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者对4例因胆道或胰腺疾患患者应用间置空肠胆管空肠吻合术,经随访4例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钡餐检查无食物返流情况。对手术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认为本术式较传统的胆肠Roux-Y吻合术比较更符合消化生理,术后不易发生溃疡病,能有效防止食糜返流,避免逆行感染发生等优点。

  • 标签: 间置空肠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 胆道疾病 胰腺疾病 治疗
  • 简介:目的探求恶性胆道梗阻更安全简便的手术方法。方法我院设计采用胆管空肠搭桥术治疗不能行根治术的恶性胆道梗阻病人25例,并与同期外引流组12例和传统内引流20例比较。结果搭桥组及外引流组比内引流组术后黄疸消退快,搭桥组术后不带引流管,生存期生活质量较高,优于外引流组。结论认为胆管空肠搭桥术是一种简单,创伤小,安全性大的术式。

  • 标签: 恶性胆道梗阻 胆管空肠搭桥术 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腹腔镜胆管空肠吻合术与开腹胆管空肠吻合术临床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 将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胆管囊肿患者48例均分为A(n=24,开腹胆管空肠吻合术)、B(n=24,腹腔镜胆管空肠吻合术治疗)两组,并对比疗效。结果 B组较A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更少,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管空肠吻合术治疗胆总管囊肿较开腹胆管空肠吻合术的安全性更高,同时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加快术后康复速度,值得推广 。

  • 标签: 腹腔镜胆管空肠吻合术 开腹胆管空肠吻合术 胆总管囊肿 安全性  
  • 简介:为预防胆道内引流术后肠胆反流发生,对143例需行胆道内引流的病人,选择间置空肠胆管和人工乳头术,其中胆总管狭窄65例,胆总管囊性扩张症60例,胆总管损伤15例,胆管癌切除5例。通过观察:①胆管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淀粉酶测定;②碘剂T管造影;③钡餐造影;④十二指肠镜检。发现间质空肠胆管液淀粉酶值明显低于十二指肠液;造影剂及钡剂不向空肠段返流。130例人工乳头呈半球形或扁平形粉红色粘膜突起,15例乳头萎缩;术后无上腹痛、低烧、黄疸等慢性胆管炎和再梗阻症状。认为间置空肠胆管和人工乳头术能有效控制肠、胆返流,从而减少返流性胆管炎的发生。

  • 标签: 胆道外科 间置空肠代胆管 人工乳头术 胆道内引流 肠胆反流
  • 简介:本文应用一种新的有效术式——人工瓣膜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15例的经验介绍。讨论了本术式的适应症、操作方法及要点。近期随访结果表明:本术式抗胆肠返流效果好,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优于其他类似术式。

  • 标签: 人工瓣膜 间置空肠胆肠吻合 抗胆肠返流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的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对老年胆道再生结石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将自1990年7月至2002年7月本院收治的51例老年胆道结石复发的患者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改良组31例,均行改良的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对照组20例为改良术式前收治的患者,行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对51例进行随访6~16年,统计两组远期效果及再手术率。结果改良组效果优、良者占93.6%,再手术率3.2%(1/31);对照组效果优、良者占60.0%,再手术率35%,两组间优良率及再手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对老年胆道再生结石患者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 标签: 胆肠Roux—en—y吻合术 老年 胆道再生结石 远期疗效
  • 简介:目的总结管型消化道吻合器在胆管空肠吻合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应用管型消化道吻合器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3例,包括胆总管结石合并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2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1例,胆总管下端癌1例,壶腹周围肿瘤7例,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2例,医源性胆总管损伤1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5(60~90)min,胆肠吻合时间平均13(10~20)min,无吻合口瘘、胆道出血、胆肠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应用管型消化道吻合器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安全可靠,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及安全性。

  • 标签: 吻合器 吻合术 ROUX-EN-Y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不切断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法对Roux-en-Y滞留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普通健康幼猪14只,随机分为不切断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组(实验组)和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组(对照组).术后1周检测空肠袢平滑肌肌电.结果慢波频率:实验组8.4cpm,对照组6.1cpm;慢波振幅:实验组2.31mV,对照组0.66mV;峰电发生率:实验组11.7%,对照组7.4%;峰电振幅:实验组0.58mV,对照组0.31mV;实验组平滑肌肌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MMCⅢ相时程为6.9min,较对照组的4.2min明显延长(P<0.01),MMC周期实验组(43.3min)较对照组(56.2min)明显缩短(P<0.01).结论不切断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法可有效改善Roux-en-Y滞留综合征.

