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于俯卧位面部及膝部压疮的预防,将从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综述,对其摆放方法将从舒适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的角度进行了改进。

  • 标签: 俯卧位 面部及膝部 压疮 新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方式在患者膝部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情况为膝部手术患者找到最佳的治疗方式,改善患者疾病的同时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以此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程度。 方法 选取某院在 2016 年月~ 2017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膝部手术患者 60 例,采用平均分组的方式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阻滞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 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的优良率达到了 96% 左右,对照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在 79% 左右;观察组患者在感觉、运动持续时间、恶心、呕吐,以及头痛发生几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也比较大, P < 0.05 。 讨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治疗方式对于膝部手术患者有着良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各方面的状况,提高其治疗效果,值得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股神经阻滞 膝部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洗四方在膝部骨折后期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应用我院外用中药洗剂洗四方局部热熏、外洗膝关节周围的方法,与外擦红花油的传统方法对比,观察其对膝部骨折后期的骨折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对照组仅为831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洗四方局部熏洗治疗膝部骨折安全有效,是治疗膝部骨折后期关节僵硬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洗四方 熏洗 膝部骨折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螺旋CT与MRI在膝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膝骨肿瘤患者69例,基于检查方式不同划分为CT检查组、MRI组以及联合检查组,每组23例。结果CT检查组23例,良性为15;恶性为8;其中良性检查率为65.2%,恶性检出率为32.0%;MRI组23例,良性为16;恶性为7,良性检出率为69.6%,恶性检出率为30.0%;联合检查组23例患者,良性为14;恶性为9,良性检出率为60.8%,恶性检出率为39.1%。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螺旋CT与MRI在膝部骨肿瘤诊断中诊断率相对较高,值得在临床观察中全面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双螺旋CT MRI 膝部骨肿瘤诊断
  • 作者: 姜亚辉朱国汉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9期
  • 机构:姜亚辉朱国汉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手术科江苏苏州215000姜亚辉(1982-),男,汉族,江苏沭阳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麻醉工作,工作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平江院区)麻醉手术科.朱国汉(1980-)男,汉族,江苏盐城人,硕士,讲师,主要方向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手术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辅以瑞芬太尼用于膝部以下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膝部以下手术麻醉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窝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患者使用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组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辅以瑞芬太尼用于膝部以下手术麻醉的效果确切并且安全性高,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瑞芬太尼;手术麻醉;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61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71-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对膝部骨折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进行膝部骨折手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行聚焦解决模式,并对比两组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护理前,无差别,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有效改善膝部骨折术后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缩短恢复进程。

  • 标签: 聚焦解决模式 膝部骨折 运动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膝部骨肿瘤中应用的疗效。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5年 7月~ 2017年 6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膝部良恶性骨肿瘤患者 3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股骨远端 18例,胫骨近端 14例,分别是骨肉瘤 17例,骨巨细胞瘤 12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 3例。骨肉瘤患者术前均接受 1~ 2个疗程新辅助化疗,术后继续 3~ 4个疗程正规化疗。观察术后 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影像学评价。 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 12~ 36个月(平均 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假体松动; 1例术后出现肢端麻木; 1例术后出现感染;股骨下端组 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平均 24.7分;胫骨上端组平均 24.1分。 结论 旋转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部良恶性骨肿瘤较理想的保肢方法。     [关键词 ] 骨肿瘤;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疼痛如同一个不速之客,时不时地打断我们的安宁。无论是小到皮肤划伤,还是大到手术创伤,疼痛总是如影随形。然而,对于疼痛,我们是否真正地了解它、科学地对待它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在追求生活质量的今天,疼痛管理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它不仅关乎我们的身体健康,更关乎我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只有科学对待疼痛,我们才能真正地拥抱美好生活。那么,疼痛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又该如何科学地管理它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疼痛的世界,探寻其中的奥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双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在膝部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病例选取本院2019年09月-2020年12月纳入的64例膝部骨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实行联合诊断(观察组)和单一诊断(参照组),分析应用成效。结果 观察组良恶性肿瘤检出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双螺旋CT 核磁共振成像 膝部骨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疼痛评估与疼痛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实际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效果的提升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56例晚期癌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患者,实验组利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不进行特殊护理,并分别对两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疼痛评估结果与疼痛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总有效率84.61%,护理后疼痛评分差异明显(P<0.05)。结论晚期癌症患者受疾病影响或心理因素影响,疼痛感剧烈,且疼痛感评价水平与实际水平存在差异,利用针对性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客观评价疼痛程度,做到有效缓解。

  • 标签: 晚期癌症 疼痛评估 疼痛护理 评估结果 缓解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进行骨科治疗的患者中应用疼痛护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以随机数表法方式将76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针对研究需要,对两组患者进行区别护理。其中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疼痛护理。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缓解情况、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对照组术前和术后12h、术后24h、术后72h的疼痛评分分别为6.25±1.22、5.89±1.49、4.71±1.69、3.81±1.94;观察组术前和术后12h、术后24h、术后72h的疼痛评分分别为6.19±1.34、4.66±1.52、3.26±1.71、2.31±1.62;对照组满意率为77.31%,其中非常满意者15例,基本满意者24例,不满意者9例;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为92.11%,其中非常满意者21例,基本满意者14例,不满意者3例;两组数据比较有一般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进行骨科治疗的患者使用疼痛护理模式,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起常规护理模式,疼痛护理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效果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疼痛护理 骨科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