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管空肠吻合术与开腹胆管空肠吻合术临床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6
/ 2

腹腔镜胆管空肠吻合术与开腹胆管空肠吻合术临床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

李恒1向春明1鲁仁艳2沈仕俊1沐继1李毅1宋盛昌1

1临沧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微创外科   云南临沧   677099

2临沧市妇幼保健院感控科云南临沧   677099

【摘要】目的 对比腹腔镜胆管空肠吻合术与开腹胆管空肠吻合术临床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 将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胆管囊肿患者48例均分为A(n=24,开腹胆管空肠吻合术)、B(n=24,腹腔镜胆管空肠吻合术治疗)两组,并对比疗效。结果 B组较A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更少,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管空肠吻合术治疗胆总管囊肿较开腹胆管空肠吻合术的安全性更高,同时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加快术后康复速度,值得推广[1]

【关键词】腹腔镜胆管空肠吻合术;开腹胆管空肠吻合术;胆总管囊肿;安全性  

目前,胆总管囊肿治疗方法仍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常见的术式以腹腔镜胆管空肠吻合术和开腹胆管空肠吻合术,微创性手术方式仍是临床应用的热点。而本次主要就以腹腔镜胆管空肠吻合术和开腹胆管空肠吻合术治疗胆总管囊肿疗效展开对照分析,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1年1月-202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胆总管囊肿患者48均分为A(n=24)、B(n=24)两组。其中A组男9例(37.5%)、女15例(62.5%);年龄22-72岁,均值(38.64±3.73)岁;体重51—73kg,均值(56.47±6.70)。B组男7例(29.17%)、女17例(70.83%);年龄19-73岁,均(23.69±3.78)岁;体重49—71kg,均值(53.41±5.87)kg。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均符合胆管囊肿诊断标准的先天性胆管囊肿及继发于胆管结石、返流性胆管炎、胆管下段狭窄等疾病的继发性胆管囊肿,且同意参与研究,符合伦理学标准;

排除标准:(1)有明显麻醉手术禁忌症,不能耐受麻醉、手术者;(2)严重的肝硬化、反复多次胆道手术导致肝十二指肠韧带解剖困难、合并其他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气腹者。

1.2 治疗方法

A组为开腹胆肠吻合治疗组,手术治疗方式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展开。B组为腹腔镜胆-肠吻合术治疗组: 常规麻醉,消毒、铺巾,取脐眼做观察孔,左右腋前线肋缘下取小切口置5mm Trocar及左右旁正中脐上5cm 置12mmTrocar做主操作孔。游离胆总管于胰胰段切断(先天性胆管囊肿于胰胆管交汇处以上0.5 -1.0 cm切断),远侧断端用可吸收线缝扎封闭。超声刀游离胆总管囊肿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下5 mm左右切断胆管。距曲氏韧带下20 cm切断空肠,结肠后胆管空肠吻合,空肠侧侧吻合。于右肝下间隙胆肠吻合口下另留置引流管一根。

1.3 指标观察

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5.0版本软件处理数据,变量资料以“t”计算,定性数据用x2核实,分别以(±s)与(%)表示,P<0.05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B组较A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及引流时间均更少,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手术用时(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住院时间(d)

术后引流时间(d)

A组

24

93.76±20.59

50.04±40.25

10.04±0.87

6.34±1.79

B组

24

86.56±18.48

30.43±20.01

4.38±0.65

3.78±1.26

t

-

2.178

3.506

2.357

2.376

P

-

0.002

0.000

0.007

0.012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A组术后出现1例胆漏、3例切口感染、1仁例切口裂开、1例切口疝,总发生率25.00%(6/24);B组术后仅出现3例胆漏,总发生率12.50%(1/2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x2=1.452,P=0.042)。

3 讨论

胆管囊肿是临床上最常见腹部肝胆外科疾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现阶段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但手术方式已从传统开腹手术的方式向腹腔镜手术转换。巨大创伤开放性手术有增加胆肠吻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危险。微创、安全、可靠、经济的手术方式已经成为临床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发现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有如下优点:1、腹腔镜的优势在电气平台的加持下能更清晰、更精细的术中操作让"无血手术"成为可能,术中小脉管、胆管的处理更精细、准确,因而减少了术中出血和胆漏的发生;2、在术中B超和荧光染色的引导下,能在术中发现肝外胆管合流异常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血管变并异而减少术中胆管血管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术中在腹腔镜的放大作用下进行胆览管空肠的吻合更精细而减少术后胆肠吻合口漏发生率;4、微小的创伤让患者术后更短时间恢复,更早出院。

目前腹腔镜胆道手术已经逐渐标准化、精细化,微创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和更小的手术创伤,而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2],但是腹腔镜肝切除术毕竟是一操作要求相对较高的手术,是需要不断经验积累、提高才能胜任的手术,通过此次研究我们总结了几点心得:1、胆管空肠吻合缝合时术者如局限在左侧两个操作孔操作则可能会出现操作 "死角",此时可以和助手调换位置和操作孔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操作角度;2、患者肝方叶肥大或肝门胆管位置较深则可于剑下置一5mmTrocar ,用拉钩来获得较好的暴露;3、远侧胆管残断缝合封闭而不用夹子夹闭,术后远侧胆管回缩入胰腺常常造成夹子移位或脱落而引起致命的胰漏;4、术中"倒刺线"的应用让吻合变得轻松[2]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肠吻合术治疗胆管囊肿较开腹胆肠吻合术是安全可靠的,同时较传统手术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等特点,值得被临床深入推广[3]

【参考文献】

[1]徐安书,傅朝春,孙勇,等.腹腔镜胆肠吻合术在胆管扩张症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0,42(03):341-344.

[2]王国兴,冷凯,陈炜,等.免打结线与可吸收线在腹腔镜下胆肠吻合术中应用比较[J].实用医药杂志, 2019, 36(02):131-133.

[3]张成,安东均,王羊,等.腹腔镜胆肠Roux-en-Y吻合术在胆道再次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28(10):744-748.