  • 标签: 不切断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 空肠袢 肌电活动 Roux-en-Y滞留综合征 预防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针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采用肝部分切除联合胆总管取石T管引流或胆肠吻合手术方式,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40例/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胆总管取石T管引流,观察组患者则联合肝叶或肝段切除方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石残留率、复发率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比较两组结石残留率、复发率,则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两组治疗前组间肝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组间比较则观察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对于合并胆管狭窄的肝胆管结石采用联合肝部分切除的手术方式,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明显减少结石残留与复发。

  • 标签: 手术方式 联合肝部分切除 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26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资料。26例患者术前采用CT检查、B超检查、ERCP、MRI与PTC检查,15例患者病证得以确诊,确诊正确率达到了57.5%。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姑息手术治疗组、根治性手术治疗组以及肿瘤活检术,统计分析三组患者平均存活时间。结果研究的26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中,姑息性手术治疗组患者平均存活11个月,而根治性手术治疗组患者平均存活20个月,行肿瘤活检术患者平均存活5个月。结论继发感染与肝胆管结石刺激容易导致肝胆管癌的发生,采用姑息性手术、根治性切除术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胆管癌 临床治疗 预后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408-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在空肠营养支持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0例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鼻空肠管置入的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超声引导。结果:观察组的置管时间、置管费用、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在空肠营养支持患者的应用中,可减少置管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共计40例肝胆管狭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每组患者20人,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与肝胆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则使用胆肠吻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胆管结石胆管狭窄的残石率,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残石率等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肝胆吻合手术的方式能够较好的提高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适用于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肝胆吻合 肝胆管结石 胆管狭窄
  • 简介:患者男,72岁.脐周皮肤刺痛50天,伴脐部阵痛8天于1998年12月27日入院.曾在门诊反复就诊10次,拟脐周皮炎、脐部顿挫型带状疱疹治疗无效.发病来食欲减退,体重减轻8kg.一般情况尚好,脐周皮肤4cm×4cm水肿性红斑,扪及腹腔5cm×5cm质硬肿块与脐部相连,轻度压痛.CT示结肠肿瘤侵犯腹壁.初步诊断为结肠癌.

  • 标签: 皮肤转移 肠腺癌 腹腔化疗 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 化疗泵 脐周
  • 简介: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患者的存活时间的延长,许多上消化道梗阻的患者,需行胃或空肠造瘘以便于给予肠内营养。胃或食管切除的患者,行胃造瘘术困难,仅能行空肠造瘘术。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安阳市肿瘤医院外科共行空肠造瘘术49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期间行空肠造瘘术者共49例,剔除肝炎、肝病患者及4周内行放化疗患者。其中行改良式空肠造瘘术并配合早期肠内营养共32例作为治疗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32~70岁,平均55.2岁;食管癌术后19例,贲门癌术后8例,胃窦癌术后5例。对照组为17例,行传统空肠造瘘术,肠功能恢复后开始肠内营养。男11例,女6例;年龄31~70岁,平均59.5岁;食管癌术后8例,贲门癌术后6例,胃窦癌术后3例。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治疗组:提起上段空肠,在距Treitz韧带下40cm处对系膜处作一肠管浆肌层荷包缝合1针,荷包中央戳孔向远端插入直径约5~7mm的蕈状管30cm,前端5cm内剪2~3个侧孔,结扎荷包,使肠黏膜内翻,并沿近端空肠壁行浆肌层的隧道缝合,包埋管道5~6cm,经腹壁...

  • 标签: 临床价值 式空肠 改良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