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血液透析的关键环节之一,建立和维护血管通路的效能是血液透析患者医疗护理过程十分重要的,一个理想的血管通路应当能够为血液透析提供足够的血流量,使用时间长,而且并发症少(例如感染、狭窄、血栓、动脉瘤和肢体缺血等发生率低)。除了选择合适的时机建立血管通路,并且能够选择最佳的方法和理想的部位制作血管通路,及时地评估血管通路的功能,必要时采用正确的方法解决血管通路并发症,才能更好维护血管通路的功能

  • 标签: 血管通路 功能评估 血液透析患者 通路并发症 护理过程 肢体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血管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本院心脑血管科收治的128例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患者是否存在血管危险因素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使用颅多普勒和屏气试验评价,对比患者的屏气指数、脑血管危险指标与脑血管储备功能之间存在的关联。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高血压(47)例、糖尿病(26例)例、高脂血症(27)例、吸烟(22)例,其屏气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P

  • 标签: 血管储备功能血管危险因素 心脑血管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脑血管病偏瘫功能训练效果观察。方法:选择100例脑血管病偏瘫的患者,分为两组,使用功能训练护理的为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的MMSE评分,MQ评分,下肢,上肢的运动功能评分,SF-36评分,Fugl-Meyer评分相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脑血管病偏瘫 功能训练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内介入栓塞对脑血管畸形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脑血管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分别予以常规开颅手术治疗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日常生活功能及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随访1年内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畸形患者施以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可明显改善其日常生活功能及预后。

  • 标签: 血管内介入栓塞 脑血管畸形 日常生活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对患者肾功能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选定为78例在我院诊治的肾动脉狭窄患者,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1年8月到2022年9月,将奇偶法作为主要的分组依据,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外周血管介入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肾动脉峰值血流速度与阻力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LVEDD、LVESD、肾动脉峰值血流速度与阻力指数均未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LVEDD、LVESD明显缩小,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明显降低,肾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

  • 标签: 外周血管介入 肾动脉狭窄 肾功能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脑血管疾病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应用康复治疗的方式,并对其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48例诊断为脑血管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三级康复治疗的方式,对两组患者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组卒中量表的评分方面,两组患者均出现了十分明显的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巴氏指数评分以及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方面,两组患者呈现出了显著的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三级康复治疗的方式对脑血管病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使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十分显著的改善,对患者日常的生活质量与能力进行提高,并且,还能够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起到较为理想的恢复效果,因此,值得对其进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脑血管 神经功能缺失 康复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尼麦角林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对比组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尼麦角林治疗,其疗效显著优于尼莫地平治疗患者,利于帮助患者改善脑功能状态。

  • 标签: 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 尼麦角林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对 74例伴随不同程度吞咽困难的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通过随机数表法抽取其中 37例作为对照组,单纯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另 37例作为治疗组同时结合认知功能训练,以 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 3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并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前改善 (P<0. 05),吞咽功能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治疗组的认知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1),前者有效率优于后者 (P <0.05)。结论: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对改善痴呆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认知功能训练 痴呆 吞咽功能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几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所有的心血管疾病的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而血管内皮功能是在AS进程中最敏感的指标,血管内皮功能的完整性与心血管疾病息息相关,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逐渐地调节血管内皮功能

  • 标签: 有氧运动 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人们健康的生活与炎症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炎症是引发一些疾病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证明,许多的细胞因子都是与炎症有着联系的,其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7在人体中参与了多种生理过程,例如,癌症、青光眼等一些病症的发生。本文主要是依据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7在人体中的促炎功能进行研究。

  • 标签: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7 促炎功能 研究
  • 简介:【摘要】脑小血管病是指一组伴有不同病因的病理过程,影响脑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至少在 3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中风,痴呆和老化。年龄和高血压相关性脑小血管病和淀粉样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形式。在这篇综述中,我们着重于脑小血管病的分类,神经影像,发病机制,及认知功能障碍。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小动脉粥样硬化 淀粉样脑血管病 神经影像 认知功能 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功能早期改变评估中颈部血管超声的运用效果。方法:应对颈部血管超声对观察组82例脑卒中患者和对照组82例非心脑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各项超声评估数据,分析颈部血管超声对脑卒中功能早期改变评估的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颈部血管超声评估,观察组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软斑块、钙化型硬斑块、血管狭窄轻度、中度、重度和闭塞等方面,与对照组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脑卒中功能 早期改变评估 颈部血管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侧支循环功能不全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间接血管重建手术疗效。方法将80例侧支循环功能不全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行间接血管重建手术,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计分情况。对照组40例患者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计分情况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接管重建手术可以促进血管再生、建立和完善侧支循环,能够改善局部缺血状态,使临床症状得以缓解或消失,还能消除Ⅲ级侧支的产生,从而降低脑出血的几率,是ICVD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 标签: 脑血管病 缺血性 侧支循环 血管重建术 间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益气通痹汤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6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内科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益气通痹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DD、E/A等心功能指标以及NO、ET-1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均得到显著的改善,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益气通痹汤可以显著的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益气通痹汤 心肌梗死 心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重组血管基膜衍生多功能肽(vascularbasementmembranederivedmuldfunctionpepude,VBMDMP)的抗人结肠癌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K1)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重组VBMDMP对SW480细胞选择性抑制增殖作用;胎盼蓝染色细胞计数法检测重组VBMDMP对SW480细胞和CHO-K1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治疗实验观测重组VBMDMP体内抗人结肠癌作用。结果重组血管基膜衍生多功能肽具有选择性抑制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增殖和生长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而对CHO-K1细胞的增殖活性影响小。重组血管基膜衍生多功能肽对SW480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1、5、10mg/kg重组VBMDMP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3%,79%和83%;瘤重抑制率分别为:62%、66%和75%。10mg/4kg重组VBMDMP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和瘤重抑制率均接近100mg/kg环磷酰胺(CTX),高于20ms/kg血管生成抑制剂烟曲霉素衍生物TNP-470。结论重组血管基膜衍生多功能肽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 标签: 结肠肿瘤 重组血管基膜衍生多功能肽 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