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综述的主要目的就是,评价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异体骨融合、自体骨融合、cage植入和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疾病的临床和放射结果。研究背景: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手术,一直是保守治疗无效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标准治疗。然而,尚没有研究对比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异体骨融合、自体骨融合、cage植入和颈椎间盘置换。方法:根据严格的纳入标准,

  • 标签: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 CAGE植入 颈椎间盘置换 骨融合 自体 有效性
  • 简介:目的观察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26例,术前检查示伤椎压缩20%-65%,平均压缩45%,后突角23°~35°,平均28.5°。65%患者合并神经系统损伤,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a(观察椎体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2.1±0.4)h,平均透视时间(16±5)min,平均出血(480±40)mL。所有病例术后无神经功能恶化现象,术前AMS评分为(42.5±11.4)分,术后1aAMS评分为(78.5±10.2)分,术后1aAMS评分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脊柱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且能够维持脊柱稳定性,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 标签: 胸腰段爆裂骨折 后外侧减压 内固定
  • 简介:背景:椎间融合器的表面性征是制约其远期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如何优化可降解性融合器的生物活性和结构特征以适应细胞生长是仿生研制椎间融合器的核心步骤.目的:分析数字化影像学及表面修饰技术研制椎间支架的可行性,评估构筑生物支架的方法.方法:获取颈椎标本解剖数据,对相邻层匹配轮廓间三维表面进行重构来确定支架形貌,以Nd:YAG激光联合RGD表面修饰纳米级β-磷酸三钙/壳聚糖/聚己内酯支架,观察支架形貌,测定支架的相容性、亲水性及降解力学特性.结果与结论:图像三维重构可提高支架外部轮廓的精确度,减少单纯理化制备过程的参数误差,使支架空间三维布局更加合理,联合表面改性后的支架拥有稳定的降解速率及良好的亲水表面,能达到椎间支架的力学要求,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椎间融合器候选材料.

  • 标签: 仿生椎间融合器 图像 三维重建 纳米 融合器 表面改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三维cT重建定量研究椎间融合器并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失稳的术后及远期疗效。方法:临床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失稳患者,2007年11月~2011年3月142例行间盘切除、植入椎间融合器、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术后复查疗效随访。通过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分析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症状缓解、融合稳定性及融合器的沉降。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融合器 固定治疗 失稳 三维CT 测量
  • 简介:背景: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具有独特的生物特性,模仿天然骨的成分及结构特征,可为细胞提供与天然骨相类似的微环境.目的:观察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在成人特发性脊柱畸形矫正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9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资料,分别采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移植36例,同种异体骨移植33例,植骨后第3,6个月拍摄脊柱全长正侧位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69例患者畸形明显矫正,3,6个月的影像学观测两组均可见骨小梁生长.植骨后6个月,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组明显融合33例,同种异体骨组26例.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组早期融合率高于同种异体骨组(P〈0.05).提示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手术中,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是比较理想的骨移植材料,在融合效果方面优于同种异体骨.

  • 标签: 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 纳米人工骨 植骨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矫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窦道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合并窦道脊柱结核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1991年5月~2003年10月对41例合并窦道的脊柱结核的患者,采用连续三次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无混合菌感染,行一期窦道与结核病灶清除治疗脊柱结核。术中取窦道中段,结核脓肿,破坏椎体死骨组织再次细菌培养,所有病例均未见混合感染。

  • 标签: 病灶清除植骨 脊柱结核 融合内固定 手术治疗 窦道 结核病灶清除
  • 简介:目的减少或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方法分析和识别急诊护理不安全因素,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技能培训,规范护理行为,控制环节质量,持续质量改进,引入奖惩机制。结果加强了急诊护士风险意识和急救业务学习,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纠纷逐年减少。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急诊 护理安全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目的研究雷帕霉素联合IL-2融合蛋白对小鼠皮肤移植术后乙肝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寻求移植术后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DBA小鼠为供体,C57BL/6小鼠为受体,行皮肤移植后分为联合治疗组、雷帕霉素组、疫苗组,每组10只,联合治疗组给予雷帕霉素(1mg/kg,腹腔内注射)+IL-2融合蛋白(1μg/只,腹腔内注射)+疫苗;雷帕霉素组只给予雷帕霉素+疫苗;疫苗组仅给予乙肝疫苗。以上3组均在皮肤移植后第一天给予乙肝疫苗(2μg/只,肌肉注射)。空白组不给于任何处理。14d后测定各组血清中乙肝抗体滴度水平、IL-4、IL-10、IL-2、IFN-γ水平,应用RT-PCR测定各组淋巴组织中IL-21、FoxP3及Bcl-6的表达水平,同时随访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移植术后乙肝表面抗体(HBsAb)滴度明显高于雷帕霉素组(P〈0.05),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也明显延长(P〈0.05);联合治疗组Th2类因子IL-4,IL-10的水平明显低于雷帕霉素组(P〈0.05),而Th1类因子IL-2和IFN-γ水平明显较高(P〈0.05)。联合治疗组混合淋巴细胞中IL-21、FOXP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雷帕霉素组(P〈0.05),而Bcl-6的表达水平明显较低(P〈0.05)。结论雷帕霉素联合IL-2融合蛋白联合应用能够在移植术后增强乙肝疫苗产生抗体的滴度,同时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为临床移植术后提高疫苗免疫原性提供了一种治疗策略。

