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糖尿病皮肤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内外报道,约30%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合并皮肤损害,其代谢与微循环障碍对皮肤胶原蛋白均有影响,所以几乎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均有皮肤受累瞄。。皮肤病变可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严重者甚至导致下肢发生闭塞性动脉硬化、足部缺血、感觉减退,发生严重的损伤、感染、溃疡及坏疽,统称之为糖尿病足。开始为下肢尤其是足趾发绀,静脉瘀血,麻刺感,以后逐渐发生湿性坏疽。

  • 标签: 2型糖尿病 皮肤血管病变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丹红注射液治疗,其内皮功能以及炎症指标和勃起功能的改变。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82名18~7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座位血压小于160/100mmHg不伴有严重靶器官损害。符合入选条件者在服用寿比山片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静点2周后比较两组血液中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炎症的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丹红注射液组内皮功能相关指标一氧化氮(NO)水平,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明显高于服药前,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CRP明显低于服药前。勃起功能好转,两组之间经过独立样本的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丹参注射液组内皮功能变化,炎症指标,勃起功能无显著性变化。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炎症反应及勃起功能

  • 标签: 丹红注射液,丹参注射液 一氧化氮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
  • 简介: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入选有胸痛症状、冠脉造影无显著狭窄并且满足运动平板试验阳性或冠脉慢血流诊断标准的患者共8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14d。治疗前后检测腺苷负荷后的冠脉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PV),评价冠脉血流储备(CFR),记录运动平板试验中累积最大ST段偏移程度并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浓度。结果两组治疗前DPV、CFR、累积最大ST段偏移和ET-1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4d后,丹红组腺苷负荷后DPV及CF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丹红组的运动平板试验中累积最大ST段偏移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丹红组的血清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患者冠脉血流速度及血流储备,提高患者对负荷诱发的缺血耐受,该疗效与降低血清ET-1水平有关。

  • 标签: 微血管功能障碍 心肌缺血 丹红注射液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内皮素-1
  • 简介:目的研究化浊行血颗粒对食饵性AS模型大鼠血脂、ET-1、NO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AS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按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饲料法建立大鼠食饵性AS模型。药物组给予化浊行血颗粒水溶液,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分别给予等容量的蒸馏水,连续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TC、TG、HDL-C、LDL-C、ET-1、NO。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C、TG、LDL-C明显增高(P〈0.05),HDL-C基本一致;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TC、TG、LDL-C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增高(P〈0.05);ET-1、NO三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浊行血颗粒可调控血脂,并保护血管内皮。

  • 标签: 化浊行血颗粒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素 一氧化氮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神庭穴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收治的VCIND患者60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如控制血压、调节血糖、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改善脑代谢等。同时接受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及认知训练,观察组在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电针百会穴及神庭穴,1次/d,45min/次,5次/周。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评分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中文版(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MoCA)、Barthel指数(MBI)以及时间相关电位(P300)中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结果:1)经过为期8周的治疗,2组患者(EQ-5D-5L)评分均有所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MMSE评分以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其中观察组改善的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MoCA总评分有明显提升,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注意力、命名能力、语言能力、抽象、延迟记忆力及定向力的各项评估中亦发现有明显提升,其中观察组改善的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P300潜伏期均有所缩短,波幅均有所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的趋势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百会穴及神庭穴可明显改善VCIND认知能力,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非痴呆型 针刺 百会穴 神庭穴 认知能力
  • 简介: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天麻钩藤饮,两组均连续服药4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压及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2.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O、vWF、ET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效果较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 标签: 高血压 天麻钩藤饮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皂苷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黄芪皂苷注射液,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给药,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血浆ET、NO及主要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ET及ET/NO水平明显降低,同时部分主要生化指标也有所下降;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其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皂苷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黄芪皂苷注射液 一氧化氮 内皮素
  • 简介:目的观察降压定眩片联合依那普利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双盲分为A、B两组,单用依那普利组及降压定眩片联合依那普利组,观察其用药后对动态血压、谷峰比值、平滑指数及血管内皮因子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结果:A、B两组治疗后均可有效降低24h血压(P〈0.05),但联合用药血压下降更为显著(P〈0.0D,谷峰比值及平滑指数亦优于单用依那普利(P〈0.05),A、B两组治疗后均可降低内皮素的含量,升高一氧化氮的含量(P〈0.05),但联合用药组效果更为显著(P〈0.01);结论:降压定眩片联合依那普利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效的降低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且作用持续平稳。

  • 标签: 降压定眩片 依那普利 动态血压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目的:基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及血管内皮功能探讨天麻钩藤饮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氨氯地平、缬沙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时间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临床症状评分、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II(AngII)、醛固酮(ALD)、血清NO、内皮素-1(ET-1)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PRA、AngII、ALD、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上升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具有降压效果,可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及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天麻钩藤饮 肾素 醛固酮 血清NO 内皮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