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免窝沟封闭技术在乳磨牙中应用的封闭效果:封闭剂的保留率和龋齿减少率。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4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3-4岁幼儿70人(男36人,女34人)共280颗牙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牙均由同一位医师采用自身对照对第二乳磨牙进行窝沟封闭,封闭后3、6、12个月复查,复查内容包括第二乳磨牙合面封闭剂保留情况和脱落后患龋状况,对所得的数据进行SPSS 15.0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6、12个月复查观察组封闭剂保留率分别为94.29% 、90.71% 、82.14%,对照组为97.14% 、93.58%、85.71%,两组3、6、12个月复查时对照组封闭剂保留率稍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另外,3个月复查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未见龋齿发生;6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一例和两例龋齿发生,龋齿减少率为50%;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两例和五例龋齿,龋齿减少率为60%。结论 免窝沟封闭剂封闭效果优秀,且节省了椅旁操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免酸蚀窝沟封闭 乳磨牙 封闭剂保留率 龋齿减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BOND自黏结系统用于楔状缺损修复37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7例楔状缺损修复患者(共116颗患牙)进行对照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颗患牙)采取Single-BOND全黏结系统,观察组(58颗患牙)采取G-BOND自黏结系统;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一年,对所有患牙进行微拉伸强度测试、剪切强度测试、微渗漏评价,根据改良USPHS评价标准,对修复体固位、边缘适合性、边缘着色、继发龋、术后敏感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微拉伸强度为31.57±6.39Mpa、剪切强度为38.97±8.74Mpa、洞壁边缘微渗漏率为1.72%;对照组微拉伸强度为22.46±4.75Mpa、剪切强度为29.85±5.78Mpa、洞壁边缘微渗漏率为6.90%;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修复体脱落2颗、修复体固位率为96.55%,1颗边缘适合性评价为B级,2颗边缘着色评价为B级,2颗术后敏感,无继发龋;对照组修复体脱落6颗、修复体固位率为89.66%,5颗边缘适合性评价为B级,7颗边缘着色评价为B级,5例术后敏感,无继发龋;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BOND自黏结系统用于楔状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确切,黏结强度大、修复体边缘封闭性好及不良反应发生少,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关键词楔状缺损;自黏结系统;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81-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用氟对碳酸饮料致离体牙釉质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正畸减数前磨牙15颗,制备釉质样本30个,两两配对分为0.95%~1.05%氟化泡沫、0.615%氟凝胶、0.1%氟保护漆3个氟化物预处理实验组及其对照组,可口可乐碳酸饮料浸泡样本5min,测量浸泡前后的牙釉质显微硬度。【结果】0.95%~1.05%氟化泡沫组及其对照组、0.615%氟凝胶组及其对照组、0.1%氟保护漆组及其对照组的釉质显微硬度分别下降25.47%(42.88%)、28.91%(38.25%)、36.62%(41.13%),碳酸饮料浸泡后氟制剂预处理组与相应无氟对照组间釉质显微硬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种氟化物处理组釉质硬度下降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用氟可部分抑制碳酸饮料所致釉质硬度下降,高浓度氟的抑制作用更强。

  • 标签: 牙酸蚀 氟化物 碳酸饮料 牙釉质 显微硬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牙釉质在过程中次氯酸钠与酒精消毒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进行,收集离体恒牙70颗进行研究,将其随机数字表分组,每组35颗,所有恒牙均进行,对照组使用酒精消毒,观察组使用次氯酸钠,对牙釉质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孔隙直径、抗剪切力强度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过程中,次氯酸钠对牙釉质的积极影响优于常用酒精消毒,提升粗糙度和清洁度,具备优势,要重视。

  • 标签: 牙釉质 次氯酸钠 酒精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粘接修复系统对老年牙体缺损伴重度磨耗的修复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110例老年牙体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对照组55例开展全粘接系统修复,观察组55例自粘接系统修复,观察不同修复系统对老年牙体缺损伴重度磨耗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牙齿敏感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粘接修复系统对老年牙体缺损伴重度磨耗的修复效果更为显著,可提高患者咀嚼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自酸蚀粘接修复 老年牙体缺损 重度磨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粘接修复系统对老年牙体缺损伴重度磨耗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老年TD伴SA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全粘接修复系统,观察组采用自粘接修复系统。记录口腔恢复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口腔恢复情况对比:治疗后1周,组间对比(P>0.05);治疗后3个月,组间对比(P0.05);治疗后3个月,组间对比(P

  • 标签: 自酸蚀 粘接修复系统 老年牙体缺损 重度磨耗 修复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粘接修复系统对老年牙体.缺损伴重度磨耗的修复效果。方法:在我院就诊的DD伴重度磨耗老年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为均衡的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60例患者行口腔常规消毒,除去口腔内杂物、菌斑。将全粘接系统修复给予对照组,将自粘结修复系统给予观察组,对比组间咀嚼功能、组间敏感性,同时观察组间治疗1年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经治疗,组间咀嚼功能对比P=0.000,组间牙齿敏感性对比P=0.000,经治疗1年后,观察组出现1例继发龋,占比3.3%,对照组6例继发龋,2例修复体脱落,占比26.7%,组间发生率对比X2=12.074,P=0.000。结论:DD伴重度磨损老年患者治疗时选择自粘结修复系统,疗效显著,可选用。