  • 标签: 西罗莫司 肝炎疫苗 乙型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皮肤移植 疾病模型 动物
  • 简介:胰腺癌是预后较差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美国临床肿瘤协会统计,全球男性胰腺癌患者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的第8位,女性患者居第9位,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始终低于5%。虽然我国胰腺外科水平不断进步,胰腺癌手术切除率有了一定的提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下降,但胰腺癌的治疗效果仍然较差。本文就胰腺癌诊断和治疗的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为提高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胰腺肿瘤 早期诊断 综合治疗
  • 简介:门诊治疗室是医院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也是医院护理服务与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缩影。在门诊治疗室治疗的病人流动性大、停留时间短、病种复杂多样,由于病人病种多、年龄差别大,导致用药品种繁多、药物剂量悬殊,因此门诊治疗的特殊性给治疗差错预防带来了很大挑战。另外治疗中输液治疗又因为治疗流程长,环节多和信息复杂,更容易发生差错,

  • 标签: 门诊输液室 护理差错 预防 门诊治疗室 对外服务 护理服务
  • 简介:自1935年Whipple报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来,该手术目前仍然是腹部外科领域最复杂的手术。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影像学、麻醉、重症监护的发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死亡率〈5%,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仍高达30%~40%。本文着重讨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及术中存在的陷阱以及相应的对策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简介:目的通过对本站血液报废原因的统计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的发生.方法统计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制备成分血正常报废、异常报废、品种报废的情况,分析原因.结果经过统计得出血液正常报废率为97.11%,异常报废率为2.91%,按品种报废中血浆报废率为94.06%、红细胞报废率为4.04%、浓缩血小板报废率为1.81%、全血报废率为0.04%、冷沉淀报废率为0.03%.结论通过统计分析,得知有些报废是可避免的,因而应加强对献血者献血前的宣传教育工作,技术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有效降低血液报废.

  • 标签: 血液报废 离心破袋 破损 成分血
  • 简介:<正>腹主动脉瘤(abdominalaorticaneurysm,AAA)是常见的腹主动脉末端的慢性扩张性疾病,可导致主动脉破裂。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AAA的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认为,其为血流动力学、动脉粥样硬化、遗传、免疫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血流动力学研究 腹主动脉瘤 血管壁 主动脉破裂 剪切力 有限元分析
  • 简介:血清肌酐测定是临床评价肾功能最常用的指标之一,然而在I临床上常见到很多患者仅凭此项化验指标直接评估肾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及据此推测疾病预后,事实上这种做法是不客观的,因为血清肌酐检测值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产生不同医疗机构及不同个体之间的检测值。患者的过度依赖和猜疑性的频繁化验以及医务人员的错误解读给患者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不仅增加经济负担,

  • 标签: 血肌酐 心理影响 症状自评量表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分析乳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患肢淋巴水肿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对比改进组225例和对照组176例乳腺癌病人用不同的皮瓣游离法、不同的腋窝引流法和伤口包扎法所发生皮瓣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患肢水肿的区别。结果改进组及对照组术后出现皮下积液分别为13例(5.8%)及71例(40.3%),出现皮瓣坏死分别为5例(2.2%)及54例(30.7%),出现患肢水肿分别为0及42例(23.9%),三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改进组和对照组术后腋窝引流量和引流时间分别为(350±50)mlvs.(430±70)ml,(5.7±0.7)dvs.(7.3±1.5)d,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改进皮瓣游离方法、腋窝引流的方法及伤口包扎方法,可明显降低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患肢水肿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乳腺肿瘤 淋巴水肿 上肢 坏死 外科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