的临床医治疗效(97.44%)相比于对照组更高(89.74%);医治前,两小组的MMSE及HAMD评分大致相似(P>0.05),实验组经医治之后其MMSE评分比对照组更高,HAMD评分更低,组间差异明显用(P<0.05)代表,具有研究性。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开展经颅治疗,所取医治疗效得到;理想预期,认知功能提升十分明显,值得扩大临床推广范围。

  • 标签: 经颅磁治疗 抑郁症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自动微粒发光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梅毒抗体结果。方法:以检验科梅毒抗体检测标本1000份为观察对象,CMIA进行标本筛查,观察梅毒抗体阳性者年龄与性别等分布情况,并观察不同定量区间检测结果。结果: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在性别分布方面以女性居高,在年龄分布方面>60岁较高;试剂生产厂家提供灰区范围0.7-4.0间,此区间内梅毒抗体与TPPA符合率为90.00%。结论:CMIA检测梅毒抗体操作简单,且精准度较高,对于阳性患者给予TPPA复检可进一步提升准确性。

  • 标签: 梅毒抗体 磁微粒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核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遴选医院骨科收治的7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探究对象,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7月-2021年7月,全部患者均实施核检查、CT检查,分析不同诊断方式的准确性、漏诊率、误诊率,评价核诊断价值。结果:核检查准确性明显较CT检查高,P<0.05;核检查误诊率、漏诊率均低于CT检查,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中,核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有效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有利于明确疾病情况,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核磁检查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短期失眠患者采用重复经颅刺激+失眠药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时间段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范围,我院收治的70例短期失眠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治疗研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展开各组平均划分;即参照组,35例,采用重复经颅刺激方法完成疾病治疗;研究组,35例,采用重复经颅刺激方法治疗基础上的失眠药治疗;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评分[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以及不良反应(头痛不适以及轻微头晕)总发生率。结果:治疗前,研究组PSQI评分相较于参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SQI评分相较于参照组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结论:重复经颅刺激+失眠药相较于重复经颅刺激方法治疗效果更优,可将睡眠情况显著改善,不会导致头痛不适以及轻微头晕等不良反应增加,可促进短期失眠患者良好预后。

  • 标签: 失眠药 重复经颅磁刺激 短期失眠 睡眠情况评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双相情感障碍使用重复经颅刺激治疗的症状改善效果。方法:研究时限2021年4月到2022年2月,共有研究对象60人,结合病例信息进行奇偶数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30人、予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30人、予药物治疗+重复经颅刺激,比对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综合组治疗后患者狂躁和抑郁症状评分明显降低,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不良反应例数更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双相情感障碍疾病在基础药物干预下使用重复经颅刺激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病人症状,降低不良用药反应。

  • 标签: 经颅磁刺激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和狂躁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盆底刺激治疗初产妇产后性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方法:以我院2020年2021年收诊的70例初产妇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或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前静息、快肌收缩、满肌收缩、耐力收缩、后静息数据为6.10±0.35、31.25±6.12、17.45±2.16、14.57±3.27、6.15±2.65和3.05±0.21、28.64±4.13、26.98±4.59、19.68±5.03、3.05±0.59,有差异,(P<0.05)。结论:初产妇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采取盆底刺激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盆地表面肌电评分,对于患者疾病控制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盆底磁刺激治疗 初产妇产后性功能障碍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放射治疗皮肤损伤的防治及护理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本文将对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接受放射治疗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两组均有患者20例,对比两组HAMA、HAMD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HAMA、HAMD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要用到放射治疗患者中可预防皮肤损伤的发生,提高护理干预效果。

  • 标签: 放射治疗 皮肤损伤 防治 护理效果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