  • 标签: 自酸蚀 粘接修复系统 老年 牙体缺损 重度磨耗 修复效果 观察
  • 简介:本文综述了GC检测生物样品(主要为粪便、尿液、血液和细胞培养液)中短链脂肪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各种样品提取纯化方式的特点,并比较不同GC进样方式的优缺点,梳理GC在检测生物样品中短链脂肪的应用现状,为探索更经济、快速、简便的测定方法提供研究基础。

  • 标签: 生物样品 短链脂肪酸 GC法
  • 简介:以氯胺T与多种缓添加剂配伍,研制成复方氯胺T防腐消毒精。实验表明:2%溶液浸泡器械30d,染色织物3d和橡胶制品5d,均不腐蚀、不锈蚀、不脱色。溶液外观无变化,晶粉和水溶液性质稳定、杀灭细菌病毒效果可靠。

  • 标签: 防锈 消毒精 研制 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脱矿方法牙根后,根面形貌的变化及胶原纤维暴露面积,探索牙根再植的最佳存活条件.方法收集离体狗牙,制备5mm×5mm大小的根片,随机分为7组:A组未经酸蚀处理,即空白对照组;B组采用30%柠檬浸泡处理1h;其余5组使用浸有30%柠檬溶液的小棉球擦拭牙面,时间分别为3min、5min、10min、20min和30min,设为C-3、C-5、C-10、C-20、C-30组.处理后样本扫描电镜观察根面微观形貌.热重分析仪SDT检测酸蚀处理对牙根无机物损耗的影响.在根面接种骨髓间充质细胞,观察细胞早期附着及增殖情况.结果未处理的根面可见明显玷污层,经柠檬浸泡1h后根表面光滑,未见有暴露的胶原纤维.而使用擦拭方法处理的根面不仅能去除玷污层,而且能暴露胶原纤维,且随擦拭时间的变化暴露的胶原量也有明显差异.C-5组根面暴露的胶原面积高于C-3组,而处理时间超过10min的根面可以发现牙骨质的大面积脱矿,牙本质小管暴露,且胶原纤维也随着牙骨质的剥脱而破坏.此外,接种在根面的细胞附着形态较好,增殖活性强于未处理根面.结论柠檬酸根面擦拭处理5min为理想的再植牙根表面处理方式.

  • 标签: 柠檬酸 根面处理 细胞定植
  • 简介: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清热解毒软胶囊中绿原、栀子苷和黄芩苷的含量。方法AgilentEclipseXDB-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2%冰醋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结果绿原、栀子苷和黄芩苷的进样量与峰面积分别在0.01092~0.4368μg(r=0.9999),0.01020~0.4080μg(r=0.9999)和0.04256~1.7024μg(r=0.9999)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97%,99.02%,98.70%,RSD为1.57%,1.42%,1.52%。结论本方法操作快速、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清热解毒软胶囊的质量评价。

  • 标签: 清热解毒软胶囊 绿原酸 栀子苷 黄芩苷 HPLC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马来麦角新碱三针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后出血所取得的临床效果,为产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3月~2020年3月诊治的瘢痕子宫足月剖宫产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单双号分组方式将产妇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临场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出血量和总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检测相关研究,对比分析免疫荧光与唾液苷酶活性测定对阴道加德纳菌感染所发挥的价值。方法:研究样本的收集时间是19年11月-20年5月,共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92份,分别对样本进行免疫荧光和唾液苷酶活性测定,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免疫荧光的检测阳性率是96.74%,显著高于唾液苷酶活性测定阳性率88.04%,数据对比有差异,P

  • 标签: 免疫荧光法 唾液酸苷酶 活性测定 阴道加德纳菌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在波长为327nm处,绿原浓度为2~28umol/L时,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C=0.0091A+0.0023,R2=0.9997(n=5)。平均加样回收率99.4%,RSD为0.20%,精密度为0.81%(n=5)。通过样品浓度检测试验得出,银黄口服液样品中绿原含量为2.121、2.123、2.121g/L,RDS为0.04%。该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偏差较小,实验条件容易控制,简单方便,可用于检测金银花及其试剂银黄口服液中绿原的含量及特性。

  • 标签: 金银花  绿原酸  紫外分光光度计   精密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透明质,又称玻尿酸(HyaluronicAcid,简称HA),是一种大分子粘多糖,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结缔组织中。HA作为聚阴离子电解质,分子上所带的大量负电荷,可调节周围正负离子的浓度,抑制多种酶的活性。

  • 标签: 透明质酸 制备方法 HA 理化性质 组织提取法
  • 简介:目的:研究海藻铝抗溃疡作用,为海藻铝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组胺所致的豚鼠溃疡模型;大白鼠幽门结扎溃疡模型及利血平所致大白鼠溃疡模型对海藻铝及海藻铝和甲氰咪呱(2∶1)合剂的抗溃疡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通过体外胃酶活性的抑制实验,研究了海藻铝抗胃酶活性的作用。结果:海藻铝对上述溃疡均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并具有抑制胃酶活性的作用,与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呱合用抗溃疡活性更高。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海藻铝具有抗溃疡活性。

  • 标签: 海藻酸铝 胃酶活性 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枸橼两段抗凝在高危出血患者行血液透析时开展综合护理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行血液透析的高危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传统枸橼酸钠抗凝)与干预组(采用两段式枸橼酸钠抗凝),均组3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1.1-2021.12被我院收治,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监测尿素氮(BUN)、钙离子(Ca2+)、血pH、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肌酐(SCr)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枸橼两段抗凝在高危出血患者行血液透析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化指标,值得应用与借鉴。

  • 标签: 枸橼酸抗凝 高危出血 血液透析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